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23411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第一框应用创新演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呕心沥血。据此回答12题。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他所致力的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终究以失败告终。这说明()A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中国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D孙中山的奋斗没有任何意义解析: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必须有新的社会制度才能挽救中国和人民,C项正确。答案:C2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而建立多个政党,但是他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夺

2、权力的工具。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几千年,应该继续保持君主制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解析:中国可以建立民主制度,君主制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A、B两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表述了近代中国不能实行西方民主制的原因。答案:C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探索的标志的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ABC D解析: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故选D项。答案:D从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据此回答45题。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近58年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这一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的组织基础是()A1953年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解析:1953年,我

4、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答案:A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是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A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认识,均正确。答案:D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述论断体现的观点是()A国体

5、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B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独立性C国体与政体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D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政体能够巩固国体解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A项正确,B、C、D三项均表述错误。答案:A7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ABC D解析:1927年,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错误。故选A。答案:A8我国的人民代表

6、大会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 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 BC D解析: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由宪法规定,材料中的改革措施会使民主主体更加广泛。表述错误,均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9我国对民主政体的探索经历了长期的艰难的选择过程。材料一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

7、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探索和创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近代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道理?(2)综观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建立发展的历程。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也是第(1)问的问题指向

8、。解答第(2)问,应结合材料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确立的必然性,说明其是适合我国国体和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答案:(1)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2012年3月5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等。(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9、2)这一政治制度的确立经过怎样的过程?解析: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各种报告、决议和计划等,说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过程,可以依据教材知识回答。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949年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一次普选及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