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203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DOC.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三章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处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在25时Kw= c (H+)* c (OH -)。学生了解在室温时,

2、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c (OH -) 与c (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 。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OH - ,而是其中的c (H+)c (OH -);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的c (H+)c (OH -) 溶液呈酸性c (H+)=c (OH -) 溶液呈中性c (H+)c (OH -) 溶液呈碱性关于溶液pH的教学,指出用c (H+)的数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当溶液酸性很弱时,使用c (H+)不方便,常采用c (H+)的负对数表示溶液的酸碱度,这就是溶液的pH。其数学表达式是: PH=-lg c (H+)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

3、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用PH表示溶液的酸性,也可以表示溶液的碱性?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物质的酸碱性是通过水溶液表现出来的,所以,先研究水的电离。【演示实验】用灵敏电流计测定水的导电性。现象:灵敏电流计指针有微弱的偏转。说明:能导电,但极微弱。分析原因:纯水中导电的原因是什么?结论: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存在有电离平衡。【板书】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的碱性一、 水的电离【讲解】水是极弱电解质,发生微弱的(自偶)电离。H2O+H2O H3O+ OH -【动画演示】水

4、分子电离过程【思考】在25时1L纯水中(即55.6mol/L)测得只有110-7molH2O发生电离。请同学们分析:该水中c (H+)等于多少? c (OH -)等于多少?c (H+)和c (OH -)有什么关系?【结论】c (H+)=110-7mol/Lc (OH -)= 110-7mol/Lc (H+)= c (OH -)= 110-7mol/L实验测定:25时c (H+)= c (OH -)= 110-7mol/L100c (H+)= c (OH -)= 110-6mol/L【板书】1. H2O+H2O H3O+ OH -简写:H2O H+ OH -实验测定:25时c (H+)= c (

5、OH -)= 110-7mol/L【练习】写出H2O H+ OH -的化学平衡常数。【讲解】在25时,实验测得1L纯水中只有110-7molH2O发生电离,因此纯水中c (H+)= c (OH -)= 110-7mol/L。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c (H2O)可以看做是个常数,c (H2O)= 55.6mol/L。故25时,H2O的电离常数K=110-710-7/55.6=1.810-16【板书】2. H2O的电离常数【讲解】由于电离的水很少,故c (H2O)= 55.6mol/L 为一常数,K也为一常数。常数乘常数必然为一个新的常数,用Kw表示,因此有:在25时,Kw= c (

6、H+)* c (OH -)= 110-14,就叫做水的离子积。【板书】3.水的离子积:25时,Kw= c (H+)* c (OH -)= 110-14【分析交流】分析教材第46页表3-2,总结水的电离的影响的因素。由表3-2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讲解】因为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利于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增大。【板书】影响因素:温度越高,Kw越大,水的电离度越大。对于中性水,尽管Kw和电离度增大,但仍是中性水。【过渡】由于水的电离,在水溶液中始终存在着H+、OH -,因此,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稀水溶液H+、OH - 浓度的乘积也等于水的离子积。那么,溶液中H+

7、、OH -的浓度与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呢?【板书】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1、 溶液的酸碱性【思考与交流】1.1L酸或碱的稀溶液中水的物质的量为55.6mol,此时,发生电离后,发生电离的水是否仍为纯水时的110-7mol/L?【提示】从水的电离平衡移动考虑2.比较纯水、酸、碱溶液中的c (H+)和c (OH -)的相对大小关系。3.酸溶液中是否存在OH -?碱溶液中是否存在H+?解释原因。【讲解】纯水中:H2O H+ OH - ,c (H+)=c (OH -)碱溶液中:H2O H+ OH - NaOH=Na+OH-, c (OH -)升高,c (H+)下降,水的电离程度降低。c (H+)c

