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166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72020)(论证稿简本) 如东县洋口镇人民政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03月前 言2005年,省委、省政府就加快启动沿海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了沿海开发战略。作为江苏海洋大县的如东,最大的特色在沿海,最大的优势在沿海,最大的潜力也在沿海。“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如东如何顺应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是展开本次总体规划工作一个重要命题。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如东沿海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如东县域城镇总体布局的需要,洋口镇人民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镇的要求,对洋口镇及如东沿海经济开发

2、区进行了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近年来,小洋口地区逐步被纳入如东县整体开发建设中来。2003年9月,如东县政府发文批复建立洋口化学工业园;同年,国家农业部批准在现有洋口渔港的基础上建设洋口国家中心渔港;洋口镇新镇区的建设工作陆续展开;风力发电场的建设有序推进。自2003年以来,小洋口地区先后编制完成了如东洋口产业园区布局规划、洋口镇镇村布局规划以及镇区、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但由于各类规划编制单位和时间的不同,缺乏系统性,难以相互协调、衔接,较难适应现阶段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受经济全球化、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目前小洋口地区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上述规划无论从结构还是深度

3、上单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调整时期的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作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来加以整合,将小洋口地区的开发建设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上来。2007年5月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洋口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始着手编制如东县洋口镇(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项目组于2007年6月中下旬在小洋口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资料调查和现场踏勘,认真听取了当地领导对城镇的情况介绍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在基本摸清现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分别向如东县建设局和如东县人民政府进行了两轮方案汇报,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综合各类意见,规划编制单位通过进一步

4、调整和完善,现提交规划论证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个部分。本规划的编制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得到了洋口镇人民政府、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如东县建设局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同志的积极配合与帮助,编制单位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目 录文 本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镇域规划2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第二节 城市化目标4第三节 空间利用及开发建设管治4第四节 镇村布局规划6第五节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8第六节 镇域基础设施协调规划9第三章 城镇性质、规模10第四章 镇区总体布局10第五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10第六章 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13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13第二节 空间景观规划14第七章

5、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15第八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18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18第二节 污水工程规划19第三节 雨水工程规划19第四节 供电工程规划20第五节 电信工程规划21第六节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21第九章 环境卫生规划22第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23第十一章 综合防灾规划26第一节 防洪工程规划26第二节 抗震工程规划26第三节 消防工程规划27第四节 人防工程规划29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30第十三章 远景发展规划32第十四章 总体规划实施措施32第十五章 附则33图 纸01、镇域现状图02、镇域规划图03、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图04、镇区用地规划图05、镇区远景规划图06、综合交通规划图07、镇区

6、给水规划图08、镇区污水规划图09、镇区雨水规划图10、镇区电力规划图11、镇区电信规划图12、镇区燃气规划图13、镇区环境保护规划图14、镇区综合防灾规划图文 本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背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迎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呼应江苏省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洋口镇经济社会与城乡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如东县洋口镇总体规划(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2007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

7、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如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6、关于印发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7、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及实施意见(六委发200344号)8、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原则,协调化工产业发展与城镇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统一调配镇域内各种资源要素,将洋口镇按照现代化城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2、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更大程度发挥

8、市场机制在城市各类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节约型社会。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促进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4、呼应江苏沿海城镇发展战略,统筹如东沿海地区规划城镇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关系,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5、按照生态系统平衡的观念,科学协调系统间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条 规划范围建制镇规划区范围:洋口镇陆域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约183.1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西起经一路,南抵221省道,东至匡河,北到黄海海岸线,总面积约7589.7公顷。建设用地范围:为镇区建成区范

9、围,西起洋口大道,南抵纬二十路,东至洋口三路,北到黄海五路。镇区建成区面积至远期约为832.1公顷。第5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50年。第6条 规划强制内容文中加粗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第二章 镇域规划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7条 经济发展目标表1 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现状(2006)中期(2010)远期(2020)GDP增长速度(%)37.82217GDP(亿元)13.530.0144.0人均GDP(元)1753239470130910第二产业占GDP比重(%)41.65048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9.73340第8条 社会发展目标表

10、2 社会发展目标反映内容城镇现代化指标体系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子系统模块项目指标项目指标乡镇人口职业状况非农人口占农村劳动力比重50%分布状况镇区人口占镇域人口比重55%收入状况农民人均纯收入(以1990年不变价计)15000元/人知识水平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10%高中普及率90%生活方式恩格尔系数30%人口自然增长率2乡镇经济活动经济总量人均GDP3万元/人效益状况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拥有农机总动力3000瓦/劳力生产力状况技术贡献率80%农机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比例5%管理水平农业规模经营比例50%乡镇社会空间小城镇与乡村建设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m2村庄人口占农村人

