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论文:我们该如何发声如何歌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音乐论文:我们该如何发声如何歌唱.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们该如何发声、如何歌唱 内容摘要:在工作、生活当中,我们常常碰到由于老师用嗓、发声不正确、不科学,从而指导学生发声用嗓、歌唱也不正确,导致恶性循环。其实人类发音,没有单独的发音器官,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来做发音器官的。只要我们气沉丹田,用丹田之气发声;用胸腹联合呼吸来歌唱;挖掘头腔共鸣,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关 键 字:气沉丹田 胸腹联合呼吸 头腔共鸣在我提出自己观点前请看看下面三句话:1、“我嗓子又嘶了,可还要上课,怎么办?为什么你们音乐老师嗓子那么亮!”2、“刘老师,我们老师让我们用最大的声音唱,说声音越大越好,可你又说不要那么大声,到底该听谁的呢?”3、“刘老师,我最喜欢唱歌,我的
2、梦想是成为一个歌唱明星!刘老师多培养我好吗?”第一句话是在学校里老师们问我们音乐老师最多的一句话。第二句话是去年学校班级进行红歌会比赛时,学生对我说的一句话。第三句话是前年一个酷爱唱歌,节奏音准、音乐表现都不错,但声音嘶哑的女学生对我说过的一句话。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从上面三句话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有许多老师用嗓、发声不正确、不科学,从而指导学生发声用嗓、歌唱也不正确,导致恶性循环。讲第三句话的学生是个纪律委员,非常认真负责,她喜欢音乐,我支持她,鼓励她;她要成为歌星,但声音嘶哑,我不好打击她的积极性,还是表扬她有志气。但有一天在上音乐课前,她告诉我,她被撤职了,换了一个纪律委员,显
3、得很失落,我还是鼓励她说:“在刘老师心中,你是一个称职的小老师!”进了教室,发现换了的管纪律的是合唱队的一名学生,声音很好,很响亮。过了一周后,我又来到这个班上课,那位新的纪律委员声音也是嘶哑的了!我这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在任课的每个班级以此为例强调这件问题,让同学们引起重视。但上个学期学校红歌会听到了第二句话,所以,我把它作为今天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发声、如何歌唱。人类发音,没有单独的发音器官,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来做发音器官的。发音器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其中,除了声带外,其他所有的发音器官都是“兼职”。说话时,横在呼出气流通道上的两条声带,迅速地一开一闭,把
4、稳定的气流切成一串串的喷流,进而转换成听得见的峰音,随着舌、唇、腭等器官的运动,不断改变声道的声学性质,将峰音变成能区别的语音,通过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组成的共鸣器放大而发出声音。这就是发音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发音效果如何,与呼吸、声带、共鸣器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此,在发音训练中,着重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气沉丹田,用丹田之气发声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久、有力,人们赞叹说,他(她)“中气”很足,相反,有的人说话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像蚊子嗡嗡叫一样,使人难以听清,这种人则“中气”不足。其间除了身体素
5、质的区别外,还有一个气息调节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在大学时,中文系的袁教授在给我上播音主持小课时就反复强调“气沉丹田,用丹田之气发声”。 用丹田之力来唱,发出的声音才会有穿透力,就以功用来看,丹田的功用也正是气功中活力的源头,也是一种保健的方式。那什么是丹田呢?我们的丹田位在我们的躯干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的地方(也就是约一点五吋),所谓丹田用力是靠身体的内部深层肌肉在做运动,也就是位在 丹田位置后方的深层肌肉在用力。郭兰英在谈到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时说:“唱歌时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那么怎么做到“气沉丹田,用丹田之气发声”呢?首先要气入丹田:先慢慢地深深吸一口
