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3078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基础知识篇 专题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4分,共84分)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 2NH3(g)在10 L恒容容器中进行,测得2 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 mol减少到8 mol,则2 min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1.2 molL-1min-1B.1 molL-1min-1C.0.6 molL-1s-1D.0.6 molL-1min-12.反应N2+3H22NH3刚开始时,N2的浓度为3 molL-1,H2的浓度为5 molL-1。3 min后,测得NH3浓度为0.6 molL-1,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

2、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A.v(NH3)=0.2 mol/(Lmin)B.v(N2)=1.0 mol/(Lmin)C.v(H2)=1.67 mol/(Lmin)D.v(H2)=0.3 mol/(Lmin)3.常温下,分别将4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 g的铁片同时放入下列4种溶液中,产生气体速率最大的是( )A.150 mL 2 molL-1盐酸B.150 mL 2 molL-1硫酸C.500 mL 3 molL-1盐酸D.500 mL 18.4 molL-1硫酸4. 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2CO(g)+4H2(g)CH3CH2OH(g)+H2O(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

3、件下已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A.CO全部转化为乙醇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C.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D.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5.100 mL 6 molL-1的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要想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硫酸钠固体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钾溶液6.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D.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7.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混合后能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下列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8.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O2(g),发生反应:2NO22NO+O2,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C.混合气中NO2、NO、O2物质的量之比为221D.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O,同时生成 2n mol NO29.下列说法可充分说明P(g)+Q(g

5、)S(g)+R(g)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已达平衡的是( )A.容器里P、Q、R、S四种物质共存B.容器里Q、R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C.容器内气体压强、密度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同时生成n mol P和n mol S10.反应E+F=G在温度T1下进行,反应M+N=K在温度T2下进行,已知:T1T2,且E和F的浓度均大于M和N的浓度,则两者的反应速率( )A.前者大B.后者大C.一样大D.无法判断11.对于合成氨的可逆反应,下列描述能说明它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反应中氮气、氢气、氨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32B.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的同时消耗2a mol NH3C.混合气体的质量

6、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氮气或氢气的转化率最大且保持不变12.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物质每分钟增加A molL-1,B物质每分钟减少1.5a mol L-1,A物质每分钟减少0.5a molL-1,则mnp为( )A.232 B.233C.132 D.31213.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在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大的是( )14.在密闭容器中加入P、Q进行反应P(g)+2Q(g)2R(g)+S(s),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C

7、.P和R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15.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3为0.4 molL-1D.SO2、SO3均为0.15 molL-116. 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将1.0 molL-1N2与3.0 molL-1H2合成氨,反应到2 s时测得NH3的浓度为0.8 m

8、olL-1,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速率时,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 )A.0.2 molL-1s-1B.0.4 molL-1s-1C.0.6 molL-1s-1D.0.8 molL-1s-117. 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A)=0.15 mol(Ls)-1;v(B)=0.6 mol(Ls)-1;v(C)=0.4 mol(Ls)-1;v(D)=0.45 mol(Ls)-1。表示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18.下列情况中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

9、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H-H键断裂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19.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X,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4X(g)3Y(g)+Z(g),达到平衡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A.3.4 molB.4 molC.2.8 mol D.1.2 mol20.(2011海南高考)对于可逆反应H2(g)+I2(g) 2HI(g),在温度一定下由H2(g)和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消耗速率与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B.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10、C.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D.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1.(广东高考)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22.(15分)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23. (6分)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反应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

11、同时生成n mol HI 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百分组成HI%=I2% 反应速率v(H2)=v(I2)=1/2v(HI) c(HI)c(H2)c(I2)=211 v(HI)分解v(HI)生成 压强不变 c(HI)2c(I2)24. (15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药品:铜、铁、镁、0.5 molL-1 H2SO4、2 molL-1 H2SO4、18.4 molL-1H2SO4。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为_。(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

12、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1(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_。(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用品是_。该实验中不选用药品中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_。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参考答案1.D 解析:2 min内N2的浓度变化为12 mol/10 L1.2 molL-1,所以N2的反应速率为1.2 molL-1/2 min=0.6 molL-1min-1。2.AD 解析:v(NH3)= 0.6 molL-1/3 min=0.2 mol/(Lmin), v(N2)v(H2)v(NH3)132,则v(N2)0.1 mol/(Lmin),

