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信息.doc(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程信息地理教学专题研究The research on special subject of Geography Teaching【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学分要求】2学分【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视角的基本内容,能根据相应的地理教学视角确定地理教学的主攻方向,灵活运用本专题的教学原理设计与实施地理教学。 2.理解地理学“空间尺度及其转换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按照“空间尺度及其转换思想”的方法论要求设计地理教学。 3.理解人地关系要点及其指向性要求,能根据“指向性要求”优选和组织相关地理教学素材,设计与实施地理教学。 4了解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地理认知结构的概念,灵活运用地理认知结
2、构构建的策略梳理地理知识脉络,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 5了解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应达到的目标,能够运用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设计地理教学方案。 6了解地理空间觉察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地理觉察定位能力培养应达到的目标,能够运用地理空间觉察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设计地理教学方案。 7了解地理空间要素的基本内容构成,理解各地理空间要素的教学价值,能够运用地理空间要素的教学设计策略灵活设计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相关教学活动。 8理解地理空间观点教育的内容与价值,灵活运用有关地理空间观点教育的原理与策略设计地理教学方案。 9了解当前地
3、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本专题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相关建议与策略,开展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 10理解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几个关键点,并能够在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视频讲授与面授相结合;注重案例分析;注重实际教学设计;倡导将所学理论及时、灵活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与作业相结合 【学习建议】1.学习重点与难点 专题名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地理教学的基本视角 地理教学视角的基本内容与教学“主攻方向”运用地理视角设计教学 二、地理学“空间尺度及其转换”思想与地理教学 “空间尺度及其转换”思想的指向性要求 运用空间尺度及其转
4、换”思想作教学设计 三、人地关系思想与地理教学 人地关系要点及其指向性要求 能根据人地关系要点的“指向性要求”作教学设计 四、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 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策略 实际构建相关地理认知结构 五、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目标与培养策略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策略 六、地理空间觉察能力的培养 地理空间觉察能力的培养目标与培养策略 地理空间觉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七、地理空间要素与空间思维培养 地理空间要素的教学价值 利用地理空间要素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觉察能力的策略八、地理空间观点教育 空间观点的基本内容与地理空间观点培养 地理空间特性与地理空间观点培养 九、地理教学研
5、究的逻辑起点 依据地理学的思想,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 理解地理教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十、地理教学研究需把握的几个关键点对研究的五个“清楚”的理解 几个关键点的具体把握 2.学习方式 (1)认真观看视频与阅读文本,根据视频与文本内容进一步收集相关文献,融会贯通理解专题内容。 (2)注意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与教学实际。 教师团队【主讲教师】姓名:袁孝亭。教授,硕士。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核心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编委。 研究方向:课程
6、与教学论(地理)联系方式:yuanxt 主要学习简历: 1978.3-1982.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9-1987.7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主要工作简历: 1982.2-1984.8牡丹江第一中学教师 1987.7-1988.10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助教 1988.10-1992.1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 1992.12-1999.11东北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副教授 1999.12-东北师范大学城环学院教授 社会学术兼职: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长春市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教学工作: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中学地理教学专题地理
7、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生:学科教学论专题研究区域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素养教育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 培养毕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13名,已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35名。指导在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地理)研究生24名,农村教育专业研究生2名;。指导地理教育硕士16名。 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地理课程与教学、农村教育、环境教育 主要科研项目:科研项目 1西部开发中农村目标人群的环境教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1,经费:5万元。主持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全国教育规划重大项目,项目工作组核心成员,2001,经费:1.6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3农村教师现状及其改善策略研
8、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3,经费:10万元。主持 4.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研究,东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院重大项目,2009,经费:30万元 教学研究项目: 1.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07,经费:20万元 2.基于科学与人文融和理念的通识课程设计,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08,2万元 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东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08,2万元 代表性论文: 1.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2.袁孝亭地理学习与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2006.1 3.袁孝亭利用地理
9、空间要素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课程教材教法,2009.8 4.袁孝亭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10.7 5.詹秀娣、袁孝亭高中地理教科书“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的视角及其运用.课程教材教法,2012.4 代表性著作: 1.中学地理素养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获奖情况: 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文本):2006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奖 2.2009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教师团队【主讲教师】姓名:娄晓黎。教育学硕士,人文地理学博士,副教授。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承担多层次(本
10、科、研究生、函授本科生)的“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专题研究”、“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工作,对地理教学心理方面的内容兴趣较为浓厚。曾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及“优秀教学工作奖”等荣誉。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主要学习简历: 1987.7-1991.7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1.9-1994.7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0.9-2004.7东北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学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简历: 1994.7-1997.7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助教 1997.7-2003.7东北师范大
11、学地理系,讲师 2003.12-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 教学工作: 主要讲授课程: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微格教学地理教学设计旅游心理学 培养毕业(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8名,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14名。指导地理教育硕士16名。 科研项目:(1997年7月以来) 1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项目来源: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立项时间:1998年5月,2000年5月通过鉴定。项目类别:C类。第一参加者。 2第二期中学地理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研究,项目来源:国家教委。立项时间:2000年11月,2001年8月通过鉴定。项目类别:C类。主持。 3.
