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和防范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和防范措施.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和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逐年加快。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在运营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却也愈加愈多。这对城市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鉴于此,本文以城市性商业银行为视角,围绕其风险管理展开论述。通过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和风险防范的意义,提出作为城市型商业银行在当前社会下应该如何应对风险和做好防范。希望能够对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城市性商业银行 风险 防范 管理 一、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综述 一直以来,城市性商业银行都在社会资金运动的过程中从事着中介作用。这
2、种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高收益和高风险也愈加突出。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问题,一直都备受业内关注。 在银行的整个运营过程中,会计活动贯穿于始终。其主要负责记录银行的经营活动,并通过对经营成果等的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一个良好的银行会计部门,能够有效抵制自身部门乃至银行整体的业务风险,继而能够决定银行能否健康运行。因此,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对商业银行而言极为重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呈现出多品种、多层次的扩大化态势。近几年,我国银行类金融系统案件也频繁发生,比如,齐鲁银行票据案、中行黑龙江河松街
3、支行诈骗案等。银行大案、要案频暴,无一不与会计风险防范不力密切相关。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整个金融系统进行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因素 据笔者统计,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大致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原因主要指上级机关(央行)的监管、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监督等方面;内部原因主要指相关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控不健全、利益驱使等方面。 (一)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之一:“央行”监管滞后且不到位 央行是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上级单位,主要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这
4、不仅使央行的监管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而且在新环境中,央行的监管也显得相对滞后和乏力。虽然央行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是由于各项法规机制的欠缺,使央行较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进行侧面干预和影响。此外,相较于合规性检查,比如凭证、账务处理等,央行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内控机制、人员岗位牵制等与会计风险相关的监管较为薄弱。 2、外部原因之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欠缺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不完善,银行会计体制改革较滞后,无法实现银行风险防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详见表2-1。 表2-1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欠缺 两个方面 具体体现 1、分级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分级管理体制容
5、易使各分支机构或分级部门利益膨胀,使其容易在面对职工福利和恶性同业竞争时,主动弱化会计监督而达其目的。 2、当前我国大多数银行都按区域设置分别进行会计核算,最终的会计数据实行汇总上报的形式。 这种模式下,容易使银行的整体会计工作处于分割状态,不利于整体监管。从而为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此外,各地区银行无论是领导还是会计人员,都存在“本地化”的现象,从而使不利于强化会计职能的各类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使银行极易遭受风险。 3、外部原因之三:社会监督力量不足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社会监督是我国整个会计监督体系“三位一体”(即社会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
6、。因此,社会监管的力量对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监督作用也不容小觑。然而目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社会监督力量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长期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使人们对银行的认识还停留于初步阶段。在监督和社会舆论方面,较侧重于银行服务质量和人员态度等方面,而对银行的经营风险、实力、业绩等关注不足,监督较少。第二,我国独立资信评估的发展尚不完善,从而造成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价和外部审计等方面的有效度不高。无法将其真实竞争力展示在公众面前。 (二)内部原因 1、内部原因之一:相关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就内部原因而言,首当其冲的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熟悉甚至
7、不了解会计结算操作程序和内控机制,摸不清会计风险的防范重点和目标。很多商业银行的主管会计人员都更侧重于银行业务扩展,而对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较为忽视。当前,无论何种性质的单位,在会计工作方面都普遍采取电算化,城市性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目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却在电算化会计方面明显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贯彻相关机制和制度时缺乏严肃性和自觉性。在会计工作中,只要“账平表对”,在其他方面的把关相对欠缺,从而无法及时发现会计风险隐患。 2、内部原因之二:受利润指标的冲击和个人利益驱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我国银行业等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竞争目标与企业一样,都是利润
8、。在社会经济背景的刺激下,商业银行对利润的追求和冲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在对下属营业部和从业人员的考核方面,甚至在下属分行或营业部的管理人员的政绩测评方面,商业银行也逐渐将利润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在这种利益驱使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3、内部原因之三:内控机制的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都较为重视内控机制的建设。但是,由于银行操作环节众多,内控机制无法覆盖各个步骤和环节。因此,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匹配等方面融合不足,也未能充分体现部门间或岗位间相互协调却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同时,很多关键性岗位和重要职责也未完全实现严格分离,存在部分人员“集多职于一身”
9、。此外,部门城市性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部门设置不全,或者未能充分发挥其效应,从而对银行的主要管理者和相关负责人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三、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一)银行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 首先,笔者认为无论是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银行从业人员,都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提高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对此,除了从自身角度予以加强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定期组织培训讲座,通过授课学习和各类银行案件分析,帮助员工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理念,正确面对工作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环节,具备“既不恐惧,又不麻痹”的风险处理态度。同时,管理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应认真贯彻
10、和执行银行的各类相关规定,一切操作均按程序进行,从而使风险“无缝可钻”。 (二)城市性商业银行应针对会计行为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近年来,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网络化、电子化应用已较为普遍。电子化的应用使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但是,在会计风险预警方面,尚不具备针对会计行为的风险预警体系。目前,随着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会计风险与日俱增。鉴于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现代化信息处理物质基础上开发和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与会计核算相融合,自会计数据录入开始,风险预警机制即能及时跟踪和分析。 (三)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体系,提高所披露的会计
11、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可以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之上,再自行建立一张“补充报表”。该报表主要用于体现行内整体的风险状况。在比率方面,主要体现备付金及比率、资本风险比率、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比率等;在贷款方面,主要体现贷款方式和结构、短、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平均余额、贷款风险集中度等;在不良资产方面,主要体现对外投资的潜在损失、逾期账款、呆坏账等。此外,该报表还应体现银行的或有资产和负债等相关情况以及基层行的风险信息。通过此种方式提高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正确评价其经营成果,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四)加强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建设 内控建设,无论何种单位都不容
12、忽视。城市性商业银行亦是如此。对此,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具体包括:权力制衡机制、常监督机制、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日常财务监测机制等。同时,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上文已述)之余,还应进一步树立相关人员的全局观念。将内控机制作为各部门、各制度规章的有机连接,并能有效借助内控机制随金融环境和银行目标的改变而进行有机调整。此外,城市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之余还应具备信息安全观。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保密。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储宏博.强化银行会计管理 有效防范银行风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唐旭,张沛宇.浅议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3何颖.浅谈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青海金融,2012;12 4王淑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J.山西财税, 2011;7 5吕德宝,肖健. 浅议当前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其防范J. 现代会计. 2009;03 6杜娟.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0 (责任编辑:何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