8、(OH -)实验证明:在稀溶液中:Kw=c(H+) * c(OH-) 25时,Kw= 110-14【板书】稀溶液中:25时,Kw= c (H+)* c (OH -)= 110-14 常温下:中性溶液:c (H+)=c (OH -) = 110-7mol/L酸性溶液:c (H+)c (OH -),c (H+)110-7mol/L碱性溶液: c (H+)c (OH -), c (H+)c (OH ),c (H+)110-7mol/L碱性溶液:c (H+)c (OH ),c (H+)110-7mol/L2、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法:PH=-lg c (H+)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动画演示增强直观性,

9、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的电离平衡特点和溶液酸碱性的实质,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的酸碱性,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2 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确定依据: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选修模块中掌握知识程度和高考要求,确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维教学目标:

10、(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利用C(H+)、C(OH-)、PH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PH的定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PH的计算。学生会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与操作。(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利用表格分析酸或碱的稀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加深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及PH的关系。学生通过例题的计算归纳出有关溶液PH的计算题型和技巧方法,并进行强化训练加以巩固。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图示学习PH值测定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分析,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生通过阶梯性溶液PH的计算题型的训练,体会学习过程的严密与循序渐进。3学

11、生学会用图表方式去分析问题,提高从事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综合素质3 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1)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高考和学情确立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2)重点: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有关溶液PH的计算难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二教材处理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充分利用初高中衔接知识“PH”和上节学习的“水的电离平衡知识”引出“溶液酸碱性与PH”的新知识,增强知识的逻辑性。对教材的处理上我充分利用了“思考与交流”、“PH试纸阅读”资料和“PH计测量溶液PH”图示进行教学。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高考复习带来方便。将教后面PH应用涉及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资料提到本节的学习中

12、,使学生充分全面的学到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为后续学习PH的应用做好提前准备。对溶液PH计算的题型与归纳是对教材内容的加深和为高考复习做准备。2.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PH”知识和刚学习的“水的电离”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水的电离平衡做切入点组织教学,学生易进入本节新知的探究中。利用“思考与交流”、“阅读”资料和例题与练习的计算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了科学探究的体验。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针对本节教学目标、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方法如下:讨论、对比归纳法,实验法、阅读自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分层次教学等方法,师生互动,

13、生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四教学手段用PH试纸测PH实验学案资料(包括填写表格、例题与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本节各课题是从复习初中知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度和怎样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引入的”,接着复习“水的离子积”,让学生明确“水的离子积”的适用范围,利用教材46页的“思考与交流”分析纯水中加入酸、碱后,溶液的酸碱性,探究出“溶液酸碱性强弱可用溶液中c(H+)和C(OH-)来表示”的结论。从而导入新课“溶液酸碱性跟C(H+)和 C(OH-)关系”的学习,结合水溶液中H+和OH-相互制约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为学生理解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关系做铺垫。2 溶液的PH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

14、,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溶液PH的教学活动。我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引导学生推断出溶液的PH与C(H+)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本部分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一般探究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采用接受式教学法,直接给出PH 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再让学生练习已知溶液的C(H+)和 C(OH-)浓度,计算溶液的PH,同时判断出对应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PH表示的意义、PH常用范围、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3 关于溶液PH测定方法的教学,让学生阅读教材46、48页的资料、观察图(37)来学习广泛PH试纸、精密PH试纸和PH计,测定溶液PH的精确度。从图上观察PH计的测量溶液

15、PH的方法,给学生展示广泛PH试纸和精密PH试纸后,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后,学生在进行实验测定盐酸、NaOH溶液和纯水的PH,加以巩固PH试纸使用,并强调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如PH试纸不能事先用蒸馏水润洗,以免降低被测溶液的浓度。4 对溶液PH计算进行分类教学。设计的题型有强酸与强碱单一溶液的PH计算强酸与强碱稀释问题的PH计算两种PH不同的强酸(或强碱)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两种PH不同的强酸和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等四个方面,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计算思路,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技巧,再由练习强化巩固。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5总结:以“我学了.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以便增强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精神。6作业:PH计算题 预习PH应用六板书设计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 C(OH-)关系(250C) 2.溶液的PH 定义 数学表达式:PH=-lgC(H+) 意义 PH的常用范围(250C) 014 3.溶液酸碱性和PH 的关系 4.溶液PH 的测定方法: 5.有关PH 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