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9838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新部编)教师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 第_学期 任教学科:_任教年级:_任教老师:_xx市实验学校第四单元 科技的奇观16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新课导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

2、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1)读准字音。竺(zh)可桢(zhn) 载(zi)途 簌簌(s) 销声匿(n)迹候(hu)鸟 经(jng)度 纬(wi)度 草长莺(yng)飞 草木荣枯(k)(2)认准字形。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o) 纬度(wi)蓑衣(su) 阻挠(no) 忌讳(hu)销声匿迹(xio) 候鸟(hu) 难测(c)悄然无声(qio) 诸侯(hu) 侧面(c)(3)理解多音多义字。连翘(qio) 衰(shui)草翘尾巴(qio) 鬓毛衰(cu)丢三落(l)四

3、差(ch)异落(lo)枕 差(chi)遣差(ch)劲参差(c)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农谚:有关农业的谚语,使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3.作者链接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

4、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5.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比喻什么?【交流点拨】“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

5、物候形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对照课文底下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交流点拨】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交流点拨】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

6、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文本探究1.本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对象的?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由现象到本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2.精读课文第一、二两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交流点拨】甲生: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格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

7、得太匆促。乙生: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丙生: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用词形象生动。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如“叶子渐渐变黄”,“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如“风雪载途”,“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丁生:这两段文字好,好在修辞格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8、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戊生: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3.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加点词和加线句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

9、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交流点拨】加点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教师小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4.回顾前面所学课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

10、言说明事物的例子也不少,请同学们列举一二。【交流点拨】甲生: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卢沟桥两旁石栏上的不同姿态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乙生:桥之美一文中:“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丙生:故宫博物院一文中,写太和殿的外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拓展延伸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1.谈谈你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交流点拨】大林寺在庐山香炉顶峰,诗

11、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原上已是春天过去夏天到来的时节,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无处寻觅的时候,重遇春景,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转到这里来了。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交流点拨】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3.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吗?【交流】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鳅静,天气睛。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板书设计1.什么

12、叫物候和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2.研究物候学对于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纬度的差异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预报农时安排农作物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引种植物减轻虫害便利农业发展逻辑顺序现象 本质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教学反思自我检测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

13、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各段的第一句。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

14、朗,没有风。3第一段第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 以事实来证明逆温层的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4第一段句可分为两层,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楚。5第二段第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巩固练习 北极昆虫的绝技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最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那么,

15、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生存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物质冻在一起。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下在驯鹿的绒毛里,孵化出来之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穴没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新的一轮繁衍生殖。按理

16、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食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得不引起人类去深思。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下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一头驯鹿身上下卵过多。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下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

17、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而人类所用的红外线探测器,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不仅庞大笨重,而且所显示出的图像还模模糊糊。若与小小的蚊子相比,人类落后了不知有多少个世纪。至于那些蛾子和蝴蝶们,是怎样相距遥遥就能谈情说爱,就更使生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了。在北极的陆地上进行野外工作,最可怕的东西是黑蝇。它们有非常灵敏的嗅觉,老远就能闻到人的气味,便立刻成群结队地飞来,“嗡嗡”叫着,轰炸

18、机似的,使人心惊肉跳。因为即使你穿再厚的衣服也没有用,它们那钢针一般的嘴,连脚上的老皮也能叮透,然后深深地扎进你的肉里,吸食你的血液。与此同时,还吐出一种毒液。被叮咬之处,凸起一个大泡,肿胀疼痛,甚至溃烂,那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在北极,昆虫的世界就是这样奇妙。1(1)生活在北极的大多数昆虫遇到了哪些困难?北极严寒;昆虫找不到自己进攻的对象(或昆虫找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2) 它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它们自动降低细胞中的水分,避免结晶;用红外线探测器或用敏锐的嗅觉来寻找食物的来源(或寻找进攻的对象)。2 (1)第段中“如此深奥的道理”指的是什么?牛蝇不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是因为这样做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难以生存下去。3 这一点对人类有什么启示?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3 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说明方法:例子:举例子 举牛蝇的例子说明昆虫如何抵御北极的寒冷;举蚊子的例子说明北极昆虫如何寻找进攻的对象。4从文中介绍的北极昆虫的绝技中,我们可以得出一条什么自然规律?适者生存(或:只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就能生存下去。或: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练就适应变化的绝技,才能生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