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学案37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学案37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学案37】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编写 张书林 审订 庞晓兰 徐明菊【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林则徐,魏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想。2过程与方法:比较维新思想和洋务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打破保守的思想牢笼,与时俱进。【自主学习】考点1 “开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3)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2倡导者海国图志(1)林则
2、徐:近代中国_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_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2)魏源:编编撰成_,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_,对当时的_有重要启迪作用。考点2 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的形势。2提出(1)代表:曾国藩、李鸿章、_。(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_。3实践:将魏源提出的“_”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3、,迈出了_的第一步。考点3 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1)背景:_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2)代表:_、_等。(3)主张经济上,主张_,与外国进行_;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4)局限:尚还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2维新派:康、梁、严复(1)康有为思想主张及活动: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_,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革的理论基础;在_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系统阐发变法理论。思想特点: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抨击封建顽固势力。评价:有力的批判了_。(2)梁启超:发
4、表_,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_、_、变法图存的思想。(3)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_”,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4)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推动下,_实行变法,这就是_。(5)历史作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_,提倡新学,起到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_潮流。【重点讲述】一、几个知识延伸1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体”和“用”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体”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由主体派生或者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2)所谓“中学”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指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是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
5、科学技术。(3)“中学为体”就是主张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就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4)“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及其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手段;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1)相似之处根本目的的一致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风雨飘摇的清朝统治。手段、内容的一致性:“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作用的一致性:在当时封闭的中国,对人们的思想解
6、放起着重要作用。(2)不同之处前者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后者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前者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基本没有付诸实践;后者进行了30年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3“中体西用”与维新变法思想的本质区别(1)“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2)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4每次西学东渐都会遇到强大阻力的原因(1)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种华夷观念,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2)中
7、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尚未发展壮大,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自然经济,因而,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清朝统治者的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使民众思想保守,愚昧无知,从而造成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4)封建顽固势力坚守纲常伦理,士大夫阶层思想保守,很大一部分官僚仇视一切外洋事务,抵制新思想,这是新思想传播的直接阻力。5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1)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清政府:后来被动接受,实行部分中央机构近代化。(2)民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否定
8、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1特点(1)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即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一方面形象的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
9、面前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2原因:(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2)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3)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4)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水平很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5)康有为本人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3评价(1)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10、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三、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比较这三个派别都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到应向西方学习。1相同点:(1)从目的上看,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2)从方法和步骤上看,都主张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舰,建立新式海
11、军。(3)从结果上看,都归于失败,鸦片战争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2不同点:(1)阶级本质决定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时仅限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可能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尤其是政治层面;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新派必然会触及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2)从目的上看,洋务派与抵抗派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还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维新派则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3)从内容上看,洋务派、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
12、技,即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4)从失败的根本原因上看,抵抗派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而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四、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阶级属性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重在学习军事技术)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并与洋人进行商战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14、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巩固练习】1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A列强瓜分中国B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C经学能抵洋枪炮D南京大屠杀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3晚清一位大臣经历了对外战争失败的
15、惨重教训,因而主张购买洋炮、洋船,他认为“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可是皇帝却斥责他“一片胡言”。该大臣经历的战争最早可能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4魏源的海国图志曾对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A认识到封建统治的腐朽 B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C了解了欧洲发生的巨变 D深受鼓舞,立志改造旧的社会5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
16、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6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7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质是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17、C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D树起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9有学者指出:“19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相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外国作品”对中国社会最深刻影响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
18、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10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11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12“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
19、在于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阶级立场不同 所起的作用不同 A B C D1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是评价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14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其中“跪着”主要是指A没有实行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 B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C只主张君主立宪,不主张革命 D没有和封建思想彻底绝裂15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
20、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16“中国文物制度,时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这段话反映的主张是A“中体西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以夷变夏” D“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17下列论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师夷长技以制夷”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D“有一分之
21、智,即有一分之权,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18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19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20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_;材料是_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
22、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21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轶、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该段话表明李鸿章A. 反对改变中国旧传统 B. 主张变革落后的传统C. 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 D. 鄙视西方的革新活动2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包括不改变中国的固有制度和纲常名教 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求强”“求富”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A. B. C. D. 23(2010福建卷)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
23、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顾炎武 B林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24(2010北京卷)“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25(2010重庆卷)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26(2010江苏卷)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24、”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方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 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
25、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怎么样的主张?(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3)材料三对比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对李鸿章的行动进行评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考点1 2睁眼看世界 四洲志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世界形势 思想解放考点2 1内忧外患 2左宗棠 封建纲常伦理 封建统治 3师夷长技 近代化历程考点3 1洋务运动 王韬 郑观应 发展民族工商业 商战 君主立宪制度 自然科学知识 2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封建顽固势力 变法通议 伸民权 设议院 大盗窃国 光绪帝 戊戌变法 兴民权 思想启蒙 思想解
26、放 【巩固练习】1C 2A 3A 4B 5A 6C 7B 8B 9D 10B11B 12B 13B 14D 15B 16A 17D18D解题关键是注意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他们宣扬的思想应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因此他要求的科举制度改革,建立新式学校,主要是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服务,因此他所说的“中体西用”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本质是不同的。故选D。19C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是指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更要学习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度。故答案为C。20A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洋务派
27、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答案为A。21B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李鸿章先是举例说明中国自从秦始皇以来一直“守法”不变革,然后说明各国变法蒸蒸日上。中外比较,显然是希望中国变革。22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地主阶级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不会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也不会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 23D “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24B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进过程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
28、地主阶级抵抗派,故排除;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故排除;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5B 阅读材料,号召商战,争夺利权,主张商战,挽回利权的主张是早期郑观应的主张。26C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27(1)李鸿章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器”、学技,郑观应提出学习西方,重在学习制度。(2)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行了批评,郑观应的“此其体也”就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道理。因为当时先进发达的国家都是运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中国必须追赶世界潮流。(3)没有变化。开始举办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但是 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