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的区别.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产品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的区别前言本标准描述了过程审核的意义及应用领域,说明了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目的是在汽车及其配套工业中采用此管理手段时能达成共识。标准中对环境保护给予了适当的考虑,这主要是针对顾客的要求。但这并不要求对是否满足所在国法规进行审核。供方往往通过其他的验证来说明是否满足所在国法规。标准是实施内部和外部过程审核的一个,因此只列举一些典型过程的特殊要求及细节。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员要在过程专家的帮助下制订过程审核的细节。标准的目的是在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审核时,以此既定的审核提问表为过程审核的基本程序来进行审核,使其具有广泛的对比性,并减少审核的费用。
2、审核结果可以被第三方承认,这取决于对审核报告进行详细分析的结果。有时还需要其他资料,由第三方根据自己的尺度决定。2体系审核、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之间的关系体系、过程审核及产品审核是三种审核方式。列举这三种审核方式并不说明不存在其他审核方式。比较:审核方式审核对象目的体系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对基本要求的完整性及有效性进行评定过程审核产品诞生过程/批量生产服务诞生过程/服务的实施对产品/产品组及其过程的质量能力进行评定产品审核产品或服务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评定这些分别独立的审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性。第13章是过程提问与体系审核提问的对照表。对审核方式及相关的概念、解释、定义、审核人员资格、基本原则、
3、文献等的进一步说明见VDA6第A部分。也可以按照本手册对各种经营过程进行审核。3关于过程审核的规定3.1任务过程审核用于对质量能力进行评定,使过程能达到受控和有能力,能在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下仍然稳定受控。通过以下各点来达到上述目的:3.1.1预防预防包括识别和指出缺陷可能性,以及采取措施防止缺陷的首次出现。3.1.2纠正纠正是指对已知的缺陷进行分析,采取措施消除并避免缺陷的再次出现。3.1.3持续改进过程(KVP)持续改进的意义在于用许多细小的改进来优化整个体系。过程审核的措施落实以后可以改进过程,使过程更有能力、更稳定可靠。3.1.4质量管理评审过程审核帮助企业最高管理者得出质量管理体系的各
4、部分是否有效的结论。3.2原因过程审核可以分为计划内(针对体系和项目)和计划外(针对事件)审核。3.2.1计划内的过程审核针对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必须按审核计划进行。对于批量供货和潜在的供方,若其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认证,则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即只对与供货范围直接有关的过程(减少费用)或计划用于供货范围的过程进行审核。针对项目的审核在项目开发和策划过程中及早地在确定的项目分界点(里程碑)进行过程审核,以发现缺陷并采取适当的措施。3.2.2计划外的过程审核针对事件/问题的审核对于有问题的过程,在项目的每个阶段,为了消除出现的缺陷或为了审查是否对关键的过程特性进行了足
5、够的考虑,需要进行过程审核。这有助于限制缺陷起因并采取纠正措施。计划外过程审核的起因可能是,例如:-产品质量下降-顾客索赔及抱怨-生产流程更改-过程不稳定-强制降低成本-内部部门的愿望3.3应用范围在内部和外部可以在整个质量控制环的下列部门运用过程审核方法:营销开发采购(产品/服务)生产/服务的实施销售/运行售后服务/服务回收。下例的列表说明了运用的领域:方式组织单位及职能部门具体的过程针对产品:机械加工油漆车间装配车间车削加工烘干装贴玻璃针对服务检验策划人事部门物流保安首批样品检验人员招聘零件供应企业安全3.4实施过程审核的前提3.4.1企业内的基本前提要实施过程审核,需要在企业和过程方面进
