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23543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物入侵已被列为当今世界最为棘手的三大环境难题之一 ,我国 则 是 遭 受外 来 入 侵 生 物 危 害 最 严 重 的 国 家 之 一 1 。外来有害生物 ( alieno rganism )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 因素将其引入新生态环境 ,并对新生态系统 、物种及人类健 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 2 。一般来说 ,外来有害生物属于检 疫性有害生物 ,包括危险性病虫和杂草 3 。这类有害生物是 植物检疫部门的重点监测对象 ,一旦发现就将严密封锁控 制 ,直到彻底扑灭 。近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加入 W TO 和 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以及对外贸易的日益频繁 、交通 的日益发达 ,使外来有害生物

2、入侵对我国经济构成了很大威 胁和危害 ,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因此 ,采取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来防治有害生物入侵 ,及早制定 检疫防范措施和建立综合治理制度来有效降低有害生物入 侵的风险 ,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 、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有重要 意义 。1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1. 1 入侵的危害性 在国际贸易新形势下 ,外来有害生物 入侵引发的生物灾害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当前有 400 种危险性生物敲击国门 ,数千种生物翘首以待 4 ,但一些人并没有 从外来物种造成的重大损失中吸取教训 ,增加防范意识 ,反而在有意无意间成为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的“帮凶 ”。目前我 国至少有 380

3、种入侵植物 , 40 种入侵动物 , 23 种入侵微生物 2 ,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如 稻水象甲 、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 、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病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 150 hm2左右 5 。这些 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后 ,一方面导致农林业生产受损而大量减产 ,另一方面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防治和处理费用 。每年仅11种主要外来入侵害虫和杂草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 达 574. 3亿元 6 。1. 2 入侵的种类 近年来 ,我国面临外来生物入侵的压力 越来越大 。在外来植物入侵方面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 ,现中国外来杂草共有 108 种 76 属 ,其中被认为是全国

4、性或地区 性的有 15种 ,主要有空心莲子草 、水葫芦 、紫茎泽兰 、飞机草 、大米草 、澎蜞菊 、薇甘菊 、豚草等 7 ; 其中 62 种外来杂草在外来动物和害虫入侵方面 ,中国约有 40种 ,其中植害虫为多 ,约 32种 ,主要有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随进口机包装材料传入的美国白蛾 , 80 年代中 、后期传入广东后扩到南方数省的松突圆蚧和潮地松粉蚧 ;传入河北唐山地区已扩散至江 、浙地区的稻水象甲以及最初在海南发生的现成为全国许多地区蔬菜和园艺作物主要害虫的美洲斑潜等 8 - 9 ;其他外来有害动物如原产南美的福寿螺 ,原产东的非洲大蜗牛 6 、原产于北美的青根貂 、原产于前苏联的

5、鼠 、褐家鼠和黄胸鼠 ;原产南美洲的獭狸等 11 。引进外来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 12 。与外来有害动植物相比 ,我国对外来植物病害种类的查报道很少 ,目前对农业危害较大的外来主要病原菌有种 ,其中以松材线虫 、水稻细菌性条斑 、棉花黄萎病 、柑桔龙病 、柑桔溃疡病 、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烟草环斑病毒病茄溃疡病等危害最重 13 。1. 3 入侵途径 农业有害生物入侵途径和方式主要有 31. 3. 1 人为有意识的引种 。其引进方式多种多样 ,如 ,作牧草饲料 、观赏物种 、食物 、宠物饲料 、水产养殖品种 、异地生和动物园 、植物园及鸟园等引进造成入侵 。1. 3. 2

6、 无意识引进 。即随人类交通工具 、海洋垃圾 、进口产品和货物 、野生的家养动物 、旅游者等带入和随人类建过程转入 、军队的转移等 。1. 3. 3 自然入侵 。即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和借助于自然量传入 。2 对外来有害入侵生物的防控对策2. 1 建立应急预警体系 科研部门在技术设备方面应重研究开发病疫情况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和应急反应技术革平台 ,并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的建设 ,建立各种快速确 、灵敏 、高质量 、无创伤 、环保 、安全的监测体系 。根据网信息 ,一旦发现重大有害生物立刻启动应急预警 ,采取有措施尽快控制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 。2.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保证各项防范工

7、作有可依 国际组织针对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如生物多样性公约 ,卫生与植物卫2. 3 科学引种 ,加强监管 由于我国已正式加入 W TO ,检疫工作必须与国际接轨 ,遵循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 IPPC ) ,实施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 SPS)等国际准则 ,许多有害生物都是通过引种引进的 ,因此我们要加强引种的科学认证 ,对引进的外来生物进行生态风险评诂 ,规范外来生物引进的审 批程序 ,加强检疫和阻止新的有害生物入境 ,加强各种交通 工具如火车 、汽车 、轮船和旅游者所携带行李及各种货物无 意带来有害生物的检测管理工作等 。2. 4 加强机构建设 ,形成多部

8、门协同管理机制 外来有害 生物入侵的管理体制是一项长期任务 ,涉及各部门 ,需要建立多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 ,在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下分工合 作 ,共同实现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 。令人心痛的是 ,一些本来可以在入侵期限被彻底根治的入侵种 ,却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 ,最后肆意扩散和猖厥蔓延 ,而管理部门也错失了扼 杀其生长繁殖的大好时机 ,为此成立一个跨部门对外来有害 生物入侵管理领导小组 ,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 、提高管 理效率尤为重要 ,如政府牵头 ,农业 、工商 、公安 、交通 、宣传 、 邮政 、财政等部门组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指挥部 ,农业 部门负责日常防控工作 ,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

