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材料导读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材料导读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材料选择题1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且溉且粪,张我禾黍A B C D2“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 B.棉 C.毛 D.麻3唐六典中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当时仍以日中开市 当时的市仍有时间限制 有专人负责管理市场 市与坊分开A B C D4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
2、一衔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5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6胶州板桥镇是北宋时期北最大的商埠,下图是反映其社会经济状况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 是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写照 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
3、大A B C D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最大的差别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都出自中国。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性影响在这里(欧洲)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远洋船只等新技术不但没有被埋没,反而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在欧洲,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的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鲜明、最重大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
4、迟滞的原因。这种迟滞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5分)8古往今来,社会经济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并由此引发社会生活领域的相应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纤,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3分)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
5、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谙熟合同、利息、合股公司、营销点、特许经销权、仓储和佣金。宋朝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已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据材料看,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据你看来,这些因素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发展,并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6分)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
6、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等主篇的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3分)9关于“火”的传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史记货殖列传荆、扬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盐铁论通有10关于百姓生活及农业发展状况的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商君书画
7、策11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刀,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12关于小农经济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13关于“市”的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引自中国商业简史14关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
8、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6:DDCDDD7原因:推行抑商、禁海政策;实行专制统治;忽视发展科技。(3分) 后果: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国力日益衰微,遭受列强侵略,社会陷于危机之中。(2分)8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农业手工业结合;(3分)因素: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合同、合股公司、佣金等。(3分)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做法;封建制度的阻挠。(3分)剪发辫;更新服饰,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3分)13材料表明:临安城内的夜市已相当繁华,商业兴盛,买卖昼夜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