6、行具体的准备工作。有目的地策划和落实这些基本前提并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基本的前提包括,例如:DINEN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 组织机构/企业结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参考数据等) 审核提问表 审核计划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检验指导书(与内部/外部审核有关) VDA的规定(例如:VDA6.1/VDA6.2的规定) 法律和合同的规定 顾客的要求 重要的产品特性 重要的过程参数 质量历史。3.4.2审核人员的职业经验(过程经验)至少要有两年的汽车工业(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过程管理经验是审核人员需要具备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另外,审核人员必须至少(有时是在专家如过程技术人员、工艺
7、专家的支持下)进行过三次典型过程的过程审核。3.4.3责任3.4.3.1进行审核的企业/组织/职能部门 根据职业经验和素质先选择合格的审核人员 安排审核任务3.4.3.2审核员 按照审核计划或根据发生的事件实施过程审核-与被审核组织/职能协商(确定要审核的过程、接口等)-准备审核(研究资料、制订审核提问表,邀请专家参加或利用专业决窍等)-实施审核-评分定级-末次会议和撰写报告-要求采取纠正措施-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保密义务。 保持应有的资格-熟悉最新的标准及文献-审核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过程知识。3.4.3.3被审核企业/组织/职能部门 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 过程负责人参与 提供专业人员 确
8、定纠正措施 落实纠正措施 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4审核流程审核总是按相同的系统方法进行:-准备-实施-报告和总结-纠正措施、跟踪、有效性验证。下面的流程图(图1)更直观地说明了这种方法:审核开始计划外/针对事件的审核见第5章审核计划制定/更改审核实施见第6章是见第7章结束审核末次会议否见第8章见第10章否见第9章是否图1:审核流程图5审核准备5.1概述充分的审核准备特别重要,是审核成功的基础。同时必须通知被审核部门审核的原因及日期。不论审核的种类如何,也不论-计划内或计划外-内部或外部-产品或服务,准备的过程都是相同的(见图2)。开始进行过程审核的准备工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加以考虑审核员过程描述审
9、核员制定提问表审核员制定详细的审核流程审核员过程审核准备工作结束图2:审核准备流程图5.2确定过程的范围,划分过程的工序,过程文件审核准备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审核的过程范围。审核员或审核小组必须确定要审核的过程。同时要确定其向外的接口(图3和图4)。审核员有权确定要审核过程的范围,但应与有关的部门及过程负责人协商,必要时对过程进行预审。下一步是把过程划分为工序(把所确定范围内的过程分为单个的过程段)并考虑接口问题(图3和图4)。最迟从这时起审核员或审核小组必须对过程的文件资料进行研究。只有利用相关的文件资料才能有效地把过程划分为工序,对过程进行足够的描述,并确定影响过程的各种参数。也就是说,审核
10、人员根据自己的观点对过程进行描述并确定影响过程的各种参数。影响过程的参数首先是从“6M”(人、机器、原材料、方法、环境及管理)以及所定的过程范围得来的。可以利用各种系统性的、方法性的程序(例如:因果图)尽可能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细化。这样,审核员在现场进行审核时就查以用审核提问表有目的地进行提问。对于外部过程审核,在多数情况下出于竞争原因不能拿到准备审核所需要的全部资料。因此,必须利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准备工作。审核员/审核小组在策划审核流程时还必须考虑“在审核现场进一步提供其他资料”这一步骤。根据现有的过程文件资料进行过程描述:-作业指导书及检验指导书-过程指导文件-生产工艺文件及检验计划
