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1762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音乐教学的点滴体会歌曲教学是音乐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感悟音乐、表达音乐的重要手段。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学生对音乐课的理解是教师唱,学生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对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有一定作用,却忽视了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趣味性和完整性,导致音乐课堂同样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中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为了突破这种局面,我在音乐课堂上注重挖掘歌曲“情”的因子,注重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体会完整的音乐形象,把握音乐作品本身蕴涵的深厚意蕴。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体会作品内涵

2、音乐是富含情感的一门艺术,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生命,音乐作品给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作品有力得多,它能在潜移默化中使作品的内涵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直达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育应紧紧把握情感原则,使其在情绪达到高潮时自然感悟作品的内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欣赏完整的歌曲,既可以消除学生因为孤立机械地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乏味心理,又可促使学生把握完整的作品内涵,增强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学唱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持久、兴味盎然地投入音乐学习中。例如:军民团结一家亲这首舞剧选曲,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并没有事先给学生介绍更多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

3、听赏,通过让学生听赏,伴随着美妙独特的旋律,他们体会到了歌曲中所流露出的情感。结果,学生很快就被歌曲中那欢快、热烈的情绪所打动,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的节奏哼唱起来。显然学生已经进入了作品的内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学唱时投入了浓烈的情感,演唱的技巧也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明显有所增强。再如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一组视频:美丽的大草原一望无际,蓝天下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到处绿草鲜花学生被这美丽的景色震撼了,此时伴随着优美的画面,响起了充满草原风情的歌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纷纷都被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染了,自然进入了歌曲的意境,

4、他们模仿着、视唱着。接下来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分析了这首曲子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很快大家就都能比较准确、生动地演唱歌曲了。教会学生演唱一首歌并非难事,重要的是怎样将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得到心灵的滋润,受到艺术的感染。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一首歌前,首先要认真研究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充分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共同感悟。通过启发和点拨分析:这首歌曲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演唱?通过怎样的语气或动作表现?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课前谋划,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恰当的诱导,从而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5、教师为学生营造自由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绪自由驰骋,并不是由着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而是创设与作品要素相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去领会,从而有的放矢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同时,只有将学生置于听赏歌曲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欣赏,给学生欣赏的机会,并适时点拨,才能让他们感受一个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既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使枯燥的音乐学习变得鲜活、生动、富有成效。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想象力,触发创新思维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常识和浅显的音乐技能,其目的既不是造就一位歌唱高手,又不是造就一名演奏家,更重要的是要凭借具体的艺术作品,培养

6、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感悟及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音乐和亲近音乐,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热情。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它宛如一把打开智慧宝藏的钥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音乐教学在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型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作为素质教育践行者,音乐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一切单调、枯燥、令人生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氛围和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艺术的熏陶。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情感细腻,好

7、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喜欢借助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教师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充分把握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将音乐教学与游戏、舞蹈、美术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将抽象乏味的音乐概念、晦涩难懂的音乐原理和枯燥繁杂的技能训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使之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从而将他们从课堂固定的座位上请出来,既动口、动手,又动脑、动心,轻松欢快地进入音乐世界,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思维,更接受美的熏陶。如在教学“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传统的方法是只教“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样的说教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很多学生依

8、旧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内心感受,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受、想象的音乐情境,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了“拍子”的概念。首先,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长短:如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其次,通过举出事例海关钟楼的钟声、电子钟秒针的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分别类似于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它们的区别。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觉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声音,最后让学生用拍手、敲桌子等方式将听到的声音模仿出来,从而实现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模仿的过渡。总之,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感知音乐、创新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既使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原理,提升音乐素养,更使他们有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