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372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东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高二语文试题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五题,共90分)和写作(第六题,70分)两大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这个太平洋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 :既可以发现握手的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可以观赏到标准的芭蕾舞、西洋歌剧,又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能乐、狂言;不仅旅馆、饭店,就连厕所也能够分出“西式”与“和式”两种。真可谓 、 。A.景致 大相径庭 并行不悖 B.景观 泾渭分明 并行不悖C.景致 泾渭分明 并驾齐驱 D.景观 大相径庭 并驾齐驱2.下

3、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曹文轩的作品是独特的,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它的主题关乎全人类,这是他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最重要原因。B.面对猛烈的反腐风暴,许多官员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惴惴不安者有之,患得患失者有之;当然,为官清廉内心坦荡的也大有人在。C.要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就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D.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马始终不认可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崛起,却一味强调中国应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与语境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青山遮不

4、住,毕竟东流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海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满怀期待再次踏上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却早已在现实中销蚀殆尽。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教育岗位退休后,她没有一天宅家安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而是一头扎进社区,为公益事业奔波忙碌。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在异乡的大街上,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扭头一看,多年不见的发小竟就在身后。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B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D.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5.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组成一首七绝(诗题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要记此时分袂处 西风萧瑟入船窗 云梦风烟旧莽苍暮烟细雨过松江 送客离愁酒满缸A. B. C. D.1.(3分)B2.(3分)C(A.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产生”。B.成分赘余,应删去“心里”一词。D.否定不当,应删去“没有”一词。)3.(3分)A4.(3分)B【以“玉簪螺髻”比喻远处的小山(遥岑);“遥岑远目,”,拟人;语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A.“宛转蛾眉”代指美女容

6、貌,语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C.“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语出李白将进酒。D.“芳尘”代指丽人渐行渐远的身影,语出贺铸横塘路。】5.(3分)C【根据绝句韵脚安排的特点,排除A、D;根据诗题,排除B。注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云梦风烟旧莽苍”,语出陆游哀郢二首。】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9分)6.下列括号里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偏爱) 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事业)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多余,繁杂)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盈余)B.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兼任)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预先)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

7、称其志气(符合)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终)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迎娶)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贬谪)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难道)D.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琐屑的事情) 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幸或,可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懈怠,懒惰)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缺憾)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8、以乱天子边事D.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4分)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放翁诗则又不然,诗最多,题最少,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而已

9、。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在八哀诗中,既略叙其人;而洗兵马一篇,又复总其全数而赞叹之,少陵非苟作也。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讲理学者推极于毫厘分寸,而卒无救时济变之才。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却诗债而已。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处戾乎!故杜诗之有人,诚有人也;陆诗之无人,诚无人也。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

10、;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有删节)【注】这封家书写于作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范县知县任上。命题:此处指选材。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陵诗高绝千古 绝:超越B.只一开卷,阅其题次 次:等次C.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 道:主张D.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 直:只是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4分) 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4分) 10.依据文本,概括陆游诗作选材单一的原因。(3分) 6.(3分)B【A.冗:闲散。C.取:迎接。孥(n):文中为“妻和子

11、的统称”。D.随:因循随俗。】7.(2分)C(连词,表结果,有“因而”的意思。A.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均读作“wi”;介词,被/介词,替、给。D.副词,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或许”/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8.(3分)B(次:编排。)9.(4分)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且”“躬行”“轶”各1分,句意1分。)(4分)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历陈”“谏诤”“罗织”各1分,句意1分。)10.(3分)时局变

12、乱,朝中大臣只顾享乐而不为国事考虑,陆游作诗只为“了却诗债”;国君(朝廷)昏庸残暴,陆游为避祸而明哲保身。(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

13、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贬。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从全诗看,“城上”一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3分) 11.(4分)点题;交代高楼所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分)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1分),实际上是以此暗喻(1分)围攻、迫害革新派

14、的保守势力(1分)。(若学生从“语意双关”的角度作答,体认、分析恰当,亦应照常赋分。)(3分)北望中原,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让词人“愁”从中来;神州陆沉,中原沦陷于金兵之手,让词人“愁”难自禁;春去秋来,中原恢复无望,让词人“愁”如潮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子曰:“君子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5、)沙上并禽池上暝, 。(张先天仙子)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五、现代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8分)我写散文起步较晚,但是起步不久,我就奢言当代的散文需要革命了。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我强调现代散文应该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后来我又对五四以降流行的小品文提出质疑,认为散文的格局不必自囿于小品,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小品文如果喜欢议论,容易变成杂文;如果一味抒情,就会变成所谓散文诗。一位散文家如果不能兼擅叙事与写景,只能凭空地、无端地主观抒情,作品就注定只会“蹑虚”,不能“落实”,更谈不上出虚入实、虚实相生。早年我写散文,有意超越当代的风气,在篇幅

