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0526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九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顺义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干净整齐,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一、基础运用(共25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山西人能吃醋,可谓“西酸”之首。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解馋”。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

2、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他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调羹:()供应()(2)文中划曲线句“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其中“底子”含义

3、与下面各句中的“底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物质条件还是困难,因为以前底子太坏。(谢觉哉要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B.她穿着一件白底子小红花的衬衫。C.每逢写计划,我只是打个底子,叫工人再补充。(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D.她重重盯了我一眼,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沈从文新湘西行)(3)根据上下文,给文中划横线句加上标点,使其表意更清楚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4)在文中括号处填写衔接恰当的一句话()2.汉语中有一种表达手法叫“回文”,把相同的词或句子,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例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依据此种手法,下面句子横线处可填的内容是(每小题1分,共2分)客上天然居,。(注释:居饭店)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四川人怕不辣”之说。3.根据文意理解其中的加点成语,解说此现象原因及成语的比喻义。(2分)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蜀犬吠日:原因比喻义4.在横线处填写原文,并对后面的解说做出判断(每小题1分,共6分)过

5、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望江南温庭筠)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秋思范仲淹)“羌”字的笔画共有A7画B8画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将心理感受的浓烈愁苦形象化为可见的沉重物品,这种手法与“你笑得很甜”一句一样,都借打通人的感官来增加艺术效果。此观点A正确B错误5.下面一段文字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每小题1分,共3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

6、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A无须B无需)快跑呢。车份儿:嚼谷:6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与蒋干原来是()关系,周瑜成功使用()计,曹操看了蒋干带回来的密信后大怒,喝令杀了()()(写清全名)二将。(每空1分,共4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阅读唐睢不辱使命(节选),回答问题。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

7、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7.下列词或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怫然:盛怒的样子,与陈涉世家的“忿恚尉”的“恚”字意思相近。B.布衣之怒:“布衣”的意思与“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意思相同。C.缟素:这里指穿丧服,与隆中对中的“箪食壶浆”中的活用现象不同。D.寡人谕矣:“谕”字的意思与“不言而喻”的“喻”

8、的意思相同。8.秦王认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而唐睢认为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分别写出秦王与唐雎的语言所暗示的意思。(4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二人,流血五步:9文章结尾“秦王色挠”,“挠”意思是屈服,结合你对秦王的了解,你会对这句话思考一个什么问题。()(1分)10.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廉颇蔺(ln)相如列传,当时蔺相如是宦者令缪贤的门客。文章记述赵惠文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昭王想用十五城换取这块玉,赵王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阅读后回答问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

9、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

10、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注释:奏:进献。却立:倒退几步立定。急:逼迫。睨(n):斜视。固请:坚决请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有司:职有专司的官吏。案图:查明地图。案,同“按”。特:只,只是。衣(y)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平民百姓。径道:小路。(1)上文所记述的情节可归纳为一个成语:(1分)(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乃辞谢”中的“谢”字含义:(1分)(3)唐雎、蔺相如这两位使者在面对强秦时,都表现出怒气,你对他们的布衣之怒有什么看法?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11、)(一)下面文字介绍了中国古代计时器,阅读后回答问题。(共10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比如圭(gu)表、日晷(gu)两种仪器,可以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根据太阳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周髀算经卷上:“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就源自日晷测量光影原理。这两种仪器统称为太阳钟。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

12、年数值的准确度都居世界第一。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我国先民在使用陶器时,发现盛水的陶器常因破损而漏水,这使古人逐渐认识到水的流失与时间的流逝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久而久之,我们的祖先想到了用水滴漏计时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一种滴水计时的计时器名叫“漏刻”也有称“刻漏”。漏刻计时的工作原理是将漏壶注水让其滴漏,根据滴水量的多少来计量时间。漏刻由漏壶和刻箭组成。漏壶有二种:一种是壶的底部开一个小孔让水滴漏,观测

13、壶内的水量减少量来计算时间。这种漏壶叫泄水型漏壶;另一种叫受水型漏壶,观测受水壶内的水的增加量来计算时间。中国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漏刻计时。汉代滴漏报时已有制度。夜漏尽,指天明,要鸣鼓报时;昼漏尽,指夜临,要鸣钟报时。这种依刻漏而鸣鼓鸣钟的方式,自汉代以后历代循行。现代的人常说的一刻钟,就起源于漏刻计时。先秦时期军队中为便携,常用的漏刻就是“一刻之漏”,即每漏完一壶水的时间为一刻(一古刻合今14分24秒。现代的一刻等于15分钟)。漏壶的发明时代尚无定论。传说滴漏在黄帝时即已出现。周礼夏官记载“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皆以水火守之”。“水守”是在壶旁备水需要时往壶里添加“火守”有两方