11、。图3、4过程范围的确定,划分过程为工序,过程接口EZEPGEK1.PS2.PS2号线接口观察分过程(如:确定要求)1号线主过程人员配置接口观察用户WA仓库2.PSWE接口1.PS3号线分过程(如:冲压及卷边)要审核的过程过程接口Ez=原材料/外购件Epg=各道工序的平均值Ek=售后服务/用户满意PS=工序L=供方WE=进货入口WA=产品出口图3、4确定过程范围,划分过程为工序,过程接口EZEPGEKX.PS2.PS平行过程平行过程(如:确定要求)主过程接口观察主过程人员配置接口观察2.PS接口1.PS平行过程平行过程(如:调查需求)要审核的过程Ez=原材料/外购件Epg=各道工序的平均值Ek
12、=售后服务/用户满意PS=工序其他的信息来源还有:标准、规范、目标值(例如:PPM)、程序文件、FMEA、缺陷目录、维修手册、质量控制卡、审核结果、上次审核的活动计划;外部:进货检验结果、供应商行为状态、平面图、项目计划、VDA绩效数据比较(内部/外部)、员工调查、顾客调查、服务质量及售后服务质量的返馈。这些前期的工作是制订审核提问表的重要基础。另外,审核员和被审核企业还要了解确定过程审核框架条件的一些相关文件。框架条件例如:-组织规定-责任分工确定框架条件的相关文件人,例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VDA丛书-标准-顾客要求。5.3具体过程的审核提问表/详细的审核流程计划根据上述前期工作的结果
13、,审核员(审核小组)编写针对该具体过程的审核提问表。在审核前必须及时把提问表传达给被审核方,需要时进行解释。审核员(审核小组)在制订详细的审核计划时首先通过协商确定参加审核的人员(审核员和被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的人数姓名(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核员,必须确定一个审核组长;一般来说,外部审核为2名审核员,内部审核为1名审核员)。 每个被审核组织单位/职能部门派人参加,例如:-过程负责人-专业人员-接口代表。 需要时邀请专家参加(在外部审核时必须与被审核方协商)。 末次会议的参加人员。在由审核员及被审核方商定后正式通过最终的详细审核计划。建议制订一个包括组织单位/职能部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
14、及相关的审核项目的一览表。同时要考虑到:-停产(中午休息等)-换班。在现场可能需要更改审核计划。在商定审核工作的一些“组织事宜”后结束过程审核的准备工作。组织事宜指的是,例如:-会议室-投影仪及其他设备-在现场准备好资料等。为此制订一个专用检查表可能会有帮助。6实施审核6.1首次会议审核开始前召开首次会议。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首次会议的时间和内容。不同情况包括:-外部审核-内部审核-针对事件进行的审核-按计划进行的审核。在首次会议上首先要介绍参加人员,若是外部审核有时还要介绍一下企业/组织单位。再次介绍审核的目的及原因,以便让所有参加人员都得到相同的信息,更好地进入角色。为了保证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15、,需要把审核程序(确定过程范围,审核提问表,评分定级方法等)和框架条件(责任分工,现场的实施,在接受提问时需脱岗的人员等)解释清楚。6.2审核过程按照事先已制订好的提问表进行审核。既可按照编码顺序也可随机提问。提问的方式,例如:W提问方式(Warum为什么,Wann何时,Wer何人,Wie如何等)以及其他的提问技巧是审核员培训的基本内容,在此不再进一步阐述。实践证明,多次用“为什么”提问有利于对过程工艺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审核期间,可以提出新的提问表并增加到提问表里。通过提问把现场的人员也纳入到审核过程中。建议随时记录发现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为了避免在末次会议上发生冲突,必须尽量在现场澄清不明之
16、处并达成一致意见。在审核时若发现严重的缺陷,必须与过程负责人共同制订并采取紧急措施。7评分与定级按计划进行的(计划内的)过程审核采取定量评定方法,因此审核结果以及对审核报告的分析具有可比性,而且按KVP的观点可能看出与以往审核的差异。由于不同的企业其评定范围和目标要求可能不同,有时需要对总符合率(百分率)定级的界限以及级别名称进行调整。可以使用定性的评定方法,也可以只对个别的过程要素进行评定。但上述这些不同的评定方法(例如:定性评定方法)必须由供方和顾客协商确定并在审核报告中注明。7.1提问和过程要素的单项评分根据对提问的要求以及在产品诞生过程(服务诞生过程)和批量生产(实施服务)中满足该要求
