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991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9:冯梦龙—爱情悲喜剧.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卖油郎独占花魁,爱情悲喜剧,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江苏吴县人。字号较多,以“墨憨子”最为可爱。少有才气,并放荡不羁,常游于烟花巷里。有兄冯梦桂,画家;有弟冯梦熊,诗人。时人称为“吴下三冯”,一门风流。,(15741646),冯梦龙毕生从事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被称为“全能”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生平,晚明万历二年(1574)出生;一直未能中举;20-57,卖文为生(靠为书商编写书稿、设馆授徒);直到57岁

2、,获贡生资格(从各州县选举的人才,可以入国子监读书);58岁,担丹徒县儒学训导;60岁(1634年1638年)破格委派,出任福建寿宁知县。,生平,4年任职期满(64岁),虽然福宁府志、寿宁县志均将他列入循吏传,称他“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有恩,待士有礼”,但冯梦龙始终没能再度得到委派,从此赋闲离职。70岁(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缢死,明福王朱由崧逃至南京即位,史称弘光帝。以70岁高龄,奔走反清,刊刻甲申纪事和中兴伟略等著作,阐发自己对时政的看法。此外,他还上书弘光帝,提出应效法古制铸造钱币,兴利除弊。,弘光元年(1645年,也是顺治二年),冯梦龙最后一次远游,为反清复明奔走呼号

3、,做宣传,只可惜徒劳无功。72岁(1646),冯梦龙回到家乡苏州,带着满腔的悲愤离开了人世。,生平,从政信念:做贤明官员,造福百姓,他发布的政纲是劝耕、弥讼、戒溺女,鼓励百姓耕作,劝诫他们不要轻易打官司,不要溺杀女婴。当时福建寿宁盛行的溺杀女婴的陋俗,他亲自起草发布禁溺女告示:“一般十月怀胎,吃尽辛苦,不论男女,总是骨血,何忍淹弃。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从何而来?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从何而活?况且生男未必孝顺,生女未必忤逆”,思想新潮,在人口问题上,他认为“人生二男二女”,势必造成人口大量膨胀,无法养育,因此“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可以长久。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

4、,何以养之?”他可算是古代最早突破“多子多孙为福”传统观念的文人。,他才华早露,曾雄心勃勃,像一团燃烧的烈火般不甘忍受礼法束缚。他的人生充满起伏变化,有叛逆,也有内省;有放诞,也有遵从。经过漫长岁月里的希冀、挣扎与沉浮,最终还是回归了传统文人的道路,操持国计民生,心系天下百姓。,娱乐大众:冯梦龙的另类才情,为才所误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才学过人,命运对他却总是吝啬20岁左右考中童生,取得了最低等的功名,后来乡试却极不顺利,一直未能中举,弟弟又生了重病,家境日渐落魄困窘。冯梦龙空有满腹学问,贫困却一直如影随形,连弟弟死后给他办丧事的钱都没有。,为才所误,为了补贴家用,冯梦龙笔耕不辍,靠为书商编写书稿

5、、设馆授徒等途径,想方设法维持生活。他个性洒脱、狂放不羁,且多才多艺,酒令、牌戏无所不通,不仅撰写教辅书麟经指月为广大考生指点迷津,还编出俚俗小曲挂枝儿流传市井,甚至连牌戏也有专门著述。当时新出现一种牌戏叫“马吊”,据说就是后来的麻将,冯梦龙一如对待科举那样认真分析总结,撰写了一部马吊牌经。,为才所误,冯梦龙还写了一本介绍打牌技巧的叶子新斗谱,一时间当地年轻人趋之若鹜。由于一些人沉溺其中,以致债台高筑,让家长们十分恼火,认定是冯梦龙败坏地方风气。他们愤怒地攻击、声讨冯梦龙,还到官府去告他。,为才所误,不远千里求助恩师熊廷弼(曾任江浙督学)为其解围;熊廷弼惜其才,挫其锐(粗茶淡饭送大冬瓜等),解

6、其困。,为情所伤,冯梦龙年轻时,曾有过一段“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生活。仅在他著作中留下姓名的青楼女子便有10多人:侯慧卿、冯爱生、白小樊他一生中的最爱便是苏州名妓侯慧卿。两人性情相投,知心合意,盼望着能够厮守终生。可是冯梦龙家境贫困,根本没有能力为恋人赎身。,在无望的守候中,侯慧卿最终被一个商人买去。冯梦龙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从此化为泡影,他写下许多凄凉的诗句,表达了与爱人诀别的痛楚与绝望。在一首诗的序里,冯梦龙这样写道:年年有端二(农历五月初二),端二无慧卿。曾有记载说冯梦龙失去挚爱后写下了怨离诗30首,总名郁陶集。这本集子今已失传,但怨离诗保存下来一首:“诗狂酒癖总休论,病里时时昼

