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676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教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政与金融教案财政与金融教案 第一章 财政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财政的概念、特征,理解公共产品的含义、特征以及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关系,掌握财政的职能。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的概念,公共产品的特征,财政的职能。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政的一般概念一、财政现象二、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三、财政的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国家2.财政分配的对象:社会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形式:实物形式、力役形式、货币形式第二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1.效用的不

2、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1.公共产品2.外部效应3.不完全竞争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与失衡三、借鉴意义1.重新认识财政的性质2.重新界定我国财政的职能范围3.把效益放在重要地位4.公共产品理论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第三节 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1.资源配置的含义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

3、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收入分配职能1.收入分配过程和目标收入分配通常是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其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1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3.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途径税收、转移支付等三、经济稳定职能1.经济稳定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适度增长2.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3.实现经济稳定职能的措施相机抉择机制;自动稳定机制等 第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们掌握以下内容: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衡

4、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以及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一、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1.税收收入2.企业收入3.债务收入4.其他收入二、按经济部门分类1.农业2.工业3.建筑业4.商业等三、按经济成分分类四、按价值构成分类1.来自于C部分的2.来自于M部分的3.来自于V部分的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作用2.政府职能范围的制约作用3.经济体制和分配政策、制度的制约作用4.价格的制约作用第三章 税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们掌握以下内容:税

5、收的性质和特征;税制构成要素以及税收的分类;各税种计征。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的性质和特征;税制构成要素。教学内容:第一节 税收的性质和特征一、税收的含义及性质2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对税收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税收的主体是国家,即税收是由国家或政府来征收的,除了国家之外,任何机构和团体,都无权征税;第二,征税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在对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这种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托,征税就无法实现;第三,征

6、税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以实现其进行阶级统治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第四,税收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一部分剩余产品;第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第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税收始终占重要地位,这是由税收的形式特征所决定的。二、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府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法令实施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纳税人,也不向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税收的无偿性使人们容易将其与国家信用关系中的国债的有偿性

7、区别开来。但也必须指出,税收无偿性也是相对的。3.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标准,包括征税对象、征收的数额或比例,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收。第二节 税制要素一、税制的含义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二、税制要素(一)纳税人纳税人亦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纳税人应与负税人相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税收负担不能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收负担可以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亦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

8、的征税标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的确定解决对纳税人的什么征税的问题,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三)税率税额与纳税对象之比即为税率。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既是决定国家税收收入多少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轻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反映了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四)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以及提供劳务的经营活动中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五)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当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国家开征的每一种税都有纳税期限的规定。(六)附加和加成和减免附加和加

9、成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附加是地方附加的简称,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有减税、免税以及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七)违章处理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置。3第三节 税收分类一、按照课税对象分类按照课税对象的标准,可将我国现行税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资源课税和行为课税五大类。二、按照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四、按税负转嫁与否,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五、按照税收的管理权限,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第四

10、节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一、1950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 发展二、19791993年间的税制改革三、1994年的税制改革第五节 流转课税一、流转课税的对象和特点流转课税是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特点:1.课征普遍2.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除少数税种外,商品课税一般在税率的制定上,采用比例税率。4.计算征收方便二、流转课税的主要税收(一)增值税1.定义: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定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2.特点: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可以有效地减少偷漏税。税收收入不受商品流转环节的影响,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有利

11、于实行彻底的出口退税。3.增值税的类型:生产性增值税;收入性增值税;消费性增值税4.征税范围和纳税人5.税率: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零税率6.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二)消费税1.定义: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进口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应税消费品5类11种消费品。3.税率 采取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复合税率三种形式。4.应纳税额的计算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4应纳税额销售数

12、量定额税率十销售额比例税率(三)营业税1. 定义: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征税范围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等营业行为。凡在我国境内发生上述营业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都是营业税的纳税人。3.税率3、5、204.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营业额适用税率(四)关税第六节 所得课税一、所得课税的性质和特点所得课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所得课税的特点:1.税负不易转嫁;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税负较公平;3.税源普遍,课征有弹性;4.计税方法复杂,征管难度大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一)企业所得税1.

