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701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张恨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迁Zhang Henshui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status change所在院(系):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研究起止日期: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文学地位和文学价值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转变过程。本文即通过比较30年代90年代张恨水小说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化,分析每个时期文学界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观点及其评价标准,探索影响这种评价转变的内在因素,力求考辩中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评价的转变及

2、其意义。关键词:张恨水研究 通俗文学 评价标准 文学史变迁Abstract: Zhang Hen-shui is the outstanding writer of popular novel in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Zhang Hen-shui proved the new and old culture fashion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with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I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n todays lite

3、rary modernity construction. It goes through a tortuous course. This article is by comparing 30s-90s Zhang Hen-shui novels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change, Analysis of the literary world in each period evaluation opinion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4、the evaluation internal factors, and strive to take an examination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o deb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pular novel evalu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Keywords: Zhang Hen-shui Evolution; popular novel; Literature history change目 录一前言4二3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猛烈批判5(一)主要评价观点51批判张恨水的国难小说,

5、认为这些小说是“封建余孽”52批判啼笑姻缘是旧式的礼拜六的作品53.认为啼笑因缘是封建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调和64批判张恨水小说歪曲现实、逃避现实6(二)评价的标准6三4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辩正7(一)主要评价观点7(二)主要评价标准8四、80年代后对张恨水小说评价及评价标准的转变8五、对张恨水小说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10(一)市民趣味10(二)社会背景11(三)道德伦理11六、总结12参考文献13文献综述14致谢15一前言 张恨水,安徽潜山人,原名张心远,笔名“恨水”,取自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是通俗小说家的代表人物。1924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

6、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张恨水一生写下约3000万字的作品,中长篇小说达100余部。在这些著作中,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从描述辛亥革命开始,到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波诡云谲的社会动荡期,刻画了众多腐败军阀、豪门客商、官僚政客、侠客壮士、痴男怨女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枚明珠。春明外史突出了对旧社会侧面的揭露,充揭露了军阀显贵的腐朽糜烂的生活,遗老遗少的捧角押妓,尔虞我诈的黑幕骗局;同时又没有摆脱才子佳人旧有窠臼。金粉世家着力描写北伐

7、战争之前, 北京金姓的内阁总理的繁华绮丽的大家族。通过金总理一家的悲欢离合展现了豪门贵族的兴衰荣辱,生活的荒淫无状。啼笑因缘叙述一个以樊家树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中间穿插了军阀刘国柱的仗势霸占民女的情节, 以及关寿峰父女锄强抉弱的武侠传奇。范伯群.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鸳鸯蝴蝶派问题.文学评论,1983,(1):88.长期以来,张恨水的小说虽然受读者喜爱,但是文学理论界对他的小说褒贬不一,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热潮也未曾褪却过。现在,张恨水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确立了极高的历史地位。但是在此之前,张恨水小说被认为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受到很大的批判和压制。对张恨水小说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中

8、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的评价的转变。因此,研究张恨水小说历史地位的变迁也可以考辩中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评价的转变及其意义。 张恨水小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80余年的历史。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本文将从这三个时期逐一分析。二3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猛烈批判 20世纪30年代是张恨水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张恨水最大成就的作品便是啼笑因缘、弯弓集。他的小说受到了极度追捧,风靡一时。新文学家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并且对张恨水小说进行了一番评判。这一时期张恨水小说受到了最为猛烈的批判。新文学评论家简单的认定张恨水小说是

9、陈旧腐朽的旧派小说,认为张恨水逆时代之潮流,与当前倡导的新文学格格不入。这一时期新文学评论家对张恨水小说是一种鄙夷的态度。评论家认为张恨水小说是俗气的,充满旧社会的腐朽思想。几乎在这一时期,所有的新文学家都对张恨水小说持批判的态度。(一)主要评价观点 1批判张恨水的国难小说,认为这些小说是“封建余孽”新文学家们认为张恨水的小说是“封建余孽”。这些所谓的“封建余孽”不过是借着抗日的旗号做出些替统治阶级麻醉、欺骗普通民众的小调,小市民的“爱国家”们实际上也是做了统治阶级的帮手。这是当时占有主要地位的意见。1933年6月钱杏邨发表上海事变与“鸳鸯蝴蝶派”文艺,便是这种批判意见中最为典型的一个。钱杏邨