6、气,记得用腹式呼吸,用手放在腰的两侧,要感觉腹部有在涨大,这就是气入丹田。然后闭气宁神:当无法再吸入时,憋住口中真气,集中注意力在肚脐下方约三指幅宽,感觉丹田周围的肌肉有在用力支撑着。接着聚力吐气:只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支撑着,其他部位放松,并缓缓的将气吐出来。最后气尽神散:把身体里的气全吐完后,全身放松,准备再吸一口气。如此几遍后,会感觉到小腹部的肌肉有一点酸,每次用力时与解大便的感觉是相类似的,请记得这种感觉。不久你就会发现丹田的所在位置,这个位置会因为每个人的体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你必须记得下次要用力的位置。等到你已经可以正确把握丹田的位置时,接着要做快吸快吐的训练,把气快速地吸入小
7、腹部,再快速吐出,像小狗在喘气,但是只有丹田的部位在动,这样可以让 你的丹田肌肉做快速的收缩运动,记得只能利用丹田周围的肌肉用力,全身的其他部位是放松的。运动也是不错的方法,像跑步、仰卧起坐或仰卧空踩脚踏车,有一些瑜 珈的动作也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还有摇呼拉圈、爬楼梯、蛙人操等等的运动,要注意以自己身体能承受方式来训练,反正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所需时间各有长 短。有一位声乐老师说过:唱歌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除了需要专注外,也需要本身身体的体能状态良好,甚至必须达到颠峰,如此再加上本身歌者的涵 养,才能缔造美妙的歌声!二、用胸腹联合呼吸来歌唱在我们声乐教学中,要求歌唱时应运用胸腹联合呼吸来演唱。平
8、时我们说话都是用的胸腔的气,学舞蹈的学生要求收腹,气息上提,用的也是胸腔的气呼吸的,而在歌唱教学中要求运用胸腹联合呼吸。那什么是胸腹联合呼吸呢?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胸腹联合式呼气是横膈升降与胸廓张缩相结合的一种呼气方式。生活中,在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需要较大的呼吸量时,如抬重物,人会自然而然地深吸一大口气,从生理机制角度看,此时吸气肌肉群积极工作使胸廓扩大,横膈明显下降,因此能吸入较多、较深的气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呼吸”,也就是生活中的胸腹联合呼吸的吸气状态;至于呼气,因需要而有所不同,有的由胸腹联合呼吸的大吸气量后的屏息获得爆发力,如举重;有的由呼气
9、的控制使气息均匀而持久,如推独轮车;这种呼气方式还用于播音主持、声乐艺术、说唱艺术。其实每个人都会用到胸腹联合呼吸,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到,那就是在我们平躺在床上睡觉时,在我们过量运动后都会用到胸腹联合呼吸。 用胸腹联合呼吸的气息支持发音,无论用于歌唱还是语言都是十分适宜的。其一,胸腹联合呼吸不仅吸气量大,而且进气无声,速度又快;其二,胸腹联合呼吸能对呼气进行控制,能给予较稳健的有力的气息保障;其三,这种呼吸方法由于建立了胸廓下部(两肋)和小腹之间的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协调关系,因而能够对气息的深浅、多少与快慢进行控制,有利于丰富的情感表达的不同需要;其四,胸腹联合呼吸符合科学用声的气息要求,对
10、于嗓音的运用和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具体方法: 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三、挖掘头腔共鸣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放松喉头和颈部的肌肉,使用胸腹的呼吸,配合适当的用气,将发声位置提高到头部,即利用头腔共鸣,俗话说“用丹田之气,发脑后音”来使声音变亮,这是一种最省力、效果很好的发音方法。 人体的头腔共鸣在歌唱发声中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共鸣来说,更具有扩大声音音量,调节和改善音色,使声音集中,充满弹性、爆破力和穿透力的作用