14、面的意义即夜间用火照明以观察箭上的刻度在冬天又要以火温水防止冻结由这条记载可知在周朝已经有了漏壶。史记上曾记载司马穰苴(rngj春秋末期齐国人)在军中“立表下漏”以待庄贾(齐景公的大臣),日中而贾违令不至被司马穰苴处以死刑。说明春秋时期漏刻的应用已经较普及,并且能够作为处罚违犯军令者的依据。那位庄贾可能是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因不守时而被处死的罪人了。还有一种叫“称漏”。是以漏水的重量来计量时间。据传是北魏时期的道士李兰发明的。它的构造是一杆吊着的秤受水壶挂在秤钩上,按李兰的计算,流水 一升,增重一斤,经时一刻。以称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这种“称漏”在唐、宋时期比较流行。沙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代造沙漏的

15、目的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明初詹希元创制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改进为六轮沙漏。但是流沙容易阻塞使用并不普遍。中国古代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用漏壶计时,漏壶的原理是利用滴水的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少来计算时间,因此后人称作水钟。相应的沙漏也叫沙钟。有了漏刻,人类的计时开始摆脱依赖天象。开创了人类制造计时器的新纪元。11“漏刻”的名称源自漏壶内的刻箭杆,上面刻有间距等长的刻度,根据水流入或流出量的多少来计时。一种是“沉箭漏刻”;另一种是“浮箭漏刻”。依据第段文中信息,请说明这两种漏刻分别对应什么漏壶?(2分)12.中国有成语“奉为圭臬(ni)”

16、,此处“奉”的意思是尊崇信奉;臬,指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圭臬的本义指圭表。生活中常说有人把某些言论或事奉为圭臬,根据第段的信息,请说明“奉为圭臬”的含义及这个成语形成的依据。(每小题2分,共4分)含义:依据:13.阅读理解宋朝王安石的一首诗,回答问题: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诗第一句中的“漏声残”具体是什么意思?(1分)结合文本判断这首诗表现出的时间应是一天中的什么时段?(1分)14.第段中的“称漏”,以称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根据文中李兰的计算原理,试写出称漏的更便捷计时方法。(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共12分)风景谈茅盾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

17、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风景”。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

18、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里,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歌

19、声还是缭绕不散。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场面。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人迎住。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这时

20、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渲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浅的河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不过仍旧回到“风景”罢;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心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

21、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相册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披衣出去,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

22、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1940年12月,于重庆枣子岚垭(有删改)注释:1940年5月26日到10月10日,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五个月。同年11月下旬到达重庆后不久,就写了这篇“见闻录”式的散文。浅浅(jinjin):形容流水声。掬(j):用两手捧15.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文中划线的“崇高精神”及“民族的精神”的具体含义。(每小题2分,共4分)崇高精神:民族的精神:16.本文共描写了四幅风景,请任选一幅,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使用这些手法意在表现什么思想内容?(题1分,题3分,共4分)17

23、.下面是在百度图片中列为优秀的黑白摄影作品,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张,概括说明这张摄影的特点,结合你对风景谈的体会,从画面思想主题角度,谈谈你对这幅摄影的感受。(题1分,题3分,共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0分)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我们需要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的东西都美。例如漂亮

24、的小姐,就只能说明这个小姐符合人们评价女子美的标准,而不能以此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的糖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是唐诗的美,也是各异其趣,均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并不就是美的东西。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雨”,当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25、声。”这时的美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顺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当成是美的。第三,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能够把美等同于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例如美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

26、、声,来说明美呢?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从美的本质看,漂亮的姑娘本身就是美。B.从美和一定物质条件的关系看,人的嗓音好,歌声不一定就美。C.梅花的美丽与桃花的美丽虽不相同,但都包含着美的规律。D.在欣赏诗词时,不能用词的婉约美去衡量词的豪放美。19.阅读下面事例,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一群大学生探险进入一片原始森林,对所见景物的原始美十分赞叹。几小时后,他们迷路了。夜幕降临他们对周围的景物开始感到恐惧。这个现象印证了本文中的什么观点?(用原文回答)综合文中杜甫诗的例子与本事例,体会

27、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填空:当事物令人()时,它是美的;当事物令人()时,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20.文中划线句,前一个“味”“色”“声”,是指美的物质的构成因素和物质条件,是事物的具体属性;后一个“味”“色”“声”,是指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请仿照下文对咏鹅一诗中美在“声外之声”的理解,写出对此诗美在“色外之色”的理解。(4分)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美在“声外之声”示例:这句话中第一个“声”指的是咏鹅诗句中的“鹅,鹅,鹅”的叫声,它是属于鹅这个动物的自然物质属性,是构成美的因素,但美应指超越了具体属性上升到了本质,是东西所以美

