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634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 摘 要: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出发,分析现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对人民币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汇率升值压力;国际收支失衡一、我国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存在的问题 至2007年9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0.19%,人民币汇率弹性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在人民币汇率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这一汇率制度安排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利率水平由于我国当期

2、汇率低于美国汇率,即人民币远期将升值。 第二,通货膨胀:购买力评价理论认为,某种货币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会引起货币外汇市场上的等比例贬值。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间通货膨胀率的差异。预计2007年全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接近4%,相对于美国我国通 货膨胀率仍然偏低,即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第三,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我国自1994年起,经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存在长期的双顺差(仅1998年例外),这导致在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给远大于外汇的需求,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买入外汇,引起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国际收支中我国出口远大于进口,国外资金的流入

3、,致使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币需求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 第四,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PPP)的价格水平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两种货币之 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个国家之间价格水平的变动,汇率由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所决定。因此,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从长期来看,一国价格水平的相对上升,将导致该国货币贬值;而一国相对价格水平的下降,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人民币在一段时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在国际贸易方面。从理论上,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而限制出口,致使贸易条件恶化。 第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减少

4、我国的实际出口数量,使本国的出口行业在国 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就业机会减少,从而引起较少的国民收入。 第三,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受到限制,进口大量增加, 造成我国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 萎缩,致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由以上分析,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束了近10年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了浮动汇率制度的历史历程。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来说,人民币升值将有效地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扩大内需;对国内,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来说,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人民币的升值不仅可以限制国际游资的进一步快速流入,同时也

5、可以减少被动性的货币发行,使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得到保证。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金融政策的改革和金融体制的深化,为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奠定了基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和弹性化将增强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竞争力,减少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摩擦等。 (三)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风险 2005年7月21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实行改革,人民币汇率由单一钉住美元转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然而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下可能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加剧了国外资本的流入,虽然我国还没有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流动性过

6、剩、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产生不利影响。 二、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 (一)通货膨胀压力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过热,通胀压力不断上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4.1%,其中8月和9月的上涨幅度分别达到6.5%和6.2%,为近10年来最高。一部分人认为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食品的供给尤其是生猪的供给过少引起的。除去食品因素,我国的CPI指数上涨幅度是很小的。然而,此种观点是无法解释多种商品的价格较高幅度的上涨的现象的。 (二)流动性过剩问题: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全球问题,油价上涨引发产油国现金到处寻找投资机会;从我国国内内看,我国经济高

7、速增长,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央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购买外汇储备,造成市场上基础货币过多,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资本的大量流入,外商投资等资本流入保持强劲趋势,使得流动性偏多。改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多种工具可以使用 。首先,利率的提高(从2004年至今,我国共7次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共1.89个百分点,8次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共1.98个百分点。)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其次,更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从市场上吸收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今年财政部宣布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财政部10月22日发行280亿元国债。)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今年10月13日,我国宣布今年内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官

8、方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今,我国已经累积1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7个百分点。)来吸收流动性。但是总体看来,目前各项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的力度还不够,还可以继续加大力度。但是当前全球经济的不平衡,流动性无法从根源上消除,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是近几年都存在的现象,只要使流动性问题保持在一个不影响经济正常发展的水平即可。 (三)国际收支失衡: 针对当前经济中存在的国际收支失衡(今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顺差达到1,85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的1,775亿美元。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也已经达到1.43万亿美元。)问题,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和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外贸政策比如通过进出口两方面来双向调节

9、国际收支,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政策,加强各国贸易政策的协调,取消贸易壁垒,加强贸易自由化政策,加强各国在金融信贷方面的合作,完善IMF的国际资本监管职能等。 综合以上,针对我国经济中现在存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过剩、国际收支失衡等现象,应综合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联合使用将会有效控制当前经济由稳定转向过热的趋势,适当合理地运用支出、税收、国债、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实行稳定价格的措施,改变消费者的价格上涨预期,同时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

10、良好的环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分析 这次汇率改革以后,面对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 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内外失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预期。自2005年7月汇率实行改革以后,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没有得到改善,而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继续攀升。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增长;国际上不断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由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贬值现象,即美国自2007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并存,导致美元贬值压力不断增强。在美元和日元加速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不是在升值(至2007年9月30日,人

11、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0.19%),而是在贬值,这也是国际上不断给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原因以及近期汇率走势逐渐升值的分析,我们认为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攀升。 现阶段,我们不仅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基本稳定的水平上,同时要改善我国的内外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程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人民币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弹性化,使人民币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当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逐渐深化的国际环境中,这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许少强,朱真丽.19492000年的人民币汇率史M.上海:上海财经大

12、学出版社,2002. 2袁志刚,宋京.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Paul R•Krugman , Maurice Obsfeld.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郑群妮.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J.亚太经济,2006,(06). 5孙钦波.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税务与经济,2007,(04).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