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学概论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流学概论说课稿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和作用物流学概论课程是新兴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处于物流管理系列专业课程的先导地位;也是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对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科学体系有一系统的了解,并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科学理论打下基础.本课程立足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着眼于应用,以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同时注意跟踪国内外物流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并及时吸纳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另外,本课程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有课后能力培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去企业实地参观和考察,以增加感
2、性认识.总之,本课程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并使学生掌握学习物流的基本方法.具体要求学生了解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概念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及作用,掌握现代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理解物流系统及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熟悉企业物流的运作,理解第三方物流,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了解物流服务,物流标准化,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政策等实务.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管理学,高等
3、数学,计算机基础,商品学概论等课程.后续课:仓储配送管,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等课程.四,教学方式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面向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专科专业学生,具有授课学生多,理论性强,基础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根据专科生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大纲,把国内外现代化的物流企业经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将过去以知识单元为主线的专业知识融会于一个案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物流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而是独立思考解决方
4、案,从而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授课环节之后,突出讨论课的作用.通过讨论,为学生搭建一个关注,参与专业热点的平台,选择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热情和语言表达,观点表述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影像和图表,以直观的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将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企业调查实践,课后作业及讲评等多种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形式巩固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企业调查实践和自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物流发展过程与前沿问题,使学生初步具备物流操作和管理能力,将
5、学生培养成符合21世纪人才战略要求和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重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课程难点: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解决办法:(1)针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课程重点内容,使用丰富音频,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物流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从总体上看,主要采取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后练习,课后能力培养,课后辅导答疑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互补的形象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弥补课时的不足;课后练习温故知新;课后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课后辅导与作业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2)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少,企业环境变动大等问题,从企业,行业物流的社会实践调查,案例收集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践环节与其教学内容的建设.五,参考资料除了使用的教材外,至少向学生推荐3本以上的参考书,推荐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报刊杂志和网站,在教学中要介绍物流领域最新的知识,使学生学会收集,摘录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提供参考书目10余个,门户网站与企业网站20余个,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参考书:1,物流基础,曾剑,王景峰,周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2,现代物流管理教程,上海现代物流教材编写委员会,2000年7月3,新编现代物流学,
7、王之泰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4,物流系统论,柯明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5,现代物流概论,王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6,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美戴维J.克劳斯著,林国龙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2e) ,Martin Christopher,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物流竞争-后勤与供应链管理,英马丁.克里斯托弗著,马越,马月才译,北京出版社,20019
8、,物流学,汝宜红,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10,物流学概论第三版 ,崔介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11,供应链管理,马士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2,现代物流概论,孙秋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物流学,吴清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参考网站: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锦城物流 3,中国物流与采购人才网 4,中国物流联合网 5,海关总署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关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8,国家税务总局 9,中国海事仲裁委员 http:/www.cmac-sh.org/10,中国物流教育 11,思美达物流培训中心 12,浙江物流网 13,中国物流产品网 14,中国物流
9、网站黄页 15,物流搜 16,中国物流信息联盟 17,中国港口码头 18,世界港口 19,中国航贸网 20,中国物流配货网 21,北京物资学院 22,上海交通大学 23,上海海事大学 24,东北林业大学 25,浙江大学 26,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学概论第三章 配送和配送中心第一节 配送和配送流程一,本节课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物流企业为了联结生产与消费,面向终端用户,需要不断提高对顾客服务的水平,满足顾客需求的安全库存;需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需要对货物进行配备,销售,供应;需要对庞大的商品种类实行严格的管理,利用销售出库管理系统和采购
10、入库管理系统不间断地订货,进货,配送作业,实现多样化的流通加工.配送顺应了现代化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这些都决定了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整个物流学体系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本章节在物流学概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重点掌握配送的概念,配送的作业流程,熟悉配送的种类,配送在物流中的作用;了解配送的特点,作用,类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配送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教学重点:1,理解配送的概念;2,掌握配送的作业流程理由:因为在这里理解了配送的概念,才能与运输和传统的配送(送货)区别开来,进而理解配送
11、的特点,作用,才能真正理解配送的内涵.物流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此重要的配送工作,自然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所以把配送的的作业流程列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的突破:1,对配送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日本7-11便利店的配送系统来分析配送与传统送货的不同,学生归纳,然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现,由此由学生归纳出配送的定义.2,对配送作业的基本程序教学,通过教学视频直观配送专业的流程,由学生归纳总结配送流程,并解释各流程的任务,把抽象的理论讲解化为直观视频,简单明了且易懂,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方法: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五,教学环节设计1,复习(3分钟)由学生总结运输管理的重点内容2,导
12、入课题(5分钟)配送也是物流的主体功能,它是物流大系统的最末端环节,是直接面对客户的部分,客户对物流系统的直观感受,就来自于对配送活动的感受,如果在物流系统的其他环节做得很好,唯独在配送环节出了问题,将会功亏一篑,前述案例中UPS对其配送人员的严格要求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另外,配送本身就是一个物流系统,只不过相对于整个物流大系统来讲,它是一个小的物流系统.这些都决定了它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3,教学内容(84分钟)配送概念,现代配送与传统配送的区别,配送的特点,配送在物流中的作用,配送的作业流程,配送的分类,配送模式及选择,案例讨论评析.4,课堂总结(5分钟)本次课主要讲述了配送概念,配送的
13、特点,现代配送与传统配送的区别,配送在物流中的地位,配送的作业流程,配送的分类,配送模式.重点掌握的内容是配送的概念,配送的基本环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对配送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5,布置作业(3分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物流配送方面的经典运作案例.不用做在作业本上,但下次课组织讨论经典案例.提出课后能力要求:1,能完成配送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并掌握其关键点;2,能根据不同的需求,组织不同的配送方式:如对配送中心的配送采用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方式.3,能将电子商务与配送结合起来.六,板书设计:配送服务和配送流程配送定义 特点 作用 流程 类型 模式 七,设计总结 总之,本课的设计主要是教学过程采用对比,提问,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方式,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相结合.本设计也是我对课程改革的一点探索,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