7、掩门。最是一生凄绝处,鸳鸯冢家欲招魂。”从中可以看出,冯梦龙失恋后曾大病一场,闭门谢客,一心创作情诗。,为情所伤,从此之后他再也不去青楼,却热衷于在文学创作中塑造优秀女性。在他的小说杰作“三言”中,充满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女性:聪慧刚烈的杜十娘、柔弱美丽的赵京娘、勇敢多情的白娘子、大胆追求爱情的周胜仙、不畏强权与爱人不离不弃的璩秀秀、机灵多谋的张淑儿同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中,大量充斥的是男子对于女性的漠视和轻侮。冯梦龙却迥然不同,奏响了一支深情的女性赞歌,体现出对女性罕见的尊重与理解。,为情所伤,为民而书,晚年的冯梦龙,是一位重视家国百姓的正统文人,他一生最为自傲的是担任县令时的从政业绩。不过,他没

8、有想到,数百年后,为他带来不朽名声的,是他那些通俗文学著述。,即便在近四百年来的通俗文学史上,真正深谙“真的文学在民间”之理并实践而有成就的人,除了在太湖中浪游过的冯梦龙,实在也找不出“第二人”能称“第一人”了。,冯梦龙:明代通俗文学第一人,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通俗文学上,他的作品反映了明朝市井黎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反映了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抗封建礼教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色彩。对于女性饱含同情和赞美,有早期女性解放意识,如:杜十娘、赵京娘、白娘子、周胜仙、璩秀秀、张淑儿,这些他作品中女性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表现了对女性的理解和尊重。,冯梦龙是晚明思潮的代表之一。在思想上,冯梦龙受李

9、卓吾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在文学上,他重视通俗文学所涵蕴的真挚情感与巨大教化作用。民间文学成了“性情之响”,“经书子史”成了“鬼话”,“诗赋文章”成了“淡话”。田夫野竖信口唱来的情歌,冯梦龙认为这是至情至性的“天地间自然之文”!,文学思想,整理民歌时调挂枝儿和山歌,奠定了冯梦龙在通俗文学史上的地位。“挂枝儿”兴于晚明,清初余势犹盛。就在当时,因为挂枝儿的辑集,遂有了“冯生挂枝儿乐府盛传海内”。吴地的船娘樵子更爱唱那“刘二姐偷情的山歌”,“童痴”编完“一弄”(挂枝儿)后又编了“二弄”山歌,这是一

10、部以太湖为中心的地区性民间歌曲集。山歌是太湖青年男女的情歌儿,大胆而奔放,热情又柔情!“人人说我与你有私情,寻场相骂洗身清。你便拔出子拳头只说大,我便手指子吴山骂洞庭。”相爱了如火,掩饰时如水,就连洞庭湖、太湖也被当作了挡箭的牌。,编写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他所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写尽了世间百态,令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如痴如醉。“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三言”应该是苏州小说史上的骄傲,因为它是话本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拟话本是明代出现的产物,据已有的资料记载,最早从事拟话本创作和编辑的

11、是冯梦龙。他根据宋元旧本,并参照前人的野史笔记等资料,编创了耳目一新的三言,从而完成了从话本到拟话本实质性的转化,使通俗小说成为有别于一种“宋元旧种”的崭新的文体。之后,凌濛初又仿照冯梦龙的体制创作了“二拍”,使拟话本的体制更臻完善和成熟,与“三言”一道成为通俗短篇小说方面的扛鼎之作。,拟话本区别于话本的根本点,叙事内容和叙事方式的文人化。文人是一个时代精英思想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价值观念。他们既是传统的文化载体,又是时尚的体现者。冯梦龙和凌濛初关注宋元话本,是因为宋元话本能充分体现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学思想。“话本启示文人以开阔的人生视野和新鲜的叙事方式,文人弥补话本以精制的

12、美感和典范性的操作”,这就是冯梦龙和凌濛初在通俗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具体地说,“三言”、“二拍”的文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市民化的叙事内容,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规整雅致的叙事方式。,写、编撰小说及戏曲,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智囊、古今谈概、情史“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智囊 在当时,这些书被士大夫们认为俗气,登不了大雅之堂,却在民众中拥有很大的读者群,一经整理问世,立即获得人们的由衷喜爱,广为流传。,在文学史上,冯梦龙作为通俗文学大家而闪耀光彩。他编辑整理了民间笑话、谜语、歌谣小调

