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二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 .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台区高中教师命题比赛参赛试卷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鼓励发展工商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 B C D2、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政治权利的要求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2、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4、(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5、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 A B C D6、俄国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 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7、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
3、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 B. C. D. 8、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9、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1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
4、改革主张的影响; B、新兴地主阶级的积极推动;C、各诸侯国国君的支持;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11、商鞅变法前,秦国被各国称为与“戎狄”无异的原因是 A、秦国最初由“戎狄”分化而来; B、没有进行改革;C、综合国力处于弱势; D、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12、最能体现出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13、十一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
5、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 B C D 14、中世纪欧洲人民一生中不可能经历的是 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与同学、老师一起进行相关的科学观测和实验 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15、卡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封建贵族的世
6、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1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创办近代工厂 B开办技校,培养技师 C建立兵工厂 D发展商业17、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A 、阿里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进行政治改革C、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片面的,实质仍然是封建统治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18、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
7、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19、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B国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特权资本家20、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21、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制度设立农工商总局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A B C D22、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
8、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 C.明治维新后D.戊戌变法后2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24、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梭伦改革戊戌变法穆罕歇德阿里改革亨利八世宗教改革A. B. C. D.25、下列中外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有: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
9、学知识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
10、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三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2分)(3)据材料四分析,
11、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2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
12、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2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经济、政治的意义。(3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
13、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
14、、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2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
15、,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学科网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学科网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学科网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学科网请回答:学科网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学科网(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16、?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学科网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ADAA 610 BAAAD 1115 CDDBD 1620 ACBCA 2125 DBCDD二、非选择题:26、(1)法家思想(2分)。秦孝公的支持(2分)。(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任意一点2分)(3)变法触动了旧贵族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支持。(4分) 认识: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改
17、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任意一点2分) 27、(1)主张废除。(2分)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双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4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2 分)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任一要点即可2分) (4)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着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8、(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18、(2分)(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2分)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1分)29、(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3分)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分)(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2分)。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2分)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