11、口比重15%电话普及率50部/百人自来水普及率95%镇区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0米/人乡镇域公路网密度1KM/KM2生态环境人均公共绿地10米/人生活污水处理率50%医疗卫生平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300人第9条 产业发展1、第一产业推进高效农渔业发展。以项目农业为核心,以提高农渔业规模效益为目标,大力提升农渔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紫菜、文蛤、出口蔬菜等门类,积极建设国家级中心渔港。空间上以镇域南部和西北部沿海地区为载体,创建如东县生态环境良好的优质农产品、海产品供应基地。2、第二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发展化工、先进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骨干企业为载体,通过资产重组,扩大规模经营,组织企

12、业集团和名优新特产品,造就地区竞争优势。加快镇域工业用地整合步伐,有计划、有步骤置换、搬迁原十八总化工园区,改造海洋食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化学工业园和制造工业园。3、第三产业积极建设沿海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带动并提升传统商贸、运输等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序发展房地产业、教育业,加快发展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业。加快现状建设用地调整力度,努力把洋口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商业繁荣的城市组团。提高三产的比重,充分利用临近黄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滨海风情的旅游业尤其是假日短期休闲旅游。加快滨海旅游产业开发,做大滨海特色旅游板块。重点实施小洋口地区的金蛤岛温泉度假村、海滨浴场、滩涂狩猎区

13、、休闲农庄、观海庙和南通地区汽车驾培中心等服务业项目。第二节 城市化目标第10条 人口与城市化水平2010年镇域总人口7.7万,城镇人口为2.0万,城镇化水平为26.0%。2020年镇域总人口11.0万,城镇人口为7.0万,城镇化水平为63.6%。表3 镇域人口分布表 单位:万人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镇域总人口7.611.0其中农业人口5.64.0城镇人口2.07.0第三节 空间利用及开发建设管治第11条 土地综合利用1、洋口镇区应以城市经营的理念指导镇区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按照社区建设的标准来进行居住分区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注重人居环境的创造

14、。2、临海产业发展区临海产业发展区位于镇区东侧。产业选择应以市场为导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引进高新尖产业。促进化工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原化工产业园区一期是2003年如东县人民政府批复建设的县域化工产业集聚区。规划予以保留,为减缓化工企业对镇区生产生活造成环境影响,应加强园区与镇区的生态隔离,严格执行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3、国家中心渔港东部主要承担水产品的冷藏、加工、贸易等功能,结合洋口大道布置特色市场、渔业展示、渔民转岗培训、行政管理等设施。西部主要承担渔业生产和仓储功能,并满足大小渔船的停靠、修造、避风、物资补给等需要。结合旅游开发,在北部建设休闲渔业园

15、。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服务业。以渔船避风、补给、水产品冷藏、加工、交易、休闲渔业的发展为依托,推动渔港经济的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为渔民就业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4、如东风力电场内部布局应严格按照相关专业规划实施,统筹考虑风电塔、变电所的位置和出线方向,减小对用地的影响。借助风力发电场的特色景观与中心渔港渔业旅游相结合,发展旅游业,促进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5、旅游发展用地旅游发展用地位于镇域西北部,用地约22.3平方公里。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发展滨海旅游度假产业。6、村庄建设空间根据镇村布局规划,镇域范围内集中建设52个村庄。7、农业生产及其它空间农业用地为从事农林牧副渔的生产

16、用地,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其它农业用地。镇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用地以洋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面积为准,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有余。第12条 镇域空间管制1、适建区表4 适宜建设区协调管治要求管治分区细分分布区域空间利用方向管治政策措施适宜建设区重点开发地区镇区以城镇建设为主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优化工业与居住空间布局;适度发展工业产业园区以工业开发为主,高新技术为导向实行企业准入制度,保护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海洋食品工业园以整合原有用地为主严格控制工业分散、无序建设优化开发地区南通驾校、中学生教育基地和旅游服务用地、村庄优化整合、有序发展整体规划、适度推进、有序开发引导发展区城镇引导发展区作为城市扩展