13、 企业所得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 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来源于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3.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或组织。4. 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法定税率为33%。5.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三)个人所得税1. 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公民、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外的一切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课税对象和纳税人3.税率4.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

14、税率速算扣除数(四)农业税1.农业税是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并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2.纳税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均是农业税的纳税人。3.课税对象:农业收入,即指粮食作物、薯类作物和部分经济作物的收入。4.计税依据:常年产量,即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当地的一般经营条件和种植习惯,在正常年景下所能收获的产量。常年产量确定以后,在一定时期内不予改变。5.税率:实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第七节 其他课税5一、资源课税二、财产课税三、行为课税第四章 国际税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们掌握以下内容:国际税收的含义及本质;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税收饶让;跨国

15、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的调整。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税收的含义;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际税收的含义一、什么是国际税收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力,对跨国纳税人进行课税而发生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二、国际税收的本质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是国际税收的本质所在。三、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国家税收是国际税收产生的前提。两者的区别在于:征税的依据不同;反映的分配关系不同;处理分配关系的方式不同。第二节 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一、税收管辖权税收管辖权是指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的主权,它表现在一国政府有权决定对什么征税、征哪些税以及征多少税。二、国际重复征税国际重复

16、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不同税收管辖权的重叠。(2)同种税收管辖权的重叠。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1.免税法也称豁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不予征税,仅对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征税。2.扣除法也称扣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将该所得负担的外国税款作为费用予以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征税。3.低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境外所得,按单独制定的较低税率征税。4.抵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境内境外所得汇总征税时,允许在其应纳税额中扣除境外的已纳税款

17、,只就其差额缴税,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四、税收饶让税收饶让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部分所得税,视同已经缴纳,并允许其用这部分被减免的 6外国税款抵免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收。第三节 跨国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的调整一、跨国关联企业间的转让定价二、跨国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的调整原则三、转让定价的审核和调整标准 第五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国有资产的现状与分类,掌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其职能,掌握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利润分配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的现状与分类二、

18、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3.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的管理方式三、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职能1.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2.国务院有关经济部门和全国性总公司3.监事会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一、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二、国有企业利润的形成和分配过程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沿革四、现行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第六章 财政支出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财政支出的原则以及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一、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二、按国家职能分类大体上可分为经济建设支

19、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三、按最终用途分类可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四、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第二节 财政支出原则一、量入为出的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原则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一、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7二、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3.“公共劳务”收费法 第七章 文教行政、社会保障等支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以下内容: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及管理内容;对行政管理费的控制方法;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

20、以及我国主要的社会保险制度;财政补贴的内容及必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科教文卫支出的管理;行政事业费的控制;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成;财政补贴制度的改革。 教学内容:第一节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一、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单位的性质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性质1.社会消费性支出2.非生产性支出三、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内容1.按支出的部门划分2.按支出的用途划分四、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1.定员定额管理2.财务管理3.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的性质、意义二、对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控制第三节 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内容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

21、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二、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式2.完全基金式3.部分基金式三、我国主要的社会保险制度1.养老保险制度2.医疗保险制度3.失业保险制度第四节 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内容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主要内容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目前我国的财政补贴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二、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作用1.有助于国家推进价格改革2.有助于国家贯彻产业政策3.有助于国家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促进社会安定三、财政补贴制度的改革1.存在

22、的问题:8补贴的范围过大,补贴的项目过滥,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补贴的规模过大,国家财政难以承受财政补贴的支出效益不高,而且很不公平2.改进的对策合理确定补贴的范围,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规模适时调整补贴标准加强补贴的管理财政补贴制度的改革必须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配套 第八章 国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掌握以下内容:国债的特征及功能;国债的管理。了解国债的历史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债的特征和功能;国债的偿还。教学内容:第一节 什么是国债一、国债的含义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又是一个特殊的

