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2839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探索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韦燕智内容提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以师生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开发学校语文教学资源,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重点开发课程拓展型、学校特色型、学科综合应用型、网络应用型、学生综合活动性以及学生兴趣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思考、探索一、我国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校本选修课程”是近来我国课程研究者

2、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新名词,它的英文表述是“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缩写词为“SBCD”。早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西方国家要求在课程决策上实现民主化,强调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这样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前苏联等西方国家都实行了教育改革,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国外校本选修课程开发与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我国校本选修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

3、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为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2000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用课时累计数为 10.8%-18.6%,同时,需要承担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占 8.8%)的课程。2001 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2003 年 4 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均由 5 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 36 学

4、时,2 学分。其中必修课占 10 学分,选修课占 8-14 学分,这样对语文有浓厚兴趣的同学甚至可修得 24 学分。对于选修课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由学校自定。改变了以前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在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力和地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对校本选修课程的认识逐步走向成熟。在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校本选修课程”这个名词渐渐被纳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确定了校本选修课程在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地位。因此,开发和运用

5、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是新课程改革必由之路。现在我国许多重点高中基本都开设了校本课程,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还缺乏系统性。我国目前各地学校开发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以讲授、教授为主的校本课程,如“唐诗的发展”,“人文探究”(上海师大附中),“中华文化寻根”(东北师大附中),“汉字的演变历程”,“中华文化的迁移”,“汉字解密”等课程。这类校本课程是传统性的语文课程的延伸,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典型而容易开发的语文校本课程。以探究为主的校本课程,如“探

6、索末知的领域”(江苏瑞安一中),“潮诗纪事”、“茶文化与潮州”(潮州校本课程)。这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是较高级的语文校本课程。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的校本课程,如“追寻创造发明的足迹”(江苏瑞安一中高二课),关于哲学的一系列校本课(黑龙江鸡西一中),又如吉林桦甸四中开设的“国情教育”、“桦甸地方史”等,这类校本课程语文学科性并不明显,它从属于全校综合性的总教学目标之下,与其他各学科相互包容,相互辅助,严格讲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校本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校本课程,如瑞安中学高一年级开设的“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校本课程,它是以专题调查研究为手段的课程,由三部分

7、组成:辅导报告(讲座)、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又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立的 10 余个学生社团(紫竹文学社、焰火杂志、青春基地广播电视台等),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就属此类校本课程。(以上课程名称来自瑞安中学语文组的等网站)二、开发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意义(一) 结合学校特点,解决因国家课程单一性带来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课程难以达到适应所有学校的实际情况。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使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点面结合,更有利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一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尤其重要。首先,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各个地区

8、的,但是,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同,教育需求各异,比如我校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民俗资源,国家课程均没有顾及。第二,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也存在脱节现象。国家课程是面向所有基层学校的,由于全国各地基层办学条件有着天壤之别,有些难以全面达到国家课程的既定要求。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弥补因办学条件造成的语文学习缺陷。第三,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也有脱节现象。国家课程是面向全体学校教师的,教师身处课堂第一线,是国家课程的直接实施者,而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师资质量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国家课程,或缺乏推广国家课程的动机,或对国家课程有所不满,那

9、么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不可能不折不扣地实施国家课程。往常出现的情况是,国家课程的意图经常在中央、地方、学校、教师等层层贯彻过程中发生变化,甚至被严重地歪曲。每一个参与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生活经历、周围环境和评价标准实施国家课程,从而导致国家课程的意图发生变化,破坏了国家课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校本课程直接根据学生实际开发,教师主动参与,直接与学生对话,能够弥补对国家课程理解不到位造成的缺憾。第四,国家课程与学校学生差异之间明显有脱节的地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就必需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对学生差异性无法顾及的缺陷。第五,国家课程与学科发展之

10、间同样存在脱节现象。从理论上说,国家课程应该及时反映语文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感受到时代进步的脉搏。但由于国家课程的编制周期和修订周期间隔较长,教材老化和知识陈旧成了学科的通病。比如对守财奴的主题解读缺少人文性,教师如果按教学参考书讲授,学生一定有很多质疑。(二) 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应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特点和语文教学水平。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兴趣自已开发课程,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最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特点,他们能够开发学生满意的语文校本课程。另外,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随时根据情

11、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把握校本课程的意图,跟上时代的变化,将语文课上得鲜活而充满激情。(三) 有利于改变语文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课程要求学生充当被动的“接受容器”,对学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伤害。就短期而言,它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敷衍态度,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反正中国人都会说中国话;就长期而言,它使学生养成对未来职业不负责任的态度。而教学方法多样的校本选修课程,当它采用启发式、对话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容器”,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当它采用小组教学时,就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能力;当采用活动体验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视听教学法等教学时,就会使

12、学生敞开心灵,真正看到与语文相关的大千世界,找回失落的心灵,重新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开发好的语文校本课程式还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处世态度、就业期望等产生效应。研究表明,如果校本课程要求采用个别化教学或视听教材,则学生的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和非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以加强,而且语文课上厌学、睡觉、溜号的比例会降低。如果语文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使用大型工具书,则可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耐心,求实精神。如果开设有关行为体验的校本课程,学生将学会检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失败承担责任。(四) 根据学校特点构建学校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较为系统的语文课程体系,总结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教