12、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项目来源:长春市科委。立项时间:2001年9月,2002年6月通过鉴定。项目类别:D类。第一参加者。 4.区域经济现代化及其空间演进模式研究,项目来源:校内基金。立项时间:2003年1月。项目类别:D类。主持。 5.吉林省产业转移的承接优化问题研究,项目来源:吉林省科技厅。立项时间:2004年6月。项目类别:D类。主持。 6.中学地理教师教学策略影响因素研究,项目来源:吉林省教育厅。立项时间:2006年7月。 7.农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研究,项目来源: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立项时间:2009年12月。 8.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13、项目来源: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立项时间:2010年1月。 主要科研成果:(1997年7月以来) 主要论文: 1.元认知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娄晓黎、孙永平,地理教学,2003.5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问题刍议,娄晓黎,地理教育,2003.1 3.发挥地理教学设计课程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娄晓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版(专刊),2001.11 4.东亚、拉美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干预的启示,娄晓黎,当代经济研究,2003.6 5.地域梯级分工模型与产业区域转移的空间机制分析,娄晓黎,当代经济研究,2004.7 6.长春市城市功能分区与产业
14、空间结构调整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娄晓黎,2004.3 7.非智力型地理差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分析,张会忠、娄晓黎,农业与技术,2007.2 8.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袁孝亭、娄晓黎,地理教学,1999.2 9.对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的认知,袁孝亭、娄晓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10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99.6全文转载 10.对农村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袁孝亭、娄晓黎,课程教材教法,1999.10 11.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祖文辰、娄晓黎,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探索(论文集),2000.3 12.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
15、改革实践,袁孝亭、娄晓黎,地理教学,2000.1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6全文转载。 13.浅论地理教学创新性,孙永平、娄晓黎,地理教学,2001.11 14.运用引导教学模式优化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过程的实验探索,袁孝亭、娄晓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集,2002.3。 1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特征及调控措施分析,谢景武、娄晓黎,地理科学,2004.2 16.辽宁现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孙永平、娄晓黎,商场现代化,2008.8 17.浅议教育实习新模式下带队教师作用的发挥,娄晓黎,教学研究,东北师大教务处,2009 18.对我校国费师范生培养的若干建议,娄晓黎,教学
16、研究,东北师大教务处,2009 19.地理师范专业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的调查研究,原玉石、娄晓黎,地理教育,2010.4 学术著作或教材:(1997年7月以来) 1.旅游地理学,参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 2.小学科学课教学指要,参编,小学自然教师培训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3.海洋地理,参编,高中地理选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 4.中学地理教学设计,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5.地理教学论,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6.中学地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副主编,2007.10 获奖情况(含教学、科研、个人奖,1997年7月以来)
17、 1.东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工作奖,19981999学年度。 2.东北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1998年度。 3.长春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度、2007年度。 4.2008-2011年连续四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教师团队【主讲教师】姓名:王向东,男,1976生,中共党员,吉林长春人。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室。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EMAIL:wangxd289 发表论著情况(一)发表论文(刊物和会议论文) 1第一作者,地理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课程教材教法,2002.4 2第一作者,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与思考,地理教
18、学,2002.10 3第二作者,论地理教学中的空间观教育,地理教学,2003.1(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3.7全文转载) 4独撰,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地理教育,2003.2 5第一作者,地理课程资的有效性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2 6独撰,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基本定位及其转变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中小学教育2003.6全文转载) 7第二作者,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7-8 8第二作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课程编制,地理教学,2003.7 9第二
19、作者,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地理教育(双月刊),2003.5 10第二作者,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03.10(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G3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4.1全文转载) 11第一作者,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教育的实施对策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0 12第一作者,地理素养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13第一作者,地理探究学习的重点内容领域,地理教学,2005.1 14独撰,基于国际环境教育的西部农村环境教育研究,地理教育,2005.1 15第一作者,西部农村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争议,环境教育,2
