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同步练习1(必修三)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地理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同步练习1(必修三) .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二地理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知识精讲 中图版必修3【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1. 本讲学习目标要求:(1)了解城市化含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国际通用的工业化结构性指标。(2)了解江苏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工业发展水平。(3)理解江苏省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运用比较法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特点的不同,根据江苏省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2. 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工业化和城市化2. 难点:江苏省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
2、问题;江苏省城市化建设的思路以及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三. 具体内容:(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 城市化指标:(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2)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增加(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最重要的指标)(4)城市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概念: 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集中过程,转化过程,扩散过程2. 工业化指标:(1)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2)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概念:工业(尤其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3. 关
3、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相同点不同点发达国家经历大致相同:工业化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基本同步;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起步早/经历时间长/发展速度慢水平高/基本同步发展中国家起步晚/经历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水平低/不同步(城市化工业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新特点:工业化和城市化虽然是相
4、互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更为明显。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规律在工业化初期,城市化就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就明显地高于工业化水平发达国家时间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发展速度城市化快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高两者相互协调发展,较为合理发展中国家时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速度城市化慢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市化高于工业化,但两者都较低城市化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1. 相同点: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历程:2. 不同点:起步、城市化水平,经历时间、发展历程。经济发达
5、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发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三)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 江苏省区域特征:(1)位置: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4)城市分布:苏南2. 存在问题:(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40%;工业化:50%)原因:之一:多乡镇企业,第一产业人口过多之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之三: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原因:城市和工业发展迅速,结果水严重污染(淮河、长江、太湖) (3)乡镇企业发展分析所面临的问题: A. 增加基础
6、设施投资(由于分散)B. 不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中心(由于分散)C. 环境问题突出。(4)几个深层次的问题: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优势不突出;缺少特大型城市。3. 城市化建设的思路:(1)加快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2)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3)四个层面: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市4. 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具体措施:(1)行政区划调整。原则:合理、集中、有效做法:撤并,聚集目的:加强凝聚力,辐射力A. 撤并了600多个乡镇B. 原220个省重点中心镇调减为120个C. 南京、无锡、苏州等市
7、所辖5个县纳入市区(2)“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个“城市圈”4中心:宁苏锡徐;3个圈:宁、苏锡常、徐;(南京,苏锡常、徐州)2市(宁镇)入苏南;1:一体规则(3)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土地进城农民面临问题:就业与社会保障。解决:A.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打消农民顾虑。B. 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以得到增值等方向做了大量工作。【典型例题】例1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是指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B.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
8、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C.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很低D. 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答案:BD解析: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解决此问题。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最重要的指标);城市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例2 关于工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化是指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人口比无关B. 我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15.4%,而世界为15%所以中国实现了工业化C. 工业化水平高农业化水平一定低D. 从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指标看,中国的工业化刚刚走了一半答
9、案:D解析:工业化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三个指标都要参考才可判断工业化水平。工业(尤其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1. 对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A. 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 B. 农业人口比重的增长C. 城市规模的扩大 D. 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2.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大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城市功能性分区 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A. B. C. D. 下表格数据是对:中国工
10、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据此回答34题。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国际1560中国15.45036.23. 对照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可以看出中国最接近国际指标的是( )A.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B.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4. 调整就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安排当地农民就业B.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二、第三产业C. 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D. 将东
11、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5. 江苏省濒临的海洋是( )A. 渤海 B. 黄海 C. 台湾海峡 D. 南海6. 有关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工业发展使污染点增多,面积扩大产生环境问题 乡镇企业分散使土地资源浪费,污染扩散,生态破坏 特大型城市多,城市特色明显,不利于全省快速发展A. B. C. D. 7. 关于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叙述错误的是( )A. 工业结构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的措施B.“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立三大“城市圈”C. 工业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推动了城市化D. 体制和政策保证了进城农民的利
12、益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812题8.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进步的,“三来一补”是指( )A. 来资金、来科技人员、来劳动力和补偿贸易B. 来料加工、来图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C. 来优惠政策、来服务设施、来劳动力和补偿贸易D. 来生产设备、来技术指导、来优惠政策和补偿贸易9.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13、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城镇数量猛增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 B. C. D. 11. 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对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继续以轻工业为主,限制重工业的发展B. 应加大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C. 区内各城市需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澳门、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 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已经很成熟,“村中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12.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问题表现在( ) 产业基础差 科技实力薄弱 人才队伍差 南岭的阻隔,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A.
14、 B. C. D. 二. 综合题13.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正在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它由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一起组成,面积10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却创造出了全国18.5%的GDP。这里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1)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是_,其气候特点是_,反映该气候特征的是图_。(2)该地区在每年的初夏常(6月7月)会出现_天气,原因是_。7月8月该区常出现高温少雨的_天气,原因是_。(3)下列
15、说法中,分别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资源、政府和市场、科技教育、交通和信息等方面评价长江三角洲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带的主要有利条件,其中正确的是( )(不定项选择)A. 濒江临海,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 B. 濒江临海,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蚕桑基地D. 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 E. 人多地少,矿产、能源较缺乏F. 改革开放早,利用外资多,消费水平高,市场广阔,腹地宽广 G. 科技教育发达,海陆空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信息网络齐全【试题答案】题号123456答案BDADBC题号789101112答案ABDCBD13.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2)梅雨;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天气;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ACD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