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512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霞浦牙城道路二期12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环评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牙城镇(纵一线)至杨家溪(九鲤溪)公路二期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2章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第12章 环境保护措施和技术经济分析12.1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12.1.1工可阶段已采取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本项目工可阶段,分别在路线方案比选上,结合当地生态、城市规划、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线位。优先选择既不对地方规划产生重大干扰,又有利方便沿线各乡镇的经济发展和车辆出行。(2)在路基设计中力求填挖平衡,避免大填大挖,局部地段废方充分利用;路基路面防护与排水工程设计合理、全面,采用先进、技术可行的防护工艺。(3)在不过大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注意少占耕地、林地

2、,通过城镇路段注意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协调,适当照顾美观,尽量减少拆迁量。(4)在路线勘选中尽量避免穿过不良地质地区,路线原则上不直接穿越不良地质地段,特别是较为严重的不良地质地段,对实在不能避让的一般不良地质地段,在探明地质情况,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后通过。12.1.2设计阶段环保要求12.1.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减少工程弃渣。(2)土地及耕地节约措施土地节约措施本项目永久占地为25.91hm2,全长10.40km。全线共设置桥梁5座,总长620m,占路线总长的5.96%;隧道1826m,占路线全长的17.55%,减少永久占地指标。本项目

3、施工场地、临时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场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温福铁路弃渣场用地,以减少新增临时用地。耕地节约措施本项目预计永久占用耕地5.42hm2,其中基本农田2.54 hm2,在项目评价范围内耕地总面积中所占用比例相对较低。用地单位应按“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上缴耕地开垦费。待项目立项批准后,依法办理用地报批等各项手续。(3)保护熟土及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对于本项目征地内原土地类别主要为林地、水田、旱地的土地其有肥力的原始表土层进行剥离,并运送到本项目设置的临时表土堆场进行临时存放,以备本项目后期用作公路绿化或项目临时占地复耕用土。(4)植物资源及植被保护和植被恢复植被保护与恢复在下一阶段

4、设计中,应结合地方生态规划建设的要求,对所有因本项目开挖的临时施工场地等其他裸地提出植被恢复方案,尽量采取乡土树草种进行植被恢复,从而尽量降低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危害。生态公益林保护措施a. 对项目占用的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项目占用的地方生态公益林,需报福建省林业厅审核批准。b. 对本项目占用的12.02 hm2生态公益林,建设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福建省生态公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补偿。(5)施工场地本项目拟设置施工场地2处,均在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应严格控制施工场地的数量和规模,禁止随意的

5、超标占地。同时,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施工结束后拆除设施,恢复原状或根据规划调整施工场地用途。(6)公路邻近自然保护区路段环保措施公路邻近自然保护区路段应设置警示牌,提醒沿途司机防火、防虫。公路邻近自然保护区路段侧绿化应结合防火带,采用不易燃的阔叶树种构建生物防火带。公路邻近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置警示牌,禁鸣喇叭,避免影响附近的鸟类等野生动物。12.1.2.2水环境保护措施(1)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大桥上部结构均采用PC连续空心板;下部结构型式墩型采用花瓶墩、桩基础、肋式台、U台、桩基础、扩大基础。桥梁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按有关规范明确规定进行,废弃的泥渣严禁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可设计临时堆放场进行临

