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文:“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2796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论文:“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论文:“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论文:“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论文:“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论文:“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体会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鼓舞性的问题能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因此在课堂上巧妙设置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率。 以下是本人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 一、通过已知知识,发散提问,提高能力 在盐类水解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设计时想,盐类水解的内容实质上就是电离平衡的延续,如果我以电离平衡为知识载体进行挖掘,可能效果会不错。结果表明这一做法还是颇有成效的。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学生书写CH3COOH、水、CH3COONa等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然后以这些方程式

2、为载体提问、发散:(1)加酸、碱对水的电离有何影响?(2)减少CH3COOH的浓度对CH3COOH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3)在水中加入盐(CH3COONa)对水电离出来的H+有什么影响?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的碱性(或PH值)有何变化?问题一出,学生马上进入思维。其中(1)(2)两个问题是上几节课的内容,学生很快能找到答案,第(3)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以后也不难找到答案:水中加CH3COONa后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会与H20电离出来的H+结合生成CH3C00H,使水电离出来的H+浓度减小,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中OH-的离子浓度增大,PH值变大,呈碱性。此时再引出盐类水

3、解的概念,可谓水到渠成了。这时也能理解盐类水解电离平衡的关系了。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加入Na2C03、NH4Cl、NaCl呢?同学通过分析,再由教师点拨总结盐类水解的条件,至于盐类水解的规律问题同样可用这种方法解决。教材经过这样处理可以让学生理解水解和电离之间的关系,更加容易掌握盐类水解的本质,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 二、借助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突出特点。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是化学研究和发展的基础。许多化学问题都是由实验引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实验的作用,借助实验,发现问题,探究实验。例如:在做制取乙烯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制取过程中,制取液

4、颜色变深,并闻到一些刺激性气味。这时,我就抓住这一现象,让学等探究这到底是为什么?如何验证你的观点?通过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同时也复习了浓H2S04、S02、C02的性质,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在演示喷泉实验时,有时会出现不能产生喷泉现象,这时不急于解释原因,而是让学生探讨失败原因,从而得出喷泉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原理,然后改变条件,让学生来判断能否形成喷泉,并且怎样操作才能产生喷泉。这样就可以把喷泉实验这块内容很好的掌握起来。 三、故设疑障,启迪思维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同学比较容易忽视或混淆的概念、问题时,可以故设疑障,启迪学生思维。比如在学习电池的电极判断时,设计一个由Mg

5、、Al、NaOH构成的原电池,让学生判断正负极及电子流向。学生会用一般的判断方法: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电子由Mg流向Al极。这时我不回答对错,让学生做实验验证。学生很快会从电流表中指针的偏转发现问题,这时再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讨论,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判断的方法原则的理解。 四、逆向提问,海阔天空 在讲盐类水解的规律时,有这样一条:越弱越水解。当时就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当时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讲解,结果并不理想。后来想到一个办法,提了几个问题:酸越弱电离程度怎么样?电离出来的离子浓度怎么样?学生很快回答酸越弱越难电离,电离出来的离子浓度越小。我反问:越弱的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

6、怎样?举例说明。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越弱的酸根离子结合H+的能力越强。然后又问弱酸根水解时结合哪种离子?学生回答“H+”这样,一个顺向思维比较难解答的问题通过逆向思维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五、巧设阶梯,分解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难点,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设立一些阶梯问题,分解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在双水解的教学中,学生对那些离子会发生彻底的双水解,那些离子的水解会相互促进但不会水解到底,感到难以判断。针对这个问题我设立一系列问题来解决: CH3

7、COONH4溶液中的CH3COO-和NH4+会不会发生水解?相互间会有什么影响?产物是么?浓度怎么变化?对于前面这几个问题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后面这个问题通过讨论也能得到共识:产物浓度会增大但不会增大到离子水解完全,原因是随着产物浓度增大,产物间又会发生中和反应变成对应的离子,故这两个离子的水解会相互促进但不会进行底,而能大量共存。然后又提问那么HCO3- 和Al3+呢?用同样思路去思考,学生通过讨论也会得到正确的结果:这两个离子的水解会相互促进,但水解后的产物不会随着它们的浓度的增大而相互反应,因而彻底水解最终变成了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水解产生碳酸因浓度增大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

8、能大量共存。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正确完成对这个知识的归纳。这样一个比较难的这问题通过教师巧妙设计阶梯解决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课后练习布置问题现在的学生解综合题能力比较弱,因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但目前的习题、资料难度偏大,不适合高一、高二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精选题目,对于综合性强的题目同样需要教师设立阶梯分解难度来训练学生。课后的反思 (1)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中教师的备课是关键,启发提问是先导,阅读、自学是基础,学生讨论是主体,总结是提高。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向学生提供肯定、正面的反馈信息,并适时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强化学习目的。 (3)教师要在教学中摆正位置,在教学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点拨者,探究时的参与者。 (4)创设问题情境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 (5)在问题讨论时,应让学生总结,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在概括不全或不正确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形成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错误的概念。总之,巧妙的运用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