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617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孟 扬当今世界金融体系是奠基在市场经济机制之上的。中国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系,其参照模型不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现存的模型。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金融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与国际金融体系接轨并融入这个体系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现实途径只能是“接轨”、“融入”与“自我防卫”的统一。在我国银行体制正在或已经向商业银行转变的今天,美国商业银行成功的风险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美国银行业的新趋势历史上,美国商业银行是被管制最严的行业,因而也是最安全和最保守的行业。这种管制采取很多方式,如存款、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最低资本资产比率要求,最低的存款准备金要求,经营地

2、区的限制,等等。这些管制降低了风险,也降低了机会。二战后,银行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不断地重组其经营活动来逃避管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过来管制当局又不断地涉入,提出新的管制,市场参与者再设法逃避。这种管制与市场反应(金融创新)以及提出新的管制过程被称为“管理的辩证法”。对管制的反应的首要方面是金融创新。金融资产证券化、金融业务全球化和兼并浪潮是这种反应的新产品及新区域。(一)对商业银行管制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管制的调整包括管制放松及再管制。所谓管制放松是指取消现存管制,如取消最高存款利率限制。再管制是指执行新的措施或修正现行的管制。体现这种管理者与银行关系的例子可回顾70年代美联储会员一案。当时联储要

3、求其会员以非盈利现金资产形式体现其储备。这种非盈利现金资产为其高质量负债的一个比例。因为银行不能在这部分资产上赚取利息,而当时恰逢短期市场利率上升很快,所以银行损失很大。非联储会员行储备要求低,并且还可用持有的有利息证券满足储备要求,这样他们的利息损失小。为逃避管制,许多会员行放弃其联储会员资格。联储和国会担心失去对货币供应的控制,通过了“存款机构货币管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 Monetary Control Act),要求所有的存款机构都必须维持由联储规定的储备要求,目的是对全部的存款机构实行管制。管制的重点在于限制价格和市场渗透,以及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能力

4、。由于取消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允许跨地区营业,以及可单独申请经营新业务如保险、发行证券等,则整个行业的竞争加强了。(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业演变和金融市场重组的催化剂,它体现了决定整个金融体系结构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及经营政策的系统性变化过程。创新的形式有:新证券及新的金融市场,新产品和新服务,新的组织机构,新的传送体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最新发展趋势是把科学技术与现金管理账号结合起来。自动提款机不仅可以提款,还可以转账;通过微机提供家庭银行服务,以及共享全球电子交易系统。所有这些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是为了减少存款损失,进入新领域,新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资本金,改变其税收结构,减低风

5、险,降低成本,最终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外部环境因素如经济形势的变化,新的管理规定及技术进步,则为创新创造了机会。(三)金融资产证券化所谓金融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自己的贷款资产组合起来,用贷款创造的现金流量作支持,出售有价证券。银行通过出售资产并在借贷双方之间提供支付手段的服务可降低资本金要求,降低信贷风险,而不必用持有同样的资产来赚取利息。这种把资产转换成可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过程就被称为“金融资产证券化”。银行用自己创造的资产一般是贷款,根据其不同特点,把相似的贷款项目重组,然后出售可流通的有价证券凭证(pass-through certificate),其担保是原来资产的本金和利息收入。以住宅

6、抵押贷款作支持发行的可流通证券就是典型的例子。银行负责收回贷款的本息,扣除其手续费后转移给该凭证的持有者。如果银行出售的是没有追索权的凭证,则管理当局允许其将该资产从表上扣除,银行也不必为此资产安排资本金。其资本金要求按比例降低。金融资产证券化也消除了该资产的利率风险。本质上,商业银行起的是投资银行的作用,赚取贷款收益而并不承担利率风险。可见,金融资产证券化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把资本金释放出来移作他用;通过服务收入提高资本收益率;分散信贷风险;获得新的流动性资金;降低利率风险。金融资产日趋证券化是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金融趋势。尤其是银行,热心将应收贷款证券化。1985年以来,证券化的贷款涉及商

