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陌生化”理论纵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陌生化”理论纵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陌生化”理论纵读 西方“陌生化”理论纵读对“陌生化”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停留在对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陌生化”的定义和阐述上,视“陌生化”为什克洛夫斯基的独创。不可否认,作为一个诗学范畴,“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但是若我们将“陌生化”视为一种诗学原则和诗学思维模式,我们却可以尝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西方文艺美学史上,“陌生化”诗学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源于亚里士多德
2、,经由朗吉弩斯、马佐尼、缪越陀里、黑格尔和浪漫主义诗人的发展,成熟于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并在现当代文艺美学家身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继。在对西方“陌生化”思想进行论述时,笔者还想澄清一点:将西方古典诗学中的“新奇”诗论作为“陌生化”理论的发展阶段而进行论述,并不是说“新奇”诗论就是一种“陌生化”诗学思想。“新奇”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其内涵和外延都比“陌生化”要大、要广泛得多,在某种程度上,“新奇”本身就容
3、纳了“陌生化”这一范畴。这里将“新奇”诗论列入“陌生化”思维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只是想说明以下两点:首先,“新奇”诗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陌生化”诗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进行通约对读。在讨论“陌生化”诗学思想在西方现当代诗学中的继承时,也是本着这一思路进行论述的。其次,“陌生化”理论虽说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但我们倾向于认为,在西方文艺美学史上,“陌生
4、化”诗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俄国形式主义只是“陌生化”理论的成熟阶段,而西方古典诗学中的“新奇”诗论则是其理论形成的前奏。 第一节 西方古典诗学中的“新奇”诗论在西方文艺美学史上,第一个对“新奇”进行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他在诗学与修辞学中说: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在诗歌中,这种方式是常见的,并且也适宜于这种方式,因为诗歌当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和日常生活隔得较远。33P90一切“发现”中
5、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34P650使用奇字,风格显得高雅而不平凡;……所谓奇字,是指借用字、隐喻字、衍体字以及其它一切不普通的字。……这些字应混合使用,……可以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与平淡。35P657亚里士多德强调语言与情节的“惊奇”、“不平常”和“奇异”,认为通过这些艺术手法,将平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寻常”,变得“奇异&rdquo
6、;,才能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与平淡”,使观众有“惊奇”的快感。观众也正是在这种“惊奇”的“发现”之中,得以超越日常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产生出乎意外的新颖美感。古罗马美学家朗吉弩斯(Longinus)从“崇高”的角度出发,对亚里士多德的“惊奇”诗论进行了补充。他说:“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凡是使人惊心动魄的总是那些奇特的东西。”36P147所谓“奇特的东西”,就是陌生的
7、东西。在朗吉弩斯看来,这种“奇特”的陌生东西是崇高感得以产生的重要因素。观众对美的欣赏也是以获得陌生、奇特的感受为旨归。因为“一切日用必须的事物,人们视为平淡无奇,他们真正欣赏的,却永远是惊心动魄的事物。”37P14716世纪意大利美学家马佐尼(Mazzoni)在亚里士多德“惊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观。在神曲的辩护里,他认为,诗应具有“不平凡的故事情节和思想”,38P200它的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奇特感受:诗人和诗的目的都在于把话说得能使人充满着惊奇感,惊奇感的产生是在听众相信他们原来不
8、相信会发生的事情的时候。……诗的目的在于产生惊奇感。39P201马佐尼强调诗的目的在于产生陌生的“惊奇”感,即打破读者的前在的期待视野,将一种与众不同的、超脱日常经验的陌生前景置于读者面前,从而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人以新的强烈震撼。当读者感受到某种事物的不合常情或偏离某种正规的传统轨道时,身心会产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冲击,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享受。17世纪意大利美学家缪越陀里(Muratori)从对诗歌美学的研究出发,提出了“新奇”这一概念。他说:“诗人所描绘的事物或真实之所以能引起愉快,或是由于它们本
9、身新奇,或是由于经过诗人的点染而显得新奇。这种(发见新奇或制造新奇的)功能同时属于理智和想象。”40P49缪越陀里强调“新奇”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发见新奇”与“制造新奇”的统一。其中“发见新奇”是从客体本性方面入手的,而“制造新奇”则是强调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这就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角度对“新奇”进行了理论上的补充。17世纪英国文学评论家爱迪生(Addison)从审美趣味方面对“新奇”进行了论述。在论洛克的巧智的定义中,
10、他说: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它的好奇心,使它得到它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就是这个因素要求事物应变化多彩。41P97爱迪生第一次从审美趣味的切入点论及了“不平常”的日常事物所引发的陌生美感。同时,他认为这是一种“愉快的惊奇”,则是从心理学美学角度着眼的,从而使其理论进入了审美心理的层次。“新奇”诗论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体现在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Hegel)和浪漫主义诗人的表述中。在美学和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多次论及“惊奇感”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