17、用地,规划期内作为农业开敞空间保护在规划期内对其范围内的用地建设进行控制2、限建区表5 限制建设区协调管治要求管治分区细分分布区域空间利用方向管治政策措施限制建设区一级限建区沿海岸线区域以滨海观光、休闲旅游为主集中建设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设施二级限建区江苏洋通投资开发公司开发范围以高尔夫球场建设、休闲娱乐设施为主控制区内建设量,禁止破坏滩涂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3、禁建区禁建区内禁止除集中规划的农村居民点,绿化建设,自然景观营造,水利、防洪、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外的其它任何建设行为。表6 禁建区协调管治要求管治分区细分分布区域空间利用方向管治政策措施禁止建设区基本农田主要为镇域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以种植业

18、为主禁止新增城镇建设、工业建设用地,该区域内的工业要逐步向工业集中区和城镇集中,禁止基本农田向其他用地转化。一级水源保护区九洋河取水口以原生态为主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核心区水域范围内禁止围网养殖,禁止在周边地区建设污染型项目成片林地苗木种植区以林木种植为主除集中建设的村庄居民点外,禁止新增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凌洋农场镇域北部以保护为主除集中建设的村庄居民点外,禁止非农业生产的建设性开发重大对外交通设施沿线地区生态廊道和景观廊道两侧各控制30-100米的绿带第四节 镇村布局规划第13条 镇村布局规模等级结构1、村庄功能主要以从事一产(农业)为主的农户的集居点。2、村庄布局结构洋

19、口镇最终过渡为“镇区+村庄”的镇村布局结构。镇区: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进一步完善镇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村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设置小型商业、邮政代办所、卫生室等村级公共设施。第14条 规划布局分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内和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两个层次考虑。第一个层次:对纳入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刘环、双墩、环西新洋、潮港村,居民点的布置在镇区建设中统一考虑,不再安排农村居民点。第二个层次:闸西、周新庄、甜港、斜港是规划调整前的乡集镇所在地,具有一定的建设规模,规划保留并完善的现有的配套设施,同时吸纳周边村庄部分居民,建设1-2个大居住点。其它行政村原则上以

20、村为单位,一个行政村布置2-3个居民点。通过以上撤并后,洋口镇最终将保留村庄居民点52个,村庄人口40000人,村庄建设用地356.2公顷。具体情况如下:表7 洋口镇自然村庄合并规划一览表序号行政村规划居民点合并自然村现状人口(人)规划人口(人)建设用地(公顷)布点形态数 量名 称1楼窑村2楼窑19370110009独立点楼窑10009独立点2王鸭村1王鸭142201120010.8独立点3杨楝园村3杨楝园1840128007.3独立点杨楝园7006.8独立点杨楝园7006.8独立点4六份头3六份头2137497006.2独立点六份头6005.6独立点六份头7006.2独立点5油坊口村1油坊口

21、112439130011.7独立点6周新庄村3周新庄245495150013.5独立点周新庄150013.5与林场合建周新庄10009独立点7张埭村3张埭1127925004.5独立点张埭5004.5独立点张埭5004.5独立点8三江口村2三江口25392011009.9独立点三江口11009.9独立点9香橼树村2香橼树1224607006.3独立点香橼树7006.3独立点10浒路村4浒路2140536005.6独立点浒路5004.8独立点浒路6005.6独立点浒路5004.8独立点11甜港村4甜港2448306005.7独立点甜港7006.2独立点甜港7006.2独立点甜港7006.2独立点

22、12古坳村3古坳1830985004.2独立点古坳7005.1独立点古坳5004.2独立点13耿庄村3耿庄1435816005.5独立点耿庄6005.5独立点耿庄8007独立点14池塘头村4池塘头2137535004.6独立点池塘头6005独立点池塘头5004.6独立点池塘头5004.6独立点15新坝村5新坝2348237006.3独立点新坝7006.3独立点新坝7006.2独立点新坝6005.5独立点新坝3002.7与同文、闸西合建16同文村3同文村1225247006.3独立点同文村7006.3独立点同文村8007.2与新坝、闸西合建17闸西村5闸西村28535910009.0独立点闸西村

23、10009.0独立点闸西村10009.0独立点闸西村8007.2独立点闸西村10009.0与新坝、同文合建18双灶村2双灶1126497006.5独立点双灶8007独立点19斜港、万龙村1斜港102565140012.6吸纳万龙居民点20潮港村潮港71085镇区21刘环村刘环村41632镇区22双墩村双墩村51382镇区23环西村环西村4330镇区24新洋村新洋村5645镇区合 计523697373340000356.2说明:通过村庄合并后,规划保留居民点52个,其中独立点49个,合建点3个,合并自然村369个, 村庄建设用地 356.2 公顷。规划实施后可节约建设用地7387.5亩。第五节