7、业贷款、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电脑租赁贷款、小型商业协会担保的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贷款等。大多数这些交易由投资银行操作,或由外国银行或保险公司以信用证方式提供担保。金融资产证券化提高了对出售资产的要求,即标准化。可出售的贷款必须在期限、规模、价格、担保和收益用途上具有标准化资格。比如住宅抵押贷款比较容易操作,因为该资产不管是位于何地,其性质都一样。借款人很容易比较价格,选择成本最低的款项。再比如,信用卡应收款和汽车贷款,由于其期限、标准、损失可预测,也较容易出售。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也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因为并非所有资产都是可出售的,如对工商企业的贷款是针对该企业的特别要求设计的,并没有统一

8、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将其重组包装的难度,投资者亦很难决定整个资产组合的贷款质量,所以较难出售,银行只能自己持有这些资产。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不利之处是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贷款质量下降,是银行经营的潜在危险。(四)金融市场及机构的全球化金融市场及机构的全球化使企业、个人和政府意识到,全球经济已联成一体,他国的事件可影响本国的经济。所以各级决策机构在制定战略时应充分意识到国际竞争和机会。大多数大银行有能力帮助客户走进任何货币形式的市场,选择或是发行债券或是发行股票。这些机构在全球都有分支机构。如日本四大银行是美联储的主要证券发行商。美国五家著名的投资银行Shearson Lehman,Goldman Sa

9、chs,Paine Webber,Blackstone, Wasserstein其资本中至少有12.5%由外国投资者所有。借款人并不考虑提供好产品、好服务的供应者处于哪里,而是考虑其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显然,只有最大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服务的全球化意味着金融界将由几个金融巨头控制。(五)合并和收购浪潮风起云涌这是美国银行业90年代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合并和收购的增加反映了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开始向集约化经营方式发展。兼并的特点可分为互补型和加强型两种。前者指参与兼并的双方在业务领域、营业地区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兼并后可以拓宽业务领域,扩大营业范围,起到规模经济之效;后

10、者指双方原有的业务具有很大的重叠,但经兼并后通过重组可以降低成本,加强原有优势,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美国的收购浪潮不仅仅局限在商业银行内部,还波及投资银行内部及跨行业之间。在过去的50多年中,因为在商业信贷和投资银行之间可能的利益冲突,美国银行被禁止从事证券业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邦储备局对Glass-Steagall法案不断进行修正。1989年,联邦储备局首次允许银行进行证券承销业务,但证券承销收益不能超过银行整个收益的10%。1996年末,这个上限又提高到25%。这就为银行收购中等规模的证券商开了绿灯。1998年4月7日,美国金融业的两大巨头花旗公司(CITICORP)及旅行者集

11、团(Travellers Group)正式决定联姻,共组花旗集团。这一“世纪兼并”的余音未落,1998年4月13日华尔街又传出两宗新的合并案。一是美洲银行与国民银行同意合并,同时宣布已达成合并协议的是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这两家新银行将在美国中、西部独霸一方。三起合并案相隔仅仅一周,使分析人士普遍相信,金融业的并购高潮已经到来。其实,自美国银行业并购浪潮于1995年拉开帷幕时,分析家就预测,合并将在某个特定时期达到高潮,其结果将是市场被一小部分超级金融机构瓜分,金融业将产生新的组织形式金融超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行业的全面融合,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二、美国商业银

12、行内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包括选择所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有效组合,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取得最优平衡点,并为股东带来最大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越大,期望的收益就可能越高。(一)风险指标分析银行的盈利水平与其资产结构的风险及经营紧密相联。虽然一些风险是可预测和被避免的,但其他一些风险则植根于经济环境和某一特别市场,如专门为农业或能源提供贷款的银行受这些行业的影响就非常大,尽管银行管理者可控制信贷程序,但银行的收益受客户收益的变化影响很大。银行经营中面临的风险集中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信贷风险当银行开展一项资产业务时,它就承担了客户可能不能按时偿还本息这种违约的风险。信贷风险就是指这种违约行为所