6、时堆存,场地周围设计必要的沉沙池等拦挡措施,防止泥浆溢流进入水土。(2)桥、涵、路设计要求及建议为尽量避免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沿线地表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危害,跨河桥梁应对其防撞护栏进行强化、加固设计,防止一旦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车辆翻入水中,给水环境造成威胁。优化完善桥梁、涵洞设计,凡是被路基侵占、隔断的灌溉渠道,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在不压缩原有河沟泄水断面,不影响原灌溉水渠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改移,并应保证先通后拆。(3)农田灌溉设施恢复和补偿对于与路线相交的农田排灌沟渠等水利设施,根据地形条件分别设涵、倒虹吸、渡槽或采取改沟、改渠等措施予以恢复,以确保农灌沟渠原有功能,保证沿线地区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1.2.3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详细调研沿线村镇出行通道和居民出行规律,进一步优化调整通道位置、高度的设计,防止通道积水,尽可能地满足沿线人们正常出行和生产的要求。(2)在对沿线基础设施和资源进一步深化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对现有公路、灌溉设施和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干扰问题。12.1.2.4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在选线时限于当地条件所致实在无法避让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对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从公路设计时就应考虑减噪措施,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噪声防护设计。(2)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扬尘、噪声等影响居民。12.1.2.5景观

8、设计建议在强调公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重视视觉的变化,以大线条、大色块、动态连续的图案作为构图的主导思想。运用点线、面、块等美学要素组织景观,借鉴风景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构建丰富多彩的绿化模式 最大限度的拓展绿化空间,提高绿化覆盖率。根据公路的空间序列和景观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营造优美的生态景观。尤其是对太姥山杨家溪自然保护区、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景观保护,选择合适的树种,强化项目绿化,绿化应注重高矮搭配,乔、灌、草、地被有机结合,丰富绿化层次和景观内容,利用色彩和季相交替变化来丰富景观,避免因本项目的设立对太姥山杨家溪自然保护区和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视觉景观造成不利影响。(1)

9、本项目选线及设计建议为美化公路景观,使拟建公路与沿线的自然景观相协调,提高行车的舒适性,给公路使用者美观、协调的感觉,设计单位在进行公路的线形设计时就考虑到使线型连续均顺、圆滑,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2)绿化方案沿线中央分隔带的绿化以防眩为主,兼顾景观,其高度在1.5m左右,主要种植常绿灌木,如女贞等,花灌木点缀其间,以高低错落的方式进行搭配 形成富有变化的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路基边坡两侧坡面作自然生态化处理,采用当地土生树种、草种,营造与自然环境协调的景观环境。路侧绿化主要选用开花乔木和落叶乔木相间种植,采用乡上树种,层次感强烈,给驾驶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为追求宏观效果,两侧的

10、行道树以列植形式形成线条,指示公路的方向。绿化应依据公路两侧用地性质和未来建设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沿线多个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景观环境,主要栽植地方特色植物,与背景景观相连接形成“路在景中”的自然生态环境。(3)路段景观设计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公路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植物的选择应以地方品种为主,采用自然设计风格,减轻人工雕琢和修饰的痕迹做到与路域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绿化美化应注意以下几点:在原有景观较好的情况下,应尊重原有景观,不系统种植,只是填补空间;在原有景观不理想的情况下,重新种植植物以适应或改善现有景观。绿化植物应选择在当地区域自然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等。(4

11、)对杂乱和景观不佳处的景观美化在项目建设后期,应注意对路线上景观不佳之处,如荒杂地等恢复植被覆盖,规划种植草坪、花卉、灌木和乔木并尽量做到美观,并有计划复耕,同时带动和动员全社会有计划的植树造林,使公路、绿化带与沿线植被融为一体。营运期间应严格管理沿线的广告,防止不雅观画面,从而保护公路使用者的安全和景观的完整。12.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12.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基本保护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公路临水路段,施工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处理后尽量用于农灌、绿化或回用于场地降尘。如需搭建临时建筑,应

12、尽可能采用成品或简易拼装方式,尽量减轻对土壤及植被的破坏。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本项目建设需占用部分林地和耕地,其中林地15.94 hm2(其中生态公益林占12.02 hm2),耕地5.42hm2(基本农田占2.54 hm2),征占基本农田应依法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用地单位应按“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上缴耕地开垦费。所占生态公益林应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依法办理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手续。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各桩段剥离的表土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临时堆土场进行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

