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9191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刚经讲录(如法受持分第十三)道源法师讲述基隆市海会寺能仁佛学院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戊三、请示经名(分二)己一、当机请名奉持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这段经文须菩提共提出了二个问题,一是经题,二是怎样奉行、受持此经。金刚经共分三十二分,现在才讲到第十二分而已,怎么会在这时候就提出为经题名的事呢?其实大科的略示周足,讲到第十分,都已把经的道理讲完了。经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当机者所请问的降心之法,及住心之法。前面第一大科所讲的是略示降心及住心之法,而这第二大科就是推广前面所讲的道理,更进一步详细说明降心及住心之法。讲到第十分这里都已讲完了,就不必继续再讲下去了。但是下面所

2、讲的道理还是推广前面所讲的道理,所以这还是叫略示周足,意思是经义都已周备具足了,只是再次的推广而已。既然周备具足了条件,因此也就可以给经题个名字了。明白了经名之后,我们还得依经的义理去奉行受持。但是要怎样去奉行受持呢?对这个修行法门到底要怎样下手呢?须菩提就针对这二个问题向世尊请示,世尊也就依著他所提出的问题,一一的给予开示。己二、如来如请为示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须菩提问佛二个问题,而佛归纳后只答他一个问题。佛先给经题个名字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名的意义就是有了如同金刚一般坚固猛利的般若智慧,

3、这样才能够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为什么呢?因金刚宝其用最利,其体最坚,能坏一切物;般若智慧也是如此,能断除一切烦恼,能破一切无明。烦恼与无明一断除,当下就能登上菩提的彼岸。波罗密叫到彼岸。因此你想要断烦恼、证菩提、到彼岸,那你就要受持、读诵金刚经,从而吸取金刚经内的般若智慧。释迦佛亲自为此经题名叫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在经文里面,你忆持经的名字,这就是一个修行妙法。由忆持经名,心中就会连锁的生起经文中的般若妙慧。何以故?因为全部金刚经就是文字般若,你的心只要依著这文字所现的般若妙慧,而去起智慧观照,这就是观照般若,你所观照的理境,就是实相般若。三般若当下在

4、一念中,同时现起,如如不二,这就是金刚般若波罗密。同时因为经题就含摄了全部经文的意义在里面。全部经文解释什么呢?就是解释这个到彼岸的智慧,犹如金刚一样。因此只要你能由文字般若而去起观照般若,再由观照般若去证入实相般若,一证入实相般若,就是究竟到达彼岸了。这个彼岸就如同金刚坚利的般若智慧,你的心一入了这个般若智慧里面,就能够很自在的断除一切烦恼。所以顾名思义,你只要依著金刚般若波罗密这个名字,去信受、去奉行,就能断除一切的烦恼。就能到达菩提彼岸。前面经文,释迦佛不是叫我们要离一切相吗?这里又怎么要我们受持、奉行这个经名呢?这不是著了名相吗?所以者何?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密,即非般若

5、波罗密,是名般若波罗密。须菩提!你要知道,佛所说的般若法门,是要你当下离相、降伏妄心,安住真心。成就离一切相的无住妙慧,无住妙行,这才是佛所要命名为金刚般若的真实所在。为了使大家对这段经文更进一步的了解,先依二谛道理解释佛说般若波罗密,这是按世俗谛说,不能没有一个假名的安立。即非般若波罗密这是按真谛上说的,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当体即是空。这不是叫你去依名著相,是叫你去依名修观想,修般若,用智慧去观照。这是按真俗二谛上说,不过是假有其名而已。若依三谛道理解,佛说般若波罗密只是立个假名是为假谛。即非般若波罗密,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是为空谛。即假即空为是名般若波罗密,是为中道第一义谛。丁三、尽断余

6、疑(分三)戊一、断是名何必强说疑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前面讲过佛说般若波罗密,如来说法按世俗谛即有所说。按真谛上说即非般若波罗密,一切说法无非是应机而起,是随顺因缘而说。因缘所生法,无有自性,当体即空,这是真谛上说的。因为当体即空,才叫是名般若波罗密所以只是一个假名而已。这科是怕众生对佛说法的真实之意,未能彻底的明白,恐怕会产生如下的疑问:第一、既然是假名而已,又何必要说他?第二、假如释迦佛无所说法,怎么能摄化世间的众生呢?第三、假如没有世界,释迦佛要在那里现相成佛度众生呢?这里先解开第一个疑问,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

7、如来无所说。佛恐怕众生以为如来说法不立名相,又既然只是名相而已,何必勉强说呢?故问须菩提:你的心意以为怎样?你认为如来有所说法吗?佛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固执取著佛说的文字名相,这样一来就好像有法可说;假使你得义忘言,入了说法所指的实相般若的奥妙处,那时你已得到自在、解脱了,那你又何必固执文字相的方便施设呢?所谓:归家罢问程,到岸不须舟。如来说法只不过让你们借般若法船,渡过烦恼大海,然后得登解脱、自在的彼岸,这正是如来说法用意的微妙处。前面第七分,也曾经遇到这个问题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

