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0809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铁一中0809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8_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调研测试地理(必修3)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考生只做25小题。普通中学做125题重点中学做6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B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 C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w.w.k.s.5 u.c.o.m D区域内部的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2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处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的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3全国各大城市
2、气象台站测得的气温、降水数据汇总到中央气象台,其最佳途径是 A打电话 B拍电报 C通过信息高速公路w.w.w.k.s.5 u.c.o.m D利用航空快递 4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A北方多于南方 B南方多于北方 C东部多于西部 D西部多于东部 5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 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w.w.w.k.s.5 u.c.o.m 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 6地理信息系统是 A主要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能力,没有动态预测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7产业比重与区域发
3、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发展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方量一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发展阶段 8从美国航空母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准确命中500km以外的目标,其依赖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DOS9下列地区的湿地中有红树林分布的是 A海南岛 B洞庭湖 C.三江平原 D青海湖10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A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减轻污染 B吸烟滞尘,增加降水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
4、染物 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11不是划分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历史背景 D对外开放程度12关于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工业结构看,我国大致上具有“南重北轻,西重东轻”的基本特征 B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广阔,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 C从对外开放程度看,我国南方开放程度较高,北方开放程度较低 D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自1999年以来, 我国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读图l,回答1314题。13图l中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 能源分别是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14有关图1
5、中三条运输路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输送线路西部源地和德国鲁尔区相比,较为匮乏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B输送线路西部主源地位于新疆轮南,该线路在P处向北弯_曲的原因包括补充新的气源和沿线供气的需要 C输送线路西部源地位于我国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 D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不仅能促进东部经济的发展改善东部的环境状况,而且还能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1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中、西线工程相比,最大的优点的 A水量大、水质好 B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 C全程可以自流 D可以大大促进供、受水地区的经济发展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多大风天气;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过度开
6、垦 A B C D1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有 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大量泥沙汇人黄河、,使中游河床抬升,成为 “地上河”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使当地称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 A B C D18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工业有从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其主要原 因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交通便利;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西部 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好;西部地区工人工资水平较低 A B C D345 读图2甲和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9-2l题。 19根据图甲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产业的哪个阶段 Aa Bb C c D
7、d20按图乙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A设计和加工环节 B设计环节 C加工环节 D营销环节 21下列属于产品开发期的产业是 A纺织工业 B信息产业 C石油化工 D机械制造 22关于世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B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C产业转移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D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和人口迁移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于哩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
8、),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回答2325题。23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密西西比河是田纳西河的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等24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梯级开发 B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25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26在利用GPS卫星定位时,地面上任何一点。
9、在任一时刻,地面上空至少有 A1颗GPS卫星 B2颗 GPS卫星 C.3颗GPS卫星 D4颗GPs卫星27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A不同地物的海拔高度不同 B不同地物的表面温度不同 C不同地物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D不同地物的化学特征不同28关于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C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D区域之间联系较少,相对独立 图3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2930题. 29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30这种产业转移
10、的原因是 A地区生产成本低于国 B国家经济出现衰退 C地区经济发展超过国 D国为了扩大产品的出口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普通中学做3l,一36题。重点中学做3237题)31(共8分)读“我国长江经济带部分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挛化图(图4)”,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申的省(市、区)属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是,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 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沿长江各省(市,区)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点是: 32(8分)读某区域发展讨程图(图5)分析回答 (1)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图中区域空间结构大致由 、 三部分组成。 (2)该区域由发展早期一发展中期一发展晚期,交通条件有何变化
11、? (3)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范围在扩大, 的范围在减小, 这说明该区域一的水平在不断提高。33(8分)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图6),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称: B是 带,D是 带, E是 带,H是 带。 (2)简述A农业带发展的有利条件。 (3)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 的特征,其目的是 。34(共8分)读图7回答问题: (1)A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2)近年来A周边地区 (季节)沙尘 暴天气时有发生,其气候原因是: (3)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 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
12、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合理放牧,退 耕还林还草,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35(8分)读图(图8),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基地为我国的 工业基地。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 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 面临的困境表现在 产业基础差科技实力薄弱 人才队伍差 南岭的阻
13、隔,使国内的腹地范 围较小 A B C D 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和广州连续举行。所谓“泛珠三角”,是指粤、闵、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泛珠三角”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9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跨越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C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经济地带的地区 D区内盛产茶叶和苹果 (5)三个经济地带排序,正确的有 A面积大小:
14、中部西部东部 B人口多少:东部西部中部西部 D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3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停、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共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材料二:鲁尔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钢铁生产示意图(图9)。 (1)(4分)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15、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4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 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可供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借鉴的是( )(2 5-) 改变单一的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 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 引进民间资本 政府政策鼓励 A B C D. (4)结合材料二,说明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钢铁生产有什么变化?(2分) 37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分布(图10)”,完成下列要求(6分): (1)图中我国钢铁工业基地是 ;美国冶金工业业心是 。 (2)目前,图中两个
16、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 (3)美国东北部工业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地理(必修3)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考生只做25小题普通中学做l一25题。重点中学做630题,每题2分共50分) w.w.w.k.s.5 u.c.o.m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CCCCDCBAACCA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AACBCDBDDCCBA 二、综合题(普通中学做3l一36题重点中学做32一37题) 31(8分) (1)江苏省、浙江省 湖北省、湖南省(4分) (2)从时间上看,各省(市、区)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
17、长 从区域差异角度看,东部、中部及西部经济地带差异明显,地处东部经济地带的省份 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也快于中、西 部。(4分) 32(8分) (1)区域核心 网络系统 外围空问(3分) (2)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长度、密度在增加,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或交通方式由 单 一、线路少、线状发展成多样化、密度太、网状)(2分) (3)区域核心(或城市) 处围空间(或农村) 城市化(或区域经济发展)(3分) 33(8分) (1)(春)小麦带 玉米带 混合农业带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4分) (2)纬度偏高,气候湿冷,土壤贫瘠,降水较为丰富,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周边为
18、美国老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对乳畜品需求量大;(交通便捷;高度发达的科技为农业提供优质良种)(2分) (3)区域专门化 追求经济效益(2分) 34(8分)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破坏严重(4分) (2)冬春(季节) 降水少,风力强(2分) (3)C(2分) 35(8分) (1)珠江三角洲(1分) (2)A (3)D (4)C (5)D 36(12分) (1)(4分)丰富煤炭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邻近铁矿 (2)(4分)石油煤炭 煤炭钢铁 (3)(2分)D (4)(2分)变化:企业数目减少,规模扩大;布局向莱茵河沿岸转移。 37(6分) (1)鞍钢 匹兹堡 (2)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3)丰富的煤炭资源 五大湖廉价的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