16、上要求“大品”。大品之大,不全在其长,更在其格局与气势。我认为散文不应该甘于屈居“次文类”,相反地,也应该扩大而且加强:扩大格局,加强感性,并且取法于其他的文类与其他艺术。我相信,纯用白话文可以写出一篇好散文来,但所谓白话文不应该止于白话,而也是一种“文”。是当年胡适所期待的“文学的国语”,正是“国语的文学”所赖的载体。所以我更相信,至少对我而言,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白话的语汇与句法当然是现代散文的基调,但是仅止于此不免单调,功力所及,不妨佐之以文言、俚语和适度的西化,加以熔铸,成为合金。(选自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自序,有删节)13.从选文看,作者所说的散文革命主要包括哪些

17、主张?(4分) 14.根据上下文语境,简要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散文家也不妨发展重工业。 最有效的文体应该使用最多元、最有弹性的语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6题。(10分)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王维

18、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

19、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15.作者为什么说“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5分) 16.作者在第段叙写唐人风范时,主要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20分)我们四处奔逃让我来告诉你那种味道战争散发出的味道。这是6月,1941年的6月。往年,丁香花会在5月盛开,而那一年到了6月中旬才开放。就这样,战争的开始就让我与丁香花的芳香联系在一起,其间还混杂着稠李花的气息对于我来说这些芳香就是战争的气息。我们生活在明斯克。父亲是军乐队的一名指挥,我跟着

20、他参加过不少阅兵式。除了我,家中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非常宠爱我,我是家中最小的,何况还是个小妹妹。夏天马上就要到了,很快就是暑假。这是让人非常快乐的日子。我喜欢经常到“红军之家”的游泳馆去游泳。很多人都羡慕我,我也有些骄傲自大,因为我游得非常出色。6月22日,是星期天,要举办“共青湖”的开放庆祝仪式。我打算作为第一批游泳者去那里游泳。早晨,去买新鲜的面包。在路上,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对我说,战争开始了。我们的街道上有许多花园,房子都淹没在鲜花丛中。我想了想:“什么战争啊?她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在家里,父亲摆好了茶炊,我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邻居们就开始四散奔逃,所有人嘴里都重复着一个词:“战争!

21、战争!”第二天早晨七点,有人给我大哥送来了去兵役委员会的通知书。白天他跑去上班,给他发了钱,算清了工资。他拿着这些钱回到家,对妈妈说:“我要去前线了,什么都不需要。你拿上这些钱吧,给卡佳买件新大衣。”我刚刚升入七年级,我曾经希望,能给我做一件蓝色波士顿呢子大衣,配着灰色的卡拉库尔羔羊毛领子。明斯克开始遭到轰炸。我和妈妈搬到了邻居家的石头地窖里。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脾气很古怪,除了院子,它哪里都不去,但是,当轰炸开始,我从院子跑向邻居家的时候,这只小猫也跟在我的身后追着跑。德国人的炸弹伴随着某种轰鸣声飞落下来,像是尖厉的嗥叫。这些声音如此可怕,以至于我的两个手掌心都被汗水湿透了。起初,是单独的

22、一栋栋房子着火了,随后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那简直太恐怖了,大火从四面八方蔓延开来,天空和街道都弥漫着滚滚浓烟。我们四处奔逃在通往乡间的道路上,人们送给我们面包和牛奶,谁也不提钱,而我们也没有钱。逃亡的人们像潮水般汹涌。后来,有人传过话来,说前面的道路被德国人的摩托部队给截断了。我们赶紧往回跑,跑过那些村庄,跑过那些抱着牛奶罐子的大妈,跑回到自己城市的街道上几天前,这里还是绿荫茂密,鲜花盛开,可如今一切都化为了灰烬:生长万物的黑色土壤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黄黄的沙土,一片沙土。就仿佛你站在了刚刚挖掘好的坟堆旁再也没有什么熟悉的东西了,整条街道都被烧毁了。烧死了许多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许多

23、小孩子,因为他们没有和大家一起逃跑,他们以为敌人不会碰他们的。妈妈摘下自己的头巾,蒙住了我的眼睛。就这样,我们走到了那个几天前还坐落着我们家房子的地方。房子没了。奇迹般跑出来迎接我们的,是我们家那只瘦骨嶙峋的小花猫。它依偎到我的身边,便一动不动了。我们谁也不说话,小花猫也不叫唤,甚至有好几天它都一声不出。我看到了第一批法西斯敌人,甚至不是看见了,而是听见了他们所有人都穿着钉有铁掌的皮靴,发出喀喀的巨响,咚咚地踏过我们的小桥。我甚至觉得,当他们经过的时候,就连大地都会疼痛。那年,丁香花就这样盛开了稠李花也这样盛开了(选自我还是想你,妈妈,有删改)【注】我还是想你,妈妈一书作者是白俄罗斯SA阿列克