13、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不允许表土随意堆放,更不允许排入河中。要防止表土堆放占用基本农田。(2)沿线农田保护措施项目沿线存在部分耕地(以水田、旱地为主),为减少本项目建设对现有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经过现有的农田耕作区的路段应尽量收缩路基边坡,以减少占用耕地,对于坡面工程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影响周边农业生产。项目建设前应对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占地范围内耕地的表土进行剥离,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临时堆土场进行堆放,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施工材料要按规定堆放在施工场地内,不得占用沿线的耕地,同时应做好水土保持

14、防范措施,避免因水土流失给周边农田区域造成不利影响。(3)野生动物保护要求在山地林区施工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建议施工单位与林业部门配合在施工区域内张贴项目区普通鵟、褐翅鸦鹃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眼镜蛇、黄鼬、小、普通鸬鹚、苍鹭、大白鹭、白鹭、家燕和喜鹊等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公告,严禁伤害;如遇到野生动物受到意外伤害,应立即与林业局相关部门联系,由专业人员处理。优选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早晨、黄昏和晚上是野生动物活动、繁殖和觅食的高峰时段,应避免在上述时段进行爆破、打桩等高噪声作业。在林区边缘采用加密

15、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及时恢复桥下指标,以便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开工前,在工地及周边设立爱护野生动物和自然植被的宣传牌,并对承包商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施工人员进场后,立即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同时,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奖励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分子;严禁施工人员采获野生植或捕杀野生动物,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员。(4)临时工程用地设置要求及恢复措施经过生态专题论证,认为本项目设置的2个施工场地选址较为合理。应避免设在耕地集中区内,施工便道亦应避让耕地集中区,禁止从中间

16、穿越,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设置各类临时工程。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物质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外,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有害物质泄漏,在场地四周布设排水沟、沉砂池,采用彩布条对场地内的砂、石料堆进行临时覆盖。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期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施工场地具体生态保护措施详见第9章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设置2处临时表土堆场,经过生态专题论证,认为该处临时表土堆放场选址较为合理。A.临时表土堆放要求为避免表土堆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破坏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影响公路施工以及旅游交通等,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剥离表土必须在表土堆场集中堆放,不得沿途、沿河或沿沟随意倾倒。B. 临时拦挡

17、防护措施临时表土堆放设置编织土袋挡墙拦挡,梯形断面,高2m 左右,顶宽0.5m,两侧坡比10.6。土袋挡墙外围设置排水土沟,采用梯形断面,长1400m,沟深50cm,底宽30cm,边坡坡比10.6,沟底比降约0.5%;排水沟末端设置土质沉沙池。在表土临时堆放前地面先铺垫彩条布,堆土表面覆盖彩条布防止表土堆放过程中产生二次流失。表土临时堆放时间超过1年,堆土表面撒播狗牙根草籽绿化。临时表土堆场具体生态保护措施详见第9章水土保持。本项目设置1处临时弃渣场,利用温福铁路弃渣场。临时弃渣场应遵从“先拦后弃”的原则,在接纳弃渣之前必须先布设完善的截排水系统及拦挡措施,保证渣体和挡渣墙的稳定,确保场区运行

18、安全。在临时弃渣场上游布设截水沟,截水沟排水设施拟按20 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截水沟断面底宽0.4m,深0.6m,边坡坡比为1:0.5,比降为1.5%,断面为梯形,结构为M7.5浆砌砖。截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在沉沙池周边可利用开挖土方筑成土梗高出周边地面,并设置警示牌。设置挡渣墙高3m,顶宽1.5m,上坡比1:0.3,下坡比1:0.2。施工结束后对场地进行覆土绿化。临时用地应尽可能地布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如临时施工场等沿线设施处等。施工场地、料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应选择空旷、地表植被稀少的地段。临时用地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用后及时恢复土地原来的功能。应严格控制各类临时工程用地的数量,其面积不应

