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卷.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2939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高考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高考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高考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高考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语文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6) 称心(chn) 唱主角(jio) 弹丸之地(dn) B.苍穹(qing) 掺和(cn) 单行本(xng) 不偏不倚(y) C.梦魇(yn) 本埠(b) 黑魆魆(x) 燕颔虎颈(hn) D.祝祷(do) 鞭笞(ch) 便利店(bin) 名噪一时(co)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 和速

2、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 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 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

3、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

4、会报复的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B. C. D.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

5、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得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成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

6、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

7、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

8、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6、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

9、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7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三、(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康保裔,河

10、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

11、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12、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保裔选精锐赴之 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身复战没,世有忠节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A B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 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

13、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第(非选择题)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四、(23分)11把第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译文: 12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既替余以蕙纕兮, 。 ,虽九死其犹未悔。(届原离骚)凡事预则立, 。(礼记中庸)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

15、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韩愈进学解)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 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

16、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17、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走客子,船把式称船客予,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摹津地罩着浓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扬林一川狂怒狂欢的

18、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盘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

19、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由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答:

20、_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答:_(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答:_1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答:_17(1)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又“总是默默无语”,这是为什么?(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有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1)_(2)_六、(15分)18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4分)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

21、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 _ 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_ 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_ 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_ 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_ 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_ 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_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_ 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19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

22、学说, 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 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 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琐难懂。 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 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答: 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23、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12

24、分,每小题3分) 1.C 2.B 3A 4B二、(9分,每小题3分) 5.D 6C 7A三、(9分,每小题3分) 8A 9D l0D四、 11(10分) (1)(5分)借了公家的敷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5分)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12(8)(1) (3分)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13.(5分) (1)又申之以搅茝 亦余心所善兮 不预则废 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2)好之者不

25、如乐之者 荒于嬉 毁于随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五、(22分)14.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15 (1)(2分) 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2)(2分) 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16(6分) 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

26、客子”的含义;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17(6分) 第一问(4分): 黄河是韩三十八老汉的母亲河是他生命的安全港湾;壮观的黄河让韩三十八老汉百看不厌,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人生;韩三十八老汉历经险境已经胸有成竹,波澜不惊。 第二问(2分): 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六、(15分) 18(4分) 设立;咨询;核实;停止;存在;损害;保护;免受 19(5分) 但是;以致;就;其实;因为 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20(6分) 内容贴切给2分;形成排比给2分:句式相同给2分七、(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