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517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资本充足率与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三稿在2004年6月26日正式通过了。它是一个对全球银行活动有着深刻影响的国际性银行监督管理合约。新协议倡导的最低资本金约束、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理念,以及更注重监管者、更加依赖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模型的思路,将促进银行不断改进内部风险管理,不断激励银行采用对风险更加敏感的资本分配方法,以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更加准确地满足资本充足要求,同时,新协议也将大大提高银行竟争的平等性。 我国已表示接受巴塞尔协议,并且基于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的国际竟争压力,我国的商业银行逐步地、必然地要遵循国际银行经营管理的统一规则,接受以巴塞尔协议为准

2、绳的国际银行业监管原则、标准和方法,促进我国银行业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披露制度,并推进监管的规范化、全程化,保证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此,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04年3月1日起实施。办法修改了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并逐步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银行审慎监管规章体系。 资本充足率 资本一扣除项 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并规定这一比率不得低于8%。从计算公式不难看出,要达到8%的要求,商业银行就必须一方面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降低现有资产的风险水平。 一、目前我国资本充足率的情况

3、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一季度,已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有2家达到8%的水平,低于8%的有9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普遍不足,城市商业银行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近年来,政府多次注资银行,一是1998年通过发行特种长期国债筹资2700亿元向四大行注资;二是1999年至2000年,允许四大行将14000亿元左右坏账转移至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按照国家确立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综合改革目标,国务院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等为两家银行补充资本金。四是批准这两家发行100亿元和400亿元规模的次级债。中国银行近日已成功发行140.7亿元次级债,建设银行也积极在准备发

4、行工作。五是2004年6月允许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再次剥离不良资产2787亿元。通过以上措施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8%的要求。工行、农行也在内部进行各项改革,准备早日上市。 如果说,上述措施是一个增量的补充,那么,另一项有利措施则应是存量的改善。远到20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的金融风险事件,近到“铁本事件”的出现,人们对其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防止各类风险的产生和化解,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贯穿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始终,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战略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方面起

5、步较晚,再加上外部环境与制度上的原因,导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理念、技术、机制上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缺陷。主要表现为: 1.认识误区 风险管理的意识在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全行职员中认识得不够充分,银行的员工产生了风险管理只是风险控制部门职责的认识误区,而且在银行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上也认识不足,过分地、片面地追求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但不注重资产的质量与盈利水平,忽视信用风险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去年一些银行片面地扩大贷款规模,通过扩大“分母”来稀释不良资产率,这种疏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贷款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包袱。 2.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银行和其他金融

6、机构都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各个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分头管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或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使工作重心往往集中在“转化、清收、核销”等风险事后的管理上,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计划性。 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上仍是一片空白,尤其对可能产生的欺诈行为更是无能为力。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

7、的一致性较差。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严重阻滞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客户的监测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上。很、难将“贷前审查、贷中检查、贷后复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在国内目前的信用环境下,若是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决定贷款发放,一但风险暴露,这种单一的监测方法便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已为不少事实所证明。 4.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缺乏独立的风险信用评估机构和一个健康的信用社会体系 由于社会上普遍缺乏信用意识以及信用道德规范,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还很不完善,它直接给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信用

8、风险评级机构,这使得公司债券的发行无法依据其信用等级确定其发行利率水平,最终是公司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不能合理反映其具体的信用风险状况。第二,现有的会计、审计以及法律事务所的运作也不太规范,独立反映企业财务和风险信息的能力较差,有时甚至出现提供虚假信息,企业不合理包装上市,欺骗投资者的现象。第三,信用环境差,银行信息的不对称,使企业“多头”贷款现象严重,潜在风险加大。 5.尚未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的科学度量和管理的先进技术 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非常丰富,越来越注重定量分析。而且分类科学、量化准确,大量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凤险管理模型中其代表性的模型就是1994年J.P.摩根提出

9、的市场风险管理中在险价值VAR模型,目前VAR模型受到金融界的广泛认可,被许多金融机构所采用。近年来,在市场风险管理模型化的推动下,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化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度,如Creditmetrics,Creditmet-rics+,KMV以及RAPM度量指标量化方法RORAC等模型都代表着最新的技术水平。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应用和管理技术上还巫待进一步的发展。 三、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之中。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的加强,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步伐的要求,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环境瞬息万变,提高风险管理

10、水平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1.更新风险管理理念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国际上不少金融机构因风险控制不当而造成倒闭的案例中,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而更主要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过于薄弱。因此,要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来培养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2.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体

11、系,为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证 通过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各主要业务部门贯彻实施的新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以真正实现风险管理重点的三个转变:即从现实的风险向潜在的风险转变;从风险的事后处置向风险的前期控制转变;从风险资产的管理向资产风险的管理转变。同时在抓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将风险管理职能集中于风险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 3.加快风险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当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资产风险测量统计工作始终未能制度化。要达到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不仅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存在工作量过大、成本过高、外部评级资料缺乏等现实挑战,对于市场

12、风险、操作风险的测量方面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其中包括:(1)风险甄别系统。用于分析风险来源及成因,区分风险类别及危害性程度;(2)风险报险系统。主要进行风险预警,传递风险信息并建立风险资料库;(3)风险决策系统。确立、行使风险管理原则,制定风险指标以及避险策略等职能;(4)风险避险系统。具体实施风险规避行为,对风险进行再分配或转移;(5)全程监控系统。对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理和控制,并做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 在我国,短期内构建符合新协议规定的风险评估系统是不现实的,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要立足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前瞻性和连续性,

13、使信息系统能够涵盖银行所有的业务活动,并具有准确性和一致性,充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易于量化、操作性强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并在规范风险管理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完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风险计量系统的集成,真正发挥风险监测的预警功能,全面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4.针对目前国内信用环境差,企业欺诈行为严重的问题,要充分依托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法人和自然人的资信信息库,及时掌握企业、个人的资信状况和各种信息,根据其历史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给它贷款或开展其它业务,从源头扼制住风险的发生,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强化金融监管,提高国有商

14、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必须在强化合规性监管的同时重视安全性监管,逐步强化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约束。第一,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强化对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及资本金的要求;第二,要对银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准确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进行监督,严格监管纪律,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科学化;第三,要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制定综合配套政策,使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尽快达标;必要时,要强化监管当局对银行安全性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自主决定对风险管理不合格银行的处罚,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金融安全。 6.要规范信息披露 一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银行风

15、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到外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二要结合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推动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