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319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出了( )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2.“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中国近代的()A顽固派 B维新派 C洋务派 D革命派3.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

2、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和立宪派4.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5.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D.主张开眼看世界6. 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7.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

3、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这段言论应该出自()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8. 史学家胡绳说: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的先声。这场的“近代化”的作用( )A.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B.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封建清王朝实现民主政治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观点反映了(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10 某思

4、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此资料来自(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11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12.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13.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

5、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龚自珍B洪仁玕C李鸿章D严复14.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15.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 )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16. 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 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17. 由19世纪6

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 B C D18.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来源于早期维新思想 西方民主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 洋务运动的实践A B C. D.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一一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一一恩格斯自然辩证

7、法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 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高明”手段是什么?“高明”在何处?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20. 阅读材料

8、: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2分)(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4分)(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

9、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1. B 2.B 3.C4.B 5.D 6C 7.C 8.B 9.C 10.A 11.D 12.C 13.C 14.C 15.C 16C 17.A 18B19. 答案:(1) 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大力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儒学,动摇了士大夫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3)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4)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20.答案:(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教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