13、导致的银行纯收入的波动及股票市场价值的波动。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违约可能性。通常贷款是最大的信贷风险。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企业经营条件的变化都可能改变用来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而这些变化很难预测。同样,个人由于其就业及净财富的变化也影响其还债能力。所以,银行的信贷分析重点放在借方偿还能力的分析上。衡量贷款风险通常使用两个指标:一是纯坏账损失,二是无效贷款。坏账损失指标包括:总冲销额,它等于当期提取准备冲销的金额;收复额,是指原来当坏账处理的资金又收回了;净冲销额,等于总冲销额与收复额之差。无效贷款是指客户还款有问题的贷款,一般指逾期90天以上不能偿还本息的贷款。分析信贷风险还可考察银行的呆账准备金。大

14、额准备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资产质量差,可能要冲销的坏账多,所以准备金要大。资产质量高,银行要冲销的坏账少,准备相应亦少。这里一个重要的比率是呆账准备金除以无效贷款,它表示未来可能的冲销。最后,如果贷款增长很快也意味着风险增加,因为,信贷风险分析和监督将有所放松。在很多情况下,贷款暂时会很好,但问题最终会暴露出来。尤其当贷款的增长主要是由收购或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所致时,未来的坏账冲销率会很高。可见,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违约的可能性相联。然而由于信息有限,资产质量很难鉴定。即使银行在收购被清偿银行之前已对资产状况做了较深入的了解,收购后也会发现实际的资产质量比想象的还糟。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

15、指银行不能及时地、以合理的价格通过出售资产或借入新的资金来获得现金,满足其支付义务时所导致的纯收入和股票市场价值的变化。当银行不能预测新的贷款要求或提款要求,而又没有新的现金来源时,流动性风险最大。流动性一般从资产方面考虑,即评估资产所有者把资产在最低损失下变现的能力。大多数银行持有一定的资产可以以很好的价格变现来满足流动性要求。比如,贷款从两方面提供流动性。一是定期还本付息收入可用来支付现金流出,二是有一些贷款是可出售给其他机构的。长期投资流动性较低。证券投资具有较高流动性,但取决于证券价格。银行的资本/资产比率和负债/资产比率反映了银行的资本基础及在货币市场上的借贷能力。如果两家银行资产质

16、量相同,资本金高、负债低的银行可承担更多债务,被清偿的可能性也小一些。从负债方面看,银行的核心存款是比较稳定的,对利率也没有那么敏感,所以银行要努力保持核心存款。核心存款越高,新借资金的需求就越低。购买负债的能力也与资产质量相联。高风险资产资本金越低,银行的借贷能力就越强,借贷成本亦越低。所以,当银行需要资金时,或出售资产,或增加借贷。银行应控制其现金流出及资金需求,满足其支付义务。3.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分析是比较利息收入对资产收益变化的敏感程度与利息支出对负债成本变化的敏感程度,目的是确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对纯收入变化的影响。分析时,先计算同一时期可重新定价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再计算相同时间可

17、重新定价之负债与总资产比例。然后用可重新定价之资产减去可重新定价之负债。如果二者之差为正数,当短期利率水平下降时,则银行纯利息收入上升;利率水平上升时,利息收入下降。这个比率的绝对值越大,风险越大。最新的利率风险研究注重资产的期限和负债的期限,来确定利率变化对纯收入和股票价值的影响。利率分析包括整个资产和负债组成,重点放在那些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和占用期限不相匹配,以及利率的未来变化上。比如,取消利率上限的限制,银行必须对新增负债支付市场利率。因此,它提高了利息支出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也增加了纯收入及股票市场价值降低的可能性。4.经营风险经营风险用以衡量银行经营活动的成本效率,因为在银行的经营政

18、策方面也存在许多影响收益的因素。常用的指标有人均占有资产量和人均支出水平。一些银行在控制直接成本及雇员管理上效率相对低下。如果银行的经营支出与预期不一致,则可能导致银行收益和企业市值下降。可见,银行的经营风险与其部门或分支机构数量、雇员人数相关。同时,银行的经营业绩还取决于银行所采用的技术。成功地控制风险取决于银行机制能否有效地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5.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是指银行不能清偿其债务的风险。如果银行承担太多风险则面临破产的威胁。所谓破产的危险是指银行来自应收的债务、或新借资产、或出售资产后的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必需的现金流出的要求,如正常经营开支、应付存款、偿还债务等。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信