13、学实践经验,能突显学校高中语文教学特色,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三、 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设想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校本选修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其他课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语文课程目标的多向性为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为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学校的人文环境,也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如我校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学生构成多元化,形成了多民族合作的学习氛围。同时各民族的

14、生活习俗、语言习惯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我校高中语文必须系统地、有针对性的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结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满足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需要,以我校为例,重点开发课程拓展型、学校特色型、学科综合应用型、网络应用型、学生综合活动性以及学生兴趣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1、课程拓展型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是语文必修课程和国家选修课程的拓展,是对国家课程的深入理解和补充。主要是根据学校办学条件,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进行拓展。如“唐诗韵读”、“宋词写意”、“汉字解密”等等。2、学校特色型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是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生

15、特点及发展需要开设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如结合我校纪念性民族性办学特色,开设“沛鸿文化”、“山歌歌词欣赏”、“民俗与写作”等特色型课程。3、学科应用型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是根据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开发与文理学科相关的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如与理化生学科结合开设“科技小论文写作”、“科学家传记阅读”等选修课程。4、网络应用型语文校本课程是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它以网络为载体,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等教育思想为构架,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它突破了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给学生广阔的语文阅读空间。如“是生还是死?司马迁的生死观”、“基于网络的论文写作”等等。5、学生综合活动型语

16、文校本选修课程是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发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根据文道统一的原则,这方面课程往往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密切相关。如保利集团在南宁开发并展出圆明园回归国宝,我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尝试开设了一门以“弘扬中华文化,见证华夏强盛”为主题的微型校本课程,取得了成功。6、学生兴趣型语文校本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兴趣开发的语文校本课程,这类课程最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生需求开发选修课程。如“流行歌曲歌词赏读”、“武侠小说选读”等。四、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实践探索案例例一:唐诗韵读课程设计背景1、广西举行“古诗文竞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配合高中第

17、三册必修课本和读本教学。3、培养中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作文的审美特质和文化内涵。课程目标总体要求: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具体要求:1、学生能背诵100首以上唐诗,熟悉唐代主要诗人及其诗歌风格,读出常见唐诗的意蕴。2、能鉴赏常见的唐诗名句,理解其审美特质。3、能化诗入文,将唐诗及唐代文化应用与写作中。课程类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内容组织1、唐诗选读2、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唐之韵录像3、唐诗游戏大唐诗录课程编排原则以唐代著名诗人所处时代为纬,以审美鉴赏和文化写作为经,组织课程教学。主要课型:影视教学、班级授课、小组游戏、个别辅导主要教学模式:影视

18、教学、游戏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情景写作主要教具: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安排:全部课程15讲,一个学期完成。课程内容:第一讲: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第二讲:唐代边塞诗人第三讲:山水田园诗人第四讲:李白第五讲:杜甫第六、七讲:大唐诗录游戏攻关第八讲:中唐诗人第九讲:白居易第十讲:刘禹锡第十一讲:晚唐诗人第十二讲:小李杜第十三讲:化诗入文写作要领第十四讲:唐诗朗诵、演唱会第十五讲:课程总结评价方式:1、活动评价:诗文朗诵或演唱、小组游戏攻关速度2、终端评价:化诗入文写作或诗歌鉴赏写作例二:弘扬中华文化,见证华夏强盛课程设计背景1、圆明园国宝回归南宁展和保利集团南宁公司将国宝复制品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久保

19、存。2、配合高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文学教育与为人教育结合起来。课程目标总体要求:先学会做人,然后学会作文。具体要求:1、参观圆明园回归国宝,写观后感。2、利用网络,分小组建立国宝档案。3、教会学生将爱国思想溶于文学写作之中。课程类型: 学生综合活动型课程内容组织1、参观国宝2、网络查询,建立国宝档案3、征文比赛课程编排原则以参观活动和小组网络活动为中心,以征文比赛为动力,以文学社为园地,组织课程教学。主要课型:参观活动、网络收集材料、小组讨论、写作指导主要教学模式:活动课、网络课、小组讨论探究、写作指导主要教具:计算机网络教学安排:全部课程10讲,半学期完成。课程内容:

20、第一讲:参观指导和安全要求(按照教育局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参观)第二讲:讨论:参观见闻和保护国宝第三讲:网络收集国宝档案第四讲:小组讨论:整理国宝档案第五讲: 做人与作文写作指导第六、七讲:征文比赛:弘扬中华文化,见证华夏强盛第八讲:参加市征文颁奖大会学生介绍写作心得第九讲:校颁奖大会和征文讲评 第十讲:优秀作文交流,出版文学社报黄土地征文专版评价方式:1、活动评价:观察讨论情况和主动探究情况 2、小组评价:国宝档案整理和写作协作 3、终端评价:征文完成情况课程效果:2005年南宁市“保利凤翔花园杯”爱国主义征文比赛一等奖共五篇,其中我校学生占三篇,程云、曲洪佐、梁晓凤都获得了一等奖,程云作为获奖学生代表在颁奖大会上发言,谈写作心得,得到好评。五、高中语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探索的几点反思1、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要因地因时制宜,并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本。2、关注学生兴趣,学生探究式学习活动比较受学生欢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特色是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源。3、充分利用网络甚至电脑游戏,教学效果更好。4、语文选修课程一定要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学校要形成完善的选修课程体系,否则难以实施。学校必须为校本选修课程保驾护航。5、校本选修课程由于与时代、学生紧密结合,因此必须在探索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索。没有更新,就没有深受学生欢迎语文校本选修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