19、大于设计给定的面积,禁止随意的超标占地。(5)边坡防护及水土保持沿线高填路段(K15+060K15+382、K15+440K15+810、K15+842K15+920、K16+089K16+190、K16+340K16+653、K16+800K18+050),深挖路段(K8+485K8+516)路段尽量采用植物护坡和混凝土护坡相结合的措施,以使边坡稳定,防止坡面崩塌。对路堑坡顶以外应设置截水沟,排泄边坡顶上面的地表径流。填方路段设置挡墙,分层填筑,沟谷处宜设涵排水。深挖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时,建议采用安全坡率及必要的防护加固措施。沿线涵洞、通道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卵石层、全风化层及以下地层为持

20、力层,基地可换填碎石砂垫层,基坑施工应注意防排水。占用杨家溪河道部分应在枯水期施工,可利用开挖石方填筑,设计采用填石护坡,设计水位以下禁止填土。(6)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见表12.2-1。具体水土保持措施详见第9章。表12.2-1 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表防治分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拟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线工程防治区护坡、排水沟、公路景观绿化、表土剥离覆土、沉淀池、排水土沟、土质沉沙池 、挡土坎、彩布条、围堰施工场地防治区表土剥离排水沟、沉沙池、土地整治、绿化临时弃渣场防治区护坡、排水沟挡渣墙、截水沟、沉沙池、土地整治、覆土、绿化临时堆土场防治区护坡、排水沟土袋挡墙、排

21、水土沟、土质沉沙池、彩条布、绿化、土地整治 (7)对沿线樟树、花榈木、金毛狗及小叶榕的保护措施在项目评价区和占地区内分布大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樟树338株、花榈木幼树1株、金毛狗2丛,及古树名木小叶榕1株。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涉及樟树53株,其中8株树高在9m13m之间,胸径在12cm42cm之间,采取避让措施降低项目施工对其影响。另外路基用地范围内共涉及樟树45株,树高在6m13m之间,胸径在9cm34cm之间,需采取移植保护措施。樟树移植生境选择应限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单位应待项目定线后核实移植樟树数量,移植保护应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移植方案,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

22、理。项目沿线两侧评价区内分布的大量樟树,采取围挡、挂牌等保护措施。对小叶榕采取绕行、挂牌围挡方式进行保护。本项目建设对花榈木和金毛狗影响不大。(8)防洪排涝安全措施防洪补救措施建议杨家溪和赤溪右岸堤防建设时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湖里大桥和赤溪大桥桥址所处河段河岸河床采取防冲加固工程措施。杨家溪和赤溪左岸需进行防护。大桥施工结束后,要清理弃渣,恢复行洪河道,修复生态环境。防治措施A.赤溪村防洪工程:桥梁的建设应与赤溪村防洪排涝工程的修建作好衔接,根据桥梁壅水高度的分析计算,桥梁的建设将对赤溪村产生0.121.45的壅高(50年一遇洪水),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偿,建议增加排涝措施。根据项目防洪报告,确定

23、该排涝设施按3 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设计。B.建桥后,桥址下游河道因流速增大而对下游河道两岸的冲刷影响加剧,桥址上游因壅水流速减缓,河水对上游河岸的侵蚀作用较以前增大,需对的桥址上游50m、下游200m进行护砌,其工作应与赤溪村的防洪规划结合考虑。其他工程、管理措施桥梁的墩台基础施工应安排在非汛期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汛前完成洪水位以下的工程量。采用分期围堰,合理设计围堰型式,尽量不采取两岸同时填筑围堰的方式进行施工,少占河道。一般不采用全断面围堰施工。导流建筑物的废渣应运到经规划的合理的弃渣点堆放,并彻底清理河底残渣。桥墩施工应选择在枯水期。如果不能避开汛期施工时,需要做好渡汛方