20、005.5 16第二作者,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 17第二作者,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2 18第二作者,地理学科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演变和成因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 19第一作者,新课程不同版本初中地理实验教科书中区域选择的比较与内容编制策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国家级,2009.5 20第一作者,国际视野下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的主题选择和目标定位,课程教材教法,国家级,2008.1 21第一作者,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调查与启示,省级,高等理科教育,2009.12 22第一作者,高师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21、,省级,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2008.12 23第一作者,地理课程内容的历史演变与编制基准,省级,地理教学,2008.3 (二)发表著作(著作、编著或参加;译著) 1自著,中学区域地理素养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2010.11 2副主编,高师院校理科学科人文素养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2009.4 3副主编,地理教育实习行动策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7.10 4副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5副主编,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12 6副主编,中学地理素养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7第二位,新课程教材
22、(高中地理选修三)海洋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 8袁孝亭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科研获奖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获长白山图书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副主编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参编 承担科研项目 1.高师院校学生环境道德建设基准和体系研究,D类,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0.102013.06,主持人 2.师范院校理科学生人文素养基本状况、问题与对策,C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62009,第一完成人 3.初中区域地理的核心价值
23、和培养策略研究,E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2010.032012.03,主持人 4.基于旅游资源普查的吉林省旅游信息系统开发,A类,吉林省旅游局,2007-09-2008-10,子课题负责人 5.基于科学与人文融合理念的通识课程设计,E类,东北师大教务处,2007.12-2010.12,第一参加人 6.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规律与策略研究,D类,东北师大教务处、教师教育研究院,2009.122012.12,子课题负责人 7.中学地理知识体系构建和疑难问题解析,E类,东北师大十二五学科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材,2010.062012.06,第一参加人 8.吉林省中学地理师资状况调查与教师教
24、育研究,D类,吉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052008,第一参加人 人才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20人 20102011年研究生辅导员 教学情况 1、讲授课程 承担地理科学专业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地理教学设计、地理微格教学、地理教育见习、地理教育实习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等7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承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区域地理教学专题研究、地理课程改革与实践、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等3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 承担全校通选课环境伦理学的教学任务。 2、出版教材(或教学用书) 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袁孝亭主编王向东许嘉巍郎云华娄晓黎等,新课程
25、教材(高中地理选修三) 海洋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7 袁孝亭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3、教学获奖 20092010学年,东北师范大学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092010学年,东北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团队(东丰实验区)(第一位); 20082010连续三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社会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地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吉林省地理学会副秘书长 专题讲座1第一章 地理教学的基本视角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
26、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正如中国国家地理的宣传词所说的那样,“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国际国内基础地理教育的大量事实表明,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现代基础地理教育,已不仅仅是识记地名、了解矿产、城市、铁路、山川大势,其价值已远不是传统地理教育所能比拟的。【阅读卡片】为何要了解地理学? 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从如下四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的理由: 存在的理由1977年,美国航海家一号宇宙飞船,出发进行到外层空间的太阳系行星轨道壮举旅程。当它通过最遥远的行星时,其摄影机转回拍摄大阳系。完是偶然的,摄影机拍
27、摄出浩大空间空中一个淡蓝色的点。每一个人曾经或现在生活在该蓝点上地球。人类需要了解其家园固有的自然现象。地理学可以藉助文或图形使他们了解其在何处。 伦理的理由 地球将在太空中运行无数的千年,但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繁殖或其至生活,此一情况并不确定它必将存在。地球是人类知道或正可能知道的家园。生命是脆弱的,人类是易消逝的。地理学提地球的自然和人文体系的知识,以及生活事物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的知识。此知识地必然提供人类对我们的行星最有利害关系者相互合作的基础。 知识的理由 地理学具有创造想象的能力。它增进关于世界和世界不同的居民、地方,以及关于本地、区域和全球问题的求知欲。经由世界中我地方的了解,人类可
28、以克服地方观念和民族优越感。地理学集中注意于令人发生兴趣的事物、迷人的人群和地方,以及值得知道的事象,因为这些是极有趣的,而且知道这些可以让人类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和更明智的决定。 实用的理由 在现代世界中,地理学具有实用的价值。由于世界加速的互相连系,地理知识的实用益加重要。我们可以想象医生看病而不了解此疾病繁殖扩散的环境,或制造商忽略世界市场和资源,或邮局工作者不能区别几内亚(Guinea)和圭亚那(Guyana)的后果情形。由于地理学的深刻了解,人们对于地方性和全球性问题,均可提供较佳的解决能力。 一、地理学科的认知发展价值 地理学习对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有助于使学生形
29、成对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格局、地理过程的敏锐觉察力 地理学强调位置观点,即区域性。重视研究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或空间差异。地理学家牛文元先生在强调地理空间的重要性时指出,“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现象、一切地理事件、一切地理效应、一切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以地理空间为背景的基础之上。抽去地理空间的系统研究,或者不探索地理空间的分布、形式、结构、规律等内涵,其余的有关地理学的理论原则,无一例外地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地理学习对象所具有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要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一定得空间范围内加以认识,分析区域内部的结构、功能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区分
