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9191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道家之界定与营建三论新道家 有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以固有思想加以内在生机的阐释,而探寻本国本文化的新生命,这是新道家的意义所在。近十余年来1,学者探讨新道家问题,呼吁“新道家”学派的营建,乃至酝酿成立全国性、国际性的道家研究机构与创刊专门的学术刊物,不仅是因为此一学术领域的荒芜空缺,更重要是由于道家之学本身内容的重要,与现代新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本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换言之,探讨新道家之学理与精神,建立新道家学派,乃是21世纪承接民族文化、争取民族生存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年以来,笔者关注新道家问题,稍有议论公之学界2,兹谨略就新道家界定与营建问题的思考

2、具述一二,期之同好。一; 新道家之界定(一)“道家”之“道”的学、文化学与思想史含义语言学含义在语言学、训诂学上,道家之“道”字解为“道路”。许慎说文:“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道”字从“辵”。金文或从“行(彳亍)”、“行止”,“衜”。中间“首”字竹简或从“人”。诸形字义皆同。由常用的普通名词“道路”,可以引申出“由”、“行”诸义,再引申出抽象的含义,成为常用的哲学概念。以儒家朱熹解“道”为例: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之路。道者,人之所共由。道者,事物常行之路。问:“仁与道如何分别?”曰:“道是统言,仁是一事。如道路之道,千枝百派,皆有一路去。道者,众人之道,众人所能知能行者。道者,人事

3、当然之理。 道者,古今共由之理,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仁,臣忠,是一个底道理。所谓道者,如天道、地道、人道、父子之道、君臣之道、“率性之谓道”是也。3不仅汉籍如此,汉译思想史著作也认同类似的用法,如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论述道家:“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据雷缪萨说,道在中文是道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媒介,因此就有理性、本体、原理的意思。综合这点在比喻的形而下的意义下,所以道就是指一般的道路。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进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与基础。”2(PP125126)文化学含义在文化制度背景方面,“道”字或“道”的哲学概念还有更为深刻的渊源与根据。在此方面笔者较为赞同的是江林昌先生的观点,

4、即认为“道”字的本义是“黄道”,即太阳的循环运行,“道”字中的“目”也可以理解为“日”,“止”可以理解为“推步”。也就是说,“道”不是人们行走的普通的道路,而是太阳的运行轨迹。3(PP315316)由 “世官世畴”、“技进于道”的上古遗制而言,“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上),所谓“学术”均与现代所说“技术”相近,“道” 字或“道”的哲学概念起源于“天学”是可信的。思想史含义在思想史上,“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自古至今,自儒家至道家都通用。特别是北宋以后,”宋明新儒家”使用了“道学”一语,并将整个儒学统系追释为“传道”。宋史道学一说:“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

5、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党、庠、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影响所及,以至有学者至今怀疑“道家”之名为汉代晚出且名称不伦。4因此,在讨论“新道家”问题以前必须界定,“新道家”之“道”虽然与文字学和思想史上的“道”具有关联,但其本身并非思想史上泛称之“道”,而是具有特指的固定含义,即以先秦道家老、庄、文、列四子为主干,以鬻子、管子、关尹子、鹖冠子等等导源或归宗于与“黄老之术”的道家诸子为流裔的学派。(二)道家之学三要义道家之学有与其他各家特别是儒家学派明显不同之处,论其差异,以往学者多

6、有阐述,大致不外三种:其一以为儒道互绌,“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史记老子列传);其二以为诸子时有所明,更相为用(天下);其三以为诸子殊途同归,“皆务为治”(司马谈六家要指)。三种阐释以外,更有其四,以为诸子皆有所本而同出于三代王官(刘歆七略)。由道家出于史官、天官而言,其源流之久远,居道术为大宗,较其他诸子更为优越,降至晚周之际,影响所及无所不在,实为先秦诸子各家学术兴起的最大滋养与共同背景。而道家之学所包涵的内容也最为广泛,要之,则有自然(物性)之学、形上之学、无为之学三大要义。自然(物性)之学道家对自然的关注,是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一个部分,人的生命、躯体、性情,完全都在自然之

7、内,而非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换言之,自然不是与人类(人文)相对的一个概念,更非指人类的生存环境而言。自然是天地万物的共同居住与和谐并存的共同环境。“自然”这一概念的本义,意谓天地万物都各自体现着“道”,天地万物的天性、自性、本性,亦就是“道”的体现。“道”遍在于万物,而不外在于万物,换言之,并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万物之上的主宰之“道”。但是,“自然”又绝非意谓着万事万物可以极端任意发展,并非如西晋郭象注庄所理解的“自尔”、“独化”。天地万物相互关联而存在,万事万物间的一大关联就是“道”。“道”一,“道”恒(常),故万事万物永远关联而存在。道家将人类、生命与无生物都视为“物”,宇宙天地间的一切存在都是“物”。都是物便都有共同的“物性”,“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庄子达生)。道家相信凡存在的事物本性都同,所以道家主张万物平等。形上之学但是道家不认为人类的感官感觉可信,宇宙万物的存在,有超出人类感官感觉之上之处,“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秋水)另一方面,道家对于宇宙事物的认知,也具有超出感官感觉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