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965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论文:对冒名贷款的认识及防范建议 省联社要求全省各联社务必在今年3月10日前清理并处置完贷款中的毒瘤冒名贷款,这是继2009年底全省集中清理之后的再次*,我认为这不仅是形势所迫,而且也是农村信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自身杀毒,及时而又必要. 因为冒名贷款极具隐蔽性.所以处置冒名贷款的关键和难点首先在于要先清理出它。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谈一下对清理冒名贷款的认识。一、冒名贷款的概念及形式根据此次省联社文件的定义,冒名贷款就是指实际借款人采取假借他人名义在农村信用社获取的贷款.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假名贷款.借款人不存在的情况下,信用社内部员工或内部员工与实际借款人合谋采取编造借款人身份

2、信息,私制假印章,冒充借款人签名,以借款人名义在信用社骗取的贷款;二是顶名借款.实际借款人因不符合借款条件,如超出授信额度,不在本辖区,在征信系统有不良记录等,采取借用亲朋好友名义作为借款人,在借款人知情的情况下套取信用社的贷款。如果借款人贷款后将资金借予他人使用的不能界定为冒名贷款。较2009年清理时比较,此次省联社将冒名贷款的形式只界定为两种,即假名贷款和顶名贷款,把借款人贷款后将资金借予他人使用俗称背皮贷款的形式此次予以剔除出列。二、冒名贷款的特征(一)名义借款人和贷款实际使用人不一样,如信贷系统上线前,个别机构为完成收息任务,编造假名贷款进行清息,之后隔两年瞅机会将此贷款予以核销。(二

3、)贷款规定的用途和实际用途不符,如那些年村委会干部以个人名义贷款,实为村委会使用,或交税款,或交罚款,或用于拉电修路等。(三)以抵押贷款形式出现的少,以担保,信用贷款形式出现的居多,贷款质量普遍较差。三、冒名贷款产生的原因(一)制度不健全是形成冒名贷款的基本原因。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普遍重经营,重发展业务,但内部规章制度完善滞后,有的制度在业务、环境、体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修订或虽修订,但不接“地气”,出现不适应形式的情况,以至于给冒名贷款可趁之机。如前些年管理部门推出的五户联保贷款甚至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产品虽好,但在实践中未及时推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操作流程和细则。(二)违规操作

4、是形成冒名贷款的直接原因。无论是以往还是近年来发生的案例,这个大家都深有体会,冒名贷款之所以能够产生,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违反了信贷操作“三查”制度和基本流程,试想如果客户经理严格按照流程来办理的话,一笔贷款少则经过三五个审查岗位,多则经过十来个岗位,冒名贷款怎能轻易产生? 客观讲对冒名贷款虽不能铲草除根,但也会大大降低发生的概率。(三)客户经理道德风险是冒名贷款产生的内在原因。那些年,个别机构年底为完成收息任务,假以冒名贷款,立据清息,还美其名曰为员工利益着想,如果说那是所谓的“公利”,那么现在再出现的冒名贷款,绝大多数是一些客户经理或为自己或为三朋四友谋“私利”,违背职业道德而发放冒名贷款。(

5、四)内部监督不到位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这些年各级虽加大了监督检查的频率,但像那些年挖个底朝天的整社运动没有了,就是专项信贷检查也少了,检查的深度力度减弱了;再者检查往往是在贷款行为已经发生后进行监督,要么冒名贷款难以被发现,要么发现时,“生米已煮成熟饭”,甚至连“熟饭”也被挥霍得一干二净,损失已形成而且难以挽回。四、冒名贷款产生的危害冒名贷款由于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的贷款,所以它的隐蔽性很强,不易被发现。它若长期潜伏于正常贷款之中,不仅会给被冒名人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也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严重的危害。(一)对被冒名人影响:1、冒名贷款几乎是不良贷款,会在征信系统内给被冒名人产生不良记录;2、由于是冒

6、名,所以可能影响被冒名人的正常贷款,如办按揭,扶贫贴息贷款,创业再就业贷款等等。(二)对信用社的影响:1、冒名贷款降低了贷款质量;2、若一旦冒名贷款浮出水面未得到妥善处理,信用社往往会惹上法律纠纷,在社会上遭受信誉损失,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不仅如此,对于发放或经办此笔业务的员工来讲,无论冒名贷款是否形成不良和损失,除要追究贷户的贷款诈骗罪外,员工还有可能面临着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或渎职罪的法律指控。五、清查冒名贷款的方法(一)外核。外核不仅要对借款人还对,也要对担保人核对,这样才有可能更直接的发现一些线索。外核时一不得交给村干部代为外核;二客户经理必须交叉核对各自管辖的

7、贷款,否则,外核起不到监督的意义,会流于形式。(二)内查。通过内部排查“九种人”,翻查信贷资料,人人出具无冒名贷款承诺书等手段,寻找冒名贷款的蛛丝马迹。(三)检举。因冒名贷款不仅危害到被冒名人利益,也直接威胁到信用社的集体利益,因此对于这种害群之马,内部可采取检举这种非常规手段来清理它,甚至实行有奖举报,使其无藏身之地。(四)联网核查。在2008年信贷系统上线时,由于搜集身份证号或录入系统时操作有误,客观上有意或无意形成了冒名贷款,无论其量有多少,也无论是在表内还是在表外,都不能否认其客观存在并由此埋藏着潜在的危害。因此,对于那些长久联系不上或已打入表外的不良贷款,我们都不该藐视它的危害,应力

8、求通过从派出所提供的身份证号码进行联网核查这一有效手段,核验人名与照片是否相符,使其原形毕露。六、防范冒名贷款产生的具体措施冒名贷款前面要清,后面更要防。除要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监督,加强员工教育外,主要是在贷款操作流程上还应更注重细节的规范(一)防止“贷款一手清”现象出现。失去监督的贷款很容易出现违规贷款。无论是客户(主任)经理权限内贷款还是权限外贷款,贷款合同必须由负责人签字,电子审批也必须由负责人亲自审批,绝不允许贷款由客户经理“一手清”,这既是负责人履行自己的权利,也是履行贷中审查和监督的义务;如是负责人调查的贷款,必须上会集体研究,要把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三个环节落实到位。(二)贷款实行有范围的公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贷款如果按上级的规定向社会全面进行公示,操作起来虽有很大的难度和涉嫌一定的法律风险,但我们可在有限的人员范围内,如分社,信用社员工内部进行公示,甚至在发放前向借款人居住地的村组干部进行公示,征询意见,接受监督。(三)必须落实借款人和担保人的面鉴面谈要求。这是拦截冒名贷款的最后一道屏障。防范冒名贷款发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面鉴面谈是以惨痛的代价得出的根本教训,所以,无论是省么原因,也无论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我们客户经理发放贷款时必须坚守的最后一道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