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696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打印.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大全(新课标)必修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它具有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有列举法、描述法。描述法格式为:元素|元素的特征,例如2、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自然数集N(又称非负整数集):0、1、2、3、(2)正整数集N*或N+ :1、2、3、(3)整数集Z:-2、-1、0、1、(4)有理数集Q:包含分数、整数、有限小数等(5)实数集R:全体实数的集合(6)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例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4、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

2、、相等(1)子集的概念BAA,B(图1)或如果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子集(如图1),记作或.若集合P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Q的元素,那么P不包含于Q,记作(2)真子集的概念BA(图2)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如图2). AB或BA.(3)集合相等:若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5、重要结论(1)传递性:若,则(2)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B6、含有个元素的集合,它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1个(即不计空集);非空的

3、真子集有2个. 7、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AB(2)一般地,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有的元素并在一起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若A是全集U的子集,由U中不属于A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A叫做A在U中的补集,记作, 注:讨论集合的情况时,不要发遗忘了的情况。8、映射观点下的函数概念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AB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

4、)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C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数f(x).9、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如 1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原则:(解决任何函数问题,必须要考虑其定义域)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对数的底数大于且不等于;对数的真数大于;指数为的底不能为零;,则11、函数的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1)奇函数满足,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偶函数满足,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注: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若奇函数在原点有定义,则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

5、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12、函数的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个区间内考虑)当时,都有,则在该区间上是增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当时,都有,则在该区间上是减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函数在某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在该区间具有单调性,该区间叫做单调(增/减)区间13、一元二次方程 (1)求根公式: (2)判别式:(3)时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时方程有一个实根;时方程无实根。(4)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14、二次函数:一般式; 两根式xy0(1)顶点坐标为;(2)对称轴方程为:x=;(3)当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x=处取得最小值 当时,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6、在x=处取得最大值(4)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个数和判别式的关系: 时,有两个交点;时,有一个交点(即顶点);时,无交点。15、函数的零点使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例如是函数的一个零点。注:函数有零点 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 方程有实根16、函数零点的判定: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17、分数指数幂 (,且)(1).如;(2) . 如;(3);xy01y图象10x性质(1)定义域:R(2)值域:(0,+)(3)过定点(0,1),即x=0时,y=1(4)在 R上是增函数(4)在R上是减函数(4)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18、有理指数幂

7、的运算性质()(1); (2); (3)19、指数函数(且),其中是自变量,叫做底数,定义域是R20、若,则 叫做以 为底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叫做对数的真数。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21、对数的性质(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中;(2)1的对数等于0,即 ;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22、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自然对数:以e(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为:23、对数恒等式:24、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0,N0)(1); (2) ;(3) (注意公式的逆用)25、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推论或; .26、对数函数(

8、,且):其中,是自变量,叫做底数,定义域是图像x1y01x0性质定义域:(0, )值域:R过定点(1,0)增函数减函数取值范围0x1时,y1时,y00x0 x1时,y 0时,有. 小于取中间或.大于取两边(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的步骤:求判别式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两相异实根 一个实根 没有实根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结合图象写出解集解集 R解集 注:解集为R 对恒成立 (3)高次不等式:数轴标根法(奇穿偶回,大于取上,小于取下)(4)分式不等式:先移项通分,化一边为0,再将除变乘,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如解分式不等式 :先移项 通分直线再除变乘,解出。87、线性规划:(1)一条直线将平面分为三

9、部分(如图):(2)不等式表示直线某一侧的平面区域,验证方法:取原点(0,0)代入不等式,若不等式成立,则平面区域在原点所在的一侧。假如直线恰好经过原点,则取其它点来验证,例如取点(1,0)。(3)线性规划求最值问题:一般情况可以求出平面区域各个顶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最大的为最大值。选修1-188、充要条件 (1)若,则是充分条件,是必要条件.(2)若,且,则是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89、逻辑联结词。“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p 90、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