13、 v(H2)=0.3 mol/(Lmin)。3.B 解析:18.4 molL-1硫酸为浓硫酸,常温下,与铁发生钝化反应,不产生气体;2 molL-1硫酸溶液中c(H+)4 molL-1,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4.D 解析:可逆反应的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对于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A错;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零,B错;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错,正确答案为D。5.BC 解析:减缓反应速率,可以降低c(H+),同时不减少H+的物质的量,D选项中加入硝酸钾溶液会使溶液具有强氧化性(相当于HNO3),反应不能生成氢气。6.AC

14、解析:C选项中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容器的容积未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种气体的浓度未发生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D选项中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各种气体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7.C 解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正确答案为C选项。8.AD 解析:颜色不变,说明NO2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A正确;体积一定,气体密度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均为定值,B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能说明各组分浓度已保持恒定,更不能说明v(正)v(逆),C错;D能表明v(正)v(逆),D正确。9.BD 解析:只要反应开始,P、Q、R、S必共存,A项

15、错误;B项符合化学平衡的概念;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压强、密度始终不变,C项错误;从D项可推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D项正确。10.D 解析:因为这两个反应是不同反应,而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故尽管前者的反应温度高、反应浓度大,但反应速率不一定大于后者。11.BD 解析: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v逆,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即单位时间内生成和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B中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必然生成 2a mol NH3,则对于NH3来说,单位时间内生成、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中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氮气

16、或氢气的转化率最大且保持不变,即意味着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一定(不是相等),浓度也不再变化,反应物、生成物也不一定成比例,故A错;合成氨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C不能作为判断反应平衡与否的依据。12.C 解析: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所以mnp=0.5a1.5aa=132。13.D 解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是条件,所以C项速率最小;A项中Mg与HNO3反应不会产生氢气;B、D两项中只比较c(H+)

17、即可,盐酸为一元强酸,硫酸为二元强酸,因此相同浓度的盐酸与硫酸中,硫酸的c(H+)大于盐酸。14.AD 解析: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所以反应容器中压强和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5.B 解析: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可逆反应中的各种成分是不可能完全转化的,所以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c(SO2)0.4 molL-1,0c(O2)0.2 molL-1,0c(SO3)0.4 molL-1,因此A、C错误;对于D项,若SO2为0.15 molL-1,则转化的SO2的浓度为(0.2-0.15) molL-10.05 molL-1,此时SO3的浓度为(0.2

18、+0.05) molL-10.25 molL-1,故D错误。16.B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v(NH3)=c(NH3)/t=0.8 molL-1/2 s=0.4 molL-1s-1。点拨:学习本节要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v=c/t,会利用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各量的单位,特别是时间的单位。17. 解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将各选项转化为同一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再进行大小比较。由v(A)v(B)=13,则中求得v(A)=0.2 mol(Ls)-1;由v(A)v(C)=12,则中求得v(A)=0.2 mol(Ls)-1;由v(A)v(D)=

19、12,则中求得v(A)=0.225 mol(Ls)-1。综上可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是。点拨: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个反应的快慢,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同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行比较时通常转化为用同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18.AC 解析:题给反应的本质为“NN+3H-H6H-N”,故可根据整体思维法解答此类试题。NN键和H-H键在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则根据1个NN键断裂和3个H-H键形成,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故A项正确;NN键、H-H键不在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即由都“断裂(或生成)”,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故C项正确,B、D项均错。19.B 解析:该反应是一

20、个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有多少X发生分解,体系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守恒。20.BD 解析:A项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有2v(H2,消耗)=v(HI,生成);C项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二者的比值也不断变化;D项达到平衡,v正v逆。21.A解析:升高温度使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均提高,故A错误。22.23. 解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即单位时间内生成和消耗的物质的量相等,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要消耗2n mol HI,如果反应达到平

21、衡状态,对于HI来说,要同时生成 2n mol ,不正确;中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生成2个H-I键,则对于H-I键来说,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即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正确;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与百分组成、反应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物质的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没有必然联系,、不正确;这个化学反应的等号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总和相等,因此无论平衡与否,体系的压强都不变,不正确。24.(1)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铁、镁 (2)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温度相同(3)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4)镁(或铁)和0.5 molL-1H2SO4、2 molL-1H2SO4 常温下,镁与18.4 molL-1H2SO4反应产生SO2,18.4 molL-1 H2SO4使铁钝化,使对比实验的反应原理不同解析:甲同学是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固体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因此要取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乙同学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8.4 molL-1硫酸为浓硫酸,常温下Mg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Fe在浓硫酸中钝化,实验中不选浓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