24、镇域综合交通规划第15条 铁路规划沿221省道南侧建设沿海铁路的支线,沿马丰河东侧预留一条铁路专用线。沿221省道南侧设置洋口铁路货运站,主要承担本区内的对外铁路运输服务第16条 公路网规划一级公路:省道225线、省道225新线和省221新线,是洋口镇对外交通和镇域联系的主动脉。225省道与海安-启东高速公路古坝互通口连接。二级公路:221省道,作为与周边其它各镇的联系通道,宽度控制为18米以上。其它道路:镇与村以及村与村之间的联系通道。村庄主要道路:路面宽度1014米,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68米。宅间道路:路面宽35米。第17条 航道规划按6级航道标准对九洋河进行疏浚改造。栟茶运河按7级航

25、道标准进行疏浚改造。提升马丰河匡河一线为7级航道等级,形成江海联运的水运通道。第18条 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在镇区建设公路客运站与港口码头各一处。规划在纬二十二路与洋口大道交叉口的东北侧建设公路客运站一处,按照二级站的标准进行建设,占地面积1.2公顷。在北中心河以南,马丰河沿线建设一个标准码头,与铁路专用线、周边的道路共同形成一个水、公、铁联合运输的综合货运枢纽,占地面积约30公顷。第六节 镇域基础设施协调规划第19条 给水工程规划供水水源近期利用现状水厂,以满足产业园区工业用水及周边村庄及镇区供水要求,远期规划实施区域供水,现有深井保留,作为备用水源。给水管沿村镇道路布置,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路东南

26、侧,主干管管网成环,主干管管径DN400,次干管管径DN200DN300,支管管径DN100。第20条 排水工程规划镇区排水为雨污分流制。各村庄排水,近期利用现有的沟渠排水,中心村实行管道排放,基层村结合改厕和建无害化粪池,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灌溉或排入适宜的水体。远期排水采用分流制,污水管道沿镇村道路敷设,一般布置在路西北侧,管径为d300400。污水泵站结合地形标高和输送距离合理设置。村庄与镇区污水汇合后进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回用或补充河道用水。第21条 供电工程规划村庄人均用电量按1800kwh规划,最大负荷用电时间按3000小时/年计,村庄用电负荷大约为:(1800/3000)*(

27、39300/1000)=23.58mw。规划村庄供电电源由镇区变电所供给。20kv线路沿镇村道路架设,一般布置在路西北侧。第22条 电信工程规划镇区电话普及率将达到100%,村庄电话普及率将达到55%。镇区铺设电信光缆。以环状主干光缆为骨架,实现光缆到小区、光缆到主要大楼(行政大楼、商业大楼、科教大楼等)和光缆到主要用户。镇域内,电信局到甜港、周新庄、闸西、斜港以及电信支局到各村庄都实现光缆通信,并且保证到村庄的光缆芯数为4芯或4芯以上。第23条 邮政工程规划保留洋口镇区现有邮政支局,同时保留甜港、周新庄、闸西、斜港邮政所。每个村庄设邮政服务网点一处。第24条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规划有线电视广播

28、网络覆盖全镇,管线和通信管线统一布置,一般布置在路东南侧。第三章 城镇性质、规模第25条 城镇性质如东县域北部具有沿海风情的,以沿海化学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组团(小洋口新城区)。第26条 镇区规模(一)人口规模至远期,城镇人口规模7.0万人。(二)用地规模近期:(至2010年)126.0平方米人。远期:(至2020年)118.9平方米人。第四章 镇区总体布局第27条 布局结构镇区规划用地结构呈“一心两轴一带”单中心块状结构。一心:沿纬十五路、洋口大道建设城镇公共服务中心。两轴:以纬十五路、纬二十路为镇区建设主轴。一带:沿上游引河打造城镇滨河绿化开敞空间。第五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第2

29、8条 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281.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3.8。人均居住用地40.2平方米。居住用地依托镇区,围绕城镇公共服务中心布局,东西向纬十七路、纬十八路与纬二十路展开,南北向经十三路、经十四路和经十六路展开。结合中心河布置少量一类居住用地,用于满足不同阶层的需要。第29条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96.8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1.6。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3.8平方米。1、行政办公用地行政办公用地采用集中布局的方式,布局于3处。1处为现状镇镇政府、土管所行政办公用地;1处为位于经十三路和纬十八路交叉口的行政办公用地;1处位于工业园区内部,主要为工业区开发建设服务。规划的管理用地应