10、若q,则p注意:(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但逆命题的真假与否命题之间没有关系; (2)p是指命题P的否定,注意区别“否命题”。例如命题P:“若,则”,那么P的“否命题”是:“若,则”,而p是:“若,则”。91、全称命题:含有“任意”、“所有”等全称量词(记为)的命题,如P:特称命题:含有“存在”、“有些”等存在量词(记为)的命题,如q:注: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上述命题p和q的否定:p:, q:92、椭圆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P为动点,且(为常数)则P点的轨迹是椭圆。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 焦点在y轴: ; 长轴长=,短轴长=2b 焦距:2c 恒

11、等式:a2-b2=c2 离心率:93、双曲线定义:若F1,F2是两定点,(为常数),则动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图形:如图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实轴长=,虚轴长=2b, 焦距:2c 恒等式:a2+b2=c2 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当焦点在x轴时,渐近线方程为;当焦点在y轴时,渐近线方程为等轴双曲线:当时,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可设为。94、抛物线 定义:到定点F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如左下图MF=MH)。F准线FMH 图形:方程 焦点: F F F F准线方程: 注意:几何特征:焦点到顶点的距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95导数的几何意义:表示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

12、率; 导数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物体在时刻处的瞬时速度。96、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 (C为常数). (2) .(3) . (4) . (5) ;. (6) ;. (7)97、导数的运算法则(1). (2). (3).98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函数的正负的关系:在某个区间(a , b)内,如果,那么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如果,那么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注:若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则 若函数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则极大值99、判别是极大(小)值的方法(1)求导;极小值(2)令=0,解方程,求出所有实根(3)列表,判断每一个根左右两侧的正负情况: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大值; 如果

13、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小值.100、求函数在闭区间a , b上的最值的步骤: (1)求函数的所有极值; (2)求闭区间端点函数值; (3)将各极值与比较,其中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注意:(1)无论是极值还是最值,都是函数值,即,千万不能写成导数值。 (2)若在某区间内只有一个极值,则不用与端点比较也知道这个极值就是函数的最值。选修1-2101、复数,其中叫做实部,叫做虚部(1)复数的相等 .() (2)当a=0,b0时,z=bi为纯虚数;(3)当b=0时,z=a为实数;(4)复数z的共轭复数是(5)复数的模=.(6)i2 =-1, (-i)2 =-1.(7) 复数对应复平面上的点

14、,10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加:;(2)减:;(3)乘:;类似多项式相乘(4)除:(分子、分母乘分母共轭复数,此法称为“分母实数化”)103、常用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若,则(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基本不等式:若,则 (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基本不等式的适用原则可口诀表示为:一正、二定、三相等 当为定值时,有最小值,简称“积定和最小” 当为定值时,有最大值,简称“和定积最大”104、推理:(1)合情推理:包含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和类比推理(从特殊到特殊)(2)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

15、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105、证明:(1)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又叫由因导果法)和分析法(又叫执果索因法)(2)间接证明:又叫反证法,通常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极点O极径点M)极角极轴yx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6、极坐标系:其中 (1)如图,点M的极坐标为(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107、参数方程形如(*)参数方程是借助参数,间接给出之间的关系,而普通方程是直接给出与的关系,如(1)圆的参数方程是(2)椭圆的参数方程(3)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消去参数方程的参数,得到普通方程。 消去参数

16、的方法有:公式法:用公式等 代入法:方程(*)中,由解出,代入 加减消元法:方程(*)中,两式相加(减)消去参数请同学们试着将圆的参数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_,说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提示:解参数方程问题,通常先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再求解。几何证明选讲10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推论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国一腰109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

17、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110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引理:若一条直线截三角形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直线平行第三边11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CABD112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如图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则(1) (2)(3);113圆周

18、角定理: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114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推论1: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1(2 推论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15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如图:116与圆有关的定理:(1)相交弦定理: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