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2476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导 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2课程理念 (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

2、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

3、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

4、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2)课程内容部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内容对十二年的课程学习分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坡度明显,增强可操作性。 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

5、面语表达能力。 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基础型课程为主,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学习”部分以探究型课程内容为主。 高中阶段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类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基础型课程为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拓展型课程为自主选修内容,每一位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必须选学二至三项内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主要融于“综合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之中,也渗透于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中。 (4)实施意见部分,从教材编写意见、教学建议、评价意见、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具体实

6、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意见”中要求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二、课程目标 (1)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3)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认识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

7、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5)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 (6)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7)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 (8)有综合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

8、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2、阶段目标一至二年级目标 到二年级结束时: (1)能正确拼读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会查阅字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写1000个汉字,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能理解课文所原喊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能认真听他人说话,主动与他人交流。有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有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4)能写几句连贯的句子,表达内心的想法;有写

9、话的愿望。 (5)能参加班级、学校、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三至五年级目标 到五年级结束时: (1)能熟练地拼读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扩大识字量。认识并会写2500个汉字。 (2)能认读并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义;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能认真听他人说话,理解他人所说的主要意思,并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需要,独立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 (5)能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

10、六至九年级目标 到九年级结束时: (1)能认识并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 (2)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顺、读通浅易的文言诗文。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持久的课外阅读兴趣。 (3)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习惯,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写出对所读作品的感受或评论。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4)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及时概括他人发言和报告的主要意思;能在不同场合清楚、

11、得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根据需要作演讲或辩论。 (5)在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初步形成课题意识,确定并完成研究内容。 (6)能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并借助网络等工具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十至十二年级目标 至十二年级结束时: (1)能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在课外有

12、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2)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说明事物或事理特点;能根据需要写常用的应用文。有写作的热情,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 (3)能尊重他人发言,及时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有收听、收看广播和影视新闻的习惯,能概括视听内容的中心。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 (4)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5)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选择拓展型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三、课程设置1、阶段

13、设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以基础型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增加拓展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内容为自主选修。2、课时安排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二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306课时;三至五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204课时;六至九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136课时。 高中阶段:十至十一年级,每学年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102课时,每学年学分为6分;十二年级,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90课时,学分为6分。十至十二年级,拓展型课程部分的总学分为6至10分。四、内容与要求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容与要求:识字写字 内 容 要 求 一至二年级 汉语拼音 (1)正确认读声母和韵母,会拼读音节 (2)能借

14、助汉语拼音识字 识字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2)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 (3)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4)能在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的字,能自觉扩大识字量,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写字 (1)写字姿势正确,字迹端正,书写规范 (2)会写1000个常用汉字 (3)有写字的兴趣 三至五年级 汉语拼音 (1)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2)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识字 (1)巩固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并将识字量扩大到2500个;能运用字典增加识字量 (2)能理解、运用2500个常用汉字 (3)能辨别形近字和音近字 写字 (1)正确书写2500个常用汉字

15、(2)会用钢笔写楷书 (3)学会用毛笔描红和书写 (4)写字态度认真,文面整洁,字的结构匀称 六至九年级 识字 (1)巩固2500个常用汉字,并将识字量扩大到3500个;能随阅读材料,依据自己的能力,继续扩大识字量 (2)能正确理解、运用3500个汉字 写字 (1)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 (2)能写楷书和行书,做到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文面整洁阅读 内容与要求年级内 容要 求 一至二年级 儿歌、童谣、寓言、童话、神话、故事及其他体裁的课文阅读 (1)在课文阅读过程中加深对学过的常用汉字的认识 (2)能自主朗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唱读、不顿读,能按标点停顿;能读