24、案,报防汛部门审批。12.2.2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桥涵施工水污染控制措施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的堆放场地应设围挡措施,并加蓬布覆盖,以免雨水冲刷造成污染。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禁止在河道岸边100m以内陆域或沿线灌溉水渠附近设置各种散装或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的堆放场地,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桥梁桩基础工程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并做好围堰措施。桩基钻孔时以正循环回转法成孔,为防止钻孔泥浆流失和清孔过程对施工水域水环境产生影响,钻孔泥浆应返回护筒内循环使用,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泥浆泵、进出泥浆槽等组成,设置在钻孔平台

25、上。钻孔泥浆和经过滤后的钻渣收集运至岸上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进行临时储存做好防护,作为路基填方使用。不能利用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及时运至福鼎市城管和环保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存放,不在项目沿线设临时堆渣场堆存,禁止直接倒入施工水域或堆在岸边。要求施工船上的含油废水收集后送至岸上处理后和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一起处理达标排放,严禁直接排入施工水域。建议将粘土库、制浆池、沉淀池设在陆地,用于制造或沉淀净化泥浆。施工平台上均设有储浆池和设泥浆槽的贮渣浆池,轮流补足净化泥浆和接受钻孔流出的含钻渣泥浆,泥浆槽中的钻渣应及时送至岸上。为避免泥浆从护筒顶部溢出,应配备并及时开动辅助泥浆泵,将护筒内多余泥浆抽回泥

26、浆池内循环使用。岸上沉淀池中产生的沉渣应尽可能用于本工程或其它建筑场地的填方,不能利用的及时运至福鼎市城管和环保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存放,不在项目沿线设临时堆渣场堆存。施工过程必须规范施工方法,应避免出现因施工操作失误引起的漏浆问题,假如遇有钻孔漏浆时,则应采取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少水头高度或采取加稠护筒泥浆等应急措施。桥基础施工完毕,应将围堰内沙土及其它废弃物与围堰所用的各种材料清运至陆岸上施工场内。桥墩和桥梁上部施工用的混凝土均应采用罐车加管道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灌,要求管道泵及输送管道法兰连接处的接缝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输送过程中不漏浆。避免在岸边设置混凝土拌合站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岸边水体造

27、成污染。陆地承台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开挖范围,在承台施工完成后尽量恢复植被,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严禁因施工导致桥梁所在的施工河流两岸发生水土流失现象。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钻渣,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杨家溪和赤溪水环境。同时防止钻渣和淤泥堆弃对防洪、排涝造成不利影响。(2)隧道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隧道施工除加大初支喷混凝土厚度封闭成环减少涌水量外,应做好隧道内排水系统,减少隧道内积水、涌水下渗,做到合理防水,限量排放。施工阶段隧道洞口应设置隔油沉淀处理设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排放于杨家溪。(3)临水路段施工水污染防治措施临水

28、路段施工时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先筑路基边坡后填土的施工顺序,并及时做好路基边坡的防护和路基排水工程。同时应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如采用导流围堰封闭等施工方式。(4)生产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场地冲洗废水建议经多级沉淀池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用于场地冲洗和降尘,不外排。工程汽车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清洗废水应设油水分离装置,先进行除油,再经沉淀除砂后回用于砂石料或拌和站冲洗或尽量用于施工区的日常洒水。少量沉渣应及时运往福鼎市磻溪镇或霞浦县牙城镇垃圾填埋场处理,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沉渣,沉渣的存放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5)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场地不设施工营地,施

29、工人员生活依托沿线村庄,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村庄的公厕等处置。施工场生活污水主要为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可设置化粪池经简易处置达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外排,不会对水体造成较大影响。12.2.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声罩(如发电车等),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2)筑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根据调查,施工现场噪声有时高达

