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152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总 课 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 课 题:“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实施单位: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514011)(0753-2172726)“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课题组 执笔:徐莉摘要:梅州中学作为梅州市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领头羊”,审时度势,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整合-以学习资源库为基础的课程整合的研究,第一阶段,试验班有2个同学的高考生物选考科成绩突破了700分;第二阶段,试验班有6个同学的高考生物选考科成绩在700分以上(都名列梅州市前50名),高三(3)班更是以637的平均分高居全年级各班各科平均分之首。关键词:学习

2、资源库、课程整合、生物选考科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学是梅州市一所办校历史近百年的老牌学校,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之一。199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梅州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起步比较早,从八十年代的苹果机开始,一直到1999年建设校园网至今,校领导以科学的决策,过人的胆识,在学校办学经费困难的情况下,陆续自筹资金投入350多万元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党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队伍培训在先,硬件软件建设同行,研发促进应用”的工作思路,积极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建设,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管理,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

3、验课题研究,从而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大大推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十五”期间,梅州中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子课题:“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经过三年多来的努力,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带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迅速渗透,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学教师应站在信息化社会的高度,运用全新观点、全新视野加以审视,努力探索与试验,尽快地实现由传统教育体制、教学模式

4、向新型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满足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01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梅州市虽然地处山区,但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也在探索多媒体教学,不过,此阶段的探索还属于“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表现在:以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如:

5、单机课件、Powerpoint演示等,所有的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九十年代后期,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改变了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信息量的增大与知识的更新,要求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应该是: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

6、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梅州中学作为梅州市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头羊”,审时度势,开展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带动全市中小学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二、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方法学校成立了以钟宴文副校长(主管教学)任组长,徐莉老师任副组长,生物组高中部老师为组员的教育科研小组,聘请知名校友暨南大学软件工具研究所所长吴恭顺教授、张金茹教授为指导专家,暨南大学迈达威科技有限公司还派出麦建煜老师作为资源库开发的技术指导,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此外,还得到了来自嘉应大学教育系书记徐文生老师的支持、指导,徐

7、老师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对中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研究。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法”:2002年7月至2002年10月,主要是集中生物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原有的高中生物教学资源库上进行修改,根据新教材制作出新的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自主复习达到掌握新知识、深化旧知识为目标。2002年11月开始选定高二及高三生物选修班的学生为研究第一对象,利用校园网与学生电脑室,从日常教学入学,进行资源库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让学生以资源库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有步骤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反思,对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对课程整合中遇到的问题进

8、行探讨研究,提出对策,最后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整合模式。由从对第一对象的研究中取得的经验,选定研究的第二对象(面向高二、高三选修生物的学生),即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从2003年9月开始,通过一定数量的素质教育的实验,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和对比,掌握教育的尺度,研制适用的教学软件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找寻合适的整合模式。三、课题的实施过程:根据总课题组计划总体要求,我校的课题研究分两轮进行,首轮2002年11月-2003年8月探索性实验,2003年9月-2004年7月第二轮验证性实验。课题的研究的实施周期:2002年8月-2004年10月1准备阶段:2002年8月-2002年10月成立课题组,组织讨论

9、学习。小组成员熟悉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Dreamwear,并根据新教材修改制作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熟练操作学生电脑室;讨论课题研究的方案和计划。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个部门的配合下,梅州中学早在 1999 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课题组的老师都熟悉校园网络的应用,并掌握了Frontpage、Powerpoint 等制作课件的工具,能够制作网页和多媒体课件。 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校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都开设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课时、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如:多媒体网络教室,鼓励

10、学生设计制作个人的主页、班级网站等。2实施阶段:2002年11月-2004年7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2年11月-2003年8月建立内容丰富的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详细内容见附件)整合之一-利用资源库辅助教学教师就新的学习资源库进行课程整合研究,充分利用资源库开展教学。2003年10月,课题小组的曹伟彦老师举行了高中生物资源库辅助课堂教学的示范课,邀请了梅江区各兄弟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师前来观摩、评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堂示范课为高二年生物“新陈代谢”部分知识。课后,听课老师对这堂示范课进行评价,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之二-学生利用资源库自主学习第一方

11、案:课题组选定20022003学年高二(6)班为新课学习的实验对象,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学,课程整合分三步走:第一步,教师创设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第二步,学生在资源库中寻找答案;第三步,教师对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记忆。2003年3月在接受广东省电教馆组织有关专家对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进行中期工作检查中,课题主持人徐莉老师举行了利用自主学习的公开课,得到了省市有关负责人的指导和肯定。第二方案:课题组选定20022003学年高三(9)班为复习课的实验对象,时间为下午课外第三节。第一学期,重点在扩大高三学生的知识面,由教师指定网站或先行下载到校园网上,主要是近期国内外

12、在生物学科方面的研究与成果,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然后学生自行学习、讨论;第二学期,重点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由教师设置复习的专题,按专题进行分析、拓展,并附相关的在线检测。第三方案:高二学生课外活动,设计了“生活与生物”专题,让学生通过资源库提供的大量的相关资料,学习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了解自我、了解自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4年7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然后在高三(3)、(6)班(生物选修班)开展实验,一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素养,二是对高三学生的生物科实行信息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

13、教学要求。 生物选修班的大部分复习过程与部分新课程在电脑室实行自主学习。召开“教育信息化演示会”,邀请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前来观摩、交流;2004年2月24日,在学校的多媒体演播厅召开了“梅州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演示会”,有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梅江区各中小学的校长等130多人参加了会议;在展示会上学校领导介绍了课题的进展,课题主持人徐莉老师详细汇报了课题取得的成果。3总结阶段:2004年8月-2004年10月整理各种资料,论文的汇总和软件的最后评测。四、 课题实验效果经过课题组的全体老师三年多来的努力,研究成绩斐然。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制作的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可以随