30、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特征;要通过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弄清区域差异,以突出区域特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使学生养成注重空间关系分析、区域综合分析、比较的思维品格。阅读如下资料,了解什么是地理学区域性。【阅读卡片】地理学的区域性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由于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一种要素在一个地区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性在另一个地区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各种成分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区域整体中的作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地理学区域性
31、研究内容,包括区域内部结构和区际关系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统一的研究任务,其他学科是难以担当的,所以很多地理学者认为: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3个尺度:大尺度区域研究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从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陆的总体特征;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小尺度区域研究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前语 【案例】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认知策略之一:在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关系、空间结构
32、分析 假如让学生分析这样一个问题:由东向西横穿南美洲南部,依次经过哪些气候类型区?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首先要进行“空间上的定位”,即要确定南美洲南部大致所跨的纬度范围:介于南纬4060之间。这是分析该问题的逻辑起点。在准确的“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要进行相应的“空间关系分析”。即这一纬度的气候应为温带的气候类型。其中,大陆西岸,由于地处纬度4060之间,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应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安第斯山脉为垂直气候带;越过安第斯山脉后,因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为温带荒漠气候,再向东,焚风效应减弱,受海洋影响逐渐增强,为温带草原气候。 【案例】地理学习过
33、程中经常使用的认知策略之二:将所学习的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单元(次一级区域)分别加以认识 认识地理区域经常需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加以综合,可以得到对一个区域整体特征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北美洲地形特征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地理特点的认识思路是:先根据北美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将北美洲的地形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地形单元;然后,分别分析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地势、地形类型构成、地形的空间排列状态等地形结构特征;最后将分析的结果加以综合,得到“北美洲的地形呈三个南北纵列带”的整体认识。 【案例】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认知策略之三:通过比较认识区域差异区域比较是认识区域差异性
34、的基本方法。例如,在低纬度大陆西岸沙漠气候中,南美洲秘鲁西海岸的沙漠,由于强盛的秘鲁寒流的影响,具有某些海洋性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在纬度上它延伸得最长,是世界上所有大陆西岸沙漠气候中最接近赤道的。南美洲秘鲁西海岸的沙漠这一独特性,是通过区域比较得出的。其比较应使学生领悟如下基本过程:选择比较对象(领悟区域比较应是同类型、同等级区域的比较)、选择与制定比较标准(学会根据比较对象所蕴含的地理方法论要求确定比较的对象)、按一定的步骤和确定的比较标准进行比较(领悟)、得出比较的结论(懂得既要比较现象,又要比较本质)。【活动】 地理教学中,类似以上案例的例子很多。请你阅读中学地理教科书,各找出两例,并对
35、其基本认知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2 有助于使学生形成注重综合的思维品格地理学的综合性强。它十分重视在区域内把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综合在一起研究,力求有效地反映它们的地理位置、空间类型、变化和发展规律。“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与无机、人文与自然、过程与关系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地关系研究必须从整体中观察事物的特性,从各种事象的互相关联中把握整体属性。”这一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逐渐学会从地理要素之间、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从总体特性上进行探究,去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上的成因联系,这种形式的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注重整体的思维品格
36、。 【阅读卡片】地理学的综合性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它着重研究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两个要素相互关系(如气候和水文的关系,或土壤和植物的关系等)的综合研究,是低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关系,或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关系)的综合研究,是中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
37、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研究。层次不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前语 【案例】通过综合分析认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现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问题: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只是一种土壤的过量侵蚀吗?基本过程: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日趋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时期的流水侵蚀使这些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使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甚至失去平坦顶面,演化为黄土墚和黄土峁。通常认为,黄土高原曾经生长着森林草原或草原,目前已基本消失。自然植被的
38、破坏与水土流失加剧互为因果。在人为干扰下,自然植被的高度逐渐变低,覆盖度逐渐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日益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基本结论:水土流失在导致土壤侵蚀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貌的变化、河流的淤积与改道、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特别是湿度的变化。水土流失是人类干扰下的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土壤侵蚀过程。 案例点评:综合分析是得出基本结论的必须环节。本案例的综合分析考虑了如下几种关系:一是人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主要是人对植被的破坏;二是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要素之间的变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三是从总体上认识人类干扰