23、债务范畴。二、国债的特征1.自愿性2.有偿性3.灵活性三、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控经济运行第二节 国债的历史发展一、国债产生的历史过程国债真正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断以后。二、国债产生的历史条件首先,反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为国债发行提供了充分的政治条件。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其垄断阶段以后,政府的职能范围急剧扩张,财政支出开始膨胀,大规模发行国债成为必要。第三,大量的信用资本是国债发展的经济基础,而完善的国债市场和全国性的金融机构等为则为国债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三、举借国债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四、我国国债的历史发展建国以来,

24、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第三阶段是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一、国债的种类(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以国债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以国债的偿还期限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长、中、短期国债。(5)以国债的付息方式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附息国债和零息国债。(6)其它分类。以国债是否记名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记名国债和无记名国债;以国债是否具有相关凭证为标准, 9可以分为凭证式国债

25、和记帐式国债;以国债的认购对象,可以分为居民认购的国债、机构认购的国债等;以国债认购过程是否存在强制,可以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以国债资金的最终用途,可以分为建设性国债和赤字国债。二、国债的发行方式1.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2. 公募拍卖方式3. 连续经销方式4. 直接推销方式5. 组合方式三、国债的发行条件1.发行价格:平价发行、折价发行、议价发行。2.利息率:国债利率是国债利息与票面值的比例。四、国债的还本付息1.付息方式2.偿还方式3.偿还的资金来源(1)设立偿债基金。(2)通过预算列支。(3)举借新债。 第九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同学们掌握国家预算的概

26、念、组成、原则,复式预算的概念和特点,预算的调整,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及管理,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学重点与难点:复式预算,分税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国家预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二、国家预算的组成目前,我国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从预算内对人分合关系来看,国家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三、国家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2.完整性3.统一性4.可靠性5.年度性6.法律性四、复式预算(一)复式预算的概念和特点10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其特点:

27、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行宏观决策和管理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二)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1.政府的财政收支是否可以真正划分为两本帐。2.国家的债务收入能否满足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3.是否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的预算分析方法五、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开始。国务院应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部署。各地方政府应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

28、,在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作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二)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收入入库、支付拨付以及预算调整都必须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程序进行。(三)决算决算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部署。决算草案的审批和预算草案的审批程序相同,各级政府决算批准后,财政部门要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地方各级政府还应新花色经批准的决算,报上一级政府备案。第二节 预算外资金一

29、、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范围和特点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其特点有自主性、专用性、分散性、灵活性。二、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1.严格划清预算内和预算外的界限2.坚持预算外资金的支配权不变,维护预算外资金的自主性3.坚持专款专用4.实行计划管理政策引导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11.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4.分级预算体制三、分税制体制及其完善(一)分税制的含义及优点分税制是在划分中央

30、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包括分税、分权、分征、分管等信用、利息与信用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信用关系如何形成的基础上,搞清基本特征及利息的性质、利率的种类,明确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信用的几种基本形式,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掌握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信用工具的运用要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信用的特征与形式;利息的性质与利率的种类及其运用;金融工具的本质和主要信用工具。教学难点包括:第一、商业信用的产生与发展;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票据的主要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31、讲授,通过讲授信用、利息、信用工具的含义、性质、种类、作用、内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地信用的基本理论。同时着重介绍信用工具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帮助学生掌握信用的重要意义。(2)案例教学法。(3)应引导学生更多地阅读,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以便让学生对学科的众多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关键链接】搜狐 网易【教学时效】4课时【参考资料】1曾康霖:货币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2【课后练习】一、解释概念 信用 信用工具 利息 利率二、简述1 信用的形式。2 高利贷与现代信用制度的关系3 信用的特征。4 利息的经济来源

32、。5 单利与复利的区别。6 汇票、本票与支票的区别。7 信用工具的特征。8股票与债券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以后,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当货币被人们用来偿还债务时,又发挥了支付手段的职能。通过使用货币建立起来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当代信用经济的一大基本特征,也是信用存在的基础。一、 信用及其特征信用:是一种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暂时让渡。是一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债务”与“信用”混为一谈,但二者在理论上是有区别的。严格地说,它们是同一行为的两个方面。在每一次借贷行为中,债务是指借款