30、85dB以上,一般可采取施工方法变动措施加以缓解。如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昼间(06:0022:00)进行或对各种施工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3)对临近集中居住区的施工现场,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06:00)停止施工。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在施工便道50m内有成片的居民住宅时,夜间应禁止在该便道上运输建筑材料。(4)应强化施工管理和施工环保监理,提倡文明施工,严禁野蛮施工和施工人员高声喊叫;加强施工过程与周边居民的沟通,及时解决施工中噪声扰民所产生的民众正当诉求。12.2.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31、1)本项目施工场地设有水泥拌和站,采用站拌工艺,影响主要集中在装卸料、堆料及拌和过程中,因此要求,料场、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应设置在居民点下风方200m以外,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临时存放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拌和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本项目各设置1个水泥拌和站位于施工场地内,临近村庄均位于施工场地下风向200m以外,选址合理。(2)灰土拌和、桥梁工程等集中作业场地,未铺装的施工便道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因此要求对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降低

32、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4)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空气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是施工人员,施工单位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和劳动保护措施,如缩短工作时间和发放防尘口罩等。(5)在土石方运输过程中,应每天定时对运输路面进行洒水处理,以减少运输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扬尘;同时建设单位对运输土方的车辆应采取在土方表面适量洒水,并覆盖帆布等遮盖物的方式进行土方的运输,严禁运输车辆采取敞开式的运输方式,以减少运输过程扬尘对沿线村庄等敏感目标的影响。12.2.5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本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建议与要求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

33、要参照国家或福建省相关规定的补助标准,并结合当地实际,与征地、拆迁户签订的协议,将被征地、拆迁的各项补助费用及时支付给相关乡镇、村政府。补助费用一定要专款专用,并按规定及时分到有关村组和个人,要充分发扬民主和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做到合理分配、使用各项补偿费。合理调配耕地和安置劳动力,落实相关政策。按镇村建设规划,盖好拆迁户住宅等。(2)对因拟建本项目建设占用或毁坏的地方公路进行改移或防护处理,并进行路面的恢复及绿化;对毁坏的电力系统,及时采取改移、升高杆塔、设涵跨越或从通道等结构物下通过等措施进行恢复。(3)施工现场悬挂施工标牌,表明本项目名称、本项目负责人、施工许可证和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社

34、会各界和群众监督;施工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12.2.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堆放和抛弃,应定点堆放收集、及时清运。禁止向周边河道、岸边、沟道、耕地、生态林地等随意倾倒垃圾和弃土、弃渣。(2)项目隧道出渣共计约39808m3,作为主线填方利用。青龙中桥、虎豹峰大桥施工桥梁钻渣可直接回用作为填方。南兜中桥、湖里大桥及赤溪大桥的桥梁钻渣和钻孔泥浆比较粘稠的直接回用作为填方,少数含水率高的经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处理后再回用作为填方。实际施工中对于不能利用的钻渣和泥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并及

35、时将钻渣运至福鼎市城管和环保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存放,不在项目沿线设临时堆渣场堆存。运送存放过程必须有环保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钻渣。(3)施工期拆迁废物中的废弃钢筋和废砖瓦等可加以回收再利用;废渣土和施工弃方及不可利用建筑垃圾运往临时弃渣场堆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后,及时由环卫部门收集,外运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集中处置。(4)在施工挖填方时的运输应有遮盖或密闭措施,减少砂石土途中的泄漏、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固废。施工场地内的杂草、灌木等植物残体、土壤表层熟土等,应集中放置妥善保存,以后可作为绿化用土,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12.3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12.3.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2

36、.3.1.1对植被及植被资源的保护措施对于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便道、临时表土堆场等)的选择必须以生态效益为原则,将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值。本项目占地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对环境破坏的补救恢复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负面效应。(1)对于施工临时工程占地,应植树种草,尽量恢复原有生境。结合当地区域生态,临时工程占地区可种植木荷、湿地松。播撒百喜草草籽等。重点是主体工程的景观绿化、施工公路边坡裸露面绿化和临时表土堆场的植被恢复。(2)对于树种的选择应以该地区的优势树种为主,考虑到项目的特殊位置,不能引进外来物种。根据项目水保方案,并结合实际效益和造林成本,推荐进行景观综合

