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9158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荐 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一五年一月十四日 目 录一、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3(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31、毕业生的人数 .32、毕业生的结构 .3(二)毕业生就业率.51、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52、各学科的就业率 .6(三)就业流向 .71、就业去向分布 .72、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流向.7二、 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与服务.8三、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9(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特点.91、毕业生攻攻读研究生情况.92、毕业生签约情况.103、毕业生的薪酬情况.114、二级学院专业对口率.125、就业现状满意度.12(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评价.1

2、2(三)毕业生就业意向 .121、就业价值观.122、创业意愿 .15四、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展望.16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1、毕业生的人数:2014年我校共有本科毕业生4011人,参加就业人数3916人。2、毕业生的结构:(1)性别:男生2362人,女生1649人;(2)生源地:广东省珠三角生源1263人,粤东生源1145人,粤西生源654人,粤北生源578人,广东省外生源371人;(3)二级学院专业分布:2014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16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具体专业人数请见表1。2014届毕业生资源信息表(表1)学院名称专业人数合计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56

3、214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90给水排水工程68管理学院市场营销121625工商管理101会计学197人力资源管理69财务管理137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71218艺术设计(环境艺术)76艺术设计(视觉传达)71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6828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85化学工程与工艺67材料化学69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89148环境科学59机电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7727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3机械电子工程70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90179统计学89经贸学院农林经济管理90375国际经济与贸易184投资学101农学院植物保护51109农学58轻工食

4、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83258食品质量与安全66生物工程57包装工程52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7070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60147动物科学29生物科学58外国语学院英语(旅游管理)32219日语(国际商务)59英语(国际商务)128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48506电子信息工程97网络工程7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0通信工程100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35246草业科学(草坪与城市绿化工程)47园艺64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工业自动化)69138自动化69(二)毕业生就业率1、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65%,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园艺、园林、环境工

5、程等专业达到100%。各专业、各二级学院的初次就业率见下表所示。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表2)学院名称专业初次就业率(%)总体就业率(%)城市建设学院城市规划96.2391.7996.23%91.39%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88.6488.76%给水排水工程92.4291.04%管理学院市场营销87.6089.7695.87%95.04%工商管理86.1492.08%会计学93.4095.43%人力资源管理85.5195.65%财务管理91.2495.62%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85.9282.08100%100%艺术设计(环境艺术)81.33100%艺术设计(视觉传达)78

6、.79100%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92.3192.1189.55%91.46%高分子材料与工程93.8393.83%化学工程与工艺96.8896.88%材料化学85.5185.5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100.0099.2697.7%97.22%环境科学98.1196.49%机电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93.4290.1997.4%96.2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85.8396.67%机械电子工程94.2094.2%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94.2591.9193.33%91.62%统计学89.5389.89%经贸学院农林经济管理87.7892.1890%94.35%国际经济与贸易94

7、.5197.25%投资学91.9293%农学院植物保护90.0083.8190.2%83.96%农学78.1878.18%轻工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84.8185.5484.15%85.43%食品质量与安全85.7185.71%生物工程81.1381.82%包装工程91.4991.4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94.2994.2997.14%97.14%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95.0091.7295%91.1%动物科学82.1479.31%生物科学92.9892.98%外国语学院英语(旅游管理)90.6392.9290.63%93.87%日语(国际商务)93.1094.83%英语(国际商务)9

8、3.4494.26%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8.4489.5091.84%90.5%电子信息工程90.7290.72%网络工程91.5591.5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87.7887.78%通信工程90.0090%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0.0099.15100%98.73%草业科学(草坪与城市绿化工程)95.2495.24%园艺100.0098.33%2、各学科的总体就业率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最高的是艺术学科,达到100%;其次是工科,就业率为97.67%,其中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都达到97%以上;最低的是农科、理科和文科,就业率分别为93.01%、93.2%和93.87%。(三)

9、就业流向1、就业去向分布我校毕业生今年就业仍然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占毕业生人数的52%,其中,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到粤东、西、北地区就业的占41%;我校2014届毕业生粤东地区生源占29%,回粤东地区就业学生达到25%,绝大多数来自基层、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愿意回基层就业。2、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流向学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到企业单位就业的有3204人,占参加就业人数的90.25%;到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就业的有201人,占5.66%;国内外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有104人,占2.93%,部队参军的有6人,占1.7%。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校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

10、面向基层就业。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总体流向如下图。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总体流向(图5)二、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与服务201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努力创造条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在完成日常的就业管理工作外,我校强化特色,努力打造四大就业工作平台。第一,专业的职业辅导平台。学校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择业概论等就业公共选修课为辅助,以职业辅导品牌活动、职业测评、个性化咨询为补充,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辅导平台。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成功校友等不定期举行就业指导、自主创业等专题讲座,举办“行业-专业-就业人

11、才需求分析”大赛、第七届职场精英大赛、“赢在仲园”创业大赛等比赛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行业、岗位,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自身的职业发展意识。在今年的省级比赛中,我校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选送的作品获得广东省首届大学生“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的二项三等奖,集体也获得最佳组织奖;我校学生创业团队“自动创梦团”以创业项目“微仲恺”(一款基于手机系统开发的校园生活服务与信息查询的手机应用),在全省高校35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经过专家们的严格评选和网上投票,进入决赛,并最终获得第三届“赢在广州”大

