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724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融办“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是区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314”总体部署,以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为目标,抢抓两江新区开发契机,快速发展金融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以金融业的发展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使金融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为此,科学规划全区“十二五”金融业的发展,对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发展规划。一、“十一五”金融业发展状况(一)“十一五”期间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就1.金融机构加速聚集,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

2、一五”期间,各门类金融机构加快向我区聚集,全区拥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股权投资、金融租赁、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9大门类,155家分支金融机构,与“十五”末相比,金融机构数量的增长了近100家,其中大型金融机构有银行市级分行以上总部11家、保险分公司4家、证券总部及分公司10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等,各类营业网点180个,初步构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各门类功能明晰,合作渐趋紧密,初步构成功能较为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 初步形成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总部的聚集中心。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优

3、化,银行、证券、保险等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总部汇集较快、数量较多,对我区起着十分重要经济支柱作用。特别是中石油昆仑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与博瑞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成功引入,标志着我区引进全国性金融机构上有突破性进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有非银行金融机构113家,其中以中国人保为代表的保险机构有27家,以西南证券为代表的证券机构有16家;并引进了70家基金、期货、金融租赁、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各种创新型金融机构,其中引进的昆仑金融租赁公司是西南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60亿元。上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涌现,进一步完善了多元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对我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

4、现,已成为我区又一道靓丽的金融风景线。金融服务机构加速聚集。金融业的发展壮大带来对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的市场化需求,十一五以来,与金融业服务配套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机构、人力中介培训机构应时而生,在我区 “落地开花”。全区共拥有近30家金融服务机构,其中律师事务所6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财务咨询公司4家、资产评估公司3家、人才培训机构1家等,在风险管理、投资咨询、人才保障等对金融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2.金融总量增长幅度大,金融各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十一五”期间,我区金融业运行态势良好。全区银行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49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116%,

5、年均增长22.98%;各项贷款余额498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181%,年均增长23.14%。保费收入达8亿余元,比“十五”末增长500%,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3.9%;证券业的发展上,股票交易额达166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5倍,企业上市3家。“十一五”末,区金融业增加值为1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32%,占全区GDP的比重上升为4.8%。二、“十二五”金融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力争用五年时间,把我区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核心区。围绕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在全力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大主流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金融租赁等创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配套服务企业的发展,不断构

6、建和完善金融产业链。着力拓展金融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离岸金融,以建设内陆结算中心为重点,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结算型金融中心。总体发展上形成与北京、上海等金融中心的差异化竞争,成为金融创新高地、引领西部金融业发展的排头兵。(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集聚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的60%以上,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15%。在银行业的发展上,集聚全市30%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五年内GDP与贷款比达到2:1;在证券业的发展上,上市公司的市值与GDP达到1:1;在保险业的发展上,每年保费收入增长达40%以上。三、“十二五”金融业发展主要任务(一)加快实施聚集战略 抓好嘴CBD金融机构集

7、聚主战场。首先要重点引进地方法人机构、市级金融分支机构、市级投融资平台、资产管理公司等地方机构;其次要利用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的机遇,吸引外资证券和保险机构集聚;再次,除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外,大力引进创新型的金融机构,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中介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等,形成新型的金融机构集群。同时,大力发展配套的相关商务服务业,包括资信服务、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法律服务、金融咨询服务、金融科技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促使金融第三方服务机构全面发展。积极引入大型金融机构的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票据中心、灾备中心等后援机构,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等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增强金融核心区的综合发展能力和

8、区域辐射力。促进较完备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形成各类金融机构成规模的“集聚效应”。大力建设金融要素市场体系。通过引入全国性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货币结算中心、场外交易市场、碳交易所、航运交易所等各类新兴金融要素市场,增强金融市场功能,建立起辐射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金融市场体系。(二)大力建设中国内陆结算中心以国家离岸金融的试点政策为支撑,寸滩保税港、嘴CBD为平台,惠普亚太结算中心为样板,积极配合市级各部门为加工贸易结算、电子商务结算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配套措施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服务环境。同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金融机构与结算中心共谋发展、互惠双赢的良好格局。力争5年内加工贸易离岸结算额超过

9、1200亿美元,电子商务国际结算额超过400亿美元。.(三)积极发展非银行类金融业进一步促进证券、保险等传统非银行金融业发展。一是通过制定鼓励企业上市优惠政策,努力推动全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改制上市,提高企业的债券融资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引进和培育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家,年均直接融资总额达到150亿元以上,证券化率达到100%。二是加快保险机构的引进和保险业务的创新。引进各保险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争取更多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区;积极设立市区农业保险公司。力争到2015年保费收入超过400亿元。稳步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一是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扶持政策,促进融资性

10、担保公司发展。争取到2015年,全区融资性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100亿元。二是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提高其运行质量,并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社区银行改制,力争到2015年小额贷款公司资本金达到50亿元。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一是制定股权投资基金优惠政策,加大引进股权投资基金工作力度,努力探索设立区属私募基金引导基金,促进本区私募基金引导基金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区基金规模达到250亿元。二是大力引进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支持已入驻的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做大做强。加快推进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积极配合市政府向中央申请加快推进财务公司

11、、汽车金融公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创新试点。(四)不断建设和完善金融产业链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引进与金融业相配套的研发、代理、经纪、中介、公估等机构,培育相应的交易市场。利用是中国西部工商重镇的比较优势,以在结算环节上能为工商经济服务的独特优势,大力开展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将产业链延伸到与跨国公司,与其在特定业务上进行合作。创造条件鼓励金融机构向附加值高的链环上发展:鼓励保险资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现代农业金融体系建设;鼓励证券公司在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衍生品研发方面,银行在金融产品研发,拆分、包装、开展中间业务等方面不断创新。(五)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加强政策

12、引导。争取市财政对涉农金融机构及其涉农贷款所得税和营业税等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的政策。设立农村金融服务专项奖励金,用于奖励对农村金融服务贡献较大的基层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出台多条农村金融创新鼓励扶持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给予财政补贴,帮助试点机构实现健康发展。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农合力。一是发挥农商行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对“三农”信贷的支持。二是完善邮政储蓄制度,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增强其在农村地区的储蓄、汇兑、支付服务等功能,增强其对心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规范民间融资行为。积极培育和发展小额贷款和担保组织,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流入农村金融试产,实行激励政策,鼓励开办小额农村信贷业务,四是通过参股等方式促成建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五是引进外资,服务“三农”。鼓励在的外资银行设立村镇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