8、说。他不敢说如来没有说法,因为如来天天在说法。所以须菩提只回答说: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如来说法,是应机而说,你是什么样的根机,跟你说什么样的法来度你。那有一个固定的法可说呢?但是到了第十三分这里,须菩提有更加甚深解悟,所以他很肯定的回答佛说:世尊!如来无所说。说法只是一个语言之相,这只是暂时所起的假相而已。说法之假相,当下生,当下灭,当体无住;缘生相生,缘灭相灭,那里有个如来说法之相?你所要摄取学习的是:如来说法中,法所含的妙理,而不是要你执著这个说法的相。因此在真实处上看,说法只是一个假名而已。虽然说法之相,是缘起、暂有的假相,但并不会妨碍如来方便说法,随机教化众生的施设。假使你明白了前面所解

9、释的道理,这样佛说般若波罗密这个假名言说,也就不会妨碍,如来施设名言说法度化众生的方便了。当知如来说法,说即无说,无说而说,是名中谛说法。这样就把第一个疑问既然是假名而已,又何必要说法的疑问解开了。下面再解开第二个疑问。戊二、断无说云何摄界疑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前面须菩提回答世尊说:如来无所说虽答:无所说,并不是说佛一向不说法。所谓说法之目的,在于断除众生心中一切烦恼之病。病好后,就不需要法药了,但是恐怕众生又执药成病,所以须菩提才回答世尊说:如来无所说以此解开执药成病的过失

10、。这样一来,又产生了第二个疑问,就是假使如来一向无所说法,又怎样来摄受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呢?为了解开这个疑问,佛又问当机者: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数目多不多呢?须菩提回答说:甚多。世尊!依佛法说,凡是有法的存在,都离不开缘聚缘散的因缘法则。微尘是在因缘的条件上,由更微小的微细单位,再缘合成微尘的假相,如果要再更微细的分割和分析,他还是离不开因缘相的集聚。这个世界本来是由无量微尘积聚成相,而成为一个世界。微尘是小,世界是大,但总是离不开因缘和合,暂时现起的幻有假相。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大家要注意这段经文要紧接著念下去,读下去,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微尘辗转分析,最后还是因

11、缘假相,本无自体。知微尘无体,就知微尘只不过是假名而已,虽是假名,但并不妨碍由因缘假相,暂时现起的幻有。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的道理,也是与前面解释的道理一样。因如来深知器界之因缘生灭,去来之相。缘生如幻,故不住著器界之相,如镜无心,缘来现相,缘去不留影。如来摄化三千大千世界的道理也是如是。如来了知一切法皆因缘所生。缘生缘灭,所以能当体随缘,不生留碍,所以在三千大千世界摄化众生,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没有住著世界之相,随缘聚会,随缘散。虽因缘如幻,但佛也不舍广度众生,所谓佛随缘度化有缘人,也正是这个意思。明白了这个道理,第二个疑问又迎刃而解了。戊三、断名界云何现相疑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

12、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这段经文都是推广前面的经文,前面经文第五分上有: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在这个地方只改换一个名相来问,即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前面说过,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摄化三千大千世界,按世俗谛讲,如来确实是有个摄化三千大千世界之相。按真谛的无住,离相,缘起性空来说如来说世界非世界。真谛上的当体是空无所住的,世界也只是个假名假相而已。佛怕众生起疑,既然说世界是个假名的世界,是个当体即空的世界,那么如来依著世界的依报所现的三十二相的正报,当然也是无所依著了?为防此疑,故佛又问须菩提:你意下以为怎样?可以

13、三十二相见如来吗?佛的意思是说,界既非界,相亦非相,二者俱是从缘而起,那又怎么会互相的障碍呢?庆幸须菩提已解佛意,直答说: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须菩提的意思是说,要离相,才可以得见如来法身。这是因为须菩提已深悟离相见佛的要旨。由前面的非微尘,非世界的道理,启悟了须菩提自己说出,如来的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的解悟道理。按世俗谛说,如来有三十二相度化众生。但是如来的三十二相,也是因缘生法。所谓缘生相生,缘灭相灭,终归假相出没而已。在真谛的离相,无住,无相法身的般若空慧上来说,但有其名相之影而已。所谓真智无为不住诸相,非微尘,非世界都说明诸相是假,不可取以为实。佛的三十二相,

14、也是为了引度众生而出现的因缘假相。佛的真智法身,不是取相所能见到的。如经云: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这样才能见到佛智身的真相。这正是须菩提所解悟的道理。丙二、成就解慧(分五)丁一、校量经功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段经文是较量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前面较量过七宝布施的功德,这里是较量身命布施的功德。身命布施比七宝的布施更难。为什么呢?因为七宝是身外之财,这个身命是身内之财。身外之财,我只要发个舍心,就可以把他舍掉了。但是这个身内之财,就不容易布施,因为生命只有一条而已,只能布施一次。众生对生命都是执著不放的,叫他去利益众生,施舍身命那是很难的。假使有个善男子、善女人,他发了心,要拿这个唯一无二的身命作布施,利益众生,还不止一个身命,而是以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这表示很多的生生世世中,他都发心要以身命布施,利益众生。这个人的福德简直是不能计算,太多太多了!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这里甚多的意思,就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超过了前面那个以恒河沙身命布施的功德。在这个地方,须菩提悟到甚深的道理,也是开悟之处。能悟到般若甚深之理的人,才肯把生命布施出来,而持金刚经的功德,远超过恒河沙身命布施的功德,可知金刚经功德是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