37、绿化,结合项目特征,道路侧分带采用树形挺拔的洋紫荆配合两种花大、花期长的灌木硬枝黄蝉和扶桑;侧分带种植黄花槐、大花紫薇,搭配花叶假连翘和红叶石楠交替种植;人行道种植常绿的香樟等。以上树种适应性较强,又是该地区的优势种,能和当地的环境相融合,并尽快起到恢复生境,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3)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分布有53株樟树,其中8株可采取避让保护措施,45株位于路基占地范围内,需采取移植保护措施。樟树移植生境选择应限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单位应待项目定线后核实移植樟树数量,移植保护应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移植方案,由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小叶榕采取绕行、挂牌围挡方式进行保护

38、。项目沿线两侧评价区内分布的大量樟树(285株),采取围挡、挂牌等保护措施。本项目建设对花榈木和金毛狗影响不大。(4)在本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应加强防护,如在施工区等地竖立防火警示牌,划出可生火范围、巡回检查、搞好消防队伍及设施的建设等,以预防和杜绝森林火灾发生。在施工期间,严禁施工人员携带火种进入,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环境监理工作要把防火放在重要的地位。12.3.1.2对陆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措施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在施工期施工区域内可能会出现有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因此在施工期一定要要做好各方面宣传工作,严禁任何人对这些野生动物进行猎捕

39、。野生鸟类大多是晨、昏(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本项目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数量、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高噪声施工。随着项目的建成、绿化造林,山、水、林等构成新的景观,人类的活动增加,若再加上旅游开发,会给环境污染带来新的隐患。必须加强管理,减少污染,配备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保护陆域野生动物,防止破坏新的景观。12.3.2水环境保护措施应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对跨河跨水路段要及时修复被毁坏的排水设施。12.3.3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声环境保护措施配置原则 对于营运近中期环境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均应

40、采取工程降噪措施。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行限速和禁止超载等交通规则,在通过人口密度较大的村镇路段设置禁鸣标志,以减少交通噪声扰民问题。加强改建公路沿线的声环境质量的环境监测工作,对可能受到较严重污染的敏感点实行环境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根据因交通量增大引起的声环境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强化路面养护,保证公路的良好路况。土地规划与审批部门应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在村镇建设规划中,公路两侧噪声控制距离以内的区域不宜作为居住、学校、医院等建设用地,尤其是不得建设未采取自身防噪措施的此类敏感性建筑。(2)噪声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公路工程中采取的声环保措施主要有设置声屏障、环保拆迁、改变建筑物的使用

41、功能、安装隔声窗和种植防噪林带。安装隔声窗降噪效果很好,能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尤其是敏感目标离改建公路较近且建筑物屋面及墙体隔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降噪效果尤佳。声屏障降噪效果也很好,但对于开放式公路而言,从满足通行和商业等临街建筑功能需求,以及光照、视线等方面综合考虑,声屏障的确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以在实践应用中也不乏出现实际操作难度大的问题。环保拆迁能一次性解决噪声污染,但必须重新征用土地进行搬迁建设,不仅其综合投资巨大,而且搬迁也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种植绿化林带,既可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稳定边坡,但其绿化降噪作用与林带宽度有关,其降噪量随林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林带宽度为

42、30m时,只能降噪35dB,而且需提供大面积的绿化用地等等。各种措施方案比选和降噪效果分析见表12.3-1。表12.3-1 噪声环保措施方案比较防治措施优点缺点防治效果实施费用声屏障节约土地、简单、实用、可行、有效,易在公路建设中实施平路基一般情况下,在路肩声屏障后60m以内的敏感点防噪效果好,造价较高;影响行车安全声屏障设计应由专业环保设计和结构设计单位承担,且首先应做好声屏障声学设计,即合理设计声屏障位置、高度、长度、插入损失值、声学材料。一般可降低噪声512dB2000-3000元/延米左右(根据声学材料区别)隔声窗多用于公共建筑物,或者噪声污染特别严重,建筑结构较好的建筑物只能解决室内