19、贷风险高,坏账冲销率高;利率风险高,资产和负债的利率结构、期限和占用期限不相符;经营风险高,成本不能得到控制。可见,资本风险与银行资产质量及整个银行的风险结构紧密相连。这时,如果债权人或股东意识到银行的风险提高,他们要求的贷款条件就会提高,对股票的认购价也低,这就造成因融资成本提高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如果银行不能独自满足支付要求,且银行的资本金不足,则最终可能会倒闭。这种情形下,银行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银行负债的市场价值(资不抵债)。所以,前边的所有风险比率分析都适用于资本风险分析。6.国家风险国家风险亦称主权风险,系指涉及跨国经营业务的银行,当债务人所在国发生政治、经济危机时,可能给债权银

20、行带来的损失。比如,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直接威胁很多美国银行,最终不得不依赖债务重整方式化解危机。1998年,由于俄罗斯局势动荡牵动了部分拉美地区国家的股市和汇市不稳,也引起了在拉美有巨额借贷投资的美国各大银行的担忧。以上我们分析了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这些分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报表上提供的信息,有的银行通过控制报表来虚报情况,如隐瞒逾期贷款,或通过变现一次性资产扩大其当年收益等。所以,在分析银行业绩时,既要与同行比,也要与其历史数据相比。(二)贷款项目的评估与管理1.贷款项目的评估对大多数银行来说,贷款是银行的核心部门。它占据银行的大部分资产,亦创造大部分收益。良好的贷款项目

21、是银行最有利益的资产。但贷款同时又隐藏着信贷风险,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贷款违约。贷款项目的另一风险是利率风险。由于贷款在银行业务中的重要性,所以银行的贷款过程十分重要。贷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以最小的风险取得最大的收益,对银行管理者来说,它的目标市场或目标行业应是它的信贷员了解最深入的市场和行业。银行要根据其自身的流动性要求、资本金限制及收益率目标在贷款数量和质量中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是一个信贷过程,它包括信贷分析、信贷执行和信贷监督。(1)信贷分析。信贷分析的基础是清楚自己的业务发展方向,比如,哪些是银行现有的客户基础?哪些是潜在的客户?如何与现有的信誉好的客户保持联系?如何发展新客户?为此要进行深

22、入的市场研究和调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消费者倾向等。信贷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市场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同时要培养银行雇员分析研究哪些服务是银行已具备的,哪些是需要银行发展的。传统上,信贷分析要考虑以下六个主要风险因素,即分析贷款对象的品德、资本资产负债情况、管理才干、担保品、经营环境及产业发展的连续性(character,capital,capacity,condition,collateral,continuity)。因为这六个单词在英语中均以字母“C”开头,故亦称为贷款的“六C要素”。对应于以上六C要素,不好的贷款亦可用另外五个以C开头的单词表示,即自以为是(complac

23、ency)、轻率(carclessness)、沟通不畅(communication breakdown)、侥幸心理(contingencies)及攀比(competition)。正式的项目评估报告是对借方贷款申请及其财务状况的一个主观评估,在详细分析借方的现金流量、评估其担保条件后,写出书面报告,阐明贷款申请、用途、借方在该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等,提出意见。完整的项目档案还应包括借方的有关背景资料,包括实地考察会谈纪要,过去和现在的财务报表,中肯的信贷报告,应收账款情况,设备和存货情况,保险等。如果该客户是老客户,还要搜集其原贷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来往信函等。(2)信贷执行。正式的贷款决定可由

24、银行董事会或银行授权的个人做出,这取决于银行的组织结构。一般大额贷款都由银行董事会决策,各级信贷员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授权。一旦贷款项目被批准,信贷员就要准备贷款合同,合同中包含贷款目的、期限、还款计划、担保条件、保证条款、违约条款等。有两项特别需指出的,一是抵押合同,银行一定要取得对抵押品的完整所有权。二是保证条款,保证分为消极保证和积极保证,消极保证即限制或禁止借方做什么,积极保证即客户所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保证条款是盯住财务比率,限制出售资产,保证管理质量等。(3)信贷监督。贷款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贷后审查和监督,目的是降低信贷风险及处理问题贷款。其内容包括审计当期贷款,鉴别借方的财务状况,

