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698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论文: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策略 变式 延拓一、初始问题的提出过抛物线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求证:(新教材第二册(上)P119第7题)二、解题策略的研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联系,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不是解题的数量,所以要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要善于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求证)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取相关的知识,推动题目信息的延伸,归结到某个确定的数学关系,从而形成一个解题的行动序列,这就是解题方向,题目信息与不同数学知识的结合,可能会形成多个解题方向对于上述命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讨,

2、我们可得到如下一些有用信息:(1)由“”,联想到韦达定理中的两根之积,从而形成解题方向一(2)抛物线的焦点弦,常规解决方法是利用抛物线定义进行转化,形成解题方向二(3)直线过焦点,事实上就是直线和抛物线的两个交点与焦点成三点共线,从三点共线的角度又可以形成四个解方向: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利用斜率公式解决;利用共线向量解决;利用定比分点公式解决具体证明如下:证法1(利用违达定理)当过焦点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代入得,故成立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则,代入抛物线方程并整理得,由韦达定理知:得证证法2(利用抛物线定义)记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交于两点P1,P2,并设过P1,P2分别作准

3、线的垂线P1P1,P2P2,P1、P2为垂足由抛物线定义知 | P1P2 |=| P1F |+| FP2 |= | P1P1| + | P2P2|即,两边平方整理得,所以证法3(利用三点共线)(同证法二)由两点式可得焦点弦P1P2所在的直线方程为,而焦点在直线上,则有整理得证法4(利用斜率公式)略证法5(利用共线向量)略证法6(利用定比分点)(同证法二)设F分的比为,则由得,代入并整理得通过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问题的变式研究对于原命题,在探求原题的多种证法后,不要为一时的收获

4、而“沾沾自喜”使思维停止不前,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寻求更一般的规律,原题是否可能推广、引申呢?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不难获得如下新的规律结论1 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若两交点横坐标为,则结论2 若一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交点坐标为(,)、(,),且(或),那么该直线必过抛物线的焦点结论3 若过点(t,0)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交点坐标为P1(,),P2(,),那么,证明类似于原命题)结论4 若一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交点坐标为(,)、(,),且(或),那么该直线必过点(t,0)通过对原命题的推广引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而且使学生得到了创造性思维的锻

5、炼,从而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问题延拓的研究应用某些习题的结论和师生共同拓广所获得的新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能使知识深化,而且也有可能使解题方法巧妙、简捷,从而使学生体会创造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自觉、自主的创造品质应用1 过抛物线焦点F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P、Q两点,通过P和抛物线顶点O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求证:直线MQ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几课本P102第13题)证明:设P、Q坐标于为,则PO所在直线方程为,令得,又,即,所以,从而MQ平行于x轴应用2 已知抛物线,求证:在OX上存在一点M,使过M的弦P1P2总满足证明 设弦P1P2与OX轴的交点为(t,0),

6、且P1(x1,y1),P2(x2,y2),由结论3知,x1x2=t2且,为了使,只需即.应用3 已知是以原点O为直角顶角的抛物线的内接直角三角形,求面积最小值解 设A,B,因为,由应用2知弦AB与抛物线对称轴交点为(0,2p),由结论3知,又,于是,所以,当,即 时,的面积取得最小值研究问题的目的之一是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是创新意识的表现,通过利用师生共同探讨获得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创造的喜悦,富有新意五、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习题,揭示出其丰富的内涵,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应变能力,开拓思路,活跃思维都是有益的,同时对于目前高考命题的“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考活题考能力”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本质相吻合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的同时,对一些典型习题要引导学生挖掘其潜力的功能进行多方探讨,以深化拓广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