11、和意义,因此,学习歌唱发声的一定要发现、挖掘和使用好人体的头腔共鸣。 尽管头腔共鸣是人体固有的一个共鸣,但是,由于运用习惯,因人而异,人们因为不重视发声的有效方法,甚至久而久之,养成了忽略头腔,仅用口腔和咽腔发声,发声器官用力以致用声紧张费力的习惯,有些人头腔共鸣不够丰富。因此,无论是歌唱还是讲话,出于有效发声的需要,挖掘头腔共鸣是一种必要。 怎样挖掘头腔共鸣呢? 首先,要找到和分析缺乏和缺少头腔共鸣的原因。人们讲话和歌唱缺乏头腔共鸣大概有三方面原因:1、声源不良:声带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源头,声带健康和正常运作是有效发声的关键。声带如果有先天或者后天的闭合不良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发声。2、参与发声
12、的器官紧张,造成气息和声音传送通道肌肉组织僵硬和不畅通:发声器官包括口腔、舌头、上下颌、咽部和颈部肌肉等,有些人长期养成不科学的发声,造成用声时发声器官的局部和关联部位肌肉紧张,这是影响头腔共鸣的运用的重要原因之一。3、缺乏气息支持:无气不成声,按照声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的传播需要气息的支持,人体发声中共鸣的产生和形成,尤其需要气息的支持。 其次,加强对发声原理和共鸣产生原理的学习,提高认识水平。这方面的学习是理论性学习,尽管有时显得较为孤燥无味,但是,理论学习的确也是必要的。因为发声练习单靠感觉来记忆和巩固是不牢固的,要知道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是学习发声的最佳方法。人体之所以能发声,首先是因为
13、有气息从肺部呼出,吹动声带,产生两片声带的碰击,这是原始声源。(2)由于声带的摩擦和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这就是声音的传播。(3)当振动的空气充满发声腔体后,这个腔体就产生了回响和共鸣。(4)由于人体的共鸣腔有大小之分(比如头腔比口咽腔和胸腔都小),所以振动的空气充满的时间有先后,难度有易难之分。(5)一般说来,头腔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腔体,所以练习产生共鸣的发声,获取头声是第一步,也是获取人体共鸣中极其重要的一步。再次,根据缺乏头腔共鸣的原因,分别使用医治和改善的方法,让头腔共鸣逐渐形成和清晰集中。一般来说,上列第1种情况中的发声情形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医治,而第2、3中情形,仅需要发声训练
14、加以矫正就行了,比如:如果经过分析,确认缺乏头腔共鸣是因为发声器官肌肉紧张,那么,就应该进行一些发声器官放松的发声练习,让这些发声器官在发声时,习惯于保持在自然状态。如果确认缺乏头腔共鸣是因为发声缺乏气息支持,那就应该在训练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气息来讲话或者歌唱。 当然,要找到发声的位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只要平时经常闭嘴“哼哼”来锻炼头部的共鸣,然后再逐步应用到讲话中去,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掌握了正确发声方法后,还要善于应用。首先,用嗓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不可超过限度;避免用力过大而使喉部、颈部、胸部的肌肉疲劳。其次,发音应该由低逐渐增高,在发声的过程中要根据需要,有高有低,尽量
15、做到有劳有逸。人声与乐器不同之处在于人声的可调性,而乐器不可调,制造出来就固定了。同时乐器坏了,我们可以再买一台,而声带坏了可就很难、甚至不能修复了。所以我们老师应该爱护自己的嗓子,同时也提醒学生正确的用嗓、歌唱。大家都说,提高全民素质是每位公民的神圣职责,而歌唱是重要手段和捷径之一。歌唱,具有强烈、深刻、迅速的感染力,影响面广、辐射性强。歌唱提高少年儿童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情趣,它作用于性格、品德和志向,似涓涓细流、绵绵春雨,润物无声于潜移默化之中。这也正是我们市音乐教研员程芳老师,我们学校徐校长为什么大力支持、关注学校合唱团,班级合唱团的发展情况的原因所在。让我们共同来关爱我们的学生,让歌声响侧校园!参考文献:1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2赵梅伯 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11月第1版3余笃刚 声乐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