25、贷款文件是否完整,贷款条件是否满足收益目标。如发现客户违反保证条款,银行要立即通知借方整改,最后的砝码是令客户立即还款,它使银行在贷款项目恶化前收回资金。如果客户财务状况已经恶化,则需特别处理。很多情况下,银行要调整贷款条件,如延长还款期限,增加还款的可能性。同时银行亦要求增加相应的担保,目的是等待时机直至客户情况好转。2.问题贷款和贷款损失所谓问题贷款是指债务人不能按照原贷款合同规定或按银行要求准时还款,造成银行出现呆账、坏账。(1)问题贷款的产生。问题贷款的产生除客观因素如经济形势的变化、管制条例的改变外,银行和借款人都有责任。从银行角度看,很多坏账是由于银行内部管理不完善造成的。比如,在

26、信贷风险评估方面,银行没有规范的贷款政策,违反对单一借款人贷款限额的要求,贷款集中在某一行业,项目档案资料缺乏,信贷分析只着重贷款收费而非信誉评估,缺乏科学的贷款费率制定程序,缺乏有效的贷后监督等;在流动性风险评估方面,储蓄基础薄弱,过分依赖向中央银行借款,有限的银行资本金使其对外借贷成本高等;在利率风险评估方面,资产大部分是长期的,不易经常调整其价格条件,负债则多是短期的,利率经常变化,由于利率的变化,利润变化很大,利率和利润的变化,导致银行股票价格变化大等;在经营风险评估方面,非利息支出失去控制,分支机构效率低下,高素质的业务人员不足,士气低落等;在资本风险评估方面,现存资本金不足,未达到

27、法定要求,贷款的质量不确定,潜在的损失会进一步降低资本金等。从借款人角度看,借款人管理水平低下,资本金不足,负债过高,竞争激烈,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都是产生问题贷款的原因。(2)如何防止问题贷款的发生。在贷款时,有两个原则应坚持:一是银行的贷款重心是其了解最深、并具有专业人才的领域,银行不应对其不熟悉情况的地区或行业发放贷款,即不熟不做。二是不能牺牲贷款质量而盲目追求贷款增长,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信贷原则。防止问题贷款要注意下列因素:借方有破产前科,提供的材料前后不一致;借方征求意见来自与其收入紧密相关的有关方面;管理人员不够坦率,管理层内部、股东之间不团结,管理人员品质不好,借方急于得到贷款而对

28、信贷员施加压力;借方有“瓶颈”限制,过分依赖某种支持,一旦中断,则影响其经营(如主要原料的限制,销售局限于少数客户身上),该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贷款给某些特殊人物,其财产很难界定及调查;借方更多的是借助新债而非产品收入来偿还借款,依赖完成某笔交易而非自身的财富来偿还借款,贷款超出借方偿还能力范围。大多数借款人在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前就已发生现金危机。如果银行未能跟踪借方的经营情况,则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危机即将来临。现金问题的发生有三个阶段:流动性变得紧张、现金管理成为主要问题、企业处于破产边缘。虽然不同的企业问题不同,上述三阶段都明显显示出问题的信号,如透支及无力还款。如果银行想早期发现问题所在,

29、就要求财务人员了解借方的经营情况,定期与其主管交流,仔细研究分析其财务报表。(3)如何解决问题贷款。银行解决问题贷款有许多不同方式。最终的解决取决于问题何时被发现,银行的资本金相对于其问题贷款的实力,以及每单个贷款的不同特点。如果问题及早发现,可通过债务重组,重新制定还款计划来解决债务问题,这需要通过银行与借方良好的合作以非诉讼方式实现,另一极端办法是提请诉讼。大多数违约贷款都是通过重新洽谈贷款条件来做调整。处理债务有以下几个方法可借鉴:转债为股,其前提是贷款方愿意对借方投资;贷款重组安排,即调整原来的贷款条件;出售贷款,即贷方按贴现值将贷款出售,从本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删除该笔资产;以债换债安排