14、时添加与修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享受多媒体学习的乐趣,甚至可以作为全国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资源;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摸索出比较成熟的课程整合模式,供同行参考、借鉴。(1)2003届高三级高考成绩(平均分)比较:实验班(9)班)的实验科在五科中,语文、英语排在全级12个班的第12位、数学排第11位、综合科排在第6位、实验科(选考科生物)并列全级第四位,而且平均分在本班各科中最高,其中有两位同学单科上了700分(李震737分、杨云杰708分),打破了本校四年生物选考单科分无人上700分的僵局。从高考成绩来看,合理有效的课程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直接提高了

15、学生的成绩。这一点,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的肯定。(2)2003年高二会考生物成绩()班级12345678910及格率92.791.210087.583.796.88082.583.281.3红分率71.270.28166.364.576.35658.158.259(注:3班为重点班,6班为实验班)(3)高二(6)班危向钏同学的作品“梅花盛放”获“ 2003年梅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网页组三等奖;(4)高二(6)班钟一铮同学的作品“烟霭梅姝”获“2003年梅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程序设计组三等奖。(5)2004届高三级高考成绩(平均分)比较: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综合高三(6)班5685

16、11541571548高三(3)班596623608637584 高三(3)班、高三(6)班的高考生物平均分都排在各科的前面,高三(3)班的637分排在全年级(12个班)60个班平均分之首;除此以外,还有潘秋平、陈梅芳、张苑霞等六位同学的生物科成绩在700分以上,名列前市生物科成绩的前50名以内。五、课题结论:“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与课程整合-以“学习资源库”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阅读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习资源库”与中学课程的有机结合,揭示了课程整合的方式和意义,深化了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树立中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现实意

17、义。六、课题研究成果1、 教学软件: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见成果附件)2、 论文、课件:(1)徐莉老师的论文高考复习巧用电教媒体发表于广东省电教馆主办的教育信息技术2002年第8期;(2)2002年11月,徐莉老师的论文基于学习资源库的课程整合模式探讨荣获2002年度全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中国电化教育协会);(3)徐莉老师的论文中学生物网络化教学资源的构建发表于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4)徐莉老师的课件细胞学专题获梅州市2002年多媒体教育资源评比一等奖,2002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比优秀奖;(5)钟宴文老师

18、的论文中学生触网心理浅析及引导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获省级三等奖;(6)钟宴文老师的课件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获2002年梅州市多媒体教育资源评比一等奖;(7)曹伟彦老师的论文在实践中探索生物教改之中获梅江区2002年年会论文二等奖。(8)徐莉老师的论文浅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发表在现代教育设备刊物(2004年2-3期);(9)徐莉老师的论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分析在2003年梅州市生物年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广东省2003年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叁等奖,并发表在现代教育设备刊物(2004年5期);(10)钟宴文老师的论文抓住教育信息化_促成学校飞跃

19、式发展发表在现代教育设备刊物(2004年5期);(11)徐莉老师的论文中学多媒体生物课的教学模式发表在广东省植物学会会刊第十三、十四期(12)徐莉老师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名师成长与价值在广东梅州“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论坛发表,评审为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3、教师成绩:(1)徐莉老师被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评为2001-2002学年度教改积极分子;(2)徐莉老师被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评为20022003学年度教改积极分子;(3)钟宴文老师被梅州市教育局评为20012002学年度梅州市教改积极分子;(4)钟宴文老师被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评为20012002学年度教改积极分子;(5)钟宴

20、文老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02年梅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金梅奖三等奖”;(6)曹伟彦老师被学校评为20022003学年度电教积极分子;(7)徐莉老师被梅江区教育局评为20022003学年度梅江区教改积极分子;(8)徐莉老师被梅州市教育局评为20032004学年度梅州市教改积极分子;(9)钟宴文老师被梅州市教育局评为2003-2004年度梅州市优秀班主任;七、收获2003年12月21日,在广东省教育学会网络教育委员会第一次年会上,徐莉老师应大会组委会的邀请以探索中学生物教改之路为题,介绍了梅州中学生物课题组在网络教学方面的实践,并向来自全省各兄弟学校的三百多位同行展示了梅州中学“十五”课题研究

21、的成果: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得到了与会专家、省教育厅的肯定,也得到了省电教馆的支持和鼓励。2004年2月24日,在学校的多媒体演播厅召开了“梅州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演示会”,有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梅江区各中小学的校长等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展示了梅州中学近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概况、取得的成绩,不同学科的老师展示了代表本学科水平的多媒体课件,课题组详细汇报了课题的开展、取得的成果、经验,发挥了梅州中学作为信息技术应用“领头羊”的辐射效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梅州中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粤东山区现代化实验学校。二四年十一月通

22、讯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514011)电 话:0753-2172726E - mail:mzxl成果展示:Http:/参考文献:1 刘雍潜、李龙,教育技术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 任友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定位,现代教育技术 2004年第2期3潘克明,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水平,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发展研究,2004年4李龙,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发展研究,2004年5Joseph S.Renzulli Sally M.Reis,丰富教学模式 一本关于优质教

23、育的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教育科学出版社六、鉴定意见: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课题组提交的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经过充分讨论后,提出以下鉴定意见:该课题研究将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作为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重要平台,在较为系统地梳理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学科知识体系。在借鉴国内外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而编排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整合方式、教学体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该课题的研究以“学习资源库”为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阅读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该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于论证了中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的途径,揭示了课程整合的方式和意义。实践价值在于为基础教育开展课程整合提供了思路和有价值可操作的案例。课题成果之一的高中生物学习资源库可操作性强、易修改补充、资源共享价值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使用。该课题结题材料完备,格式规范,符合结题要求。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的要求,同意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