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7280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写作提纲一、绪论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本文就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探究。 二、本论:(一)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的种类 1、操作风险 2、担保风险 3、道德风险(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1、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2、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三)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我国宏观信用环境建设 2、注意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3、建立有效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构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4、强化信

2、息管理工作和内部稽核制度,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5、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者岗位责任制,避免或减少违规行为 6、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定期换岗,防止贷款风险 7、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三、结论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是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内部的稳健经营和外部的有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对策探析小燕子【内容摘要】信贷风险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信贷活动中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是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基本风险。如何认识信贷风险的成因,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和化解,已成为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迫切需要解

3、决的问题。本文就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进行探究。【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 信贷风险 成因 防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3月6日正式成立,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信贷活动中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是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基本风险。信贷资产具有风险的不确定性、潜在的危险性、风险的不透明性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迅速扩张,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贷款高速投放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增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不审慎行为和冲动放贷、粗放经营的倾向有所抬头。如何认识信贷风险的成因,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防范

4、和化解,已成为邮政储蓄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的种类国际上,贷款按信贷风险程度可划分为:一是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分为五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二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三是欧洲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的监管当局一般不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分类做出规定。我国信贷资产采用的是美国的分类方法,适用于贷款、透支、贴现、押汇、对外担保等信贷资产。(一)操作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所给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

5、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邮政储蓄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二)担保风险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

6、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信贷担保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

7、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三)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有两种:一种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约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另一种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人员道德风险。银行从业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深受物欲影响而严重扭曲的话,那么他们在工作

8、中做出逾越权限、违规操作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从而给银行的信贷业务带来更大的内在风险隐患。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邮政储蓄银行风险防范的重点。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一)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1、银行信贷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真正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信贷内控机制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邮政储蓄银行这种内控机制还未有效地建立和运作。主要表现为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信贷管理与防范体系,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与偿债的约束机制执行不严格,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业务人员缺乏职业操守不高,造成了

9、信贷风险;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全面的评估,导致风险防控滞后;信贷营销理念偏差,盲目相信企业集团,增大了信贷风险忧患;许多邮政储蓄银行争抢大集团客户,对企业集团盲目跟进,对其多头授信、过度授信,放宽了信贷条件和监控。目前大多数邮政储蓄银行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使信贷工作内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风险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考虑。此外,在各个业务部门中,风险管理职能较弱,各职能部门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岗位,没有专职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分散在各个岗位、单项工作的操作管理中,对各部门的风险管理情况缺乏持续的、独立的综合管理

10、及评价。2、邮政储蓄银行员工业务水平和技能不高,风险识别能力较低银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具有一批业务水平高、技能强的工作人员是控制信贷风险产生的重要保证。目前,大多数的邮政储蓄银行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信贷管理人员普遍知识结构老化,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把握不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要求。银行的很多员工对银行业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认识不够充分,过分地、片面地追求银行业务的发展壮大,缺乏审慎经营的思想,没有把握和处理好业务发展和合法守规的关

11、系,没有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锁定在风险防范上,这种以发展业务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使得一些无利可图甚至危及到银行未来发展的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屡见不鲜。此外,部分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差、政策理解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对贷款对象的调查评估失实或片面,导致工作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少数信贷工作人员品行不正,违章操作,以贷谋私,利用手中权力向客户索贿或接受客户的贿赂,给银行信贷资金带来极大的风险。3、邮政储蓄银行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银行信息系统邮政储蓄银行缺乏统一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内部评级方法简单,指标和权重的确定缺乏客观依据,缺乏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行业分析和研究明显不足。在风险评估手段上,各邮

12、政储蓄银行大多没有系统开展风险研究和风险特征的归纳工作,而仅仅采用人民银行确定的风险分类标准,标准的适用性较差,分类结果很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个别级别中,造成风险区分标准不清楚、不充分等问题。(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1、来自借款企业方面的因素借款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经营决策失误、技术更新换代落后、产品质量较低、市场营销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尽管有主观归还银行贷款的愿望,但由于现金流不足无法偿还债务,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损失。此外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大多数企业经营周转所缺的资金主要通过银行筹措,而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则会导致贷款对象选择的风险。部分企

13、业为顺利通过银行的层层信贷审查,向银行隐瞒其真实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使银行无法获得真实的“完全信息”。企业的逃债、拖债现象严重,给银行增加许多不良资产。2、来自社会信用方面的因素社会信用体系也称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或国家信用体系。它是一种社会机制,这种机制会建立一种新的市场规则,使社会资本得以形成,直接地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扩大一国的市场规模。目前,我国的信用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人们的信用意识还不高,而且还存在着逃债的侥幸心理;另外企业信用度不高时,无法及时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只能从民间借贷中寻找资金发展生产。可是民间借贷这种看似风行几千年的“稳健”借贷方式,在当今瞬息万