10、认为张恨水代表了没落贵族,根本不配作抗战小说,他没有资格。他认为张恨水是“具有封建余孽意识的鸳鸯蝴蝶派作家”, 钱杏邨.上海事变与“鸳鸯蝴蝶派”文艺A.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C:251-253.国难小说只不过是披上了国难的一层外衣,终究没有脱离鸳鸯蝴蝶派的内里。他批判张恨水小说没有真实性。小说所描写的事实是步以往作家之后尘,是他们的陈词滥调和空想。钱杏邨从思想意识出发,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猛烈指责张恨水的意识里充满了强烈的封建意识,同时还有部分资产阶级意识的要素。2批判啼笑姻缘是旧式的礼拜六的作品毛一波在啼笑因缘的解剖中批判啼笑因缘是旧式的礼拜六的作品,他的作品缺乏艺术价值,取材不精,人

11、物塑造上过于理想,人物遭遇相似的太多,于人世常情不合,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生活。认为仍然没有摆脱旧有小说公子佳人俗套的故事情节,虽然在描述技巧上要强于一般的礼拜六作品,但是还是残留有严重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 3.认为啼笑因缘是封建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调和巴尔在他发表的啼笑因缘的魅力中指出,张恨水描写的啼笑因缘中的意识形态过于消极,太过和平。对于现实封建意识和资本主义意识的激烈矛盾冲突描述的过于和缓,没有真正对这两种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张恨水小说中反应的思想“不东不西、不洋不中”明显的反映出作品中思想意识的冲突。最终认为啼笑因缘就是调和封建思想意识和资本主义意识的胜利的产物。 4批判张恨水

12、小说歪曲现实、逃避现实夏征农在读一文中批判啼笑因缘只是肤浅的摄取了一些片段的社会背景,丝毫没有加以选择和提炼。同时他批评啼笑因缘追求用武侠来消灭军阀,并没有深入剖析社会问题所在并思索解决方式,而是一味地逃避现实、歪曲现实,用不切实际的武侠消灭残暴的军阀。批评张恨水是“降格迂腐的平民思想” ,“欣赏主义的恋爱观” 和小有产者的“ 复杂主义” 。认为这种思想是“带有近现代有产者的基调”。夏征农.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A.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C:307-315.并且对何丽娜等人的豪奢生活的描述充满了官僚贵族享乐、堕落的生活气氛。 (二)评价的标准 这一时期,几乎所有新文学家对他的小说的评论都是

13、持否定的态度,张恨水自己也曾坦言:“除了礼拜六派的遗流,文坛上对我是围剿的。”张恨水.一段旅途的回忆.N.新华日报1945(6):24(4).在这一时期,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方面。新文学家们简单的将“新”、“旧”、“先进”、“落后”为判断标准。像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这种留有封建残余思想的文章便被认定为是旧的、落后的。众多新文学评论家基于此对张恨水小说进行了猛烈批判,形成了彻底否定之态势。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当时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之中。当时的新文化以迅猛的发展趋势席卷了整个文学界。这种新文学也以推枯拉朽之势荡涤所有陈旧的文章。只要是旧有的文学,不论是形式还是

14、内容都是被否定的。但是文学家矛盾也曾宣称“旧有小说对我们毫无用处,现在仍怀疑它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帮助。”旧有的章回体小说被彻底否定。郭沫若称:“新造的葡萄酒浆,不能盛在那旧了的皮囊。”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张恨水这样的章回体小说受到这样一致的否定。三40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辩正 40年代期间,新文学家对张恨水小说的排斥逐步缓和,有一部分新文学家此时对张恨水小说有了积极的评价。新文学家基于时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树立民族自信心的角度重新思索和审视张恨水小说。在这样的情绪下,越来越多的新文学家看到了张恨水小说中的闪光点,开始为张恨水小说辩正。这一时期,他们抛弃了对张恨水小说的鄙夷、否定的批判态度,转而

15、趋向对张恨水小说的认同。 (一)主要评价观点 新文学家比起30年代的钱杏邨,就给予了张恨水弯弓集更多的承认:“在一二八战争之后,他出版了一本弯弓集,这书充满了民族解放的思想,可见他并不是随灵感兴趣而作的。” 徐文滢的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最早为张恨水的章回小说作“辩正”。 徐文滢认为金粉世家是一部“精心杰作”, 是“民国红楼梦”其艺术上的成功, 是“以大家庭为题材的许多新文艺作家们所还未能做到的”。温奉桥.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29.老舍就是在这个时候称赞张恨水为“ 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真正的文人”。罗承烈称赞张恨水的作品“对世道人心有很

