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837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摘 要:语文的内涵无比丰富,然而语文教学中常顾此失彼,语文的实用性总是被忽视。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的论述,并试图寻求一些解决之道。关键字:语文教学 实用性 生活化近年来,“语文即生活”这个论点似乎已深入人心,语文教师总是语重心长地劝喻学生:若要提高语文素养,多读、多思、多练是关键,而读、思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更是我们的生活。这些自是没错,然而又有多少师生真正做到了密切联系生活呢?事实上,在中学所有的科目中,语文本应最具有实用价值的,却被集体无意识般地视作了美丽而单调的花架子。周有光先生也曾说:“我国今天,四个现代化的流水线遇到了教育的狭窄瓶颈,教育的流水线遇到了语文的狭窄瓶颈。

2、”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此既不甘又无奈,却也想做一些努力,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一些实用价值。譬如作文教学,这些年的高考作文,提示语中常有一句“文体不限(除诗歌外)”。考试是指挥棒,不可避免的,在我们平时作文教学中,随着这一提示语的深入人心,淡化文体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文体不限”本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擅长议论者写议论文,擅长叙事描写者写记叙文,文学功底好的可以写散文”但平日的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淡化文体,学生的作文训练就缺少层次性。潜移默化中竟有好多学生渐渐地不明白何为记叙文,何为议论文,“文体不限”竟成了文体混乱。有些学生会写散文式随笔式的高分作文,却连最基本的议论

3、文都不知如何下笔,甚至连一封检讨书、一个通知的格式都写不完整。如此便真的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三尺讲台上的语文教师岂不愧怍?“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写文采斐然的应试之作,更要会写规矩通透的实用文。否则,美国60年代的“写作危机”便有可能在今天的中国发生,那将是国家的灾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序地引导,提倡学生要有自己的文体意识,学会写各种不同文体的文章,尽可能地杜绝文章的“假、大、空”现象。当然,高考中也逐渐开始重视语文的实用性。早在2005年,上海卷就有这样一道题: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4、答题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发言提纲看似简单,实则有不少学生答不对题,对提纲二字没有准确把握。这也是写作教学当中有所偏颇的结果。应该说,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俯拾皆是,是不该被忽视的。如文言文学习,其价值更是多元的。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不能停留在文言、文章本身,还应涉及到文学、文化。如此,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从诵读入手,疏通文意,体验情感,并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切入,把握文章的精髓,亦或从文本的语言特点切入,体会文章的语言魅力。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文言文教学的点滴经验,也是文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有没有忽视更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我以为,教材里出现

5、的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淬炼,并由专家、名家精选出来的经典之作,其中必有许多古代经典的智慧。我们该做的是,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努力地汲取那些宝贵的智慧,提升自身的智识水平。如苏教版必修四中的后续、烛之武退秦师,我以为可以做一些比较阅读:同样是战、守、迁皆不及施的情形下,进行外交干涉的文天祥和烛之武为何有截然不同的外交结果?除了历史背景的不同,我们能否从他们本身的说辞上发现某些原因呢?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双雄盟兵千万欲亡郑,一臣出舌三寸即解难”,烛之武寥寥数语,先示弱放下对方戒心,并以利巧攻对方心理,以害巧析当前形势,又以史巧施离间,然后以言辞恳切的一句“惟君图之”作结语,真乃神

6、来之笔,终于使得秦伯大悦,欣然退兵,并对烛之武的一番分析心存感激。而文天祥先是慷慨激昂、一身正气,再是义愤填膺,“士可杀不可辱”,对方却是感佩之余无动于衷。很明显,两人性格迥异,谈判技巧的使用亦是不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文言字词,感受语言魅力的基础上,是否应该揣摩一下烛之武的谈判技巧呢?我想这是较有实用价值的,毕竟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莘莘学子也会走出“象牙塔”,进入五光十色的社会大舞台,将来的工作不说有刀光剑影,也会有潜流暗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早早学会些社交能力、处世智慧,也是未雨绸缪。“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岂能违背这一道理?“作为语言教师,大家在

7、努力寻找更好的向学生讲话的方式时,其实也是在为他们讲解更好的生活方式”。语文教学,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教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美的文化”,也要传授“生活的智慧”。王尚文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里也有这样的论述:“一个人的语文修养,其实就是一个人生活世界的智慧品格和境界。所以那些有很高语文修养的人,总是能从自己的语文活动中获取一种生活的乐趣,生活的价值,生活的质量。甚至从自己语文生活中获取某些在现实生活中获取不到的内容。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语文生活智慧的表现。”不可否认,我们这个时代缺少大师,这是时代的悲哀。这个悲哀在造就了缺乏思想的教师和学生的同时,也造就了功利化的

8、教学模式。曾经百家争鸣的华夏大地,“三教九流”无一不是对生活智慧的探索,如今的“道”似乎已经脱离了现实,不是从生活中探索出来,自然很难指导生活。我们把教学总结为“传道授业解惑”,那么没有“悟道”的“传道”只不过是照本宣科,没有“实用性”的“授业”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解惑”也只是解释了应试的题目而已。要解决“语文教学实用性”的问题,首先需要解决“道业”的产生问题。现用的语文教材无疑是“文人”精选的“文化教材”,而我认为这里也有误区,文人不一定是优秀的哲人,所以我们将要传授的“道业”其实有些是先天不足,缺乏生活的智慧。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叶开曾经“在一篇专栏文章的结尾沉痛地写到:在教育工具化

9、、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多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这一番话是尖锐了些,但也确实真实地反映了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这一问题实在宏大,不是一己之力能完成。在此,我只是想做一次呼吁,一点管见以作引玉之砖。其次,要解决教师“悟道专业”的问题。社会信息化发展无疑让教师备课轻松很多,我们可以博取众长,但如果不能消化吸收再创新,“博取”只不过是剽窃多家,悟不到道,也传不了道。作为一名教龄不足十年的语文教师,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历

10、练,所以“业”本已不精,在站上三尺讲台之前,自己先要“专研”一番,就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那位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所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不过,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样的敬业精神正是我们教师应学习的。最后,要解决“传道授业”的技巧问题。因为纵有满腹经纶,如不能引人入胜,“传道授业”也只不过是“曲高和寡”的独角戏。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语文不只是一门课,亦是生活,那么语文

11、教学也应当讲究生活化、实用性。上文提到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要学会写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指导性地传授写作技巧,还应该起到示范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最简单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不会写作。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只有自己勤于写作,才能明白写作的甘苦,把握写作的技巧,这样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才能简洁生动,少走弯路。” 精心备课、精彩讲解、精确引导,方能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地学习,在课堂之外能够学以致用。参考文献: 周有光汉语教育中的三个问题,转引自王尚文语文教改第三次浪潮第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赵志伟“文体不限”献疑,语文学习2006年第5期。 大卫弗杰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第16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第34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波对抗语文,读报参考2011年第2期。 吕叔湘吕叔湘论文教学第90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余养健写作教学要说爱你也不难,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1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