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991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信用社)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情况的自查报告省联社 xx办事处: 为了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信贷操作程序,防范信贷风险,扎实做好冒名贷款排查工作,按照陕农信联社办200975号转发关于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冒名贷款进行排查的通知精神,我们联社从3月31日开始至8月31日结束,利用五个月时间,对全辖今年底存量贷款进行了一次全面核实。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联社下辖14个农村信用社、1个营业部、3个分社,现有职工158人,其中,信贷管理人员5名,客户经理52名。今年末全县信用社共有贷款27520 笔,金额48718万元,平均每位客户经理管理529笔贷款。其中:农户贷款27426笔,金

2、额36141万元;社团贷款3笔,金额4000万元;贴现9笔,金额7000万元(元月份已收回);公司类贷款14笔,金额1519万元;助学贷款68笔,金额59万元。2009年(核对前)收回贷款2546笔,金额8756万元,应核对贷款24974笔,金额39962万元,实际核对笔数19340笔,金额35809万元,按金额核实率为89.6%。 二、排查方法 此次排查核对方法是信用社自查与联社督查、信贷员上门与借款人面对面核实,检查人与债务人电话核对,放款单位向借款人发电函和函证。主要对借款主体真实性、程序合规性、手续有效性等进行了核查。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按照省联社对排查冒名贷款的工作要求,联社

3、成立了由主任寇兴杰为组长,监事长郭永超、副主任燕定平为副组长,稽核审计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稽核审计部。各信用社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分工,夯实责任。 (二)积极动员,认识到位。冒名贷款排查工作量大面广,牵扯到每个贷款户,既要计算欠息和填写本息余额对账单,又要抄列核实清单,还要与贷户逐户见面核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为此联社先后召开了3次信用社主任会议,专门安排督促排查工作,会上学习了上级关于冒名贷款排查文件和核对方法,要求通过对贷款的全面核对排查,摸清家底,找出信贷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杜绝信贷管理中违规违纪行为的

4、发生,防范信贷风险。 (三)落实责任,谨防遗漏。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排查工作。联社确立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边查边收,及时追责”的工作原则,实行社主任负总责,信贷员及每个员工按照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和互查的工作方法进行。信用社实行划片包干,坚持“谁核对谁负责”的原则,并填发借款单位(或个人)结欠本息余额对账单,通过上户与贷户见面,经贷户确认无误后,在余额对账单上签字(或指印)盖章,以示确认,落实债务。联社对各信用社的排查工作进行逐社检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四)强化监督,检查到位。联社排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检查要求,内外结合,对员工和借款户进行抽查。在检查中,联社班子成员进行了分工督导,联社

5、主任*同志亲自带队,多次组织人员下基层督促核对排查进度,并抽掉稽核审计部三名同志专门进驻各社进行督促,逐社逐人核查其核对的笔数和金额,设立了“排查旬报”进行评比,并将排查情况以简报的形式下发基层以督促工作。核对期间,联社领导现场督办6人次,督办面100%,促进了核对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排查结果一是全辖在排查核对贷款工作中,坚持核对、催收与盘活相结合的原则。在核对过程中,共收回可疑类农户贷款197笔,金额585.12万元,利息106.49万元,公司可疑类贷款1笔135万元,利息18.93万元。盘活不 良贷款436笔,金额2198.2万元。二是通过排查,对近年来发放的贷款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贷

6、后检查和贷后回访,对部分不 良贷款重新约定了还款计划。对一些陈旧贷款,延续了法律时效,保全了信贷资产。三是通过排查核对,摸清了资产底子,分清了贷款存在风险和可疑风险的类型,为今后在防险、控险方面积累了经验,为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和办法提供了依据。 全辖信用社对农户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公司类贷款的借款主体及用途的真实性,程序合法性、手续有效性进行了核查,看是否存在冒名贷款等问题。截止8月底全辖共核查贷款27520笔,金额48718万元,(其中:2009年核对前收回贷款2546笔,金额8756万元),核对面达100%,实际核对笔数19340笔,金额35809万元,核实率为89