24、谢耶维奇。该书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本书是幸存者的口述实录。17.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我要去前线了,什么都不需要。你拿上这些钱吧,给卡佳买件新大衣。 生长万物的黑色土壤不知到哪里去了,只剩下黄黄的沙土,一片沙土。就仿佛你站在了刚刚挖掘好的坟堆旁 19.本文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20.本文的结尾意蕴深厚,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 六、作文(70分)2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

25、热恋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园丁集(之二十五)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高二语文(附加题)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由选考历史方向的考生完成。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山谷云:“杜子美困穷于三蜀,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注】失学,故聊托之渊明以解嘲耳。其 诗 名 曰 遣 兴

26、可 解 也 俗 人 不 领 便 为 讥 病 渊 明 所 谓 痴 人 前 不 得 说 梦 也。”余以为安得山谷将工部诗篇篇如此训释,以成一集乎?(选自诗话总龟卷九)【注】宗文、宗武:杜甫的两个儿子。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23.在文学史上,陶潜享有“古今 诗人之宗”的美誉;文中的“山谷”与 、 、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3分)24.根据材料,概括杜甫在蜀地的生活境遇。(3分) 二、名著阅读题(30分)2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红楼梦中,宝玉不愿会见贾雨村,宝钗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

27、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B张松自荐去说服曹操攻打张鲁以解益州之围,并准备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曹操见张松相貌猥琐,不予礼遇;张松失望之余,把地图献给了刘备。C天狗是五四时期的精神赞歌。“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天狗的咆哮,控诉了现实的罪恶。D.孔乙己写的是一个心地善良、落魄迂腐、被嘲弄被损害被摧残的知识分子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却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E.茶馆采用卷轴式平面结构,通过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末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28、 )A.子夜中,冯云卿为了挽回在公债投资上的败局,听信何慎庵的教唆,使用“美人计”去探听赵伯韬的秘密,结果,弄巧成拙,落得人财两空。B明天善于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如:宝儿垂死之际,单四嫂子心乱如麻;而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却慢条斯理,趁机捞钱。C边城中,元宵节舞狮放烟花,景象壮美,但翠翠总认为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美,这一情节衬托出情窦初开的翠翠对傩送的印象之深。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给奥菲利娅写了一封满篇狂热的信,国王和王后看到这封信后,都认为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是对奥菲利娅的爱情。E老人与海中,一生都在与海打交道的老渔夫,对海洋却没有好感:每次想起海洋,总把它作为一个竞

29、争者或者一个去处,甚至当作一个敌人。26.简答题。(20分)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孔明曰:“如雄狮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这等计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实施后的结果如何?(4分)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人名;并根据各自的反应,概括其性格特点。(6分)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A 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B 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C 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了。” B 听了,忙把

30、 C 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下面这句话出自茶馆中何人之口?他为什么对“这样的政府”怨气冲天?(5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让德篷风去巴黎替夏尔还债,并带给夏尔几样东西。欧也妮带给夏尔的是哪几样东西?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5分)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B2.(3分)C(A.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产生”。B.成分赘余,应删去“心里”一词。D.否定不当,应删去“没有”一词。)3.(3分)A4.(3分)B【以“

31、玉簪螺髻”比喻远处的小山(遥岑);“遥岑远目,”,拟人;语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A.“宛转蛾眉”代指美女容貌,语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C.“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语出李白将进酒。D.“芳尘”代指丽人渐行渐远的身影,语出贺铸横塘路。】5.(3分)C【根据绝句韵脚安排的特点,排除A、D;根据诗题,排除B。注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云梦风烟旧莽苍”,语出陆游哀郢二首。】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9分)6.(3分)B【A.冗:闲散。C.取:迎接。孥(n):文中为“妻和子的统称”。D.随:因循随俗。】7.(2分)C(连词,表结果,有“因而”的意思。A.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均读作“

32、wi”;介词,被/介词,替、给。D.副词,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或许”/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8.(3分)B(次:编排。)9.(4分)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且”“躬行”“轶”各1分,句意1分。)(4分)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历陈”“谏诤”“罗织”各1分,句意1分。)10.(3分)时局变乱,朝中大臣只顾享乐而不为国事考虑,陆游作诗只为“了却诗债”;国君(朝廷)昏庸残暴,陆游为避祸而明哲保身。(答对一点,1分;两

