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沪教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0854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沪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复习提纲(沪教版)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1) 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49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小部分陆地位于热带。2) 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东临太平洋。3) 我国四大近海: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其中渤海是我国内海,纬度最低的是南海。4)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岛。5)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6) 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跨经度大二、 省级行政区1)10个人口大省中,被人口地理界限穿过的是四川省,其余均位于人口地理界限的东部。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其中人口密度

2、约为766.7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2)参照书P9页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表格3)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5)黄河入海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山东省,其行政中心是济南。6)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7)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北起黑龙江省的黑河,南至云南省的腾冲。这条线的东南半壁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8)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望,海南省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农作物一年三熟

3、。三、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三级阶梯1)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秦岭。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描写的景观位于内蒙古高原。3)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被誉为祖国的“聚宝盆”是柴达木盆地。4)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5)我国第二季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6)黄土高原主要的地形特征是崎岖不平。7) 米之乡位于我国三大平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我国五个温度带中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四、青藏高原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我国的青藏铁路,该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市出发,沿线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并穿过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最终抵达著名的日光城拉萨市。2

4、)青稞是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农作物。3)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亚洲很多大河的发源地。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产生的危害有冰山融化、动物灭绝、影响生态。5)“雪域高原”指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和气温低是该高原的突出特征。6)青藏铁路修建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7)青藏高原上的人口、农牧业一般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分布主要特点:“三山夹两盆”2)气候干旱: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底。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是通过竖井和地下暗渠引水到绿洲的。4)新疆维吾尔自治

5、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5)新疆瓜果甜,因为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6)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能将能源运输到东部地区。7)人口、城市基本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8)把新疆分成南、北两部分的是天山山脉,该山脉以南的盆地中,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山脉以北的准葛尔盆地,降水稍多,有许多牧场。六、台湾省1)台湾与我们隔台湾海峡相望,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多为平原,因生产水稻而被誉为“海上米仓”。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市,最大的港口是高雄市。2)台湾海峡的西岸是福建省。台湾东临太平洋,南面是南海。3)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的交界处,因而多火山、地震。七、长江黄河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峰,注入东海,全场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2)长江上中下游的地点分别是宜昌、湖口。3)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支流众多,为减轻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措施有截弯取直,分洪工程。4)黄河水段丰富的原因是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宁夏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称。5)黄河通过内蒙古河口镇后进入黄土高原,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水的泥沙大增。6)“地上河”主要形成于黄河的下游河段,其原因是水流速度减慢,地势平坦7)黄河治理的关键在中游地区,控制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