30、综合开发,注意提高土地使用强度,节约土地。尽可能考虑联建、统建,以节约用地,提高政府效率,保证行政机构建筑风格的一致性。规划行政办公用地2.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3。人均行政办公用地0.4平方米。2、商业金融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完善。规划建设“二横一纵”三条商业轴线,分别是纬十六路商业街、中心河商业休闲带和洋口大道商业街。二横商业轴线以零售商业和商业休闲为主,业态为便民商贸业。建设洋口大道商业街。商业街布置大型超市、金融设施、步行街、宾馆、酒店等设施,集中布局,分期建设,形成城镇的公共服务中心。在商业街的交叉处布置大型商业、贸易设施。重点地段向街坊纵深发展,其两侧地块中布局

31、集市场、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业服务设施,形成完善的居民商业服务体系。商业中心内以商业建筑为主,辅以文化娱乐、服务等建筑,对停车场、绿地、建筑小品统一设计,形成现代化的商业购物中心氛围。商业金融用地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规划商业金融用地45.3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5.3。人均商业金融用地6.4平方米。3、文化娱乐用地规划2处文化娱乐用地。1处在纬十八路和经十二路西北交叉口,新建洋口文化中心,主要布置城镇的文体科技活动中心,安排影剧院、图书馆等文化活动设施,集影视、舞厅、科技培训等为一体,安排活动设施。1处在纬十五路和洋口大道交叉口,是近期镇区的文化活动中心,远期作为社区文化活动

32、中心。在各小区开辟文化站等文化设施,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新建社区文化设施应突出其自然特色和时代特色。镇区布局小型的文化设施用地(如录像厅、书报亭、图书室等),随居住和商业用地灵活安排。规划文化娱乐用地2.5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3。人均文化娱乐用地0.4平方米。4、体育用地在纬十八路和洋口一路交叉口东南侧规划1处体育用地,占地约3.0公顷,布置标准体育场,并安排其它体育活动设施,以满足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需要。规划体育用地3.0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4。人均体育用地0.4平方米。5、医疗卫生用地在北中心河南侧新规划1处医疗卫生用地,占地面积4.6公顷。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医院内

33、部的绿地率,为患者营造一方良好的就医环境。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规划期末,住院床位数千人指标达到7床/千人,达到490床。规划医疗保健用地4.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6。人均医疗保健用地0.7平方米。第30条 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197.9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23.8,人均建设用地28.3平方米。镇区工业用地集中布局镇区北侧,规划工业用地集中在经十三路以东,纬十五路-北中心河以北的区域。第31条 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5.0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6,人均建设用地0.7平方米。远期随着工业集中区

34、规模的逐步扩大,布置1处工业区仓储用地,可与工业用地合建,考虑水陆联运。第32条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0.6,人均建设用地0.7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的布局依照其各自的不同属性而采取分散布局的原则,合理安排给排水、供邮电、消防等市政设施。第六章 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第33条 绿地指标规划镇区绿地面积10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3.0%,人均15.4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4.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1%,人均12.0平方米。第34条 绿地1、公共绿地公共绿地由公园和街头绿地组成。公园因地制宜,均匀布局公园,规划综合性公

35、园1个。利用自然湖塘,建设宜人的、开放的公共绿地空间。强化公园在城镇绿地系统中的结构作用,提高其城镇景观价值。表8 规划公园一览表序号名称位 置面积(公顷)性质1洋口中心公园上游引河和中心河交汇处2.4综合性公园2匡河公园镇政府东侧7.3综合性公园注:以上公园面积中包括水面面积。街头绿地按服务半径建设居住小区街头绿地,使各级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规划沿道路、河流两旁布置沿路绿地、滨河绿地和绿化广场,设置一定游览设施,同时起装饰性作用。街头绿地面广量大,与居民区邻近,最方便居民使用,直接影响城镇的街道景观、水乡风貌、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滨河绿地沿城镇生活用地内的主要水系布置滨河绿带,绿带宽