17、的情况对提问进行评定。每个提问的得分可以是0、4、6、8或10分,满足要求的程度是打分的根据。评定不满10分则必须制订改进措施并确定落实期限。分数对符合要求程度的评定10完全符合8绝大部分符合,只有微小的偏差*)6部分符合,有较大的偏差4小部分符合,有严重的偏差0完全不符合注*)“绝大部分符合”指的是证明已满足了约3/4以上的规定要求,并且没有特别的风险。各相关问题实际得分的总和7.2审核结果的综合评分对下列要素分别进行评定:产品服务-产品开发EDE-过程开发EPE-原材料/外购件EZ-各道工序的平均值EPG-服务/顾客满意程度EK-策划EDE-外委服务或/和外购产品EZ-各道工序的平均值EP
18、G-服务/顾客满意程度EK注:在对服务进行审核时,请把下列描述中的生产换为服务,生产过程换为服务过程。由于在要素“生产”中的产品组不同,其工序也不同,所以必须把产品组各生产工序的得分汇总起来(平均值EPG),然后计算总符合率。这对于保证对各要素进行均衡的评定也是必要的。这样,产品组不同,所选的生产工序不同,“生产”要素计算出的符合率也可能不同。每个产品组工序平均值EPG的计算公式如下:EPG=整个过程的总符合率计算如下:EDE+EPE+EZ+EPG+EK被评定过程要素的数量EP=此外,作为对整个过程评定的补充,也可以另外对“生产”要素中的各分要素进行评定,来反映质量体系的情况。对于产品来说分要
19、素为:EU1%人员/素质EU2%生产设备/工装EU3%运输/搬运/贮存/包装EU4%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KVP),对于服务来说分要素为:EU1%人员/素质EU2%服务的实施EU3%联络/标识/信息/数据交流EU4%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KVP)。通过对各道工序进行评定,然后汇总得出有关质量体系要素的情况,指出不足。这对于总评定(见定级标准)也有重要的意义。7.3定级总符合率()对过程的评定级别名称90至100符合A*80至小于90绝大部分符合AB*60至小于80有条件符合B*小于60不符合C注*:1.若被审核企业的总符合率超过90或80,但其在一个或多个要素上符合率只达到75
20、以下,则必须从A级降到AB级降到B级。2.若有的提问得分为零,而不符合要求可能会给产品质量和过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则可把审核方从A级降到AB级或从AB级降到B级。在特别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为C级。3.必须在说明页中说明降级的原因。8末次会议由确定的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是对在审核期间发现的所有情况(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的总结。审核员对审核结果进行解释并说明什么地方有缺陷及有改进的潜力。说明得出审核结果的理由,必要时书面确定紧急措施。把审核员指出所有缺陷都记录在措施表里并填上相应的纠正措施。必须确定纠正措施的完成期限。审核员可以帮助一起制订进一步的系统性工作方法(但一般不涉及技术细节)。在末次会议上
21、审核员可以确定复审的要求和日期并写在总结报告里,这些不取决于发现缺陷的情况。进行外部审核时,在末次会议上审核员和被审核人员要在审核报告(见第10章)上签字(内部审核时根据要求进行)。被审核方签字确认审核报告的结果。被审核方也可以说明自己的观点。9纠正措施及其有效性验证9.1纠正措施针对审核中发现的缺陷要在商定的期限内制订纠正措施实施计划。纠正措施基本上可以分为:-技术上/组织上的措施(例如:生产流程的更改,服务流程的更改,物流流程的更改,设计/软件的更改)-管理上的措施(例如:员工培训,对文件资料进行修订),为使过程有能力和受控,要优先采取技术上/组织上的措施。在大多数情况下先落实管理上的措施