13、,明确揭示自己讨伐虚伪社会道德的思想主张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借男女之真情来抨击假道学。,通俗文学,在对通俗文学整理的过程中,冯梦龙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便是对话本小说(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的整理改编。他编的那些小说融合了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两方面优势,被收集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这3个集子里。他的这些或长或短的故事,文采斐然,情节曲折,高潮迭起,人物栩栩如生。不但受到中国读者的深切喜爱,也早就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优秀作品。,明代社会,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尤其在南方,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在实际生活中的

14、地位日益提高,它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有的等级、尊卑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鼓励公平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确给社会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时的社会,人的价值可以用金钱衡量,人格、尊严、良知、情感等等同样可以被当作商品一样买卖。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成了以利相交的关系,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真情,使人对自己和他人都失去了一份起码的尊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出自冯梦龙话本小说警世通言,是明代话本小说的代表作,歌颂出身青楼的杜十娘为爱抗争失败的勇敢。,情节结构,鸨母无义逼李甲 十娘有心欲从良,柳遇春仗义助好友 众姐妹情深送十娘,孙富歹意破姻缘 李甲薄情卖佳人,痴情女怒沉

15、百宝箱 薄情郎愧失心上人,开 端,发 展,再 发展,高潮 结局,李甲愧悔成狂疾 孙富受惊为怯鬼,尾 声,这篇小说主要人物是为爱抗争的杜十娘、“负心薄幸”的李甲、破坏他人感情的孙富、勇于助人的柳遇春和“隐形人物”李甲之父。一般的观点,都认为杜十娘错把自身托付给李甲,李甲却最终负心。,杜十娘和李甲两情相悦,十娘希望李甲能交出赎金三百两为自己赎身,而已经贫困潦倒的李甲根本无法筹措如此巨大的赎金。十娘最终自己拿出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遇春得知十娘如此有心,为李甲左右奔波,将赎金凑齐,使得一对有情人走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甲对十娘的情感是颇重的。最初李甲到处筹措三百两赎金时,柳遇春认为十

16、娘不足信,劝李甲不必对此认真。李甲虽口头应诺,“心中割舍不下”、“眼中流下泪来”。,当李甲成功为十娘赎身之后,他又不得不为未来犯愁:“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展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十娘在一边为李甲劝解,使得李甲的心情暂时舒缓下来。当李甲和十娘在瓜洲湖面停留之时,遇到了孙富。孙富为得到十娘,对李甲展开了强力的心理攻势。李甲所面对的难题有两个:“资斧困竭”、“老父不允”。孙富恰恰是击中了李甲的心理难题:放弃十娘就可以得到重金,也自然不存在和父亲的矛盾,不存在和旧礼制的冲突。,人物形象分析,杜十娘为爱抗争李甲“负心薄幸”孙富破坏他人感情柳遇春勇于助人李甲之父“隐形人

17、物”,人物评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个?,杜十娘、李甲、孙富,、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第一、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第二、注意人物的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第三、通过描绘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来显示人物心理特征。,、其他人物?,老鸨、柳遇春、谢月朗等众姐妹、李布政(虚写),思考以下问题,并据此评析杜十娘的形象:、十娘的容貌?、十娘与鸨母的冲突为什么?、十娘为什么让鸨母击掌发誓?、十娘为什么让李甲自去筹措银两?、十娘为什么交给李甲一百五十两银子?、离开教坊司院后行止由谁决定的?、十娘的百宝箱何时出现的?、十娘为何不让李甲知道百宝箱内涵?、十娘为什么在投江之前梳妆打扮?、十娘为什么

18、展示百宝箱的珠宝?、十娘为什么投江?,美丽动人,为人热情,心地善良,机敏、智慧,智慧,追求做人尊严,意志坚决,追求做人尊严,能干,有远见,智慧,追求纯洁的感情,性格刚强、坚毅不屈,痛恨负心人、阴险小人,杜十娘,她容貌出众,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久有从良之志,并为此积攒了万金珠宝;她热情、善良,见李甲忠厚至诚,便有心向他,不惜因此与老鸨发生冲突;她聪明、机智,利用机会赚得老鸨许其从良,虽积万金却不显露,以此考验李甲是否真心爱她;她刚强、坚定,当得知李甲以千金出卖她时,她态度自若,次日着意装扮,当众展示珠玉,痛斥孙李,最后抱箱投江。,倾城倾国阳春白雪(美丽),杜十娘之形象美,用计赎身,准备行资,怒斥孙