16、大的启示。”王元化从“人生观”和“艺术观”的角度,分析了张恨水小说同旧小说的不同。他赞扬张恨水的小说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活泼的描写手法,并且有严肃的写作态度。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了他“不伤感、不悲观、不失望”、“冷静地随大时代走”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信念。这些都完全不同于旧小说家门的作品。并指出,张恨水的国难小说实则具有很强的民族解放的思想。宇文宙对他著名的社会讽刺小说八十一梦做了细致剖析, 认为这是部“ 残溃的历史的插曲” ,“达到了反映现实的本质的目的”。 潘梓年则从另一角度高度评价了张恨水, 认为张恨水是“一个自强不息, 精进不已的作家”, 盛赞他的“坚主抗战,坚主团结, 坚主民主”的“明确的进步

17、的立场”。梓年.精进不已N .新民报,1944(5) :16. (二)主要评价标准 这一时期,文学界开始有了对张恨水小说欣赏、认同的趋势。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对日本的艰苦抗战时期,张恨水小说也写了大量描述抗日战争和敌后作战、揭露帝国主义丑恶嘴脸的小说。但张恨水的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往往追求“故事在抗战言情上兼有者,以吸引他们特有的读者群”。张恨水在抗战时期的作品显示了他是一位具有爱国心的作家,在时代的教育和磨炼下,获得了可喜的进步。 此时期,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标准演变为民族性、爱国性。经历了三十年代不理智的左倾思想,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上下涌动的是一股爱国热潮,是对自己祖国的信任。同时全国

18、人民需要凝聚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因而,文学界也必将以民族性、爱国性为重点考量一个作家的创作。 四、80年代后对张恨水小说评价及评价标准的转变 40年代末后至文革的一段时间里,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评论销声匿迹额、暂无音信。文革后,从80年代起,随着思想改革浪潮的兴起,在历史上一度被批判、围剿的张恨水小说在新思想、新背景下得到了重新的审视。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界逐步认识到张恨水小说不可估量的价值。1982年新文学史料第l 期发表了张友莺的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首开先河,为张恨水小说正名。张友鸾在他的这篇文章中以客观的态度辩明张恨水小说并非是属

19、于鸳鸯蝴蝶派小说,他驳斥认为张恨水小说是黄色小说的歪曲观点,认为张恨水是当代的章回小说大家。并且在内容上,张恨水小说矛头直指封建社会,所以张恨水有进步的革命思想。 同时,范伯群发表了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鸳鸯蝴蝶派问题问题。在这篇文章中,范伯群对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一一作了公正客观地剖析,并且得出张恨水是从旧小说向现代通俗文学转变的大家,他的作品呈现出许多新面貌。他的评价开启了重新审视张恨水小说的新视角。在评论春明外史这部小说时,范伯群认为这部小说确切的说应该是社会言情小说,作品的主人公是“报人”杨杏园,而作品也以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范伯群认为春明外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张

20、恨水节后了旧社会的事物,对军阀、总长们的糜烂的生活进行了揭露,并表现出不堪为伍的正义感。金粉世家这部小说,范伯群认为这个小说是一个绝好的题材,是具有先天性的揭露力量的题材。在张恨水对自己的这部小说发表感慨,认为应该多写些奋斗有为的情节,这样可以给更多人帮助。范伯群赞扬道:“作者在四十年代末说这样的一席话,可见他有了长足的进步。”范伯群认为啼笑因缘在思想和艺术上比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都略高一筹。文章的结构也是严谨灵巧的。范伯群认为啼笑因缘有着极强的反封建色彩的积极意义。它揭露了封建军阀飞扬跋扈、穷奢极欲的丑恶嘴脸。小说中的人物也具有了同豪门抗争的侠义情怀。在评价八十一梦,范伯群认为它是很好的社会讽

21、喻小说。它运用了近代谴责小说的笔法,站在清贫市民的立场讽刺了国民党贪官污吏以及官绅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并赞扬到八十一梦的确像张恨水所说的,不愧为痛快之作,在无天日处的天堂里,他能为坚主抗战和坚主民主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唐强、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448-450.最后,他认为张恨水虽应划入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这一文学流派中去, 但我们也应看到他的发展与变化。在抗日的洪波的淘洗下, 随着他的思想的转向和觉悟的提高。他的八十一梦等作品的思想性也相应呈现出新貌。在这种新情况下, 他的作品很明显地向健康的通俗文艺过渡。那就是说, 这类作品既保持原有的通俗浅显的文字特