39、下的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该类教学内容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综合思维的熏陶与训练。【活动】在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分析其对学生综合思维品格的形成有什么价值。 3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 预测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各种文化景观的创建,地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文现象的扩散,区域联系与分异等等,最重要的是预测它们的未来 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地理学习对象还要涉及“地理过程”。由于一些地理现象或发生在地球内部(如地质过程),或空间范围广大(如水循环、人口迁移),或经历的时间尺度长(如地壳运动、岩石风化),在学习这类内
40、容时,往往需要依靠类比、想象去推测演变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阅读卡片】地理预测 地理预测是指应用已有的地理时间序列,在进行分析并得到基本规律后,推测尚未到达时段的地理行为。地理预测的科学化,要求在理论上是健全的,在应用上是有效的,无论对于地理区域开发(从面上看)、还是对于地理类型演替(从线上看),或者对于特定地理位置(从点上看),均可在建立时序的基础上,得到某些定量的、相对严格的、比较明确的结果,并且这些结果又会在即将到来的时刻,被实际验证后是可以接受的。地理预测一般包括趋势预测(长期的和战略的)、周期预测(具有循环特性的或往复式的)、变异预测(随机振荡预测)和风险预测(
41、系统发生意外扰动或崩溃的可能性)等。 引自地理学辞典 【案例】让学生学习简单的预测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下面是科学家的一些预测: 科学家的预测之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增加。科学家的预测之二:全球极端气温、洪水、土壤干化、火灾等发生次数在一些地区将增加。你能做更多预测吗? 案例点评:如果在地理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作简单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趋势预测、周期预测、变异预测和风险预测,让学生作出假设、结合已由地理知识进行验证,将有助于使学生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趋势,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以上案例是一则关于“变异预测”训练的探究性活动。从中学生可得到预测要有理论依
42、据、要进行实际验证等的训练。 【活动】收集或设计一个进行地理趋势预测的教学案例。 二、地理学习与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的发展 学习地理,要经常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课文、图片、图表、表格、图解和地图等;要练习怎样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进行访问、理解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要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此一探究过程将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作出判断、作出决定、解决难题、齐心合力参与集体工作、知合一。这样,地理对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
43、能力的发展有特殊贡献。 【案例】由一道地理高考试题看地理学习对读写能力形成的影响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问题: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 我们可以将此试题看作是平常地理教学对学生读写能力培养状况收集和组织地理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判断等培养状况的一种检测。 案例点评: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关键的环节是学生能否从资料中读出有用的地理信息,这是分析资料、作出判断的基础。例如,游记中的“登高”、“俯视”说明作者的位置海拔高,“南望太行诸山”,说明
44、作者的位置在太行山北面,用这两个条件结合示意图,就可以判断出作者在图中所处的经纬度坐标,由此判断作者北顾的是内蒙古高原深秋的景色。如果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这种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形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地理学习中,经常进行文图之间的转换、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转换、图图之间的转换等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常常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语言,或者用形象化、象征化的图示形式,将丰富的地理知识信息加以分类、提炼、归并、总结,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地理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地理图解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 【案例】地理学习与图解能力 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规律的文字描
45、述,可图解为:太阳辐射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地理学习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个体的兴趣、情感、道德、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地理学习活动除对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等品质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外,对学生兴趣、情感、道德意识的发展有着更为独到的价值,可以发挥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1 对兴趣发展的影响 地理学习的主题包括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五个方面,涉及“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统”、“地球上的主要社经系统”“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作为日常活动空间的本区和国家的结构和运行”、“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
46、和机会”等丰富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当然要辅之以有效的培养与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周围环境乃至地球上各种不同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兴趣。 2 对情感态度发展的影响 一般认为,地理学习活动在培养以下的情感、态度方面有重要价值: 第一,在情感培养上,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并意识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关心。 第二,在全球观念的培养上,可学生了解地球,认识世界,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知道国际文化对本国的意义;让学生从小树立“地球村”、“我是世界公民”的观念,培养学生关心人类,关心世界,学会与人协调共处;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第三,在国际理解教育上,使学生认识到既要认同世界的普遍文化,又要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会涉及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各民族间是怎样唇齿相依的。这将激发他们思考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自己的价值、权利和对他人及环境的职责。 第四,在科学态度的培养上,强调把学生兴趣、好奇心与负责的态度相结合,能认识到各种科学方法的用途和局限,愿意接受不确定事物,敢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和证伪精神,不迷信权威,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尊重自然的态度,关心环境的质量等等。 第五,在审美情趣上,使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的美,理解人类的不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