7、.6%。 (一)借款主体的真实性。通过检查贷款客户资料信息、担保合同和资金去向,看借款主体与用款主体是否一致,有无相互转借农户贷款证和冒名贷款问题,特别是对办理时间集中和金额相同的多笔贷款,逐笔进行了上门核实或电话核对。对一些金额较大和办理了转贷或借新还旧的贷款,进行了重点检查,经查均符合借款主体资格,未发现不合规行为。 (二)程序的合法性和手续的有效性。核查贷款发放的操作程序,看借款申请及借款合同等有关资料,查阅各环节审批记录,看是否存在逆程序和违规行为。对程序操作中的瑕疵进行了重点检查和现场纠改。经查信贷管理到位、担保真实有效,签章符合规定,手续合规,未发现违规问题。 (三)贷款用途的真实

8、性。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是否真正用于“三农”,是否存在化整为零、转移用途和变相向其它行业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了检查核实,采取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上户后电话的程序进行,通过逐笔清查未发现化整为零,弄虚作假和改变用途的行为。 四、存在问题 一是贷款排查核对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部分借款人长年在外打工,死亡、绝户,下落不明,转回原籍,跨区,精神病患者,*服刑等情况,使一些陈欠(大部分是1996年以前的)贷款,暂时无法核对。二是点撤消后,全辖客户经理少,管户笔数多金额大,所跨区域大,客户经理对自己所管贷款情况中,一些情况不明,使个别笔贷款暂时无法核对和清收。三是个别贷户认贷不认还(承认自己

9、贷款,但不签字)。四是个别贷户装聋作哑有钱不还,核对时既不签名又不盖章。以上情况导致暂时无法核对贷款4634 笔,金额4152万元,占应核数10.4%。 此次核出冒名贷款共 笔,金额 万元(见附表),其中:顶名贷款 笔,金额 万元。借名贷款 笔,金额 万元,这部分贷款是1998年以前村干部名下贷款,其中:一部分是当时为了村上集体建校、拉电等公益事业所贷;另一部分是为了完成县(乡)镇两级分配的果林特产税、计划生育超生费、小麦地膜等用款所贷,现在大部分是新人不管旧事。 五、整改措施 (一)冒名贷款排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未核对的贷款我们要求继续核对和分类清收。1、对外出打工的部分贷款,由包片客户经

10、理具体负责,利用逢年过节借款人回家的时机进行核对清收,落实债权,防止贷款债权悬空。2、对顶名贷款实行逐笔逐级追责,落实清收责任。联社、信用社分别建立顶名贷款责任人台账。按当时发放的审批环节逐级逐人追查责任,根据不同的责任采取不同的清收手段。一是根据顶名贷款形成的时间和风险程度,明确责任人的清收时限,严格进行考核,促进其清收。对未按规定时限收回的,将对责任人采取停岗、停薪等手段追责清收。二是根据顶名贷款的风险程度和损失程度,依据省联社责任贷款损失赔偿制度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赔偿。3、对借名贷款,和县监察部门联系沟通,取得支持,全面贯彻落实省监察厅关于清收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通知精神

11、,尽快安排部署党政干部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清收工作。4、对死亡、绝户,下落不明,精神病患者,*服刑等贷款,继续关注落实清收,对确实无法收回的,联社核实情况逐级上报外挂内销。5、对一些装聋作哑有钱不还和认贷不认还的将实行依法起诉清收。 (二)改进信贷工作的事后监督方式。一是贷款事后监督除做好信贷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检查,要将重点转到手续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的核实上,有条件的要开展实地抽查验证。二是做细贷后管理检查。日常贷款检查时。一是督促各网点认真执行按金额、期限要求的检查频次规定,落实贷后检查的密度和次数,夯实贷后风险监控。二是加大对丧失法律时效贷款的统计、分析、风险提示等工作。三是对贷后催收通知

12、单、展期资料详细检查,对长期不清息的贷款高度关注,及时发现问题苗头,进行风险提示。 (三)重视冒名贷款的群防群治和举报处置工作。冒名贷款一般具有隐蔽性和内外勾结配合的特点,要发动群众和一线员工的监督职能,对有效线索及时捕捉和深入查处。下乡检查中注重收集一线员工和群众的意见、建议,从中广寻线索,做好冒名贷款的深度排查工作。同时,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有针对性的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把责任落实在贷款一线岗位,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按照从严治社方针,严惩违规违纪行为,纯洁员工队伍;三是规范经营,强化管理,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快速地向前发展。 总之,我们排查核对工作,领导重视,工作扎实,重点突出,排查核对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落实内控和内管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惩处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在清收和落实责任上下功夫,想办法,添措施,督促相关责任人抓紧清收、消化责任贷款,对清收态度不端正,清收工作不积极,清收效果不明显的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并严肃处理。专此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