16、出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朗读时音量适中 (3)能认真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边读边圈画 (4)能了解课文内容,大体知道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说出阅读中的想法或提出问题 古诗词 能熟读、背诵60首简单的古诗 课外阅读 (1)能选读自己喜爱的书 (2)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别人 (3)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刊的习惯。阅读时间一年级每天不少于15分钟,二年级每天不少于20分钟;阅读总量达到10万字左右 三至五年级 寓言、童话、神话、故事、小剧本及叙事类作品、科普作品等课文阅读 (1)在阅渎过程中正确理解2500个常用汉字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注意力集中地默

17、读课文,有一定的默读速度,每分钟达到250字左右 (4)能联系生活经验,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的主要意思;能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语句的前后联系;能圈画文章重点和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初步归纳课文内容的要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能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5)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 (6)感受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能用摘抄、仿写等方式自觉积累生动而含义丰富的词句,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 古诗词 能再背诵60首古诗词 三至五年级 课外阅读 (1)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和儿童读物 (2)能理解

18、所读内容的要点,有自己的体会 (3)能做阅读摘要,能根据阅读内容写出一点自己的体会 (4)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30分钟,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六至九年级 课文阅读 现代文化作品 (1)能独立阅读课文,体验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观点,有自己的感受;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语言能力,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能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典范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特点;理解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能结合阅读感受,分析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 (

19、4)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问题意识,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能运用注释、工具书以及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能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阅读字数不少于300字,并能把握文章的要点 (6)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相关知识,扩展阅读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主动与他人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围绕某一问题作深入研究的意识 六至九年级 课文阅读 文言诗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 (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

20、,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 (3)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四年的背诵总量在10000字左右 课外阅读 (1)能自觉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四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 (2)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报刊文章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四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 (3)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 (4)能自觉做读书笔记,逐步形成专题阅读的意识

21、和习惯写作年 级 内 容内 容要 求 一至二年级 写 话 (1)能用已会写的字和学过的词语写几句连贯的句子,表达简单的想法;有写话的兴趣 (2)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三至五年级 片断和短文 (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写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能根据一定的情景展开想象,用文字表述想象内容 (2)有写日记的兴趣 (3)能写便条、通知、书信等常见的应用文 (4)学习使用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破折点、书名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 (5)一课时能写300字左右的片断或短文,做到有中心,有一定的内容,意思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 (6)学习修改作文 六至九年级 随 笔 (1)能对阅读内容进

22、行独立思考,随时用文字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 (2)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3)写随笔做到有中心,有内容,有一定的语言表现力 (4)能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随笔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六至九年级 一般体裁的文章 (1)能结合阅读内容按要求作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能依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作评价 (2)能根据作文题目、有关情景或材料,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能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实、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

23、文章 (3)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表现其特点;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避免写错别字;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 (5)在八、九年级,能围绕某一题材或范围,选择不同对象,从不同角度或运用不同表达方式写一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6)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7)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每课时能写出500字左右的文章 应用文 会写书信、总结、倡议书、访谈

24、纪要、调查报告等常见应用文口语交际年 级 内 容内 容要 求 聆听 (1)能注意力集中地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 (2)能记住并能转述他人发言的大体内容 一至二年级 口语表达 (1)能结合学习内容或他人的发言,大胆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做到意思清楚,有一定的针对性,语句连贯 (2)能在班会、校会及其他活动中独立做2分钟左右的发言,做到有一定中心和内容,语句基本通顺 (3)能在课堂活动中发言,做到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 聆听 (1)养成认真听他人说话或收听广播、音像资料的习惯 (2)能理解并记住所听内容的主要意思,能边听边思考 (3)能转述听到的主要内容 三至五年级 。 151语表达 (1)

25、能在各种场合发言,做到条理清楚,语句连贯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依据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思考 (3)能在校、班举行的活动中,独立地作3至5分钟的发言,做到有中心、有内容,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4)能自然地运用已经学到的词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聆听 (1)养成尊重他人发言、倾听别人意见以及认真收听广播、音像资料的习惯 (2)能准确概括聆听的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对所听内容作出思考和判断,发现与自己的认识不一致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 。六至九年级 口语表达 (1)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说话时态度大方,12I齿清楚,音量适中,语句流畅 (2)能主动与