30、,即银行向借方发放一笔新的贷款来偿还已到期的本息,前提是相信客户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冲销坏账,这取决于银行的资本实力。大量的银行破产及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保险基金的降低促使金融监管当局日益重视资本金充足率问题。监管者希望提高资本金要求,保证存款人利益,减少保险基金的波动,从而全面降低银行风险。而银行家则倾向于较低的资本要求,因为这可以提高“融资杠杆”,从而提高资本收益率的乘数效应。3.消费者个人贷款商业银行除向工商企业贷款外,另一贷款对象为消费者个人,主要的如房屋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如同对企业贷款需科学评估一样,对个人贷款同样需要科学评估,目的都是为减低银行风险。当评估个人贷款时

31、,银行同样运用“五C”要素,即品格、资本、能力、环境和担保。另外,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及与同行竞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借款人过去与银行的贷款记录及存款记录是判断其还款意识和还款能力的很重要参考指标。有时为了争取客户,不得不在条件上有所调整,但这都不应影响其贷款决定。在美国,银行通常用“评分制”来判断是否批准一项个人贷款。“评分制”要考核的主要是借款人个人的有关情况,下表是以汽车贷款为例的评分指标,分数超过200,则可批准该贷款,低于150,则拒绝之。个人贷款评分制年收入小于10000 1000020000 2000040000 4000060000 大于60000 5 15 30 45 60

32、每月还贷款/每月净收入大于40% 30%40% 20%30% 10%20% 小于10%0 5 20 35 50与银行关系(支票/储蓄帐户)无 支票账户 储蓄账户 支票和储蓄账户0 30 30 50主要信用卡无 1个以上0 30信用情况7年内有违约记录 无记录 按期还款-10 0 30申请人年龄小于50岁 大于50岁5 25住房情况租房 有房未付清款 有房已付款5 40 50住房稳定情况小于1年 12年 24年 大于4年0 15 35 50工作稳定情况小于1年 12年 24年 大于4年 失业 退休5 20 50 70 5 70(三)银行的其他业务银行除传统业务,如贷款、赚取利息收入外,还积极开展

33、其他业务,如信托业务、代理业务、担保业务、租赁业务等。发展这些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逃避金融管制。另外,还不断地将原来属于资产负债表内的高风险资产转换成低风险和无风险资产,如金融资产证券化,借此逃避金融管制。发展这些业务的另一原因是迎接竞争,增加手续费收入。1.信托业务所谓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银行在信托关系中作为受托人和代理人。作为受托人,银行获得财产在法律上的所有权,并负责管理受托财产。作为代理人,受托财产的法律所有权仍属于委托人,银行只是按指示管理受托财产,委托人可终止代理关系。银行信托部根据其业务特点分为个人信托和机构信托。在个人信托关系中,银行信托部门提供四项基本服务

34、:管理个人信托、管理财产、作为财产的监管人和管理人、处理个人代理账户。在机构信托关系中,银行为私人公司或非盈利机构提供的信托服务有三大类:雇员利益、慈善和机构服务、股票和债券服务。有些情形下,银行作为委托人,有时只是作为代理。信托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受托人必须且仅代表委托人的利益。受托人的责任可用“忠诚负责”来要求。“负责”是要求受托人既要有很高的竞争力,又要有详细清晰的规则程序。但它是可预测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可与市场追求卓越的标准共存。而“忠诚”并非市场标准,它是指限制受托人可能发生与收益人利益冲突的行为,及限制受托人可能利用信托关系谋取私利的行为。信托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法规避免受托人与委托

35、人的利益冲突。2.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所谓金融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把自己的贷款资产组合起来,用贷款所创造的现金流量作支持,出售有价证券。这种有价证券可以是短于270天的商业票据,亦可以是长于一年的有价证券。投资者之所以购买这种有价证券是因为其收益相对于其他债务工具更有吸引力。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许多当事人:贷款人、信托单位、第三方信用担保方、评级机构、证券承销商。很显然,一些资产比其他一些资产易组合出售。如住房抵押贷款,就是最通行的贷款出售。因为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是长期的,其期限也较固定,如15年或30年。利率一般是固定的,每月都要还款,简言之,他们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贷款,投资者较易鉴别违约风