28、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诗句中的三个“鹅字连用,像是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这种反复咏唱之后,体现出音色高亢嘹亮,让人想像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颈项朝天长鸣的形象,它生动得意的神态打动了作者,这是叫声,更像是兴奋、喜悦、得意、呼唤、传情的响亮歌声,这歌声与美丽的蓝天,碧绿的江水融为一体,在这一方空间留有回响。这叫声中的丰富意蕴就是一种美,是声外之声。四、作文(共50分)(一)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10分)21.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你打算让家里春节过得如何有新意?请展开想象,给家长或亲属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今年春节的创新构想。字数200字以内。(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2

29、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风景这边独好无论日光、月光、灯光、烛火,有光的时候,地上、水中、镜中等地方就常见各种事物的影子,这些影子给了我们丰富的感受;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能发现生活现实的影子,令我们深思;甚至自己的生活经历也会在心灵上落下影子,这些影子常纠缠着我们。请以“影子”为话题,任选一个角度,写作一篇作文,可以是童话,记叙文,也可以是散文、议论文,题目自拟。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基础运用(共25分)1(每小题2分,共8分)(1)羹:( n )供(gng)(2)A(3)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4)发现多吃

30、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2(每小题1分,共2分)居然天上客辣不怕3(每小题1分,共2分)原因:四川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那里的狗因为不常见日光,每逢日出,狗就觉得奇怪,于是都叫起来。比喻义:少见多怪。4(每小题1分,共6分)斜晖脉脉水悠悠锦帽貂裘燕然未勒归无计B8画只恐双溪舴艋舟A正确5(每小题1分,共3分)车份儿:车子的每日租金嚼谷:口粮无须6(每空1分,共4分)同窗关系反间计蔡瑁、张允。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7(2分)C8(每小题2分,共4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凶相毕露,杀气腾腾,骄横大国霸王气势,可以随意杀戮,言外之意是要灭安陵。伏尸二人,流血五步:针锋相对,大义凛然,

31、“二人”胜于“百万”,“五步”胜于“千里”。唐睢表示要与秦王同归于尽。9(1分)答案略(合情合理即可)10.(1)完璧归赵(1分)(2)道歉(1分)(3)略(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共10分)11(2分)沉箭漏刻泄水型漏壶浮箭漏刻受水型漏壶12(每小题2分,共4分)含义: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依据:中国用圭表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很高。圭表可以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这些说明圭表的测量数据非常值得信服,可以当作做事情的依据或准则。13“漏声残”:滴漏里的水快要滴尽了。(1分)后半夜或拂晓(1分)14.(2分)也可以

32、把秤杆上的重量刻度改成时刻刻度从而直接读出时刻数。(二)(共12分)15.(4分)崇高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兴奋、愉悦地用劳动来创造美,以旺盛的生命力为“贫乏”的自然界增加无限神韵,并从中认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民族的精神:在当时是指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迫的精神。16.(4分)表现手法能结合其中一种解释清楚即可。示例:第一幅图画表现手法:动静结合、对比衬托,反问修辞,描写与抒情议论结合思想内容:声音对比:热空气烘烘的火响、大小丁当的铃铛柔声与沙漠的寂静构成对比,动静结合,对比衬托之中更加突出了沙漠的单调寂静。线面对比: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这样的面与昂然

33、高步的驼队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改化作用。色彩对比:茫茫一片,纯然一色与猩红大旗,更加突出了鲜艳耀眼的旗帜对人视觉的强烈冲激,衬托出人在沙漠中坚定前行的精神风貌。反问修辞:难道这不是“风景”吗?促人对眼前庄严壮丽景观的思考。描写与抒情议论结合: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突出表达了作者对风景内涵的理解,表现出作者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赞美情怀。17.略(4分)(三)(共10分)18(2分)A19(2分)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2分)当事物令人舒适、兴奋、喜悦,甚至赞叹时,它是美

34、的;当事物令人恐惧、担忧,忧伤、痛苦、愤怒时,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20(4分)美在色外之色:这句话中的第一个“色”在诗中表现为: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这些都是属于事物的本来的物质属性,是构成美的因素,但美是指超越了具体属性上升到了本质,是东西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鹅毛的“白”与江水的“绿”“青”对照衬托,鲜明耀眼;鹅掌的“红”与水波的“青”相互映衬,这些又与明丽的自然融合,越发突出鹅的美丽、水的清澈,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一个“浮”,一个“拨”,又动静结合,使色彩更加灵动富有变化,突出表现出鹅在水中兴奋、自由嬉戏的活泼可爱,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这样色彩在衬托、融合中形成一幅画,是充满

35、无限生机的,给人感染,值得品味的一幅画,这是色外之色。作文略评分标准项目等级内容、表达(36分)说明书写(4分)一类卷(4034)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分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4分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二类卷(3329)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分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3分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三类卷(2824)要求:基本符合

36、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分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2分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230)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190分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10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2)说明不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1分。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