26、他人交流,能在交流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表达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语得体 (3)能根据已定主题和有关要求作10分钟左右的演讲,做到中心明确,感情真实,条理清晰,语句顺畅、连贯,有一定的感染效果 (4)能依据辩论主题,有针对性地发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说理得当,用语文明综合学习年 级 内 容内 容要 求 一至二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 (1)能参加班级、学校、社区活动,两年的活动总次数在20次以上;有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能在各项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表现自己的特长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 三至五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 (1)能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社区活动,

27、三年的活动总次数在30次以上 (2)能结合各项活动,加强语言交际,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特长和语言才能 (3)能根据要求独立地完成小报的编辑,四、五年级每年至少能编辑一份小报 (4)如条件许可,应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问题,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5)有合作的意识,能在集体活动中关心他人,互相探讨,共同发展 六至九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 (1)主动参与班级、学校、社区及社会的各项活动,有合作精神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2)能独立进行采访、社会调查等活动,并完成相关的报道或报告;能独立编辑小报 (3)能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演讲、辩论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28、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文学兴趣,能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4)关心学校、社会发生的事,对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收集资料,作调查研究,进行讨论交流,并能根据需要书写、阐述自己的见解 (5)能利用网络平台,研究有关问题,并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专题研究 自觉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确定主题,能查找并引用资料,写出有关的读书报告或小论文2.高中阶段内容与要求高中 内 容 要 求 课文阅读 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现代文学作品 (1)在整体感悟的前提下,领会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语言表现力,感受作品的魅力。读诗歌,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读小说,能体验

29、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社会意义;读散文,能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脉络,体会情与景(或物)、情与理的内在联系;读剧本,能感受矛盾冲突反映的人物思想性格和表现的主题,体验剧本所营造的氛围 (2)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3)能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体验并赏析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 (4)能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人类文化结晶,吸收人类文化的养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其他现代文化作品 (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作者的见解和感情倾向,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2)能

30、独立阅读当代科技作品。能准确概括文章所表现的事物特征,理解文中阐述的科学原理;能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在正确理解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大型座谈会纪要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体格式和语言特点 课文阅读 文言诗文 (1)读懂、理解浅易的文言诗文。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能鉴赏优秀的文言诗文作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能根据语言环境正确把握重要词、句的意思;能记住常见的通假字。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

31、义或作用;能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 (4)有一定的文言诗文的背诵量,三年背诵总量达到10000字左右 课外阅读 (1)有课外阅读兴趣,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和语文学习的目标进行广泛的、有选择的阅读。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2)形成课题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目标,确定阅读专题;有写读书报告或专题报告的意识 (3)养成每天阅读报刊的习惯,能了解各种信息,记住重大事件,并及时与他人交流写作 内 容 要 求 随笔 (1)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及时表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 (2)能写读书笔记,对所读内容及时梳

32、理、归纳,并随时表达自己的见解 一般体裁的文章 (1)能在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材料的要点,表达对材料的感受与认识 (2)能正确把握命题要求,选择相关材料,确定文章的立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 (3)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状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并能恰当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扩展写作的内容 (4)能写鉴赏、评论性文字。能依据阅读内容或视听内容,选择相应角度,对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作评析 应用文 (1)会写座谈会纪要、迎送辞、自荐书、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事物说明等应用文,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

33、楚、格式正确、语言顺畅 (2)会写专题报告,做到题旨明确、条理清楚、资料充分、语言顺畅口语交际 内 容 要 求 聆听 (1)养成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听话(听广播,影视作品)的习惯,能在听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 (2)能迅速把握他人发言(或视听内容)的要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3)能听懂对方(或所听内容)说话中隐含的“潜台词” 发言 (1)根据一定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中心明确、感情自然、语言简明 (2)能以介绍新闻、说事件、讲故事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做到事实(情节)清楚,表达生动 对话 (1)养成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及时表述自己的见解,做到应对敏捷、思路清

