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446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单元学法导航】方法是终身学习的向导 1、宏观把握、围观落实。既要从微观上掌握具体的考点知识,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复习本专题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分配制度;突出一个原则效率与公平;强调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1、 结合我国的分配制度,分析说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2、 结合财政支出和财政作用等知识,分析“家电下乡”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说明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及意义。3、 运用税收的基本特征、作用等知识,分析房产税、资源税改革、个税调整、燃油税改革及其他一系列税率调整的必要性。【学习

2、目标】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地位 4、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5、懂得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6、理解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7、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8、能结合实例说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一、最新考纲审析1、高考考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2、考查重点(1)按生产要素分配(2)效率与公平原则3、关注热点(1)运用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3、制度等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意义,认识我国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二、知识网络 是什么: 生产力发展水平 客观必然性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我国的分配制度 前提条件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多种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个方式并存 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劳动成果分配人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的社会公

4、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分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配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 保证居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收入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和社会公平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原因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二、核心考点梳理考点一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

5、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6、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

7、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3)措施: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

8、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四、重难点方法突破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9、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图示:(2)“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不同分配方式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异同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区别所有制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分配方式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扣除上缴国家的税收后的剩余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支付劳动报酬相同点都属于劳动收入,

10、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特别提醒:(1)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2)合法收入:国家保护。非法收入:国家取缔。(3)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4)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3关于“收入分配公平”存在下列认识误区第一,收入分配公平就

11、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第二,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4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12、。(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四、跟踪检测 1、(2012惠州统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13、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A BC D2至201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整整三周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3(2012山东实验中学月考)圣经新约中“马太福音”第2

14、5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们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几句话概括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并将其命名为“马太效应”。从经济学角度看,要将此效应对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需要()A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C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D努力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4近十几年来,我国国家和企业分配份额呈现双增加态势,而个人的分配份额则有所下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也呈日益扩大的态势。为此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

15、系A BC D5(2012淄博模拟)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两人就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B要坚持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C分配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平等 D促进公平正义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6(2012皖南八校一次联考)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社会保障,说法正确的是()属于初次分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16、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A BC D7(2012青岛质检) “十二五”规划强调实现“两个同步”的目标,即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对“两个同步”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加快发展生产力,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A B. C. D. 82012大连质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92012福州质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

17、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A B C D102012合肥质检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漫画中分配不公现象的是()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取缔过高收入A B C D11材料一GDP增速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对比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

18、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时期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1)揭示材料一(图表)反映的信息。(2)结合材料二,从分配的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答案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相对公平的知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强调效率,也要注重公平,错误;收入差距只能缩小,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排除;均正确。2 C【解析】解答本题要求学生从题干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新医改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实现

19、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选C。A、B、D三项分别涉及提高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统筹城乡发展等内容,都与题意不符。3B【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和再分配政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两极分化,排除A;社会两极分化可通过国家的再分配加以调控,B可选;C、D与解决社会两极分化无关。4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错误,应是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与题意无关,不选;中的措施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选A。5D【解析】读懂材料是关键,材料是探讨如何解决公平问题,并指出了办法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A、B、C与材料所说相去甚远,D最符合。6

20、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知识。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排除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错误;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当选。7C【解析】考查分配政策。“两个同步”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收入,促进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侧重公平。“效率优先”与题意不符;未体现。8B解析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故答案为B。9C解析 私营企业中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排除。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排除。都属于公有制经济中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属于按

21、劳分配的范畴,故答案为C。10C解析 漫画体现了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可见必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故正确。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取缔,排除。对于过高收入要调节,不能取缔,排除。11答案 (1)图表信息:20012009年我国的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快的增长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小于GDP增幅。(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解析 第(1)问,图表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与GDP增长的对比,可见二者都实现了增长,但是通过两条曲线间距的扩大,可知差距越来越大。第(2)问可以转化为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此题可以从制度保障、具体政策和措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