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1641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试卷类型:A宝鸡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高 二 化 学 试 题说明:1.本试题分I、II两卷,第I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I卷不交;2.全卷共五大题30小题,满分110分,100分钟完卷。原子量: H1 C12 N14 O16第I卷(共5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120每小题2分,共40分;2126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2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

2、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3当1 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N2(g)3H2(g)=2NH3(g)H92.4 kJ/molN2(g)3H2(g)=2NH3(g)H46.2 kJ/molNH3(g)=N2(g)H2(g)H46.2 kJ/mol2NH3(g)=N2(g)3H2(g)H92.4 kJ/molA B C D全部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3、()C(s)O2(g)=CO2(g)H1 C(s)O2(g)=CO(g)H2NaOH(aq)HCl(aq)=NaCl(aq)H2O(l)H3NaOH(aq)HNO3(aq)=NaNO3(aq)H2O(l)H4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 B C D5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X的转化率不可能为( ) A10% B15% C20% D25% 6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

4、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 mol/(Ls) B1.8 mol/(Ls)C1.2 mol/(Ls) D0.18 mol/(Ls)7如下图表示反应X(g)Y(s) Z(s)R(g)( H0)的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t1时开始改变条件,则改变的条件符合曲线的是()A减少物质Z B升温 C减压 D用催化剂8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 SO2(g) NO(g)+ SO3(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

5、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NO2 9在一定温度下将1 mol CO和1 mol水蒸气放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H2O(g)CO2(g)H2(g)达平衡后,得到0.6 mol CO2;再通入0.3 mol水蒸气,达到新平衡状态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0.9 mol B0.8 mol C0.7 mol D0.6 mol10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组号反应温度/Na2S2O3H2SO4H2O体积/mL体积/mL浓度

6、/(molL1)体积/ mL浓度/(molL1)A1050.250.110B1050.150.110C3050.1100.15D3050.250.21011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B单位时间内断裂4 mol NH的同时,断裂6mol OH,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3v正(H2O)12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Av(S

7、O2)4 mol/(Lmin)Bv(O2)3 mol/(Lmin)Cv(SO2)0.1 mol/(Ls)Dv(O2)0.1 mol/(Ls)13对可逆反应2A(s)3B(g) C(g)2D(g)Hv(逆)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 B C D1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aX(g)bY(g) nW(g)H,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曲线图:其中, (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表示反应时间。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abp2,nT2,Hp 17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

8、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 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1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CB的转化率为40%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8已知:2M(g)N(g);H 异丁烷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 kJmol1D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CnH2n2,n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21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

9、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Hb Bab Cab D无法确定22在298 K、1.01105 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1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1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O2(g)NaOH(aq)=NaHCO3(aq) H(2yx) kJmol1BCO2(g)NaOH(aq)=NaHCO3(aq) H(2xy) kJmol1CCO2(g)NaOH(aq)=Na

10、HCO3(aq) H(4xy) kJmol1DCO2(g)2NaOH(l)=2NaHCO3(l) H(8x2y) kJmol123一定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n(SO2)n(O2)n(SO3)234。缩小体积,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n(O2)0.8 mol,n(SO3)1.4 mol,此时SO2的物质的量应是()A0.4 mol B0.6 mol C0.8 mol D1.2 mol24向一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aX(g)+2Y(s) bZ(g) H0。下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

11、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X表示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 B化学方程式中ab=13 C推测在第7 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D推测在第13 min时该反应刚好达到化学平衡25在t1时2A(g)B(g)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1, t2时该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2 , 当平衡从t1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1M2 ,平衡右移,H0B若M1M2 ,平衡右移,H0C若M1M2 ,平衡左移,H0D 若M1M2 ,平衡左移,H026如右图表示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状态下可逆反应2M(g)+N(g)2Q(g) H0的影响。下列有关说

12、法正确的是( )Ax不可能是M或N的体积分数Bx可能是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C该反应在p1时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p 1p2宝鸡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高 二 化 学 试 题第II卷(共4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2分)27(15分)CaCO3(s)=CaO(s)CO2(g)H177.7 kJC(s)H2O(g)=CO(g)H2(g)H131.3 kJ/molH2SO4(l)NaOH(l)=Na2SO4(l)H2O(l)H57.3 kJ/molC(s)O2(g)=CO2(g)H393.5 kJ/molCO(g)O2(g)=CO2(g)H283 kJ/molHNO3(aq

13、)NaOH(aq)=NaNO3(aq)H2O(l)H57.3 kJ/mol2H2(g)O2(g)=2H2O(l)H571.6 kJ/mol(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_(填序号);(2) 上述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填序号);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填序号)。(3)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4)1mol C与一定量氧气反应生成CO2和CO共1mol,同时放出280.3kJ热量,则生成物中CO2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为_。28(12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

14、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a_,b_,c_,d_。(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_,B_,D_。(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9(15分)为了测定2NO+2CO2CO2+N2 H0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012345c(NO)/molL-11.0010-34.5010-4

15、2.5010-41.5010-41.0010-41.0010-4c(CO)/molL-13.6010-33.0510-32.8510-32.7510-32.7010-32.7010-3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 (2) 假设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3) 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平衡移动(填“正”“逆”或“不”);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_(填“增大” “减小”

16、 或“不改变”)。(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格中。 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 /molL-1CO初始浓度 /molL-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m2g-12801.2010-35.8010-382124350124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三、选做题:(10分)30.热力学标准态(298 K、101 kPa

17、)下,由稳定单质发生反应生成1 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该化合物的生成热H)。 下图为氧族元素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试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焓变数据可以确定a代表的元素是 (填汉字名称)。 (2)硒化氢(H2Se)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右下图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4 mol SO3(g),关闭K,向B容器中充入2 mol SO3(g),两容器分别发生反应。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 L。试回答: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2a L,容器B中SO3转化率为 。若打开K,一段时

18、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 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宝鸡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一高 二 化 学 答 案A卷12345678910111213CBBCDADBCDAD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CCADCDDACACBA27、答案:(1) (2) (3) H2(g)O2(g)=H2O(l)H285.8 kJ/mol (4)3:228、答案:(1)2132(2)气态固态或纯液态气态(3)放热29、(1)1.87510-4molL-1s-1 (2) CD (3)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容积的体积必然增大,平衡向左移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所以使用催化剂,上述反应的H不变。(4):280 1.2010-3 5.8010-3: 1.2010-3 5.8010-3 30、 碲 H2Se(g)H2(g) + Se(s) H=-81kJ/mol 40%(2分), 2.6a(2分)下载2023年4月最新资料可到搜索博学网,欢迎上传你用过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