22、,因为管理措施一般可以比较快地落实。措施表(见第14章)包含各种适用于排除过程缺陷的活动并注明负责人和完成期限。措施也可能是对所审核过程的前面或后面的部门进行过程审核。措施表可能包含为验证措施有效性进行的复审。原则上由被审核方负责制订措施表,也包括相邻部门所要采取的措施。可以与审核员商定由他以适当的方式提供帮助。但这种帮助不允许导致审核员在复审时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9.2有效性的验证必须对已确定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比如通过下列方式:-抽检-产品审核-过程审核(部分过程)-机器和过程能力调查-中期状况/解决程度。由过程负责人负责落实纠正措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跟踪。若通过验证发现所采取的措施不够有
23、效,则必须对措施表进行修订。必要时需制定复审计划。复审可能是:-完整的审核并重新进行评定;-只对具体的有关过程(部分过程)进行审核,但至少要对有缺陷的项目进行复审。10审核报告及存档审核的记录包括从准备审核到总结性的审核报告及措施表。存档的方式在质量体系中有要求。审核报告(见第14章)包括下列项目:-过程负责人/参加审核人员-过程描述(范围),例如:设备、工艺、产品/服务-审核的原因-结果描述(产品生产/实施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程度)-降级标准并说明理由-措施表完成期限-有时还包括紧急措施并注明(大概)期限和负责人-评定标准表(评分及定级)-不能评定的审核提问或增加的审核提问项目-对每个审核提问
24、项目的说明(没有提问的项目,得分小于10的提问项目,若有必要还有得分为10的提问项目)-对发现的缺陷要指出所参照的现行文件(若需要则举例)。重要的是,在审核报告中只对审核过程中和末次会议上(若报告是在会后撰写的)讨论过的项目进行描述。对每项缺陷要指出其在审核提问表中的对应点并进行如下描述:-问题描述-发现的情况(例如:缺陷类型,缺陷地点)。在审核报告中也可以提及审核中发现的特别好的方面。提问表是审核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附件)。审核员对所了解到的各种信息要严格保密。被审核企业有权把审核结果转交其他的顾客。在内部确定审核报告及由此汇总成的管理信息(例如:内部/外部过程审核月报或季报)的分发人。
25、审核文件存档的地点和期限是质量体系的组成部分。11过程审核提问表产品诞生过程/批量生产11.1应用提问表是审核员进行审核的依据。在进行具体审核时审核员可以完全采用,也可从中选择一部分或增加一些提问,但是必须保持所要求的结构。建议除了使用VDA6.3中的一般提问之外还应使用其他的“Know-HowSpeicher”(技术决窍汇编)资料或相应的专业资料。在过程审核时应优先从产品的角度来观察所审核的过程,因为过程对产品的影响特别重要。提问表分为两部分:A部分产品诞生过程1产品开发的策划2产品开发的落实3过程开发的策划4过程开发的落实B部分批量生产5供方/原材料6生产6.1人员/素质6.2生产设备/工
26、装6.3运输/搬运/贮存/包装6.4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7服务/顾客满意程度11.2结构提问表可分为:l 关于两个主过程和每个要素的综述;l 提问:-要求/说明-需考虑要点。“需考虑要点”用来提示对产品/过程有重要意义的方面。审核时各相关点须加以评价。根据B部分“批量生产”,对过程的各道工序进行评定时必须列出每一道工序。11.3提问/要求/说明A部分:产品的诞生过程在产品诞生过程中的产品开发/过程开发按产品质量策划环的四个步骤(策划、落实、分析、改进)进行。在产品诞生的各个阶段中有关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是落实产品批量投产所有要求的必要提。在产品诞生过程初期,必须了解所有
27、的顾客要求、市场发展趋势、标准和法规,并且要考虑其在产品诞生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保证这些内容能持续转化到主过程和辅助过程中去。以设计评审方式,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来跟踪已确定的过程阶段与已定目标的落实。偏差和更改需求往往也会造成目标的改变。在产品诞生过程中坚持并正确地应用风险分析方法和数值评价方法可及时识别偏差和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这是成本优化和控制成本极限的重要因素。所有参与开发项目的员工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办事能力,他们在产品诞生过程的所有阶段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是满足顾客所有要求和以高质量水准进行批量生产的先决条件。产品开发(设计)要素1:产品开发的策划在报价阶段,就必须根据顾客要求和法规制
