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446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单元复习学案:必修二第一单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理】读考纲理考点测试内容测试要求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理”考点及内在联系“理”三级考点的要素、要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过程: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我国农业进

2、入石器锄耕或耜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春秋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人驾驭,后出现犁壁。东汉时,耦犁牛耕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显著标志:生产工具的改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加上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的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鲁国

3、和其他诸侯国相继进行的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封建土地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从中归纳确立的原因和时间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从集体劳作发展到个体农耕。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规模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精耕细作。地位和影响:是中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中

4、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优、缺点:优:稳定;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国家主要赋税来源等。缺: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生产力角度: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近代以后,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生产关系角度: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主要土地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A、历程:夏、商、西周时期:垄断;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以后:煮盐等收归官

5、办。B、原因:政府直接经营,凭借国家权力。C、特点:历史悠久;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产品大多精美;素称发达,世界领先。等等民间手工业A、模式:家庭手工业(为主);民营手工业。B、历程:春秋战国:起步;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受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以后:继续发展;元朝:棉纺织品增多;明中叶以后:部分行业超过官营。C、成就: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花楼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丝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异彩纷呈的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考古表明)。商朝时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

6、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时,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高超的冶金技术A、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B、冶铁、炼钢技术: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中国钢铁冶炼技术

7、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奉为珍品,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产品尤其是官营手工产品十分精美;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市”的

8、形成与发展时期空间时间管理功能宋以前县以上城市的特定位置,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官府设市令或市长监管。聚集货物和商品交易。宋朝打破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市分散在城中;草市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早市、夜市,昼夜相连。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更多。如:金融服务及休闲娱乐等隋唐时期:长安城内有坊和市划分,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市内出现了专营货币存放、借贷的柜坊和类似于后世汇票的飞钱。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主要的商业城市:西汉:都城长安与洛阳。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两宋: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都是著名的商业城市。

9、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从功能看,先秦到唐朝,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唐以后,因手工业或商业发达兴起的城市增多,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的监管和限制逐渐放松。从数量和规模看,不仅大城市数量增多,明清时期还兴起大量商业繁荣的工商业市镇。著名的商帮: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

10、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从整体上看,古代中国商业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其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重农抑商含义A、是什么?重视、鼓励、保护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手工业和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B、如何理解?角度之一:经济根源: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角度之二: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解放之三:表现:战国: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世封建王朝都执行。西汉汉武帝专卖、官营及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政策。明清:明太祖、雍正帝

11、都有重视农业生产的诏令;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推行歧视商人的政策。影响(封建社会初期主要表现为积极影响,后期则相反。)积极:对于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海禁”与“闭关守国”定义A、是什么?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经济政策。B、如何理解?角度之一:历程: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海,禁止官民私

12、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角度之二:根源: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影响:不难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二思】突破重点、难点“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的诗中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在当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及封建社会晚期的外交政策等方面各有何表现?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

13、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表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秦国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结合材料及封建社会初期与晚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期主要起积极作用,晚期主要起消极影响。具体如下:积极:对于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宋人陈亮说:“商

14、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清雍正帝说:“我国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概括并简析材料中有关“农工商业之间关系”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观点及评析:陈亮:农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重农抑商。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

15、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虽有利民考虑,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看法:从农工商关系看:抑商政策过分夸大了之间的矛盾,打乱了经济的内部平衡;从商品货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抑商与轻商的观点还长期制约着人们的思想;从政治强制手段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看:过多运用政治强制手段(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三用】实战演练,学以致用选择题1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2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

16、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3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4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5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17、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7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

18、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非选择题8(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

19、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科举(免役);发展工商业。(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崇尚奢侈;逾越传统伦理(道德沦丧);好诉讼(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促进: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士大夫受到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