36、险。而工商企业贷款,由于借款人不同,贷款用途不同,期限不同,利率有浮动的,也有固定的,其现金流量也难以预测,如果将工商企业贷款组合出售,投资者很难对其评估。这类贷款不易被出售。所以,银行最有可能成功出售的资产是其结构最具标准化的资产。这类资产包括信用卡应收款、贸易应收款、汽车贷款、租赁应收款、房屋贷款。在实践中,不仅银行可出售其贷款资产,工商企业亦可模仿之,出售自己的应收款。这样,金融资产证券化引出企业融资的另外一个新领域,即结构融资(Structure Finance)。传统企业融资或是通过发行股票代表企业股本,或以借债方式给债权人要求还款的权利,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结构融资可以

37、改变债权人只依赖公司偿还债务的状况,办法是把还款来源与公司本身分开。最典型的办法是,假设一公司需要现金,则把其一部分资产出售给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立的公司或信托单位,这个专门公司破产的可能性极小,是破产隔离体。这种出售在法律上,把资产从公司转移走,即使总公司破产,亦不影响这一专门公司。结果是,这些资产不再属于出售公司,而是属于这家远离破产的专门公司或信托机构。出售的资产本身一般是有接受偿付债务的款项,如应收款等,是第三方对公司的债务。这家专门公司,将通过发行证券融通资金。证券的偿付是由专门公司应收款的回收来保证的。所以购买证券的人关心的是专门公司购买的应收款的质量,而非出售公司的信誉。这种融资方式

38、的优势在于:把出售方(通常称为初始人,因为他创造了这些应收款)与应收款本身分离,可令初始人在较低费用上融通资金;初始人为此而获得的资金不需抵消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其资金只代表出售应收款给专门公司而获得的收益;如果创始人是银行或其他类似金融机构,银行通过出售资产(如银行贷款),可降低其资本金,使银行的资金得到有效运用;结构融资可令创始人融到资金而不破坏债务比例的要求,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3.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融通资金与融通物资相结合的特殊类型的筹集资本设备的方式。它也是很多银行积极开展的一项主要业务。简单讲,租赁业务是指银行作为出租方购买用户所需要的设备

39、,出租给用户(承租方)使用,租期内设备所有权归出租方所有。承租方按租赁合同规定支付租金。租期结束时,承租方有权退回或留购租赁设备。由于业务的不同需要,租赁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按一次租赁回收多少投资可分为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及服务性租赁;按租赁过程可分为直接租赁、转租赁和回租等;根据出租人对购置一项租赁设备的出资比例,可将租赁划分为单一投资租赁和杠杆租赁两种类型。租赁业务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是指租赁公司所筹资金运用失败的可能性,即达不到预期效益和筹资成本增加的可能性,它是与投资风险相关的。一般而言,所筹资金的偿还期限越短,租赁公司偿付本息发生

40、困难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越大;反之,偿还期限越长,租赁公司所面临还本付息的困难也相对小些,风险也就越小。对于筹资风险的防范主要在于筹资方案的正确选择,即对筹资来源、筹资方式、筹资数量等做出适当的安排。租赁公司应对各种筹资方式及主要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了如指掌,尽可能采用筹资手续简单省时、筹资成本小、还款期较长的方式。向外筹资的同时要备有一部分自有资金,并计算出所需的剩余资金,筹资太多会造成成本过高,筹资太少又会使租赁公司资金不足,从而无法正常运营。投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用于出租的设备不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即设备风险;设备性能良好,但是承租企业没有高效使用,无法产生足够的收益,从而付不起租金,即

41、信用风险;租赁公司在无法按期从承租人手中收取租金的情况下,还要支付融资利息及本金的风险,即利息风险;四是经营性租赁在设备停租后剩余价格的市场风险。要防范这种风险的出现,首先要对承租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将设备出租给效益良好且信用良好的承租人;其次是对租赁项目把关,审查该项目的可行性;最后在租赁期中,出租人除了要帮助承租企业进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外,还应在承租人发现问题时及时帮助解决,以免后患。美国是开展现代融资租赁最早的国家,始于二次世界大战后,而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租赁业在设备投资中的比例及成交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很大的上升。促使美国租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设备的轻型化