22、色, 又具备情节的巨大吸引力, 还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情趣。这样的作品, 就不能再以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标示了。因此, 就张恨水的全人而言, 我们认为他是“ 由鸳鸯蝴蝶派向新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范伯群.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鸳鸯蝴蝶派问题.文学评论,1983,(1):88.之后,又有很多客观公正评价张恨水的作品出现。例如袁进的张恨水评传,董康成、徐传礼的闲话张恨水等。他们从张恨水的创作历程的角度深入剖析张恨水小说,并认为张恨水小说是从旧的通俗小说向新时代通俗转变的代表,张恨水小说引领了通俗小说的现代化转变。八十年代,文学评论家对张恨水的小说也偶也彻底改变了当初鄙夷、否

23、定的态度,慢慢意识到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学的崛起,消费层次的转变,一些评论家将张恨水小说同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结合起来,从张恨水小说中探究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轨迹,并研究现代通俗小说的审美特征。杨义发表张恨水: 热闹中的寂寞一文,认为张恨水小说是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代表。赞扬张恨水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是民国期间通俗小说的最高成就,对章回小说进行现代化的改良。并认为张恨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大小说家,是章回小说蜕变、新生的代表。孔庆东发表走向新文学的张恨水文章,也赞扬张恨水小说是现代通俗小说创造的典范。之后,有学者把张恨水小说同民族审美文化联系起来,像

24、程仁章的张恨水现象与民族审美文化。他认为张恨水作品适应了我们民族审美文化,迎合了民族审美心理,他的小说在中国民众心灵深处有其奇妙的审美契合。其中包括张恨水小说贴切实际生活的民族审美文化、实事求是的民族审美文化。新时期的张恨水小说获得了一个崇高的历史地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塑造了张恨水这样一位现代通俗小说巨匠。研究者们认为,张恨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不可低估。人们逐渐抛却了“左倾”思想,对张恨水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给予了肯定。五、对张恨水小说评价标准的历史变迁 张恨水小说历史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拨乱反正的历程,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也慢慢被称为“张恨水现象”。

25、区别于三十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强烈批判,新时期文学家们对张恨水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评价观点的转变并非是偶然,不同时期不同的评价标准也可以让我们略窥一二。这种转变可以从市民趣味、社会背景、道德伦理三个方面的转变来探索。 (一 )市民趣味张恨水被老舍称为全国唯一一个妇孺皆知的小说家。这与张恨水小说所表现出的受小市民欢迎的市民趣味不无关联。在20世纪30年代,普通人面临着社会的动荡、军阀的压迫、他们乐衷于探讨社会问题,并且倾向于向追逐这种文化时尚。他们不会从文学的角度去严肃的对待张恨水的小说,他们仅仅从小说是否能够反映出他们的心态,是否与他们息息相通。张恨水的小说也正是抓住了小市民的这种市民趣味

26、,他笔下流出的故事能真切地体现小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和生活真相, 是普通市民读者的真实生活写照,展现了当时生活的理解, 并且小说在风格上通俗易懂,便于市民读者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张恨水小说受到了市民的追捧。但是新文学家们并没有这种市民趣味,他们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对一切旧的文学予以否定。新文学家认为他的小说充满了市民气息、充满了俗气乏味的描述,是低级的文化形式,俗不可耐的文学,没有一点文学意义。因此张恨水小说在这一时期受到新文家的猛烈批评。在四十年代至今天的新时期,这种充满市民趣味的文学体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接受。文学家们也不再认为张恨水小说是低级趣味的文学,而是认为这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创作。因

27、此,这一时期,市民趣味的文学不再受到排斥,并被认为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二)社会背景1919年,中国大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五四运动”,并由此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新文学家以“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他们抨击一切旧文学,批判封建思想和伦理思想。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当时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仅仅局限于新与旧的狭隘思想。张恨水的章回体小说依旧固守着传统的创作手法,必然受到新文学家的攻击。进入20世纪40年代,一度偏激的思潮得以平静,人们开始思索这种极左的思想。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评价也开始从

28、更多的角度思考。同时,这一时期中国正在进行抗日运动。文学家们转向于从民族大局和抗日情怀的角度出发去衡量文学作品的优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思想解放的深入开展,现代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代通俗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港台影视剧与港台通俗小说大举登陆内地,,加上大陆作家艺术家的密切配合与时尚跟风。1985年被评为“通俗文学年”, 尤其是从港台涌来的“琼瑶热”、“金庸热”、“古龙热”等。90年代,高雅文学奄奄一息。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评价文学的标准便不再是高雅文学纯小说的尺度,通俗小说的发展迅猛。对张恨水小说的评价标准也会有发生转变,以张