33、点,3分。意思对即可。)附:参考译文写诗并不难,难的是选材。选材水平高那么诗歌的价值就大,选材水平低那么诗歌的价值就小,因此选材的事不可不慎重。杜甫诗歌水平高,超越千年,自然不必说,就是他诗歌的选材,(也)早已位居百尺高楼之上了。杜甫诗歌的选材不能全部举出,姑且就其中的一部分来谈一谈:哀江头哀王孙,是以伤亡国为题材的;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这些诗篇,是以悲戍役为题材的;兵车行丽人行,是以安史之乱初期为题材的;达行在所三首,是以庆祝国家复兴为题材的;北征洗兵马,是为收复国土而高兴,期待天下太平的。只要一翻阅他的诗集,浏览其题目的编排,一种忧国忧民、悲喜交加的思想感情,以及宗庙沦陷为废墟、战士

34、戍守边关的痛苦,仿佛就在眼前。他的诗歌选材如此,他的诗歌又怎会不令人痛心入骨呢?陆游的诗却不是这样,他的诗数量最多,但是选材最单一,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罢了。难道陆游写诗的主张和杜甫不同吗?安史之乱,国家土崩瓦解,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精忠报国,有勇有谋,在当时超出同辈,终于光复了大唐。杜甫在八哀诗中,已经大略地记叙了这些人,而在洗兵马一篇中,又把这些人放在一起加以赞叹,杜甫不是随便写的。南宋时,皇帝被囚禁,赵构偏安杭州、越州,他们蒙受羞辱及处境危险(的时刻)也就来临了。讲理学的人尽管竭尽全力,但终究没有挽救时局变乱的才能。在朝的众大臣,都沉湎于诗酒,迷恋于湖光山色,不考虑国家(治乱)

35、的大计。这样,(陆游)只是拿山居村居夏日秋日,来偿还所欠的诗债罢了。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宋朝自绍兴年间以来,对来犯的少数民族主张和议、增加岁币、封加尊号、朝廷地位骤降、搜括百姓财物、杀戮大将,没有什么邪恶、丑陋的事情不做,百姓没有人敢说话,陆游又怎么能够将这些反映在诗歌里从而自找罪受呢!所以,杜甫的诗歌里有人,的确是有人;陆游的诗歌里无人,的确是没有人啊。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4分)点题;交代高楼所

36、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分)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残芙蓉、薜荔的急风密雨(1分),实际上是以此暗喻(1分)围攻、迫害革新派的保守势力(1分)。(若学生从“语意双关”的角度作答,体认、分析恰当,亦应照常赋分。)(3分)北望中原,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让词人“愁”从中来;神州陆沉,中原沦陷于金兵之手,让词人“愁”难自禁;春去秋来,中原恢复无望,让词人“愁”如潮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8分)无终食之间违仁 朝菌不知晦朔 绝巘多生怪柏 猿猱欲度愁攀

37、援 轻拢慢捻抹复挑 云归而岩穴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评分建议:每句1分。若该句默写中出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以及书写模糊不清等现象,该句的1分不可赋予。友情提醒批阅时,请特别留意句中加点加粗字的书写是否正确无误!因“搜狗”字库中无“巘”之简体,故用繁体;评卷时,当据简体(山+献)评判正误。五、现代文阅读(38分)13.(4分)散文应注意语言的密度、弹性与质料。散文家要发展散文的“重工业”,写作“大品”散文。(每点2分)14.(2分)“重工业”是相对于小品文这样的“轻工业”而言(1分),指散文创作中更应追求的格局、气势等(1分)。(2分)“多元”是指散文语言的多姿多彩(1分),

38、即白话、文言、俚语和适度的西化的有机融合(1分)。15.(5分)因为:阳关本是荒凉偏僻之所在,但在王维笔底却不露凌厉惊骇之色;与友人分别本是令人伤感之事,但王维却没有洒泪悲叹、执袂劝阻,而是缠绵淡雅地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6.(5分)反衬(对比)。(1分)作用:突出了唐人恬然的自信更具广泛性;表达了对唐代没有“把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的遗憾、失落之情。(每点2分)17.(4分)再现战争到来前安宁、祥和、满怀憧憬的美好生活,表现小女孩特有的天真与活泼。与战争到来时的城市以及人们生活的巨变形成对比,反衬出战争对城市的惨烈破坏、对孩子心灵

39、的无情摧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2分)通过语言描写,表明大哥对战争的清醒认识以及誓死卫国的决心;同时,表现了大哥对家人的爱。(2分)通过景物、心理描写,真实再现了城市在战火中沦为焦土的惨状,在控诉暴行的同时,写出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无助。19.(6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我”是战争的见证者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以此叙事,使所叙内容更真实更可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以此叙事,易于引起读者共鸣,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情感抒发。以此叙事,以亲历者身份揭露暴行,使得控诉、反对法西斯的感情抒发得更强烈更有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6分)照应开头,突出战争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控诉战争罪恶花依然盛开着,而美丽的家园、美好的生活却在战争中化为灰烬。连用两个省略号,在欲言又止中,暗示战争幸存者仍处在战争带来的心理阴影中难以自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六、作文(70分)21.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分等赋分。具体细则另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 高二语文(附加题)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分)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