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0267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1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A 2. 选C得3分,选A得1分,其余不得分。 3. B 4.B 5.C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1分。 6. D .B .B .B 10苏洵 苏轼 (每空1分,共2分) 11.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共5分,“/”处必断。每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12. (12分) 第一问:孔子认为不读书学习,即使有好的品德追求也会做错事,甚至做坏事。 或:不读书学习,就会不知古训(不明事理),

2、不辨正误,就会出现问题。 (意思对即可,3分) 第二问:略。 结合生活实际,2分。认识与思考,4分;其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语言3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3 = 1 * GB3 B (3分) 答案要点: 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14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别时茫茫江浸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学生如多写,选

3、前4道小题评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5C (3分) 16本题选C得3分,选 B得2分。选A或D不得分,多选不得分。 17参考答案: 徐悲鸿等艺术家都具有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说明已充分体认了传统。 他们在创作中融入多种技法,振兴了国画(使传统被激发活力后,留存了下来),说明原创性的作品能够重新塑造艺术传统的形态。 这些艺术家独开新风,自成一家,说明他们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经过时间的检验,形成了新传统、新开端。(意思对即可。共6分,答对一点得2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8C D(4分) 19答案要点: 第一问: 南朝:风流潇洒,疏放妍妙。北朝:纯厚朴质,厚重恢宏

4、。(2分) 第二问: 南朝:山清水秀,富庶发达;南朝人多具有文人特质和情怀。北朝:战争频仍,赤地千里;北朝人更实在坚忍,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凿石刻像化为现实。(4分) 20参考答案: 结尾反复强调“还是北朝”,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对北朝艺术由衷的赞美之情(2分);凸显了文章主旨能体现生命本质的艺术最具有生命力(2分);同时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圆融(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共10分。 评分参考 810分:观点明确;见解比较深刻或说理比较充分,语言通畅,不少于140字。 57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见解不够深刻或说理充分性不足;语言通顺,不少于140

5、字。 5分以下:观点不够明确;说理不够清晰,语言欠通顺,不足140字。 22.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5043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7分以上。 二类卷 (4237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0分以上。 三类卷 (3630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

6、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3分以上。 四类卷 (29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题目减2分。 附录1:【文言文参考译文】 藏书室记 苏辙 我自幼向先父学习,听从他言语(的教诲),观察他做事的方式。现在我年纪大了,还能记得其中的一些。父亲平素不经营产业,(幸而家中)有一些田地,没有衣食之忧;有几千卷书,亲手编辑校对整理,(把它)留给子

7、孙。(他)说:“读这些书籍,对内修养身心,对外管理他人,足够了。这是孔子遗留下来的教化方法。”父亲留下来的教诲,现在还在耳边回响。他遗留下来的书籍(仍)在木柜中,(我)要把它们再留给子孙,(如果子孙中)有能接受这些书并且践行其中的内容,我们的后代就差不多(很好了)。 孔子教化人的方法,是从如何洒水扫地这样的家务劳动、如何待人处事开始的,等到他们把这些都做好了,再用礼乐来反复说明,用读书来丰富提高。(所以)说:“道就在其中。仁者见到它,就能从中体会仁;智者见到它,就能从中发现智。颜回、闵子骞从这里得到的是德行,宰予、端木赐从这里得到的是言谈技巧,冉求、子路从这里得到的是为政本领,子游、子夏从这里

8、得到的是文采,都是凭借他们自身的才能而成就自己。就像农夫开垦田地,种植草木,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都是它们的本性使然,农民没有增加或减损什么,滋养它们而不伤害本性罢了。” 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这么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人尚且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自我提高完善,然后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古人知晓道理一定要通过学习,学习提高一定要通过读书。傅说告诫他的君主,也说:“向古训学习,才能有收获。”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子路在孔子看来,有过人的才能却不安于学习,曾经对孔子说:“只要直接去治理百姓管理祭祀就行了,不一定死读书才算是学习。”孔子批评他

9、说:“你听说过六言六蔽吗?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凡学习却不读书的人,都是子路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却不知道古人成败的情况以及所接触事物的正确与否,没有不出问题的。 虽然这样,(但是)孔子曾经对子贡说:“赐,你认为我是广泛学习而后能牢记不忘的人吗?”(赐)说:“是的。不是吗?”(孔子)说:“不是这样的。我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穿事情的始末。”是“一以贯之”,不是多学习就能够达到的,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批评了吗? 说:我指的不是这个。老子说:“学习要日有增益,探求大道要日有减少(从而接近于道的本义)。”用日日增加的学问,探求日日减少的道,然后才能做到一以贯之啊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