42、,导致企业用于那些易于租赁的(可移动的)设备投资不断增加;租赁具有节税的优点,美国的税收优惠主要表现在加速折旧和投资抵税两项;原有融资渠道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企业界对租赁的好处认识越来越深刻。三、总结和借鉴.美国金融业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经历了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储蓄信贷机构倒闭浪潮以及1987年10月股市大崩溃等严重打击,到20世纪80年代末元气大伤。当时,银行业不良资产积聚,国内经济不景气使其业务萎缩,亏损增加,美国各大银行的信用等级纷纷被降低,国际性的大银行只有寥寥数家保留着A以上的等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及增长步伐的加快,美国金融业逐渐恢复了元气。20世

43、纪90年代初联邦储备委员会实行的低息政策及放松管制是一针强心剂,改善了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同时,各银行为达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加强了资产负债管理。1993年起,美国金融业完全走出低谷,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反观20世纪90年代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处于转型阶段的东欧国家,自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到1997年5月捷克的金融危机,直至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是此起彼伏。其实,国际金融机构并非现在才注意到不止包括东南亚地区在内的金融危机问题。1997年5月7日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下一个经济危机可能来自亚洲、拉美和东欧的银行。文章认为,从北京到巴西到保加利亚,很多

44、银行都处于危机之中。在经济增长的亚洲、经济改革的拉美、转型时期的东欧,脆弱的银行和政府监管的不得力,正威胁着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为什么现在的金融问题如此严重?问题贷款和腐败并非今日的新产品。造成目前金融危机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和金融体制的急剧变化。当今的全球经济在几乎金融领域的每一方面都变得越来越波动汇率、利率、私人资本流动。银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亦越来越重要。但他们并未相应地扩大其资本基础来反映其提高的规模和游戏规则的改变,很多银行缺乏对信贷风险评估的人才,国有银行更经常忽视之。在许多国家,原来公众都认为银行是由政府支持的,问题也由政府承担。市场机制的变化,使得银行一下子由市场来衡

45、量,风险也由恐慌的存款人承担。在新兴国家和东欧国家发生的问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国家的银行家和监管者面对信贷膨胀并没有建立伴随金融自由化及市场机制而来的市场检验机制。银行过去一向只贷款给政府企业,不知道这些企业突然会倒闭;他们不知道如何评估商业风险。在许多国家,根本就没有“信贷意识”,不清楚贷款是要还的。而现在,从不需要为争取存款而竞争的银行也在关心存款来源了。过去十几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外国投资者视中国为全球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地区。然而,国内外的经济研究和政策制定机构都认为中国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两个方面最突出。华尔街日报称,据中国人民银行保

46、守估计,在全国各银行6000亿美元总贷款中至少有1/5是坏账。而一些私人分析家认为实际数字为其一倍。中国的银行呆账准备金只为1%,且其执行亦是很灵活的。中国五大银行过去10年向国有企业贷款的损失占其总贷款的60%。虽然经济增长掩盖了问题的严重性, 但如果有一二家银行崩溃则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极大危害。据香港一分析家估计,中国整个金融损失将超过中国GDP的20%。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其紧迫性表现在:中国每年需要大量外资,这些资金来源除外商直接投资外,另一渠道为对外举债。举债就涉及到信誉评级,信誉评级根本上取决于银行的实力。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对银行业也提出越来越

47、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银行业为垄断行业,中国的经济属于资本短缺经济,相对而言,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外资银行被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银行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强,对金融管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从微观上使银行提高实力,最终提高竞争力,从宏观上加强管制,防止出现金融危机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建立严格的金融管制法规及手段,同时兼顾规范运作与提高效率市场经济下任何交易都应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在引进开发任何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时,都要建立相应的法律、税收、会计等相关规则。在1997年我国的金融工作会议上,已明确当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基础性建设。首先就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金融监管法规,加快制定金融机构接管条例、金融机构合并和分立办法、金融处罚条例等。规定今后凡没有相应管理法规和规章的,有关的金融机构就不能成立,有关的业务也不能开办。这对于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销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9家分行。这次改革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金融监管的迫切需要。它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