28、定企业内部的新产品策划纲要。在接受委托后将策划纲要具体化,并制订出产品开发计划。在产品开发计划中必须阐明所有要求的任务,可达到的目标值与时间表。产品要求通常高于顾客要求,必须由供方仔细地分析并转化为详细的技术要求。对所有的要求不断地重新观察,可能还需在策划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更改。提问1.1是否已具有顾客对产品的要求?1.2是否具有产品开发计划,并遵守目标值?1.3是否策划了落实产品开发的资源?1.4是否了解并考虑到了对产品的要求?1.5是否调查了以现有要求为依据的开发可行性?1.6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备条件?1.1是否已具有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要求/说明对需开发的产品必须
29、了解其所有的顾客要求,并使其转化到开发工作中去。需考虑要点,例如:-图纸,标准,规范,产品建议书-物流运输方案-技术供货条件(TL),检验规范-质量协议,目标协议-重要的产品特性/过程特性-订货文件(包括零件清单和进度表)-法规/规定-用后处置计划,环保要求。1.2是否具有产品开发计划,并遵守目标值?要求/说明产品开发计划是项目计划的一部分,并与过程开发计划相互关联。必须明确规定直至批量投产前的所有活动,包括与供方有关的活动。必须从要求条款中得出目标值,并在规定的项目阶段遵守这一目标值。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成本-进度表:策划认可/采购认可,更改停止,样件(样车)/试生产,批量生产起始
30、-资源调查-目标值确定与监控-定期向企业领导汇报-同步工程小组(SET)。1.3是否策划了落实产品开发的资源?要求/说明所要求的资源必须在报价阶段已调查并考虑到了。在正式委托后,这些数据必须精确化。在要求有更改时,如有必要必须重新进行资源调查。必须策划并配齐必备的资源。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具有素质的人员-缺勤时间-全过程时间-房屋,场地(用于试制及开发样件的制造)-模具/设备-试验/检验/实验室装置-CAD,CAM,CAE。1.4是否调查了解并考虑了对产品的要求?要求/说明通过跨部门合作/行业水准比较(Benchmarking)来了解产品的要求,可使用例如:QFD(质量功能展开)、D
31、OE(实验设计)等方法。既往的经验与未来的期望必须予以考虑。对产品的要求必须与市场要求和顾客期望相适应,产品必须具有竞争力。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企业目标-同步工程-坚固的设计/受控的过程-定期的顾客/供方会谈-重要特性,法规要求-功能尺寸-装车尺寸-材料。1.5是否调查了以现有要求为依据的开发可行性?要求/说明对已知要求必须通过跨部门合作来检查其开发的可行性,顾客要求在此具有重要意义。需考虑要点,例如:-设计-质量-生产设备,资源-特殊特性-企业目标-规定,标准,法规-环境承受能力-进度表/时间框架-成本框架。1.6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要条件?要求/说明对人
32、员素质与必备资源的要求必须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调查,并在项目计划中说明。需考虑要点,例如:-项目领导、项目策划小组/职责-具有素质的人员-通讯方式(数据远程传送)-在策划期间来自/发向顾客的信息(定期碰头,会议)-模具/设备-试验/检验/实验室装置-CAD,CAM,CAE。产品开发(设计)要素2:产品开发的落实在产品开发的落实阶段,必须实施产品策划时确定的各项任务,必须识别和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更改。项目负责人/项目领导承担着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及早地把各工作接口与各项任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出现的问题必须尽快向管理者汇报,必要时也要向顾客汇报。在落实过程中,每相隔一段规定的时间必须进行设计评审。如果不能达