33、人将来还款的义务,而信用则是贷款人将来收款的权利,又称债权。在任何时候,整个社会的信用总额与债务总额必定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常把债权债务关系说成是“信用关系”。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1高利贷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信用是以高利贷形式存在的。高利贷信用采取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实物形态;另一种是货币形态。高利贷信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利贷信用的剥削率特别高。一般情况下,高利贷年利率在3040,有的甚至可高达100或200。在高利率下,不仅小生产者的全部剩余劳动为高利贷者所侵吞,而且小生产者的劳动资料(如土地、牲畜、房屋等)和生活资料也经常被高利贷者剥夺,甚至占有债务人本身。第二,高利贷信用主要用于

34、非生产性用途。奴隶主和地主借高利贷,是为了补充剥削收入之不足,用来满足奢侈的生活;小生产者借高利贷则主要是为了应付意外事件,如天灾人祸等,以维持生产和生活。高利贷信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高利贷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利贷信用是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封建社会,高利贷信用逐步由单一的实物形态过渡到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并存,并以货币形态为主,高利贷的债务人为了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不得不把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以换回货币,而不是用来供自己消费。这样,就促进了自然经济加速瓦解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高利贷信用对于奴隶主所有制、封

35、建所有制和小生产起到了破坏作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如果中小奴隶主和地主借了高利贷,也会因为债台高筑而破产,小生产者如求助于高利贷,则会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丧失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沦为债务农奴。但是,高利贷不会创造新的生产方式,随着奴隶主、封建主和小生产者的破产,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奴隶主和封建主,小生产者则沦为奴隶、农奴和流氓无产者。高利贷信用使生产力逐步走向衰退。当奴隶主和封建主负债累累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变本加厉地剥削奴隶和农奴。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使大量的奴隶和农奴过早地死亡,从而使社会生产力衰退。如小生产者欠了高利贷,会迫使他们将绝大部分劳动产品,甚至一部分生产资料都充作抵债之用。他们的

36、再生产不得不在更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高利贷信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前提条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是:具有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和大量的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高利贷信用的发展,一方面,使高利贷者积蓄起大量的货币资财,有可能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本;另一方面,高利贷又使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变成无产阶级,这促进了雇佣劳动者队伍的形成。但必须指出的是,高利贷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其他条件已经成熟时才具备,而在 13资本主义以前的漫长岁月中是不具备的。2现代信用的产生现代信用制度是信用经济的基础。现代信用制度的建立,取代了高利贷信用在市场上的垄

37、断地位,但高利贷信用并未消失,如在民间的典当业、小生产者的借贷等方面,仍部分保留着高利贷的性质,这将成为现代信用的补充。三、信用的形式按照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来划分,可以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两种形式。直接信用是指资金盈余单位通过签署借款协议或债务证书的方法直接向资金短缺单位提供的信用;间接信用则是通过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其他信用形式基本上都属于直接信用。按债权人和债务人所在地域来分,可以分为国 除以上三种形式以外,还有委托代销、分期付款等形式的商业信用。4. 商业信用特点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用的补充,具有以下两大优点: 商业信用是直接信用商业信用的

38、合理运用,有利于推销新产品和滞销产品,减少资金积压。5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方向上的限制(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企业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典型形态,它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因而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现代信用经济的主体。1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不同,它具有如下特点: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债权人是银行或金融机构,债务人则是企业;14银行信用的盛衰与经济周期的变化不一致。2银行信用优点银

39、行信用的特点使其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银行信用的规模不受借贷资金数量的限制。银行信用不受贷款方向的限制。(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政府以举债的方式要求其公民提供的信用。在国家信用中,以债务人资格出现的是国家或政府;以债权人资格出现的则是本国公民、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等。( 四)消费信用所谓消费信用,就是由企业、银行或其他消费信用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1. 形式银行提供的消费信用,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直接消费信用,即直接贷款给消费者,用于购买商品和支付各种劳务;间接消费信用,即向消费者间接提供信用。2. 种类消费信用按贷款用途,可以分为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和非分期付款