43、声环境,不能解决室外声环境,并需解决通风问题根据实际采用经验,在窗户全关闭的情况下,室内噪声可降低1025dB,双层玻璃窗比单层玻璃窗降低10dB左右,可大大减轻交通噪声对室内的干扰800-1200元/m2低噪声路面经济合理、保持环境原有风貌、行车安全、行车舒适耐久性差、空隙易堵塞,造成减噪效果减低可降低噪声25dB约300万元/km(与非减噪路面造价基本相同)搬迁具有可永久性“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优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考虑重新征用土地进行开发建设,综合投资巨大,同时实施搬迁也会产生新环境问题可彻底解决噪声扰民问题按30万元/户栽植绿化降噪林带防噪、防尘、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环境

44、等综合功能,对人的心理作用良好占地较多,公路建设部门面临购买土地及解决林带结构和宽度问题,一般对绿化林带的降噪功能不可估计过高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有密切关系,密植林带10m时可降噪1dB,加宽林带宽度最多可降低噪声10dB;且绿化未成林之前效果更差。10元/m2(包括苗木购置费和养护费用)(3)土地利用规划建议根据营运中期预测分析结果,建议本路线两侧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定为路中心线两侧20m。在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内临路第一排不宜建设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在噪声防护控制距离内如确需建设居民区等敏感点时,则应要求设计部门自行采取降噪措施,以使室内满足室内相应功能的要

45、求。临路建设居民楼、商业办公楼等建筑时,需采取降噪措施,以使室内满足室内相应功能的要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宜在有关规划文件中明确噪声敏感建筑物与地面交通设施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避免其受到地面交通噪声的显著干扰。公路两旁的第一排建筑物最好为中高层非声敏感建筑,以便更好的隔阻噪声的传播,从而达到改善后侧区域噪声环境的目的。公路两旁第一排建筑物楼房建筑需用隔声效果较好的材料,使第一排建筑物室内噪声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有关要求。邻近公路的噪声敏感建筑物,设计时应根据楼房朝向的要求,有可能情况下,合理安排房间的使用功能(如居民住宅在面向公路一侧设计作为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

46、用房),以减少交通噪声对卧室等房间的干扰。(4)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根据本报告噪声影响预测结果,本评价对公路沿线营运近中远期因受交通噪声影响昼夜间出现超标的渡头村、下坪洋村2处敏感点提出采取安装通风隔声窗的降噪措施。12.3.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公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公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2)建议规划部门在制定和审批乡镇建设规划时,对在公路附近建设住宅、学校等加以限制。(3)建议实施上路车辆的达标管理制度,对于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允许其上路。另外,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燃料的改

47、进,也将会有助于降低公路汽车尾气的影响。12.3.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由于本项目沿可通过制定和宣传法规,禁止运营期在公路上乱丢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路两侧的清洁卫生。12.4环境风险事故控制和防范措施12.4.1工程措施项目经过的各个路段,车辆运输时必须减缓其行车速度,以保护路过村庄的安全。在项目沿线经过敏感目标的路边、以及桥边应设有相关危险警示牌、缓行标志以及事故报警电话提示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必要时候可以对项目经过的敏感路段进行更进一步的安全防护措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应当符合公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和国家标准,并保持清晰、醒目、准确、完好。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不良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在暴雨季节禁止施工,施工时合理处置挖方和填方,加强施工人员的防火安全意识和劳动纪律教育加强施工期水泥搅拌设备的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维护,避免设备因为事故对引水系统管道和出入人员造成危害。自然因素造成的事故不能避免,只能在事故发生后尽早发现及时补救,对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主要应在施工和运营期间严格管理,遵守有关规定,定期检查,规范操作,则各种人为因素造成事故发生机率可以大大降低。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期间严格工程管理、检查,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过程通过法律进行约束,使得法律工作者介入建设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