33、到预定目标,则应确定纠正措施,付之落实并监控其有效性。提问2.1是否已进行了设计D-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2.2设计D-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2.3是否制订了质量计划?2.4是否已获得各阶段所要求的认可/合格证明?2.5是否已具备所要求的产品开发能力?2.1是否已进行了设计D-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要求/说明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及与顾客和供方的合作,必须清楚地了解产品风险,并用合适的措施不断降低产品风险。对于复杂零部件或整套功能系统,使用系统S-FMEA(见VDA4.1,VDA4.2)很有意义。要使用其他类似的分析技术,可与顾客商定。需考虑要点,例如
34、:-顾客要求/产品建议书-功能,安全性,可靠性,易维修性,重要特性-环保要求-各有关部门的参与-试验结果-通过过程P-FMEA确定的针对产品特定的措施。2.2设计D-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要求/说明对产品和过程的更改必须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评定,在与FMEA小组商讨后,必要时必须进行新的分析。在措施落实后对设计D-FMEA补充更新(设计评审),使其符合现状。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重要参数/重要特性,法规要求-功能,装配尺寸-材料-环保要求-运输(内部/外部)-通过过程P-FMEA确定的针对产品特定的措施。2.3是否制订了质量计划?要求/说明质量计划必须包
35、括该产品自样件(样车)阶段到批量生产前阶段的大总成、组件、小组件、零件、材料及生产过程。质量计划是一个动态文件,必须为新产品制订质量计划并在产品更改时对其补充更新,使其符合现状。一般必须为下列阶段制订质量计划:(根据DINENISO8402/3.13)a)样件(样车)阶段(Prototypenphase)这是一个描述在样件(样车)制造阶段所必须进行的尺寸、材料及功能检验的文件(若顾客要求)。b)批量生产前阶段(Vorserienphase)/与过程开发的接口这是一个描述在样件(样车)制造以后,批量生产前所必须进行的尺寸、材料及功能检验的文件。质量计划必须详细说明下列内容:-确定、标识出重要的特
36、性-制订检验和试验流程-配置设备和装置-及时地预先配备测量技术-在产品落实的适当时间点进行的检验-澄清验收标准。注:进一步的内容也见VDA4.3。2.4是否已获得各阶段所要求的认可/合格证明?要求/说明对每个零件、总成和配套件都必须进行认可/合格验证。需考虑要点,例如:-产品试验(例如:装车试验,功能试验,寿命试验,环境模拟试验)-样件状态-小批量试生产样件-试制时的制造设备和检验装置/检验器具。2.5是否已具备所要求的产品开发能力?要求/说明必须从报价核算和预规划方案中得出所要求的产品开发能力。这一产品开发能力必须具备或在相应的进度表中明确规划并能按时落实。必须在项目中准备好所需的资源。需考
37、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具有素质的人员-缺勤时间-全过程时间-房屋、场地-试验装置-样件(样车)制造-模具/设备-试验/检验/实验室装置。过程开发要素3:过程开发的策划在报价阶段就必须根据顾客要求进行产品生产的基础策划,接受委托后将其具体化,并制订出过程开发计划。现有的技术能力和人员能力必须予以考虑,扩展能力规模必须预先计划。在细化各项任务、目标及进度表时,要通过跨部门合作把各接口部门联接起来。必须明确规定各项任务及职责。由于顾客要求的更改或特别的法规要求,生产过程的策划和落实可以做相应更改,这一更改可能要求对策划过程重新考虑。提问3.1是否已具有对产品的要求?3.2是否已具有过程开发计划,
38、是否遵守目标值?3.3是否已策划了落实批量生产的资源?3.4是否了解并考虑到了对生产过程的要求?3.5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要条件?3.6是否已做了过程P-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3.1是否已具有对产品的要求?要求/说明必须了解对所生产产品的所有要求,并将其转化到策划工作中去。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法规,标准,规定-物流-技术供货条件(TL)-质量协议/目标协议-重要特性-材料-用后处置,环境保护。3.2是否已具有过程开发计划,是否遵守目标值?要求/说明过程开发计划是项目计划的一部分,并与产品开发计划相互关联。必须明确规定直至批量投产前的所有活动。必须从要求
