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22583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8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十单元课时2中和反应.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第十单元 酸和碱课时2 中和反应 pH,【考情概览】中和反应的应用在简答题中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主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结合坐标曲线试题考查。,考点梳理,考点一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定义:_与_作用生成_和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015年T5C)2.表达式:酸+碱 盐+水3.实质: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_与碱中的_ 结合生成_,同时生成_。(2014年T11C),酸,碱,盐,水,H+,OH,H2O,盐,中招考点清单,想一想,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不一定。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除酸与碱之间的反应外,

2、还有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等。,4.中和反应的探究(详见实验突破栏目)5.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农业上: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用_来改良酸性土壤(2010年T3A)。(2)工业上:处理工厂废水。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熟石灰,H2SO4+Ca(OH)2CaSO4+2H2O,(3)用于医药。如果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镁)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012年T18(3)(4)用于日常生活。人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HCOOH),使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而痛痒。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如

3、肥皂水等)来减轻痛痒。,Mg(OH)2+2HCl MgCl2+2H2O,【特别提醒】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工厂的酸性废水,通常用熟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因为熟石灰价格便宜;氢氧化铝是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但由于反应生成的Al3+对人体有不良影响,近年来,已逐渐被其他药物所取代。治疗胃酸过多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因为它们有较强的腐蚀性。,考点二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必考)1.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常用_测定溶液的_,溶液的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溶液pH与酸碱性的关系为:酸性溶液的pH_7,pH越小,酸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_7,溶液呈中性;碱性溶液的pH_7,pH越大,碱性越强。,

4、pH试纸,pH,=,2.测定溶液pH的方法在洁净干燥的_上放一片pH试纸,用 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_上,把_与_对比,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此法测得的pH为整数值。,白瓷板或玻璃片,pH试纸,试纸显示的颜色,标准比色卡,【易错警示】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溶液,以免污染试剂;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若该溶液为酸性溶液,则pH偏高;若该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偏低2009年T17(3);若该溶液为中性溶液,则无影响;在半分钟内显色读数;pH取整数。,想一想,1.测定溶液pH时,若先将pH试纸湿润,对测量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不一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将pH试纸

5、润湿则相当于将溶液稀释,这样,如果被测溶液是酸性溶液,则使测得结果偏大,若是碱性溶液,则使测得结果偏小,若是中性溶液,则对测量结果无影响。,2.欲使酸性溶液的pH升高,可采用什么方法?,加水或酸性溶液。,加水或加碱性溶液。,想一想,欲使碱性溶液的pH降低,可采用什么方法?,3.溶液酸碱度在生产、生活以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1)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调节pH是改良土壤的方法之一。(3)随时监测雨水的pH(pH5.6的降雨称为_),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

6、pH,了解身体健康状况。,酸雨,考点巩固练习,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A.雨水pH=6 B.食醋pH3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解析】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pH等于7的溶液显中性,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pH试纸遇碱变蓝色,四种物质中只有肥皂水的pH大于7,所以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的pH时,pH试纸变成蓝色。,C,2.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杨梅pH=2.5 B.苹果pH=4.1C.菠萝pH=5.1 D.柿子pH=8.5,【解析】溶液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杨梅的pH最小,因此酸性最强

7、。,A,3.如果实验室没有pH试纸,又要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_试液来进行实验,该试液从_色变成_色,能确定其呈碱性。,【解析】要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没有pH试纸时可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酚酞遇碱变红色,遇酸不变色。,酚酞,无,红(合理均可),4.在滴有酚酞试液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溶液显红色。(1)此时溶液的pH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H2SO4+2NaOH Na2SO4+2H2O,大于,【解析】稀硫酸pH小于7,呈酸性,滴入酚

8、酞试液,不变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中性的硫酸钠和水,溶液pH逐渐增大,直至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所以pH大于7。,5.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解析】向一定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此时溶液的pH7,再继续滴加稀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的pH7,故A图正确。,【答案】A,常考类型剖析,类型 pH及其应用(难点),pH及其应用近8年必考,常考命题点主要有:有关pH的图像分析(考查5次);pH的测定及应

9、用(考查3次);物质共存的判断(考查1次)。常以实验题、图像题等形式在四种题型中均会涉及。,例(15漯河模拟)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X溶液,所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A.H2O B.HCl C.Na2CO3 D.Ca(OH)2,【解析】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水后,溶液的pH增大,但始终小于7,A错误;加入盐酸后,溶液的pH始终小于7,B错误;加入碳酸钠后,首先发生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Na2CO3+CaCl2 CaCO3+2NaCl,恰

10、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依然等于7,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逐渐增大,C正确;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时,发生反应:Ca(OH)2+2HCl CaCl2+2H2O,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加入石灰水,溶液的pH升高,pH7,不会出现图像中pH保持不变的阶段,D错误。,【答案】C,【难点突破】分析各阶段曲线变化判断物质的反应情况是本题的难点。观察曲线的变化分三个阶段:开始溶液的pH小于7,然后pH等于7且保持一段时间,最后pH大于7,据此可初步判断加入的物质显碱性,再结合混合溶液为盐酸和氯化钙,由于出现平台阶段,证明不可能是碱,据此可选出正确答案。,变式练习

11、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_中,理由是_。(3)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色。,等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反应开始前,溶液pH7,蓝,【解析】(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NaCl+H2O,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呈中性,此时溶液的pH等于7。(2)根据图示,未滴加溶液时,烧杯中溶液pH小于7,呈酸性,说明烧杯中的

12、溶液为盐酸,滴加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最终氢氧化钠过量,pH大于7。(3)当滴加溶液的质量为b g时,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呈碱性,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实验 中和反应(2014年T22,2012年T9),1.反应原理(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操作: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然后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停搅拌,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NaOH+HCl NaCl+H2O,实验突破,实验视频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3.实验现象及pH变化2014年T22(1)、2012年T9C

13、(1)A点: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pH7。,中和反应,“动”悉重难点,(2)AB段: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的颜色_,pH逐渐减小。(3)B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变成_,且30秒内不变色,pH=7(实验结束)。(4)BC段:若继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pH逐渐减小,溶液仍为无色,但稀盐酸的pH0,故C点pH0。,无色,逐渐变浅,4.实验分析: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_,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颜色变淡,最后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被滴入的稀盐酸消耗了。5.实验结论:从微粒角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Na+、OH、H2O,盐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

14、H+、Cl、H2O,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Na+、Cl、H2O,即该反应的实质是_。(2014年T11C),H+OH-H2O,变红,6.注意事项:(1)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更快、更充分;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加入过量的盐酸。(2)有些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但有些中和反应不需利用酸碱指示剂也能判断能否发生,如氢氧化铜与稀盐酸间的反应等。,(3)指示剂的选择 一般选用酚酞溶液:向NaOH等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滴入稀HCl或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变为_,表示中和反应完成。指示剂若选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

15、中呈紫色,蓝色与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反应现象不易观察,故不常用紫色石蕊溶液作中和反应的指示剂。,无色,例(15安阳模拟)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1)【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可能是CaCl2和HCl,(2)【实验探究】,溶液不变色,溶液中有气泡产生,(3)请你写出一个上述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Na2CO3+2HCl 2NaCl+H2O+CO2,(4)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酸中解离的氢离子和碱中解离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16、(或H+OH-H2O)。,溶液恰好褪色(或溶液恰好变为无色)。,(5)从上述实验中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依据是么?,13河南21(2)题3分(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pH=7(1分),Ca(OH)2、CaCl2(1分),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pH(1分),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解析】(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 CaCl2+2H2O,实验没有明显现象,因此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判断反应后的白色固体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