40、的消费信用两大类。分期付款消费信用分期付款的消费信用,是指消费者所欠的购货款按周、按月或按年偿还的消费信用。最常用的分期付款消费信用是购买汽车和住房。非分期付款消费信用非分期付款消费信用是指一次性整笔偿还所借款项的消费信用。它包括记账和劳务借贷。所谓记账又称“赊购”。这种方法往往在消费者想要购买某一件商品,但又没有现款支付时采用。这是非分期付款消费信用中最普通、最主要的方式。劳务信贷是电话、电力和煤气公司等公用事业部门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第二节 利息及利息率在现代信用制度下,信用采取货币形态,即借贷资金的典型形态。由于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借款人和贷款人把货币(借贷资金)作为资本来借贷,因此又叫

41、做借贷资本。一、借贷资金的来源关于借贷资金的来源,西方经济学家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借贷资金来源于全社会的储蓄;凯恩斯认为其来源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主张“借贷资金说”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借贷资金包括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供应量和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目p窖藏货币。以上经济学家的观点只是大致说明了借贷资金的来源,而未详细加以论述。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分析借贷资金的来源应从三方面人手,即社会再生产过程、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和社会各阶层的储蓄。1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借贷资金主要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循环和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流动资金

42、循环和周转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企业利润分配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2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看借贷资金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派生存款的创造。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3从社会各阶层的储蓄来看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人和储蓄也是借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二、借贷资金的基本特征作为现代信用典型形态的借贷资金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15它与普通商品的区别在于:1.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2. 它具有特殊的转让形式.3.它具有特殊的价格形式。三、利息的性质从借贷资金的让渡形式来看,利息是借贷资金的“价格”。马克思主义认为,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

43、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之间进行划分,扣除职能资本家的利润以后,借贷资本家获取让渡借贷资金的价酬,即为利息。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息,应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毒化形式,即企业使用借贷资金向债权人支付的报酬。四、利率及其种类利率:利率是在一定时期 浮动利率是指在信贷期限 惩罚利率高于同类正常贷款利率,是对那些超过贷款限额、透支额度及偿还期限的贷款所规定的特殊利率。惩罚利率是银行对企业违约的一种制约手段。6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利率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率以年为计算单位,以百分之几来表示,按年利率计算的利息为年息;月利率以月为计

44、算单位,以千分之几来表示,按月利率计算的利息为月息;日利率以日为计算单位,以万分之几来表示,按日利率计算的利息为日息,日息按每月30天计算。7单利和复利根据利率的计算方法不同,又分为单利和复利。单利是指按本金计算的利息,即不将上期利息计入本金而产生的利息。复利则是将上期利息计入本金,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利息。银行贷款大多采用单利,惟有透支采用复利。第三节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借贷双方建立信用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又称金融工具。在一般情况下,它对于发行者来说是一种债务,对于购入者或持有者来说则是一种债权。一、 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1偿还期偿还期是指债务人在必须全部偿还债务之前所经历的时间。2流动性所谓信

45、用工具的流动性,是指信用工具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现金,而在价值上不受损失的能力,又称变现能力。3本金安全 本金的安全是指信用工具的本金免于遭到损失的风险。4收益率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带来的收益与其本金的比率。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将信用工具的收益率与利率视 16为同一概念。信用工具的收益率可分为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其中,名义收益率是信用工具上载明的票面收益率;即期收益率是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市场价格出售时,所获得的收益率,既为票面收益与市场价格之比。二、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运用随着信用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金融创新的蓬勃兴起,信用工具的种类日益增多。信用工具可按其发行者的性质不同,划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直接信用工具是指非银行或金融机构,如工商企业、政府和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和抵押契约等。间接信用工具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存款单、人寿保险单和各种银行票据等。1票据票据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商业凭证,如股票、股息单、国库券、发票、提单和仓单等。狭义的票据仅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票据是以支付一定金额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