19、李抱匣投江,悲剧美-,形容美-,真情美-,智慧美-,真心待李甲,计议将来,(刚烈坚毅),(热情真诚),(聪明机智),(心思细密),(有胆有识),其他人物、李甲,提示:从他逛妓院不归家、对父亲、对筹措银两、对以后生活的安排、对孙富、对十娘等等的态度及言行分析,不知自爱、无能、胆小怕事、自私、背信弃义,、孙富,卑鄙、阴险无耻的市侩小人,、柳遇春,有见识、慷慨好义的人物,、老鸨,惟利是图的市井小人,、李布政(虚写),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小结:杜十娘的悲剧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悲剧:在以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中,她想追求纯洁的感情,市侩小人让她无法遂愿;在妇女地位极端低下的社会里,以十娘的卑贱身份而渴望获得做人

20、的尊严,封建势力和社会舆论注定让她绝望。杜十娘的悲剧又可以说是一个人性的悲剧:她所依靠的对象李甲,其为人之软弱无能、极端自私,不足以给十娘以坚强的肩膀。可以说所托非人。十娘自己的刚强不屈,又注定了她只能以携宝投江来对这黑暗的社会作出最后的反抗。,一讨论:十娘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还是人性(性格)悲剧?,提示:从社会环境、十娘的身份、十娘的追求、十娘的性格李甲的出身及性格为人等因素要考虑。,观点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出激动人心的爱情悲剧,小说不仅写出了一个崇高美丽的灵魂,而且以深沉的悲悼和极大的义愤写出了这美丽灵魂的被毁灭。通过这个悲剧故事,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明末人心险恶的现实,揭露封建礼教对新生的个

21、性解放思想的残害和虐杀,特别是对妇女的戕害;抨击了虚伪的封建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突出地表现了情和理的矛盾;歌颂了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渴望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思想;表达了明末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观点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生命追求,杜十娘有个青楼女本不应有的理想:找到一个“情投意合”的梦中人,“从良”之后同正常人一样地过夫妇生活。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梦想与现实最终发生了冲撞,她开始面临着一个需要用生命作答的天大挑战:青楼女子能否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那份挚爱。,观点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生命追求,李甲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固然也钟情,但他的钟情有着太多的现实条件的附加。就本质而言,十娘

22、的存在价值对于李甲和孙富是一样的,一个雅艳的玩偶。正因为如此,杜十娘的悲剧似乎已经先验地注定了。她无法把现实摆平,因为一个讲究功利、金钱的社会是不讲理想,不讲真情的。,观点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生命追求,杜十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她是作者面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情淡泊现实的一个反叛的代言人,作者对现实的肮脏充满厌恶,心中的理想期待无法排遣,他由此塑造了十娘的形象,并让十娘和李甲、孙富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对照中,令丑的更丑,美的更美,尤其是精心设计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故事结局,更表现出了作者的真情大于珠宝财富的现实隐喻,因而,十娘的死也才具有了使文本审美意蕴升华的艺术效果。,观点三

23、:难逃门第和金钱的魔掌,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门第和金钱,而自已出身风尘,没有门第。自已只有金钱,本想凭着金钱的作用来争取做人,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商品”地位。而生活在这社会中的人,都难逃出门第和金钱的魔掌。今天用百宝箱让李甲摆脱孙富,明天拿什么去让李甲摆脱王富赵富呢?经过长期考验的李甲一夕之内就背叛了自已,那以后找的张甲王甲难道就能托付一生吗?,观点三:难逃门第和金钱的魔掌,因此,可以这样说,十娘是在看透了当时社会之后才自杀的。在当时的社会,无论是从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来看,还是从当时代表着新兴的资本主义的金钱利益来看,都没有她的生存空间。与其慢慢折磨而死,不如奋起一击,因而她用价值连城的百宝箱

24、和自已的美丽的生命发出了有力的控诉。,爱情悲喜剧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比较,卖油郎秦重作为一个小商人,几乎一无所有,而终魔得花魁娘子芳心。这里,同是妓女的萃瑶琴(王美娘)从良后有了幸福的归宿,不得不归于她择偶标准的正确性。其实,起初萃瑶琴也曾把从良希望放在贵客豪门那里,虽然她也被秦重的诚恳体贴所感动。这说明剥削阶级思想对她毒害之深。后米吴八公子的凌辱撕破了她的梦,使她清楚地看透了贵族公子的真实面目,“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同时她也悟到了秦重的可贵,终于选择一杜十娘没有走过的路(或许杜也不肯走这样的路)嫁给平平凡凡至俗至贱的小市民。,虽然,秦重没有门第、财产、学历、相貌、气质等“优势”,但他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不幸女子“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的善良淳朴心地,正是由于他不追求和倚重那些“优势”,自然便会一心一意追求花魁娘子,疼她爱她。这种摆脱切外在条件,以至爱为唯一纽带的纯粹爱情,与李杜婚姻掺杂各种功利目的迥然有别,也是萃瑶琴获得真爱的关键所在。,探讨,爱情与金钱正确的爱情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