36、度10米以上,构筑城镇绿色开敞空间框架,体现城镇特色。沿路绿地第一,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专门地段扩大道路断面,留出安排街头绿地的位置,如街心花园,步行林荫道等。第二,用位于道路一侧或两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把道路红线与建筑线之间的用地组合起来,增添设施,形成街头绿地。第三,在道路红线外侧,选择适宜于作街头绿地的专门地段进行安排。第四,新建城镇主干路两侧布置10米以上的绿化带。2、防护绿地防护绿地主要包括沿交通线和水系的防护林带、高压走廊、基础设施防护绿地和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隔离绿地。沿工业区内的河道和镇区主干路两侧控制不少于10米的防护林带;二类工业企业与成片居住建筑之间应控制宽度30米以上的

37、绿化隔离带;各类基础设施按其防护要求设置隔离绿地。第35条 专用绿地专用绿地包括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一类居住用地绿地率争取达到40%,行政管理、文体科技、医疗保健、教育机构等绿地率不低于35%。二类居住、一类工业、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用地绿地率不低于30%。商业金融、集贸市场、二类及三类工业、仓储、对外交通、工程设施等单位绿地率不低于20%。道路绿化用地达到道路用地的1520%,并尽量做到种植多层次、树种多样化。第36条 生态绿地规划保持建设用地外围现有农田、水域、园地的形态和格局,并将其引入镇区内,起到调节城镇小气候,维持城镇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第二节 空间景观规划第37条 开敞空间

38、系统开敞空间是镇区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和娱乐空间等。外围的永久性生态绿地构成了环绕镇区的开敞空间。镇区内部的公园体系、街头绿地以及滨水空间,构成了镇区内部的开敞空间,在设计上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与环境品质的建设,内、外空间相互连通、相互嵌合,镇区周边的大片绿色田园通过水系和绿带渗入城市内部,共同形成开敞空间系统。第38条 城镇景观道路城镇景观道路是构成城镇整体景观框架的主体,体现了城镇空间和生活秩序。规划拟定城镇景观道路分别有纬十五路、经二十一路、海滨一路和通海二路等。城镇景观道路是城镇主要景观组织轴线,对景观道路要分别进行统一街景设计以突出街道形象的不同特色。景观轴线两侧

39、的建筑物、标志物、广场、绿化及各类设施均应按规划设计进行建设;应结合滨水空间,开辟步行街区,形成尺度宜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融购物、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第39条 城镇中心景观城镇沿纬十五路和上游引河交汇地段形成洋口镇的公共中心景观。通过标志性的行政管理建筑、文化建筑和商业建筑的建设,形成序列感强、现代气息浓郁的空间景观。通过城镇景观道路的联系,在空间和视觉上保持城镇公共中心的连续性。城镇中心景观的营造应当充分遵循居民生活习惯,开辟步行商业街,并与河道两岸绿带相联系,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心。第40条 滨水景观充分利用穿越城镇的河道,将其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进行景观

40、设计,通过连续的水系创造城镇环境的整体形象。第41条 景观节点在城镇中心区、主要道路交叉口、商业街、街头绿化广场、小游园等处有目的地树立具有代表意义的标志,如雕塑、标志性公建等。规划确定4处景观节点,包括:纬十五路与经五路交叉口、洋口大道与黄海三路交叉口、海滨一路与通海二路交叉口、纬十五路与经二十一路交叉口。第七章 镇区道路交通规划第42条 道路广场用地指标规划道路广场用地137.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6.5%,人均19.6平方米。第43条 道路网络规划1、主干路表9 镇区主干路一览表道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m)宽度(m)道路面积(m2)横断面类型黄海五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4244016960

41、B纬十五路洋口大道洋口三路285550142750A黄海三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14454057800B纬十八路洋口大道洋口三路24034096120B纬二十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259050129500A洋口大道黄海四路纬二十路466850233400A经十三路黄海五路纬二十路504940201960B洋口一路黄海五路纬二十路481240192480B洋口三路匡河北中心河6904027600B2、次干路次干路以各片区为单元自成网络,主要承担片区内和片区间短距离交通联系,同时分流主干路交通,对道路主骨架起补充作用,直接服务于城市各种用地。规划次干路间距300800米,次干路密度1.9km/km2。表10 镇区次干路一览表道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m)宽度(m)道路面积(m2)横断面类型黄海二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16402439360E纬十九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24792459496E黄海一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18432444232E振洋二路黄海四路黄海一路15002436000E经十四路纬十六路纬十九路18912445384E经十六路纬十五路纬十九路19112445864E经十二路纬十七路纬十八路6212414904E黄海四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11503034500D纬十六路洋口大道经十四路11143033420D纬十七路洋口大道洋口一路22383067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