14、变的经济时代,已经暴露出它的弊端。我国各地纷纷涌现拆借民间资金的借款人跑路风潮,跑路者所借款项动不动就是几个亿的人民币!致使民间借贷很受伤;同时银行恐贷、惜贷现象突出,信用供需脱节,资金滞留体内,致使银行信贷资产大量沉淀,风险累积,效益低下,阻碍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三、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一)加强我国宏观信用环境建设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优化银行风险管理,只有通过加强信用宏观环境和信用微观基础等多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加强我国宏观信用环境建设,为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为信贷风

15、险从邮政储蓄银行向外转移提供可能。通过加强我国的资本市场建设,实现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均衡与协调发展,使得过度积聚于银行业的系统风险能够通过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来分散和转移。(二)注意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信贷风险导致的损失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要结合客户特点和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实用的风险预警体系和有效的信贷风险制衡机制,应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内控机制,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制衡机制。2、完善风险资本配置制度,提高内部信用管理方式,实现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资本制衡机制。3、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于那些无法通过分散或转嫁等方法进

16、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邮政储蓄银行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加入风险因素,即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承担风险获得风险补偿的策略和风险转嫁策略一样是邮政储蓄银行管理风险的有效的方法。(三)建立有效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构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评判客户授信等级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要将客户授信等级作为贷款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按照客户授信等级的优次序列,排出客户贷款的先后序列,决定贷与不贷、先贷后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可以克服盲目性,提高组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在各个层面、各类客户、

17、各种产品之间进行优选配置,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依据对客户授信等级的动态监测,对客户授信等级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信贷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力求银行总体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这样可以对邮政储蓄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更科学、更客观的判断,是真正的信用风险量化。(四)强化信息管理工作和内部稽核制度,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广泛性、集成性,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系统,尤其是对集团公司的信贷风险实施统一监管;对信贷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达到有效管理风险的目的;建立健全审计稽核管理体制,实行审计督查考核制度,确保

18、审计稽查部门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内部稽核制度是银行信贷内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对此应该尽快建立统一的高质、高效、多层次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收集、加工与处理及与之相关的分析预测工作,准确、及时、充分地获取和处理经营中的各种信息,以便及时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提高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风险。(五)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者岗位责任制,避免或减少违规行为各分行一味强调任务的完成率,偏重业务发展,疏忽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片面地追求“存款增长幅度” 、“市场占有率” 、“贷款增加额”等精放型经营上;针对邮储银行发放的小额贷款,由于利益驱使,部分员工会为了完成任务铤而走险违规操作,达到业绩考核与绩效

19、考核两不误。因此信贷管理者必须认真执行贷款的审批、发放、检查三岗分离和贷款三查制度,防止人情贷款,提高整体分析判断能力;对贷款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岗位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不称职的信贷人员要坚决调离岗位;对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或违规操作的信贷管理人员,必须一律从严追究责任。同时,制定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不惜违规经营的行为发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六)提高邮政储蓄银行员工综合素质,定期换岗,防止贷款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具有连续性、

20、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育网络。使员工熟悉自身岗位工作职责要求,培养员工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做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做损害国家和银行利益的事情。使员工“不想为”、“不做为”、“不敢为”。尽量把风险的发生源头堵住。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同时,实行信贷员定期换岗,建立多部门制约的集体审贷机制。稽核部门必须以监督为立足点,有选择地参与贷款审查,对贷款决策进行稽核,牢固把握住贷款审批、发放的关键环节,防止贷款风险。(七)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我国,企业融资已经历了传统体制下单一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方式和转轨体制下银

21、行主导型融资方式。“内源融资”和产权不分,导致企业的高负债和银行的高不良资产与高风险等一系列恶性效应的连锁反应。在目前“内源融资”性质和产权安排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必须重塑银企关系,密切银企在管理机制、产权关系等方面的联系,形成一种更富于活力的组织形式,规范银企两个法人之间的经济主体角色。将银行的债权转为股权,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银行监控企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遏制企业不良负债的形成。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是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内部的稳健经营和外部的有力支持。要加强经济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配合,加强社会相关领域的建设与协作。只有这样,才能使邮

22、政储蓄银行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1日第1版。2、粱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5月1日第1版。3、魏勇:中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比较研究,金融经济,2007年14期。4、詹原瑞:银行信用风险的现代度量与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1日第1版。5、程鹏、吴冲锋、李为冰: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第1期。6、阮明真: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若干对策思考,海峡科学,2006年第2期7、刘双红:金融理论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第1版。8、刘平著: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日第1版。9、邬瑜骏: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1日第1版。10、黄诗敏:邮储银行风险防范措施,福建漳州邮政储蓄银行信息,2011年,37期。文档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我看到会立刻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