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门的历史沿革.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303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门的历史沿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京城门的历史沿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城门的历史沿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门的历史沿革.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城门的历史沿革 北京的城区格局基本形成于明代,城分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紫禁城有四门 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皇城有七门 北安门:皇城北面城墙的正中,清代改称地安门。大明门:皇城的第道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1912年改为中华门;承天门:皇城的正门,清代改为天安门;东安门:位于皇城东墙的中部偏南,与紫禁城的东华门相对;西安门:位于皇城西墙偏北;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是皇城大明门的左右门,取长治久安之意,长安街由此得名。 内城有九门 正阳门:元代称丽正门,俗称前门,因只有皇帝龙车出入此门,又称国门;崇文门:元代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是当时京城收税的总机关;宣武门:元

2、代称顺治门,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出入,又称死门;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城内所需粮食都从此门运进;阜成门:元代称平则门,京西的煤炭车,大多出入此门;东直门:元代称崇仁门,九门中最贫之门,为木材进京之门;西直门:元代称和义门,因皇帝御用之水取自玉泉山,所有御水车都走此门;德胜门:元代称健德门,为出兵征战必走之门,又称为军门;安定门:元代称安贞门,此门为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九门中有八门启闭有时,那时有句俗语“城门响点不等人,出城进城要紧跟”。如果你走慢了,城门准时关闭,无论进城还是出城都毫无办法。惟独崇文门通宵达旦地开着,因为此门为收税关口。 外城有七门 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