29、恨水小说的通俗化、生活化为标准高度赞扬张恨水的小说。(三)道德伦理在20世纪30年代张恨水小说最受批判的时期,当时新文学家们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一切封建论理思想,包括门第观念、官僚思想、孝悌观等等封建论理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个性解放、独立平等的新道德观念。张恨水的小说里以传统儒家思想中宣扬的伦理观为审美意象。在他的小说里充满了才子佳人的旧有故事俗套,有患难之交不相忘的真情描述,情意用含蓄的文雅的笔法写出。张恨水的小说中宣扬真情压倒一切,是以真情为重的儒家伦理道德观的表现,文中透漏着儒家伦理道德内容的审美倾向。这与新文学家们倡导的新道德背道而驰,被批判为旧思想,“腐朽

30、的鸳鸯蝴蝶派”。在新时期,人们接纳了传统伦理道德中优秀的部分,不是一味的批判。不再是一味的批判儒家思想。新时期,在倡导伦理道德方面,我们仍然十分重视儒家道德思想,讲求真情、真意。反对封建强权、锄暴助弱、疾恶如仇,批判忘恩负义、寡廉鲜耻。张恨水小说中宣扬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批判了忘恩负义的行径,这些都与当代民族的审美旨趣一致。所以新时期张恨水小说有了很高的文学地位。六、总结张恨水作为当代文学公认的通俗小说大家,从中国现代文学对张恨水小说的态度转变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评价的转变轨迹。中国当代文学对通俗小说首先评价是彻底否定的,绝对鄙夷、围剿的;但是在这种围剿、否定的评价声中通俗

31、小说并没有止步不前,反而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中国当代文学觉察到这种现象,转而又从当初的绝对否定转向探讨怎样提高这些通俗小说的艺术性、高雅感。这时候对通俗小说的评价逐渐表现为宽容和接受的态度。直至20世纪80年代,通俗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确立了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文学家认识到通俗小说的优点。中国当代文学对通俗小说的批判也在同时督促着通俗小说向现代化迈进。尤其以张恨水为代表。张恨水的通俗小说在言情模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情节审美意趣。受到批判的张恨水致力于艺术上的雅,力求加速通俗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在张恨水的带动下,一大批通俗小说家向通俗小说现代化靠拢,力求摆脱以往通俗小说的弊病,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一定意义

32、上,推动了通俗小说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发展。参考文献: 1袁进.张恨水评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2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3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M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4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M.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5张友鸾.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J.新文学史料,1982,(1). 6孔庆东.走向新文学的张恨水J.通俗文学评论,1998,(1).7杨义.张恨水:热闹中的寂寞J.文学评论,1995,(5).8温奉桥.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9范伯群.

33、张恨水研究与通俗文学理论建设工程J.通俗文学评论, 1994(4).10程仁章.张恨水现象与民族文化J.北方论丛1994(2).11马琳,李春燕.大众审美与啼笑因缘中的市民趣味.嘉兴学院学报,2007(1).12张涛甫.试论张恨水的名士才情和市民趣味J.苏州大学学报,1997(3).13彭在钦.当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背景及其审美意识的嬗变.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2).文献综述: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也堪称 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并蕴涵着现代性特征。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

34、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舍先生称他为“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作家”,可见可见其作品的流传之广,影响之深。20世纪三十年代初,当张恨水以啼笑因缘风靡大江南北时,许多理论家由对啼笑因缘的评价开始了对张恨水的讨论,象毛一波的的解剖,巴尔的的魅力,夏征农的读等。后来四十年代对张恨水小说的排斥开始缓和,新文学家基于时代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树立民族自信心的角度重新思索和审视张恨水小说,像徐文滢的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温奉桥的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等。新时期关于张恨水的研究有了发展,对张恨水小说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界逐步认识到张恨水小说不

35、可估量的价值。像张友莺的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范伯群的论张恨水的几部代表作-兼论张恨水是否归属鸳鸯蝴蝶派问题,袁进的张恨水评传等;之后又有研究者把张恨水现象同名族审美文化联系起来,象程仁章的张恨水现象与民族审美文化等等。从中国现代文学对张恨水小说的态度转变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现代文学对通俗小说评价的转变轨迹。在张恨水的带动下,一大批通俗小说家向通俗小说现代化靠拢,力求摆脱以往通俗小说的弊病,融入新时代的元素。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通俗小说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发展。张恨水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文化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当今文学的现代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致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徐敏教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她思想境界的高远、博爱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