9、,公安部门 做好安全保卫 ,交通部门负责检查封锁 ,宣传单位加强宣传 , 财政部门保障资金 。2. 5 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生物 ,要通 过综合治理 ,确保可持续控制与管理 ,目前治理方法有 3 种 :一是物理方法 ; 二是化学方法 ; 三是生物方法 。三种措施各 有优劣 ,对刚传入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生物 ,采取人工或机械物理防控 ,这些措施对环境安全 ,在短期时间内可以 迅速杀灭在一定范围内的外来入侵生物 ,效果较好 。对大面积爆发的有害生物可采取化学防治 ,费用高 、污染大 ,对地下 部入侵物或入侵物的地下部分难以清除 。由于外来有害生物的多样性 、不确定性单靠一种防治

10、措施是不行的 ,必须要 生物 、物理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 ,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才能达到对外来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 。门应通过不同途径使广大民众了解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 ,提高全民防范意识 ,将危害降至最低 。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被称为“紫色灾难 ”,它来势凶凶 ,必须加紧制定一些指导性准则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实行农业动植物检疫全国统一机构名称 ,统一证章 ,明确执法主 体 ,便于统一对外充分发挥把关 、服务 、监督 、管理的功能 ;加 强宣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 加强国家动植物检疫隔离场 、省级动植物检疫隔离圃以及各 级检疫机构实验室的建设 ,装备

11、检疫检验基本仪器和设备 , 健全新入侵和突发植物检疫有害生物的疫情预警体系 ,对外 来有害生物实施监控 ,逐步完善农业植物检疫服务体系 ,实 现生态资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邵春利 ,谢冰. 有害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J . 上海化工 , 2007,32 (2) : 123. 2 杨铭 ,杨桦 ,杨少雄 ,等. 农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控对策 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报 , 2006, 34 ( S) : 22 - 26. 3 吴志红. 广西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侵入及对策 J . 植物检疫 , 2003(2) : 105 - 108. 4 陈风敢. 广东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现

12、状及对策探讨 J . 资源与环境 ,2006 (5) : 131. 5 张建军 ,李冠雄. 对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的若干思考 C . 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南京 ,江苏省昆虫学会 :2005. 6 顾忠盈 ,吴新华 ,杨光 ,等.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及防范对策 J .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6) : 418 - 421. 7 解炎 ,李振宇 ,伍松. 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二 ) M .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6: 91 - 106. 8 魏鸿钧. 我国稻米象甲发生趋势与持续控制 J . 植物检疫 , 1997, 11 ( S)60 - 6

13、2. 9 庞雄飞. 新侵入害虫一温地松粉蚧的防治问题 J . 森林病虫通迅 ,1994, 94 (2) : 32 - 34. 10 陈得牛 ,张国庆. 非洲大蜗牛在云南境内传播危害 J . 植物检疫 ,1996, 10 (1) : 12 - 13. 11 许瑞秋 ,丁学义 ,曾志芳. 农田新的有害动物 獭猩 J . 植物保护 ,1997, 23 (5) : 46 - 47. 12 张国华 ,曹文宣 ,陈宣瑜. 湖泊放养渔业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J . 水生生物学报 , 1997, 21 (3) : 271 - 280. 13 梁忆冰. 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 J . 植物保护

14、 ,2002, 28 (2) : 45 - 47.(上接第 72页 )上升到 82. 2% ,在 0. 01 水平上极显著地高于其他药剂处 理 ,处理 、3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在 65. 4 % 67. 8%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 2. 4 药后 14 d效果 。施药后 14 d 调查 , 处理 防治效 果上升到 89. 0% , 在 0. 01 水平上极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 理 ,处理 、3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在 64. 3 % 67. 7% ,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 : 70 %艾美乐 W G、25%噻嗪酮 W P、100%乙虫腈 SC这 3 种药剂防治褐飞虱

15、的药效发挥较慢 , 施药 14 d后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在 70 %以下 ,防治效果 较差 ,未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危害 ; 20%吡蚜酮 W P防治褐飞虱的药效发挥亦较慢 ,但最终防治效果较好 ,是防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 。( 2) 70 %艾美乐 W G和 25%噻嗪酮 W P 是防治褐飞虱 的常规药剂 ,但近年来防治效果呈下降趋势 ,可能受到了褐 飞虱抗药性的影响 ,这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探讨 。参考文献 1 端木和林 ,洪建南 ,许冬梅 ,等. 吡蚜酮等药剂防治四代褐飞虱田间效 果的评价 J . 农业装备技术 , 2008 (1) : 52 - 53. 2 杨惠俊 ,邰德良 ,梅爱中 ,等. 25%吡蚜酮 W P田间防治水稻褐飞虱试验 J . 北京农业 , 2008 (12) : 31 - 32. 3 史志清. 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试验总结 J . 农业装备技术 , 2008(3) : 34 - 35. 4 刘锋羽. 25%吡蚜酮 (飞电 )防治飞虱的试验调查 J . 湖北植保 , 2008(3) : 41. 5 郑和平. 25%吡蚜酮 W P对水稻后期褐飞虱的控害保产效果 J .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4) : 42 -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