39、条款中得出目标值,并在规定的项目阶段遵守这一目标值。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成本-进度表:策划认可/采购认可,样件(样车)/试生产,批量生产起始-资源调查-提供生产/检验设备,软件,包装-更改的保证方案(批量生产起始时的问题等)-物流/供货方案-目标值确定和监控-定期向企业领导汇报。3.3是否已策划了落实批量生产的资源?要求/说明所要求的资源必须在报价阶段已调查并考虑到了。在正式委托后,这些数据必须精确化。在要求有更改时,如有必要必须重新进行资源调查。必须策划并配齐必备的资源。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原材料的可提供性-具有素质的人员-缺勤时间/停机时间-全过程时间/单台设备(装置)
40、产量-房屋,场地-设备,模具,生产/检验设备,辅助工具,实验室设备-运输器具,周转箱,仓库-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Q(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3.4是否了解并考虑了对生产过程的要求?要求/说明通过跨部门合作来了解对生产过程的要求,可使用例如QFD(质量功能展开)、DOE(实验设计)等方法。既往的经验和未来的期望必须予以考虑。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法规要求-能力验证-设备、模具/工装及检验、试验设备的适合性-生产工位布置/检验工位布置-搬运,包装,贮存,标识。3.5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要条件?要求/说明对人员素质与必备资源的要求必须在项目开始前进行调查,并
41、在项目计划中说明。需考虑要点,例如:-项目领导,项目策划小组/职责-具有素质的人员-设备,模具,生产装备/检验器具,辅助工具,实验设备-通讯方式(例如:数据远程传送)-在策划期间来自/发向顾客的信息(定期碰头,会议)-CAM,CAQ。3.6是否已做了过程P-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要求/说明通过跨部门的合作以及与顾客和供方的合作,必须清楚地了解产品风险,并用合适的措施不断降低产品风险。对于复杂零部件或整套功能系统,使用系统S-FMEA(见VDA4.1,VDA4.2)很有意义。需考虑要点,例如:-所有生产工序,也包括供方的-顾客要求,功能-重要参数/重要特性-可追溯性,环保要求-运输(内部/
42、外部)-各有关部门的参与-由设计D-FMEA得出的生产过程特定措施。过程开发要素4:过程开发的落实在过程开发的落实阶段,必须实施所有在过程策划时确定的任务(过程开发计划)。必须识别和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更改。为了项目管理/进行项目跟踪,项目负责人必须及早地把各工作接口与各项任务联系起来,出现的问题必须尽快向管理者汇报,必要时向顾客汇报。在落实过程中,每相隔一段规定的时间必须进行评审。如果不能达到预定目标,则应确定纠正措施,付之落实并监控其有效性。提问4.1过程P-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4.2是否制订了质量计划?4.3是否已具备各阶段所要求的认可/合格证明?4.4
43、是否为了进行批量生产认可而进行在批量生产条件下的试生产?4.5生产文件和检验文件是否具备且齐全?4.6是否已具备所要求的批量生产能力?4.1过程P-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要求/说明对产品和过程的更改必须由项目负责人进行评定。在与FMEA小组商讨后,必要时必须进行新的分析。在措施落实后也要对过程P-FMEA补充更新,使其符合现状。需考虑要点,例如:-顾客要求-各生产工序,也包括供方的-重要参数/重要特性,法规要求-装车尺寸-材料-可追溯性,环保要求-运输(内部/外部)-由设计D-FMEA得出的针对生产过程特定的措施。4.2是否制订了质量计划?要求/说明质量计划必须包括该产品的大总成、组件、小组件、零件和材料及其生产过程。质量计划(DINENISO84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