34、晰、意思连贯、用语得体 (2)能围绕一个专题或一定要求,即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在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意见,修正不正确的意见 演讲 (1)能在学校、班级的活动中,当众作15分钟左右的演讲,做到观点明确,阐述清楚,用语规范,语言连贯;演讲时感情充沛、音量适中,能借助语调、手势,产生一定的感染力 (2)能根据情景需要作即兴演讲,演讲内容切题,中心鲜明,语言流畅 辩论 (1)能根据要求参与班级、学校组织的辩论活动 (2)辩论时能抓住对方发言中的破绽,作针对性的反驳。表述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针对性强,并做到尊重对方,用语文明得体综合学习 内 容 要 求 综合实践活动 (1)积极参与学校、班

35、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合作精神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个性特长 (2)具有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交际能力,能在采访、社会调查、编辑报刊等活动中,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体现创新意识(3)能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独立地研究课题;能及时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表现自己的见解 专题研究 (1)能融合各学科的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选择研究课题,自主地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 (2)具有初步的专题研究能力。能自主选择专题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专题报告,做到观点明确,资料充分,结构完整,语言顺畅拓展型课程部分 内

36、容 要 求 古诗文鉴赏 (1)能选读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的优秀古诗文 (2)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领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了解作家的基本思想和创作风格,能体会古诗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就作品内容或表现形式写出简单的赏析文字 新诗赏析和创作 (1)了解新诗的类别和主要特点,把握诗歌内容和作品中表现的感情 (2)学会鉴赏新诗的基本方法,领悟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3)能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尝试创作诗歌 小说和剧本赏析 (1)了解小说和剧本的主要特点 (2)能从不同角度解读和赏析作品内容与表现手法,对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作简要评论 现代散文赏析 (1)了解抒情散文、议论散文,叙

37、事散文等不同表达方式的散文特点 (2)感受、赏析作品的意蕴,并对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作简要评价 传记文学阅读 (1)选读古今中外名人的传记作品,了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 (2)正确把握作品内容,了解传记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思想发展轨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3)体验、感受伟人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从中汲取养分,能写出阅读感受或评析文章 科技作品读写 (1)能正确把握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特点或中心 (2)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能依据作品内容查找相关资料,作专题研究;能大胆想象,尝试写科幻作品;能根据自己了解的科技发展情况,尝试写科技小品 汉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1)了解汉语文字

38、、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基本知识 (2)了解汉语的基本特点。能识别构字方法,辨析词义,分析语法,感受修辞效果 (3)能自觉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现力 散文、小说的创作 (1)学习散文、小说写作的有关知识 (2)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能力,运用散文、小说的有关知识,尝试写作 (3)能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进步感受生活,认识社会,并用散文、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认识 (4)能及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论文的写作 (1)了解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写论文的基本要求 (2)能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课题,占有一定的资料,尝试写论文 (3)能与同学交

39、流,拓展思路,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论文 新闻、报告文学的写作 (1)阅读一定量的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了解它们的基本特点 (2)能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事件或现象,进行专题调查或采访,写出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报道 (3)选取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并从多种渠道收集、积累资料,尝试写报告文学五、实施意见1教材编写 (1)语文教材是教学中师生间、同学问交流的重要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基本材料。课本的编写必须有利于全面完成课程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2)选文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做到文质兼美。入选课文语言文字规范,思想内容健康,题材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文言选文难易要适度,现代文要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富有生活气息。 选文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一至五年级的选文以短小精悍为主,要能表现童趣,体现童真,并做到图文并茂。六至九年级的选文要有一定的容量,适当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高中阶段的选文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注重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课文文字总量要适当:一般一至三年级每册不超过12万字,四至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