12、学生创业大赛的优胜奖和5000元奖金。第二,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强化我校形象,吸引优质企业进校园,联合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海珠区人才服务中心举办了两场综合类大型招聘会。另外我校园艺园林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性质举办了6场行业招聘会,此外学校举办企业进校专场宣讲会104场,学校就业网站,就业信息群发布招聘信息8000多条,供需比达1:2。第三,完善的创业教育平台。在校外,我校积极探索政-校-企合作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二级学院与多家公司建立起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大

13、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在校内,首先争取了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的资源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免费的SYB创业培训以及技能培训,其次,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对在校学生开展各类创业活动进行资助和扶持,目前,校内已成功建立4处创业实践基地,今年6月份新成立了“追梦源”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招投标,其中单车咖啡屋、爱玩乐体育用品店、创意文化衫三个学生团队入驻,为我校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创业实践平台。第四,系统的就业反馈平台。近几年,为了建立健全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我校对部分在校毕业生以及毕业一年内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在校毕业生的求职状态以及已就业学生的工作状态。同时我校也与毕业生所在的

14、用人单位也取得联系,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调查形成反馈意见,给教务部门提供参考。三、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特点1、毕业生攻攻读研究生情况2014届本科毕业生有104人选择继续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93%。其中24人被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农业类重点高校录取,占录取比例的23.1%。毕业生考研录取情况(表3)录取学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中山大学109.62%华南理工大学21.92%暨南大学43.84%华南师范大学65.76%华南农业大学2019.23%汕头大学21.92%南京农业大学43.85%其他高校5653.85%2、毕业

15、生签约情况 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36.9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中机电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都达到60%以上,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工科学生的签约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二级学院签约情况统计表(图6) 3、毕业生的薪酬情况我校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是3005元/月,较去年的2786元/月高7.9%。其中生命科学学院和自动化学院的毕业生平均薪酬较高,分别是3468元/月和3419元/月。2014届各学院毕业生薪酬统计表(图7)4、二级学院专业对口率我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平均对口率为65.53%。其中机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对口率最高,到达86%以上。201

16、4届各学院专业对口率统计表(图8) 5、就业现状满意度学校非常关注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状况的满意度,因此针对2014届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30份。从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54.3%,相关的占34.8%;41.3%的毕业生在3个月内能胜任工作,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50.0%;84.8%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表示满意。总的情况表明,我校毕业生大部分从事与专业对口或者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整体较高。(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评价我校本科毕业生素质优良,受到社会的欢迎。根据学校2014 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样本数170家单位

17、)结果显示,对我校毕业生的整体评价“很满意”的单位占51.2%,“较满意”的单位占48.5%,“不满意”的单位仅占0.3%,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较满意。其中思想道德及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普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精神还有待于提高。 (三)毕业生就业意向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期间,学校为了解在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向2014届毕业生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56份。此部分数据均来自上述的就业情况调查。1、就业价值观(1)首选就业地区:毕业生在择业时广州、深圳成为首选,比例远超其他地区,期望留在珠三角的比例总计在

18、87%以上,而希望到珠三角以外广东省其他地区和外省城市工作的毕业生不到13%。毕业生期望就业地点(图10) (2)择业时的首先考虑因素:在对我校应届毕业生择业首要考虑因素调查时了解到2014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机会,其次是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薪酬和福利,之后才是工作地点及专业对口性。 (3)期望薪酬。在对毕业生第一份工作,能够接受的月薪问题调查中了解,我校2014届的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比较合理和理性,大部分毕业生的可接受薪酬为2000-4000元之间,比例达到了87%。(4)求职成本: 置装费、路费是应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必需花费的求职成本。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初

19、次就业期望值很高使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不断攀升。根据调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成本比较理性,低于5000元以下的达到了91%。 2、创业意愿近年来,我校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都很高,有创业意愿的到达70%以上,成功创业的同学也逐年增加。应届毕业生是否有创业意愿(图15) 四、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展望第一,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评估与奖励办法(修订),加强辅导员就业工作业务培训,继续做好就业率就业资源信息的上报,就业率的定期通报及编写审核报送毕业生就业方案等工作,做好毕业生的签约、派遣等服务工作。第

20、二,加大就业宣传力度,提升学生就业主动性。首先,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其次,就业指导水平的高低和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就业中心明年将进一步加大

21、就业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第三,加大毕业生面向基层的引导力度。在影响毕业生择业的诸多因素中,工作单位性质与地域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学生在求职选择时主要是面向珠三角,虽然近几年比例在不断减少,但是幅度不大。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战略性调整,按照国家有关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文件精神,要加大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地区、基层岗位就业的力度。第四,加大校企、校政合作力度。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要充

22、分利用校友资源,挖掘更多的市场渠道,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克服学校资源紧缺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与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海珠区人才服务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力度,积极创造更多社会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五,加大对我校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首先,进一步规范管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使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能够参与到实践基地;其次,进一步完善我校创业教育。我校创业教育仍处于初始层面,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都需加强,明年将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创业教学培训,提供更多的SYB免费创业培训名额;再次,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创业竞赛为载体,挖掘更多优秀的创业项目,推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尽可能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孵化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